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清明節燒紙作文(通用10篇)

清明節燒紙作文(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燒紙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節燒紙作文(通用10篇)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1

清明節祭祀故人本是中華民俗,但近年來一些地方市民以街頭燒紙方式來祭祀,已成為社會一大公害。有關人士建議,應當採取措施,剎住這一帶有迷信色彩、百害而無一利陳規陋習。

濃煙漫漫、火光能熊,無數身影圍在火堆前,每到清明節期間,街頭燒紙成了路人常可看到的現象,與旁邊嶄新的高樓、街燈極不協調。據瀋陽市消防部門統計,清明節期間因燒紙引起的火災事故急劇上升,去年清明節全市接警數量是平常的2倍多,街頭上沒燃完的紙灰引發周邊建築物起火,釀成嚴重經濟損失。近3年來瀋陽因此而發生火災600多起,清明節成為消防官兵僅次於除夕夜的又一個忙碌緊張之夜。

來自瀋陽市環保部門的監測表明,街頭燒紙直接影響環境質量和市民健康。紙張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煙塵、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環芳烴等,街頭燒紙時煙不容易擴散,造成局部空氣污染物濃度過高,刺激和損害人的氣管、肺等。

去年清明節晚上,瀋陽市內空氣中二氧化硫的平均濃度比平時大幅提高。

瀋陽市個體勞動者協會會長陳寶東説,破除街頭燒紙這一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習俗,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要在全社會倡文明新風,開展文明祭祀活動,加強宣傳,引導百姓告別這一陋習,同時也要在源頭上加強控制,瀋陽市個體勞動者協會最近發動全體會員不賣燒紙,雖然少掙了點錢,卻對樹立社會良好風尚起到重要作用。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過兩天就是四月五日——清明節,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給過世親人上墳,為對國家做出貢獻烈士們掃墓。

每年清明節我們都要去給外公上墳,今年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一家人來到外公墳前燒紙。聽外婆説:“在我媽媽八歲時候,外公就去世,外公生前特別疼愛媽媽。”我跪在外公墳前,便説起我甜言蜜語來。我讓外公保佑外婆身體健康、保佑我和姐姐學習進步、保佑爸爸和媽媽生意興隆、保佑大姨和舅媽工作順利、保佑舅舅行車安全。説完後就磕三個響頭,外婆站在一旁想起以前事情,眼淚直往下流。

快要回家,我心裏默默地對外公説:“外公,您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我們又來看您!”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佳節到來了。老師告訴我們: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祖先及先烈們掃墓的日子,掃墓就是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行孝活動。

清明前一天,吃過午飯,父親帶我回老家去給姥爺上墳燒紙。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黃色的油菜花、還有路旁綠化帶內那鮮豔的迎春花在微風下向我招手呢!多美的春色呀!正是踏青的好時節,我心裏不僅想起了老師説過的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好想有更多的時間跟爸媽去踏青呀!

快到老家時,路邊的菜園裏,有許多農民伯伯在種些什麼,我問父親是不是在種瓜類和豆類的菜呢?父親問我怎麼講?因為我看過關於清明節的一些資料,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我很高興比父親還懂呢!今後,我還要多看一些資料來考考父親。

我們到了老家,看到年邁的姥姥正在包餃子,給姥爺準備供品。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姥姥説:這是姥爺逝後的第四個年頭了,該給姥爺的墳上添新土了。墳地離姥姥家不遠,為了節約時間,姥姥在家準備供品,我和父親先去墳地掃墓。

於是,我和父親拿着鋤頭、鏟子一起上山,我也幫着除草、添土,我們忙碌了半個多小時,才把墳上的雜草除掉了,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父親又給姥爺換了一個新的墳頭,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姥爺一定會看到了他的新房子笑了。

於是,我和父親回到姥姥家,姥姥已經煮好餃子了,父親在準備紙錢,不一會兒,一切準備就緒。

我們又開始出發了,到了墳地。我們首先把攜帶的糕餅點心、水果飲料、水餃等酒食物供在逝去的親人墓前,我和父親跪在祖墳前祭奠,心中思緒萬千……父親一邊跟我説:這一座墳是老姥爺的,那一座是二姥爺的,逐一祭奠,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收拾供品回到姥姥家,回家後姥姥讓我多吃些剩下的供品,圖個吉利。

天漸漸地黑了,我和姥姥不得不再見了,又和父親回城裏了。回家的路上,父親給我講了許多先烈們的英雄事蹟。今天,通過給姥爺上墳,我不但飽覽了野外春天的美麗景色,還懂得了許多有關清明節當地一些風俗習慣以及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讓我懂得了不少道理,從小家講,沒有姥爺姥姥、父親媽媽就沒有我。今後,我要和爸媽多抽出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年邁的姥姥,多盡點孝心。我在心裏默默地説;姥爺安息吧,我會照好好孝敬姥姥的。從大家講,戰爭的年代,沒有那些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和平美好的環境,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心裏默默地想:革命先烈安息吧,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時間,刻苦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之材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4

每到清明節傍晚,爸爸都要都到路口燒紙。今年也不例外。下午爸爸就買來了火紙。

我問老爸:“老爸,為什麼要燒紙呀?”

老爸説:“這是中國人的習俗。用來寄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我又問:“是不是應該爺爺奶奶燒呀?”

老爸説:“你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不方便了。都是你老爸替你爺爺、奶奶給老爺爺、老奶奶們燒。”

“哦,原來是這樣。今晚我能一塊去嗎?”

“行。”

晚上練完書法,老爸對我説:“把我買的紙拿過來,再拿100元錢來。”

我拿着錢和紙來到老爸跟前。老爸將一刀紙展開,把100元錢沿着紙的邊壓在紙上,又用手指沿着錢的邊畫了一圈。我見了問:“為什麼要這樣?”

“我這是把錢印在紙上。”老爸邊説邊把錢往下挪了挪,又沿着錢邊畫了一圈。

一刀紙都畫完之後,老爸又把手指弓起來,用手指撥動着紙,紙在老爸的撥動下散開了。老爸把這刀紙摺疊起來放到一邊。老爸又用同樣的方法印完了第二刀紙。這時我説:“我能試試嗎?”

“行。”老爸説着給我讓出空來。於是我畫完了剩下的紙。

印完了錢,老爸説:“走,咱們去燒紙。我拿鑷子和打火機,你拿着紙。”

拿好東西,我們出了門。走到路口,老爸説:“咱們就在這裏燒。”

“為什麼在路口燒?”我問。

“在路口,你老爺爺、老奶奶方便呀。”

該燒紙了,我們蹲下來,老爸用鑷子畫了個圈,説:“在這畫個圈,圈裏的紙錢就是給老爺爺,老奶奶的了。”

“哦。”我點點頭。

老爸又説:“先燒一刀紙,來,拿過來。”我拿了刀紙,伸向老爸。老爸從兜裏拿出打火機,點燃了紙。我把紙放在圈裏,老爸用鑷子翻了翻紙,説:“咱們要在心裏默唸:老爺爺,老奶奶,我們一家都很好,您不用擔心。這是我們給您的錢,您留着買點東西吧。請您保佑我們一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進步。”我也在心裏默唸了一遍。

火苗很快就把整刀紙燒着了。這時老爸説:“把第二刀紙也放進去吧。”我把第二刀紙扔了上去。慢慢地,紙都燒成了灰。

在確認所有的火紙都燒光了,並且完全熄滅後,我和老爸往回走去。在回家的路上,老爸説:“這是中國人最不好的習俗。既污染環境又沒有真正的用處。不如老人在世時好好孝敬老人。等我去世了,你不要給我燒紙。從你這代時開始,我們家取消這種做法!”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5

清明已經來臨,不知怎麼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我們望望接下來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裏目,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艱難行走,終於來到目地。

這裏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食物拿出來,把筷子擺好,接着拿出並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麼忽然想起奶奶在世時一幕幕情景,眼角空間被淚水佔滿,此刻我才明白什麼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如此。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掛紙。

我們走進農村,漫步綠易盎然草原上,那裏到處鳥語花香,一路上我邊玩邊觀賞那植物世界,啊、原來植物也很堅強呀、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還是火燒到死不。讓我很佩服。

我們來到墓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美麗無比。墓前還有幾隻布穀鳥,那布穀鳥叫聲真是可愛。有趣極,彷彿我自己也變成一隻翩翩飛翔鳥兒。媽媽見我在那發呆就提醒我。燒紙錢。那時我才想起來我是來燒紙錢呀。

經過那件事以後,我就一放假就叫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原來農村是這麼美呀!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豔,彷彿要把積了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好象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麼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是還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清明祭祀,特別辛苦。在清明祭祀的時候人們總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為了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了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清明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鬆。

如今,文明清明祭祀之風也逐漸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是單一掃墓的方式,儘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裏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經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鮮花,多了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清明祭祀新風。人們在清明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於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藴涵着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8

我固執地把自己名字改為清明,從那兩個字裏,我可以嗅帶清明時節雨水,夾着潮濕哀愁與屍體腐爛氣息。

我固執地描繪着我愛景色,麗江、烏鎮、西藏、草原、大海、巫山雲雨。

我固執地造就着一個又一個唯美愛情,因為他們僅能在故事裏供人憑憚,在現實裏連葬身之地也沒有,這世上愛情只有兩種姿態,一是追逐,一是等待,沒有相守。

我固執地麻木着,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毫無目地浪費時間。

我固執地糟蹋文字,從它那裏我想我可以得到救贖,哪怕一瞬,並非終身。

我固執地放任身體疼痛。我討厭醫院裏濃厚消毒水味道。在某個時刻倒下,閉上眼感覺那麼接近死亡。

最後,我固執地活着。

用一生時間愛着一些人,恨着一些人,忘着一些人。

夢裏花事,何處清明。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9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清明腳步已經不遠,只剩下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一張乾淨報紙,然後小心翼翼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車子。在坑坑窪窪山路上車子不停顛簸,這時我想起後備箱中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顛簸,我們終於到奶奶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鞠一個躬,拜幾拜。給奶奶請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中華民族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有意義,不平常好多,是那麼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意義。

清明節燒紙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祭祖墳,這是我們中華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爸爸媽媽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禍,那是我六歲時候,我再玩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可是它爆炸速度太快,只聽啪一聲,我手被炸出血,當時我痛哇哇大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prxg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