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蔣夢麟傳閲讀附答案

蔣夢麟傳閲讀附答案

蔣夢麟,1886年出生在浙江餘姚蔣村一個小康之家。先後在加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求學,主修教育,最後獲得博士學位。

蔣夢麟傳閲讀附答案

蔣夢麟深刻體會到“對本國文化的瞭解愈深,對西方文化的瞭解愈易”。這種思想反映在他日後在北大的學科佈局。他代理北大校務時,十分重視中西結合,文理貫通。要求入外文系者須有國文功底;入國文系者需有外文成績。把《科學概論》作為所有文學院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理科各系則把國文作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

蔣夢麟對北大的未來有很高的期待。他在1920年就提出北大的目標不能滿足於“國內一流”,而是應該在國際上有自己的地位。強調學校要將經費節省下來,把理化的儀器、實驗室加以提升,為師生提供良好的試驗條件。更重要的是,北大不僅要研究西洋已有的發明,且要自己有所創造,有所發明,才可以在世界一流大學中競爭。

本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構想,蔣夢麟具體實施建立了北大首創的評議會。評議會是校內最高立法機關,會員中包括由教授互選而產生的教授代表,目的是讓教授有參與學校治理的機會。

蔣夢麟掌校期間還落實了開“風氣之先”的“選科制”改革—允許學生在規定範圍內自由選擇,修夠學分即可畢業,不構年限。到西南聯大之時,“選科制”已經十分完善。西南聯大學生當年轉系十分普遍,比如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楊振寧,進聯大時報考的是化學系,後來改讀物理。

1928年,蔣夢麟接替蔡元培出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大學院改為教育部,蔣夢麟成了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部長。作為研究教育的專家,蔣夢麟素來重視教育普及,很早就提出要隨時隨地推行義務教育以促進社會之進化;隨時隨地擴充職業教育、補習教育以增加經濟之能力;推行大學及專門教育,以養成促進社會進化增加經濟能力的領袖人物。

七七事變爆發,札大與清華、南開組建聯合大學,先設長沙,後移昆明,是為杭戰時期聞名國內外的西南聯合大學。當時還有一個西北聯合大學,也是從北京遷出去的幾個大學聯合起來的,但是它們內部經常有矛盾,鬧彆扭,終致不歡而散。反觀西南聯大,以學校的歷史及校長

的`資歷而論,蔣夢麟應該居於領導地位。但他堅決主張不設校長,實行常委負責制,共同主持校務。大政方針實行合議制,而蔣夢麟主要負責對外,校內的事務基本不管。蔣夢麟就此常説:在聯大,我不管就是管。每遇到校際紛爭,蔣夢麟總是耐心地勸大家容忍退讓,以大局為重。親歷其境的聯大教授葉公超感慨地説,在整個杭戰期間,大後方的高等教育沒有中斷,聯大能夠善始善終,且能為中華民族繼續培養人才,蔣夢麟竭盡全力維護聯大團結的個人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抗戰勝利,蔣夢麟離開了服務20年的北大,受命出任“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從一個教育專家轉而變成“草根大使”。蔣夢麟汁中國的農村、農業,有着昨同尋常的情結。他很早就認為只有改進了農業,才能使最大多數的中國人得到幸福和温飽。由於農復會的推動,台灣在20世紀50年代順利地完成了土地改革;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換。在蔣夢麟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裏,台灣的每一個窮鄉僻壤他都曾到過。蔣夢麟為台灣農村的復興與發展身體力行,不僅受到台灣人民的愛戴,而且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摘編自《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部長》《蔣夢麟談北京大學}))

標籤: 蔣夢麟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x9rg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