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清明節的呼喚作文700字

清明節的呼喚作文700字

導語:“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氣候多變。但不管是細雨紛飛還是春光明媚,我們總是按照傳統,與家人一起去掃墓踏青。清明掃墓是古代中國文化以孝為中心的具體表現,成為相沿積久的社會風尚。這樣的時節,我們對先人的懷念愈濃、思念愈切。下面小編整理了清明節的呼喚作文700字,歡迎參考借鑑!

清明節的呼喚作文700字

清明節的呼喚作文

關於清明節,許多著名的詩人寫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表明清明節前後陰雨綿綿,路上行人紛紛回鄉祭祖,寄託對先輩的哀思。

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也回到了老家。一路上車來人往,祭祖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故鄉。我們走了很長時間的山路,終於到達了山腰的祖墳。野花遍地都是,紅的、黃的、粉的、紫的,蝴蝶和蜜蜂在花間飛來飛去,風中送來陣陣花的清香;小草隨風搖擺,像在向我招手;周圍的松樹上結了好多松果,小松鼠竄上竄下,還偶爾偷偷看看我;鳥兒在空中發出清脆的叫聲……好美啊!

老家上墳有很多儀式。我們在家族中長者的引導下先去拜山神,聽説以前是要到山上做飯的,現在為了保護環境,都在各自家裏準備好貢品,再上山祭拜。我看到四老太從揹簍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貢品,有雞、有魚、有糖、有茶、有香煙,還有香和紙錢,她嘴裏唸唸有詞,説着許多祝福的話。接着是分頭到自家墳上祭拜,我們也到了太太的墳前。前年太太因生病去世了,太太是個很慈祥的人,一直很疼愛我,想起太太對我的好,我心裏好難過,我好想念她。四老太領我們先把墳周圍的雜草除乾淨,我和哥哥、姐姐們找來松枝將墳周圍的地方打掃乾淨,接着四老太又擺上貢品,我們開始祭拜太太了,先是爺爺、奶奶,接着是大爹、大媽,然後是爸爸、媽媽和我,最後是叔叔、阿姨們,我在心裏默默祈禱,希望太太在天堂能過得快樂和幸福。

祭祖儀式結束了,下山時,我看見幾乎每個人手裏都拖着一枝松枝,有的揹簍裏揹着一些松果,沒有人空着手下山。我奇怪了,問爸爸:“為什麼下山時每個人都要帶點東西回家?”爸爸説:“農村裏有個説法,清明節上墳,返回家時,帶點柴火回家,這叫‘空手出門,飽柴回家’。‘飽柴’的美好寓意就是‘飽財’這是大家的美好願望,希望財源不斷,生活美滿。”哦,原來如此!

下山的路上,小鳥還在我身邊歌唱,小花和小草還在向我招手,可我無心留戀周圍的美景,帶着對太太的思念我下山了,我在心裏想:“太太,我明年還會再來看您的!”

清明節的呼喚作文

迎風走在草坪之上,艾草的清香氤氲在空中……——題記

小時候,每逢清明節都到外婆家。那時,總要做十幾個清明餅帶回家,而今年的我坐在草坪之上,回憶着童年的清明。

雨還在下着,遠遠望去,那連綿的山猶如舞動的花,四面環水,一條條碧綠絲帶飄動着。許久,那場雨悄悄的停了,抬頭望去,只是灰沉沉的一片。

我走到外婆家的院子裏,聞到那濃濃的艾草香,越來越濃,越來越濃……外婆正在廚房準備着,我跑到廚房便大叫:“外婆,我來了,怎麼沒做清明餅?”我正環顧四周,外婆笑道:“喲,丫頭來了,餅在外婆的肚子裏呢!”我急壞了,我又給那場雨帶來了伴奏,便放聲大哭,外婆從鍋裏拿出幾個清明餅遞給我,説:“來,吃吧,只有這幾個了。”我有滋有味地吃着,那綠油油的“外套”輕輕咬一口裏面的餡兒流出來彷彿流到了我的心中,我抬頭看着外婆,那慈祥的臉,笑起來同一朵盛開的花綻放着。我問道:“外婆,教我做一次清明餅吧,教一下吧。”外婆説道:“好好好!”外婆到院子的一角摘下幾片艾草的嫩葉,清洗乾淨;接着等水燒開把艾草焯一下立即取出,擠出苦汁,再打成菜泥,加入糯米粉、鹽和水,外婆老繭縱橫的.手在盆地裏熟練揉搓着;然後取出小麪糰用手壓扁,在裏面放上餡兒;最後把清明餅在鍋裏蒸一下。慢慢地,又有一鍋的清明餅出鍋了,那香氣飄着,飄散到屋子的每一個角落。我趴在桌前,看外婆那忙碌的身影勾起了我的回憶。

雨又下着,那灰濛濛的天空,彷彿塗上灰色的水粉……

我和外婆坐在屋前,外婆看着我,又望了望天空,説:“丫頭,外婆教你念一首詩。”外婆笑了,嘴角上揚45度,如陽光般温暖。我聽了拍手叫好。外婆邊念邊和我一起拍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也隨着外婆的口音念着,漸漸地,我趴在外婆的腿上半睡半醒,外婆又念起童謠:“清明節,下着雨,吃着餅喲,聞着香。”我也悄悄地念着:“清明節,下着雨,吃着餅喲,聞着香。”

外婆的身影在我的眼中無限放大,似一尊素美的畫,動人無比。

而那段記憶似一幽殘夢,烙印在我心中。

清明節的呼喚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潤濕的空氣中飄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着鮮花、蠟燭來到了鳳凰山陵園給爺爺掃墓。

順着石階拾級而上,掃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站在墓前,雙手合十,低着頭、閉着雙眼在輕聲地念經,彷彿在念着什麼密碼,我一句也聽不懂。可她看起來是那樣莊嚴虔誠,姑姑説她是在超度亡靈,我也聽不懂,我正想問,又想起媽媽給我打的“預防針”——莊嚴的場合不要隨便説話,我只好硬生生地把問題嚥了回去。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哀痛的哭聲,我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女士正拍打着墳墓痛哭着,邊哭邊訴説着什麼。多可憐啊,她準是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會兒,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難受。一羣孩子跑上來了,他們急着想要放萬花筒呢,聽着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討厭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寧靜。

終於到爺爺的墓前了,站在爺爺的墓前,我小聲地念着墓碑上的字,唸完,我心裏一震,原來爺爺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離現在有十五年了,遺憾的是我根本沒見過爺爺。要是爺爺還健在,我遇上困難一定會向爺爺請教,因為爺爺一定有辦法嘛。姑姑點燃了蠟燭、香,燒起了紙錢,她對着墳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來,拜着拜着,我發現姑姑的眼眶紅了,淚水順着她的臉頰滑落下來,我的心裏也感到酸酸的。爸爸告訴我,爺爺是一個勤勞、寬容又多才多藝的人。爺爺一生坎坷,生前是婁嶴小學的校長,為了辦好教育,他勤勤懇懇,募集資金建學校,招聘優秀的老師,把學校辦得蒸蒸日上。爺爺是村民們敬仰的文化人,他經常為村民們寫信、寫春聯,婁嶴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爺爺寫的對聯。爸爸經常教育我,要向爺爺學習,做一個優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燭淚不停滑落,彷彿是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離開鳳凰山陵園,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媽媽告訴我,掃墓不光是為了緬懷、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訴先祖,我們會更幸福地生活着,讓先祖們含笑九泉。山上開滿了一樹一樹的金銀花,樹木抽出了新的嫩芽,遠處,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嫣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pzy3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