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虞美人》《踏莎行》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虞美人》《踏莎行》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虞美人

《虞美人》《踏莎行》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歐陽修詩文向來注重煉字,請簡要賞析歐陽修詞開篇兩句“候館梅殘,溪橋柳細”中“殘”與“細”二字的妙處。

(2)“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兩句?試比較兩者在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上的異同。

參考答案

(1)“殘”寫出了梅花之凋零,“細”寫出了柳條之初生。“殘”“細”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時間——初春時節,又浸透着濃郁的淒涼之意,飽含着離別的濃濃愁情,為整首詞奠定了感情基調。

(2)化用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修辭手法相同: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將滿腔愁緒比作江水,表現愁緒之多,綿延不斷。抒情效果不同:歐陽修詞借迢迢春水錶達了漸行漸深的離愁別緒,畫面真切,意境優美;李煜詞則借一江春水錶達了國恨家仇的憂傷情感,境界開闊,意境深遠。

【賞析】

《虞美人》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串始終。“春花秋月”是多麼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 ”的嗟歎,因為它們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觸,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下片前兩句,一“在”一“改”道盡了幾多物是人非的酸楚與哀傷。結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展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踏莎行》這首詞上片寫行者的離愁,下片寫行者的遙想即思婦的`別恨,從遊子和思婦兩個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別的主題。全詞以優美的想象、貼切的比喻、新穎的構思,含蓄藴藉地描寫出一種“迢迢不斷如春水”的情思,一種情深意遠的境界。上片寫遊子旅途中所見所感。開頭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氣息的溪山行旅圖。開頭三句以實景暗示、烘托離別,而四、五兩句則由美景轉入對離情的描寫。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開頭兩句寫出女子情感的纏綿深切,“樓高莫近危欄倚”是遊子對閨中人深情體貼的囑咐,也是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遊子蹤影又明知徒然的內心掙扎。最後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遊子想象閨中人憑高望遠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

【翻譯】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風,在月明中對故國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人已衰老。若要問心中有多少哀愁?正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踏莎行》:客舍旁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水橋邊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徵人騎馬手拉韁。離愁別緒隨路長,漸行漸遠漸綿長。好似溪水涓涓淌,源源不斷向遠方。寸寸柔腸痛斷,盈盈淚水洗粉面。危樓高、看得遠,傷心莫要倚欄杆。平坦的草地盡頭是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qvr9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