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留學教父的華麗轉身閲讀答案

留學教父的華麗轉身閲讀答案

任 武

留學教父的華麗轉身閲讀答案

當俞敏洪現身於美國或加拿大的街道時,常常會被一些中國留學生認出來,他們心悦誠服地稱呼他為“留學教父”。

作為一名教師兼商人,俞敏洪在十多年間將新東方從一間教室、十幾個學生的培訓作坊,發展成為影響全國、融資上市的龐大教育集團,這或許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俞敏洪出生於60年代初的江蘇農村,他因英語培訓成名,卻曾經因為英語成績差勁兩次高考落榜。他説自己從那時開始與英語較上了勁。1980年,第三次參加高考的俞敏洪終於考上了大學,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錄取他的是北京大學西語系。即便如此,當時也沒人想到俞敏洪將來會成為什麼樣子。進入北大後,他因為肺結核病休學一年,他的普通話不標準,因此只能在差班上課。

土裏土氣、智商平平是俞敏洪當時的公認形象。他的高三補習班同學、現任北大新東方校長周成剛後來調侃,自己苦苦奮鬥了二十幾年,想不到最後竟要受制於他。俞敏洪自嘲,5年的大學生涯,大家認為他是最沒出息的一個,也沒有一個女孩正眼看過他。

這些故事是俞敏洪日後經常在公開場合對別人提起的,他想要表達的是:不甘困苦,笨鳥先飛,就一定有成功的機會。事實上,俞敏洪當時還未萌發出創立一大攤子生意的遠大夢想,但他的確是個願意為生活做出改變的人。大學畢業後,俞敏洪的大部分同學出國留學,他因為學業不出眾“只能”留校擔任一名普通老師。在“下海”浪潮席捲全國的那個年代,對於接觸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説,老師是一份無聊的工作。經過3年的申請,他終於也被美國一所大學接受。

成功總是被各種偶然包裹,這就是新東方創立的最初動機。俞敏洪為了攢錢出國,張羅起一間淹沒在建築工地中的培訓作坊。其實,起初俞敏洪並非一個純粹的企業家。1991年,因開辦輔導班而被北大以“不務正業”為名全校通報批評後,他才最終下定決心,投身商海。

從課外作坊到教育集團,俞敏洪的發家經歷始終被當做新東方天然的形象宣傳片,他時常用加強版的心靈雞湯讓台下的新東方學員們熱血沸騰,增加後者對於這個品牌的崇拜。1993年底,“寄人籬下”的北京新東方學校正式獨立註冊,憑藉搶佔市場先機的優勢和留學生羣體的逐漸擴大,1995年底,新東方學生已經突破1.5萬人次。

直到這個時候,俞敏洪才真正被“逼上梁山”。從1995年到2000年,他陸續邀請了杜子華、徐小平、王強、胡敏、包凡一、何慶權、錢永強、江博、周成剛等一大批日後響噹噹的人物加入新東方學校,共同創業。

“當時野心太大了,現在留給我的是難以承受之重。當你發現自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難以承受之重的目標後,煎熬和痛苦便呼嘯而至。新東方是一條不歸路,讓我不得不走下去。”這是俞敏洪總結的創業體會。日後,王強回憶説自己選擇放棄貝爾實驗室工作回到國內與俞敏洪創業,並非因為俞敏洪身上的商業才幹,而是看重他的誠懇和實幹。

誠懇、實幹讓俞敏洪有了非凡的凝聚力和領導力,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之後,新東方的成功顯得順理成章。2006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新東方已經達到學員200萬人,教師15000名,淨利潤超過30億的規模。

截至2010年底,包括學而思、環球雅思、在內,國內上市的海外教育機構已達到兩位數。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説,做大後的新東方給他帶來更多壓力,這已不是當初舉辦幾場激情澎湃、幽默詼諧的講演和滿大街、滿校園張貼小廣告就可以佔據市場的時代,從“草莽”到“正規軍”,俞敏洪需要為自己和新東方找到新的定位。

“一個土鼈帶着一羣海龜創業”始終不能長久,俞敏洪從始至終都知道自己的才能和短板在哪裏。2010年底,陳向東出任新東方執行總裁。而在此前,新東方已經因為利益分配、管理權限等遺留問題進行過多次人員重組,它需要從一個家族企業色彩頗重的企業變為一家真正市場意義上的大企業。

陳向東“掌權”後,新東方迅速推出了公務員培訓、優能、泡泡英語、麥格森國際高端英語培訓等新業務,力主從獨立品牌向多元品牌轉型,並提出一系列優化改革方案,希望提高新東方的運營和工作效率。在事業經過一個新的轉折點後,俞敏洪再選擇“放權”。

俞敏洪説,希望有一天能夠淨身離開新東方,寫書、旅遊、支教,甚至到沙漠尋找綠洲。他始終還是一個文人。很難想象,如果真有一天新東方與老俞再無瓜葛,會是怎樣,但可以肯定,新東方不再僅僅只有一個俞敏洪。

(選自《南方人物週刊》,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中國留學生心悦誠服地稱俞敏洪為“留學教父”,源於其個人及新東方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B.文章描寫俞敏洪出身草根,在於強調坎坷困苦的人生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C.文章中提到新東方曾“寄人籬下”,將俞敏洪稱為“土鼈”,語含譏諷,暗藴褒貶。

D.俞敏洪將新東方稱為“一條不歸路”,折射出其急流勇退的精神及對新東方前景的擔憂。

E.俞敏洪誠懇、實幹的品質使其具有非凡的凝聚力與領導力,這也是他事業成功的原因之一。

(2)第四段畫線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標題為“‘留學教父’的華麗轉身”,請簡要概述“轉身”的內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繫全文,就俞敏洪成功的原因,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項,作者寫俞敏洪出身草根是為了突出其“不甘困苦,笨鳥先飛”的奮鬥精神;C項,“語含譏諷,暗藴褒貶”於文無據;D項,“折射出其急流勇退的精神及對新東方前景的擔憂”錯誤,文中這句話是俞敏洪袒露心跡之語,表明他不得不走下去。

(2)本題考查分析理解作品重要語句的能力。畫線句主要突出了俞敏洪平凡、庸常的“土鼈”形象,與後文其取得巨大成功形成對比,從而突出其奮鬥精神。

(3)本題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藴的能力。“轉身”意味着“轉變”,意味着“轉折點”,梳理文章內容,即可發現這樣的“轉身”有兩次,對其稍加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4)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閲讀與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解答本題時,可抓住俞敏洪實現“華麗轉身”的原因,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概括。

答案:(1)答A給3分,答E給2分,答B給1分;答C,D不給分。

(2)結構上,承上啟下,由追述俞敏洪的成長經歷轉向探究其成功原因;與下文寫俞敏洪成為新東方教育集團掌門人,令人刮目相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其奮鬥精神。(每點3分)

(3)“轉身”是指俞敏洪由“平凡”到“成功”的華麗轉身。具體有兩次“轉身”,一次是由“教師”轉變為“商人”;另一次是由“草莽”轉變為“正規軍”,他將公司從一家培訓作坊轉變為上市公司。

(4)不甘困苦,笨鳥先飛;抓住機遇,成就事業;樸實無華,誠懇實幹;敢於“捨棄”,勇於“轉變”。(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答四點即可得滿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pggq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