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春節作文 >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精選6篇)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精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川春節風俗作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精選6篇)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1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裏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説:“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着新年的來到!

大年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

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2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日。這一年中的春節中國的人民們都在歡歡喜喜的度過!雖然每個家鄉過得方式不同,但歡樂卻在他們心中盪漾!

按照我們這個四川老家的話,家家户户都會買來許多吃的、喝的、用的。學校還會讓小朋友們放假,讓小朋友在一起歡樂的玩耍,大人們也忙來忙去的,真是一個繁榮的節日!

一轉眼,我們家鄉春節除夕夜也到了。

當天晚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媽都來到了我家,還有許多鄰居家的小孩也來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個繁華的市場了!首先來我家的親戚,以及鄰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爸爸媽媽燒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閒談;小孩們在打電腦。

不一會兒,菜燒好了。我們來到餐桌前,開始吃了。呀,菜太豐富了。有紅燒牛肉、番茄壽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湯,和炒魷魚……。我嚐了一口紅燒牛肉,真好吃,太棒了!這時我覺得有點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湯,不好了,我的喉嚨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説:“這是麻辣味的湯。”我恍然大悟。接着爸爸就對我説:“年糕年糕,年年高。兒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話音未落,只見爸爸夾了一塊年糕給我吃。這是,奶奶就對爸爸説:“兒子,你家一口魚吃吧!祝你年年有餘!”我又只見爸爸夾了一口魚吃。

吃完團圓飯我們看了一下鬧鐘,已經8:00了春節聯歡晚會要開始了。全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邊談談家常,邊觀看精彩的節目,不時傳來陣陣笑聲,好一派其樂融融。

孩子們都在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祈禱,希望祈禱的人能長命百歲!

親戚們在我家待了一會兒,我就得到了許多壓歲錢,我得到的錢卻來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媽媽叫我不要説壓歲錢,但親戚們卻硬要給我,我也裝了一副不要的模樣,但我心裏卻想要。等媽媽阻止不了親戚給我壓歲錢時,我卻拿着錢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大年初一天剛亮,連續不斷的鞭炮聲一響發出“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吵死了,把我從睡夢中喚醒。男女老少都換上新裝!大家都子享受新年的沐浴!新年裏,紅包是紅的,鞭炮是紅的,燈籠是紅的,對聯也是紅的。這真是一個紅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過的紅紅火火。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3

今年,我學了《北京的春節》這一篇課文,讓我對各地的文化習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川人過春吃臘八粥。這是過年的前奏。臘月初八日,家家都以大米,黃豆,花生,臘肉和蔬菜等混合煮成粥吃,吃臘八粥。這是過年的前奏。臘月初八日,家家都以大米,黃豆,花生,臘肉和蔬菜等混合煮成粥吃,祭灶。臘月23日為祭灶之日。傳説灶神在月晦之夜,上天訴説人間善惡,故此日居民多用紙錢糖果等送灶神上天,謂之送灶。除夕夜,又將其迎回,叫做迎灶。

貼門神春聯。祭灶之後宰豬舂酒米(糯米),現多用打米機打。接着貼門神春聯。傳説門神乃唐太宗李世民駕前大將秦瓊和尉遲敬德。因為太宗被鬼邪侵之,病重,二將守宮門,鬼邪方不敢入,太宗遂將二人封為門神,後來,民間所貼之神漸不限於這兩人,凡威武雄壯之武將,皆可貼於門上。

除夕。除夕是年末最後一天,俗稱大年三十。此日設葷牲酒醴,殺雞燉肘祭敬天地祖先,雞是整隻的,肘也是整腿的,待祭完神後,方可宰切。全家團聚,吃團年飯。年飯要有魚,要煮得多,叫做有餘有剩。當晚掃淨灶房,迎灶王菩薩。到子夜時,燃放鞭炮以避邪。子夜過後或長明燭光,終夜不睡,叫做守歲。近年來,都是早早吃完年夜飯,守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12點正,燃放爆竹辭舊迎新。

春節。春節就是新年正月初一。這天一大早,就要到古井去搶挑第一擔水,稱為銀水象徵來年富足。接着是放鞭炮,吃湯圓,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順順暢通。天明時,上街玩耍,或到親友家拜賀。正月忌頭,這天不許睡覺,人要顯得精神,要雄起,不説不吉利的話,不能用刀剪針線,不能掃地等很多忌諱。

元宵節。此節又叫上元節,指正月十五日過大年。各鄉鎮龍燈,獅子匯聚表演,燃放鞭炮,花筒,花炮,熱鬧非凡。這一日,家家户户又吃湯圓,表示年節已過完,仍然團圓順暢。

此外,還有一種習俗,從正月初一起,天天都有事物過年,“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鄉人説。

四川人的春節是不是和我們這有所不同?有機會,我一定會去玩的!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4

四川是一個喜歡麻辣的地方,這裏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麼大,這種辣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年夜飯當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爺爺就來問到今年的考試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時,爸爸買了一隻甲魚,我們把團魚當作祭品,這是我們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我們每天都要去走親戚,唯獨在過年前的兩天,我不小心把團魚給弄丟了,但爸爸買了一隻鴨子來替代。

過年那天,我們必須得吃一個比湯圓大五六倍的東西,之後就要到墳地裏去祭拜祖先,點上香,在一個地方弄好後就可以放鞭炮了,讓祖先知道現在已經過年了。幹好這個以後,差不多就已經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麪去趕集。我們那兒趕集是三天趕一次,一天必須得買好三天要吃的東西,要不然的話就要吃麪。吃年夜飯那天,我們剛好可以去趕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趕集,爸爸一個人在家做爆鴨子,我們還沒到菜市場,就看見一堆人擠在人行道上,我們在那兒擠了好久,才進去。那兒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了。我們買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還有一種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後,我就聞到了一陣陣的鴨子的香味,進去一看,不禁讓我口水直流,爸爸從我們提回來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説的那種不知名的葱,他將它整個兒切掉,我不知從哪兒聞見了辣味,後來爸爸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魚香肉絲,有土豆泥,還有一個回鍋肉等。

我們家鄉的過年差不多就是這樣子的。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5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轉眼間,就到了XX年的春節。節日裏,家家户户都買來了紅彤彤的鞭炮和金燦燦的“福”字,是啊,誰不期盼着過一個幸福、平安、歡樂的大年呢!

説到春節,它的來歷可不短。自西漢開始,“千户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演化,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成為全世界華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每當到了正月,也就是公曆的二月份,寒冷即將離去,温暖的春天即將到來。人們在這個農閒時節,家家户户殺豬宰羊,一面祭祀祖先和上天,祈求上天能降福免禍;一面表達自己的.喜悦心情,享受着五穀豐登帶來的歡樂。當時並沒有電視、電影,所以古人每到祭祀和慶賀時,秧歌、舞龍、耍獅子、扎花燈等粉墨登場,酣暢淋漓的表演為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傳統春節活動從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互相拜年、喝春酒、吃年糕、包餃子、鬧元宵,小孩還能拿到不少壓歲錢呢!

按照我們這個四川老家的話,家家户户都會買來許多吃的、喝的、用的。學校還會讓小朋友們放假,讓小朋友在一起歡樂的玩耍,大人們也忙來忙去的,真是一個繁榮的節日!

大年初一,成都人開始”走人户“了,親朋好友互相串門,人們互相設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這十幾天吃完。

更多的花樣在遊玩上,初一開始,人們扶老攜幼穿新衣走”遊喜神方“,這是老成都人的一種民俗,已有近兩百年歷史。在傳統文化中,財神與喜神是連在一起的,所謂”喜神“,是指帶給人們吉利、歡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處。

人們遊喜神方最喜歡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廟會最熱鬧的地方。廟會既是宗教儀式,又是集市,中國自古是農耕社會,民眾平時很少往來,廟會自然也成了人們交流和物資交易的好機會,所以又稱為”廟市“,這樣的傳統延續至今。

更關鍵的,大廟會是一個娛樂項目的嘉年華,變臉、吐火、滾燈、手影戲、木偶戲等川劇絕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畫、剪紙各式民間絕活都能在廟會上看到,滾鐵環,抽陀螺,坐雞公車,拉提簧、響簧,這些土得掉渣兒的玩藝兒玩得小孩瘋跑……往往幾台戲同時演出,曲藝演唱、雜技魔術、跑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應有盡有;商賈雲集,三教九流紛至,百種小吃、賞百般武藝、玩百項遊戲,民族、民俗、傳統、現代、鄉村、城市諸種文化形式複合於一體。

初七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獨特的風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過;到了初八初九夜裏,各寺廟、會館、街坊點起”天燈“;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鬧熱。

十五過後,照理説年已過完,成都人卻還有一個花樣:正月十六”遊百病“,登上城牆漫遊,據説可使一年不生疾病。他們把這一天叫做”過厚臉皮年“。

四川春節風俗作文6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新年,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新年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家家户户都要掛長長的香腸,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們知道人日是什麼嗎?聽爸爸説這個節日大有來歷呢!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説女媧出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生日。當然了,對於一個吃貨來説,我更在意的是過節這一天吃什麼,至於習俗什麼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們拋之腦後了。人日這一天要吃麪條,寓意是長壽;戴人勝,所謂的人勝就是頭飾;登高,這個習俗可不是隻有在清明節的時候才有的;吃七寶羹,所説的七寶就是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有新年大豐收的寓意!

在初七這一天更是熱鬧,我們家院子裏傳來一陣陣笑聲,這個笑聲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們弄出來的,而是由“開心果”本人弄出來的。初七早上,我看見桌子上擺着一碗又一碗的“白條子”,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麪條,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今天為什麼吃麪條啊?”媽媽説:“因為今天是人日!”我説吃麪條是不是有長壽之意?”媽媽説:“對!我急忙跑去找爺爺奶奶説:“爺爺奶奶,你們今天要多吃麪條!”爺爺奶奶一臉驚奇的問:“為什麼?”我説:“因為吃麪條有長壽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鬨堂大笑,雖然不知道在笑什麼,反正跟着笑就是了。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風俗,歡樂的笑聲,那裏的一切讓我無法忘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unjiezuowen/wqrk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