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魏晉風度文的自覺》閲讀理解答案

《魏晉風度文的自覺》閲讀理解答案

魏晉風度——文的自覺

《魏晉風度文的自覺》閲讀理解答案

李澤厚

魯迅説:“曹丕的一個時代可以説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説,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

②魯迅又説:“漢文慢慢壯大是時代使然,非專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華麗好看,卻是曹丕提倡的功勞。”曹丕地位甚高,後來又做了皇帝,極人世之崇榮,應該是實現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並不。他依然感到“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兩者並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帝王將相、富貴功名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夠世代流傳的卻是精神生產的東西。顯赫一時的皇帝可以湮沒無聞,華麗優美的詞章並不依附什麼卻被人們長久傳誦。可見曹丕所以講求和提倡文章華美,是與他這種對人生“不朽”的追求(世界觀人生觀)相聯繫的。

③這樣,文學及其形式本身,其價值和地位便大不同於兩漢。

④在漢代,文學實際總是宮廷玩物。司馬相如、東方朔這些專門的語言大師乃是皇帝弄臣,處於“俳優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賦,不過是歌功頌德、點綴昇平,再加上一點所謂“諷喻”之類的尾巴以娛樂皇帝而已。至於繪畫、書法等等,更不必説,這些藝術部類在奴隸制時代更沒有獨立的地位。

⑤在兩漢,文學與經術沒有分家。《鹽鐵論》裏的“文學”指的是儒生,賈誼、司馬遷、班固、張衡等人也不是作為文學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聲的。兩漢的門閥大族累世經學,家法師傳,是當時的文化保護者、壟斷者,當他們取得不受皇權任意支配的獨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門閥統治後,這些世代沿襲着富貴榮華、什麼也不缺少的貴族們,認為真正有價值有意義能傳之久遠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學表達出來的他們個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從而刻意作文,“為藝術而藝術”,確認詩文具有自身的價值意義,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⑥所以,由曹丕提倡的這一新觀念極為迅速地得到了廣泛響應和長久的發展。自魏晉到南朝,講求文詞的華美,文體的劃分,文筆的區別,文思的過程,文作的評議,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匯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它們成為這一歷史時期意識形態的突出特徵。

⑦從玄言詩到山水詩,在創作題材上反映了這種自覺。這些創作本身,從郭璞到謝靈運,當時名聲顯赫而實際並不成功。他們在內容上與哲學本體論的'追求一致,人的主題展現為要求與“道”——自然相同一:在形式上與繪畫一致,文的自覺展現為要求用形象來談玄論道和描繪景物。但由於自然在這裏或者只是這些門閥貴族們外在遊玩的對象,或者只是他們追求玄遠即所謂“神超理得”的手段,並不與他們的生活、心境、意緒發生親密的關係,自然界實際並沒能真正構成他們生活和抒發心情的一部分,自然在他們的藝術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畫、錯彩鏤金的僵化物。所以,謝靈運儘管刻畫得如何繁複細膩,自然景物卻未能活起來。他的山水詩如同顧愷之的某些畫一樣,都只是一種概念性的描述,缺乏個性和情感。然而通過這種描述,文學形式自身卻積累了、創造了格律、語彙、修辭、音韻上的種種財富,給後世提供了資料和借鑑。

⑧在具體創作上也是如此。曹植當時之所以具有那麼高的地位,鍾嶸比之為“譬人倫之有周孔”,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從他開始,講究詩的造詞煉句。所謂“起調多工”,如“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等;精心煉字,如“驚風飄白日”,“朱華冒綠池”等;對句工整,如“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等;音調諧協,如“孤魂翔故城,靈柩寄京師”等;結語深遠如“去去莫複道,沉憂令人老”……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識地講究作詩,大不同於以前了。正是這一點,使他能作為創始代表,將後世詩詞與難以句摘的漢魏古詩劃了一條界限。它從一個極端,把追求“華麗好看”的“文的自覺”這一特徵表現出來了。

(節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有刪改)

1.根據文意,漢代文藝有什麼特點?

2.魏晉時期,“文的自覺”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1、(1)開始講求和提倡文章(文辭)華美(華麗好看)。

(2)由文學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從而刻意作文。

(3)在創作題材上開始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轉變。

(4)在具體創作上,開始講究詩的造詞煉句(有意識地講究作詩)。

2、(1)文學沒有取得獨立的地位。

(2)文學是用來娛樂統治者的。

(3)文學與經術沒有分家。

(4)文學只是作為功利附庸和政治的工具。

(5)東漢末期,作為文學主要創作者的門閥大族逐漸意識到文學具有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xekl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