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端午節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牀以後,我的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着我的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我的媽媽就帶我在裏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我的媽媽前説:“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裏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我的媽媽卻不怕,指着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説:“就要這一條!”“好!”説着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裏。我的媽媽付了錢,接過裝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我的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我的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裏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夾起蛇肉吃了起來。我的媽媽説:“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着,我的媽媽也跟着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我的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我的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我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我的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3

小時侯過端午節 那是一個很快樂的時光。媽媽提前好幾天要到有蘆葦的池塘裏摘粽子葉,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姐妹6個一齊動手幫媽媽包粽子。晚上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裏煮,那是很隆重的呀!

爸爸早把煮粽子的柴禾準備好了。我們圍坐在媽媽身邊,一邊聞着粽子的香味,一邊聽着媽媽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我們都在等媽媽給我們戴上她親手做的五彩驅邪的笤帚。我們家的規矩是從小的開始戴,我是老大總是最後一個戴上的。不過我從來都是快快樂樂的地一邊等待一邊幫媽媽扎笤帚。當媽媽要給我們戴時,還唸唸有詞地説:“ 五月五日 五色絲係臂,闢兵及鬼,令人無病疫。”

煮粽子的同時,還要煮雞蛋,鹹鴨蛋,這是端午節的正式食品。那時媽媽還告訴我們煮粽子的鍋初四不能開,為的是吉利。長大了我們才知道那是媽媽為了不讓我們頭一天吃粽子騙我們的。

初五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起大早。我們不等大人叫,我們就早早地起牀,穿戴完畢,等待爸爸帶我們去拉露。媽媽給我們每人分發一塊小手帕。我們就用小手帕拉草葉上的露水洗臉。據説,這樣洗臉一年不會害眼病。拉露回來時還要採些艾蒿,掛在街門上端門樓下,以驅鬼避邪。

拉露回來我們要出去分粽子。那時分粽子我們家要分送給十幾家的。送粽子也有規矩,對還沒有開門的人家就把粽子放到門口就可以了,也不用擔心別人拿走,或者被狗叼走。開了門的人家直接送到主人的手中。其實那時送粽子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對平日相互關照人家的一種答謝。我們家門口當然也會有從“天上”掉下來的.粽子的。我們也很開心。以上工作都是在早飯之前做的。早飯當然是粽子、雞蛋、鹹鴨蛋了。

那時我們家雞蛋每人兩個,誰也捨不得吃,留着拿到學校送給老師。端午節那天,老師講桌上總會有許多學生送來的粽子、雞蛋、鹹鴨蛋的。雖然我們每個人都饞得口水直流,但是對老師的那份心意卻決不能少。

現在每當回想起那充滿了親情、友情和師生情的端午節很是懷念。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我的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我的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我的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説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我的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5

時至今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都會有這樣一個共識——包粽子、趕花街。千百年來,端午節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屈原。這一天,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等多種餡。吃起來真讓人回味無窮,懷念依舊。

隨着社會的發展,花卉已逐漸形成一個新興產業,人們開始認識到那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觀賞物,更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了種花者的行列。

然而,端午節不僅是為了吃粽子,趕花街這麼簡單。而是每年的端陽花市都有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聚集到保山,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

今天,我們全家都帶着愉悦的心情來到了奧新體育館——端陽花市舉辦中心趕花街。首先,我們欣賞了花街;其次,到了鄉鎮一條街觀看了各鄉鎮的民族特色物品;最後,又到了小吃一條街,品嚐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小吃、真是味香具全、非一般的口感。説來實在,端陽花市是以傳統的花市為背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企業文化為基礎,豐富的旅遊資源為依託,構築對外交流發展平台,大力開展文化商貿交流,讓我們保山人民的物質文化和企業文化走向世界、讓保山素有“滇西糧倉”之美譽,然而,“神奇美麗的高黎貢山”、“美麗富饒的潞江壩”等自然風光,有悠久的“哀牢永昌文化”,燦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滇西抗戰基地”、“中國最佳小粒咖啡基地”、“中國最佳香料煙基地”、“雲南蘭花第一村”等眾多知名品牌。

如今,中國保山南方絲綢古道商貿旅遊節暨端陽花市已成為隆陽區的一項重大節慶活動,成為隆陽區增加與外界聯繫的又一窗口,每年都定期舉辦。在此,衷心的祝願每年的端陽花市有聲有色,更上一層樓。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6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着不少的傳説,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説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7

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孩提時的那一份寧靜美。早晨起牀,揉開睡意朦朧的雙眼,趁着縷縷的朝霞,邀上三五夥伴,去村旁的小河裏盡情地洗浴嬉戲,一時間笑聲,打鬧聲,攪亂了村莊的寧靜。正所謂: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牀,歡聲笑語九霄外,端午洗浴人無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了端午節的含義,讓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節我想到了緬懷。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各地都會以不同的習俗來緬懷屈原。其內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綁五線繩,賽龍舟,盪鞦韆,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愛國詩人屈原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卻時時激勵着我們。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氣沖霄撼乾坤,山河破,亂世風雲渡經綸,汨水拍岸淚四濺,江河歎英魂……”

端午節我想到了愛國。“愛國”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國特別是漢唐以後,愛國成了民眾情感世界中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就説屈原吧,“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予屈原“瑾瑜比潔,日月爭光”的極高評價。他的愛國情懷,個人氣節,歷久彌新,為國人所景仰和熱愛。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勵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於探索真理。

端午節我想到了感恩。兒時的端午節,母親是最操勞的,不僅要為我們準備好吃的東西,還要給我們製作香囊,綁上五線繩祈福。她的操勞,讓我逐漸明白了事理,曉得了感恩。所以,我覺得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我們除了要紀念屈原,還有必要利用這個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們吃個團圓飯,拉

中學端午節的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的午時是陽辰,所以端午節也叫“端陽”。

端午節有許多傳統習俗,如賽龍舟、喝雄黃酒、吃粽子

先説賽龍舟。一條條長得首尾不相望的五顏六色的船隻在河上蓄勢待發。龍舟上的職位分為鼓手和漿手,鼓手打鼓,打出氣勢的同時指揮漿手划船;漿手根據鼓手打鼓的節奏整齊地划船。在龍舟比賽上,一條條龍舟爭相向前激進,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不爭第一死不休。

五月五日,還被古人稱為惡月惡日。陽氣旺盛,易使五毒出現。五毒就是蛇、蜘蛛、蜈蚣、蛤蟆、壁虎。為了防止毒物進入家裏,人們要把一種刺激性強的物質雄黃,撒在家中的各個角落。同時,喝一點(僅僅一點,喝多了就“沒”了哈。)下肚。還要製作一些艾草包,可驅蚊蟲。

要説人們最愛吃的食物,那必定是粽子了。一個小粽子,可藏着大學問。浙江嘉興就是因為粽子而出名的,它出產肉粽、糖粽、蜜棗粽、鹹蛋黃粽、黑米粽、白米粽嘿嘿!怕了吧!別急,還有它的包裝也各式各樣,如正三角形、尖三角形、四方形、圓柱形,甚至你還可以往竹簡裏裝粽子。總之,萬物皆可“粽”。一個粽子,先裝半個漏斗形粽葉包裝,鋪上糯米,然後放肉、鹹蛋黃等,接着用糯米封頂,最後用另外半個漏斗形粽葉包裝封頂,並五花大綁。吃的時候,糯米的甜香、肉的肥美、鹹蛋黃的鹹中帶甜,甜中帶香,無不刺激你的味蕾!這小小的粽葉,還包着愛國情懷,還包着對投江自盡的屈原的哀念。屈原是一位楚國人,他對自己的國家十分忠誠。他主張力抗外敵,卻被貴族所害,被流放。最終跳江自盡,當地老百姓把粽子投入江中,讓魚蝦吃飽後不去吃屈原的身體;大夫則往江裏倒雄黃,藥暈魚蝦。

端午節不僅是傳統節日,還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傳統、過去的節日,更是面向未來的節日。讓我們隨着端午節,重温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感受偉大愛國詩人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意識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7m4d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