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跳出地球看地震閲讀答案

跳出地球看地震閲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一份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跳出地球看地震閲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跳出地球看地震閲讀答案

跳出地球看地震閲讀答案1

①2018年2月2日,我國首顆地震電磁監測衞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張衡一號”以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命名,它的發射使我國在衞星地震電磁空間探測方面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②地球的板塊、斷層移動引發地震,同時也會在地震前後帶來包括地球電磁場變化等很多信息。“張衡一號”能以標準手段對我國6級以上、全球7級以上的地震進行電磁監測,其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實時監測空間電磁環境狀態變化,研究地球系統特別是電離層與其他各圈層的相互作用和效應,初步探測地震前後電離層響應變化的信息特徵及其機理,從而有效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

③“張衡一號”衞星工程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設計師、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總工程師申旭輝介紹,受自然環境條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極寒地區,現有的地震台網並不能完全覆蓋,面積廣闊的海洋也觀測不到。目前我國對以青藏高原為主的近200萬平方公里陸地缺乏地震前兆監測能力,在國境線和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監測能力也幾乎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對我國及周邊區域開展電離層動態實時監測和地震前兆跟蹤。

④“張衡一號”不僅開闢了我國地震監測研究的新視角,成為我國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地震立體監測體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時它也集合了多項航天技術創新成果,其中最為顯著的是衞星電磁潔淨度的控制技術。

⑤衞星本體磁性對磁場測量的“影響不確定性”需控制在0.5納特以內,這大約相當於地球表面磁場強度的十萬分之一。為了達到這一要求,衞星平台的各個單機、系統都進行了無磁化的更改。但在這一過程中,卻面臨着許多難題: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紅外地球敏感器,整個飛行程序都要改變;再比如,無磁化要求太陽能帆板不能轉動,但為了保證衞星能源供應,又必須讓帆板對日。如何找到平衡點?衞星研發團隊想了很多辦法,最終,科研人員打造出來的“張衡一號”整星,其磁潔淨度達到了0.33納特。

⑥“張衡一號”的主要載荷,是用於探測衞星軌道環境空間電場的電場探測儀。這也是目前國際上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間電場探測儀器。

⑦為了感知空間三維電場,探測儀通過伸杆向“張衡一號”本體外伸出4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如同靈敏的觸角一般,每個傳感器都能準確感知周圍等離子體環境電勢,靈敏度極高,可以探測到非常微小的等離子體電勢變化,相當於在數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衞星內部,有着探測儀的“大腦”—— 信號處理單元。這台高靈敏電子學測量設備,能把傳感器探測到的微小波動細分成十幾個通道,通過進一步精細處理,變成數字量,分成頻譜,再傳輸到地面,供科學家研究。

⑨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表示,“張衡一號”衞星的發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國首次具備全疆域和全球三維地球物理場動態監測的技術能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擁有在軌運行多載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衞星的少數國家之一。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

A.我國在衞星探測方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重要標誌是“張衡一號”的發射。

B.“張衡一號”能以標準手段對我國6級以上、全球7級的地震進行電磁監測。

C.帆板對日能保證太陽能帆板為“張衡一號”供應能源。

D.“張衡一號”傳感器靈敏度極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13.下列對選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衡一號”集合的航天技術創新成果有電磁潔淨度高;傳感器靈敏度高;信號處理單元處理精細。

B.第⑥段與第⑦⑧段是總分關係,第⑦⑧分別介紹探測信號和處理信號,可以改變其順序。

C.“張衡一號”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對我國及周邊區域開展電離層動態實時監測和地震前兆跟蹤。

D.第⑧段畫線句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把信號處理單元比喻為“大腦”,生動形象的説明其在探測儀中的重要地位。

14.第②段中的`“初步”能不能刪去?為什麼?(4分)

閲讀答案:

12、C

13、B

14、不能(1分)。第②段中的“初步”表示開始階段,(1分)説明“張衡一號”對地震前後電離層響應變化的探測技術尚處於起始階段,還需進一步發展(1分),這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1分。

跳出地球看地震閲讀答案2

①2018年2月2日,我國首顆地震電磁監測衞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張衡一號 以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命名 ,它的發射使我國在衞星地震電磁空間探測方面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②地球的板塊、斷層移動引發地震 ,同時也會在地震前後帶來包括地球電磁場變化等很多信息 。張衡一號 能以標準手段對我國6級以上、全球7級以上的地震進行電磁監測 ,其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實時監測空間電磁環境狀態變化 ,研究地球系統特別是電離層與其他各圈層的相互作用和效應 ,初步探測地震前後電離層響應變化的信息特徵及其機理 ,從而有效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 。

③張衡一號 衞星工程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設計師、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總工程師申旭輝介紹 ,受自然環境條件限制 ,在地面上 ,像青藏高原的極寒地區 ,現有的地震台網並不能完全覆蓋 ,面積廣闊的海洋也觀測不到 。目前我國對以青藏高原為主的近200萬平方公里陸地缺乏地震前兆監測能力 ,在國境線和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地震監測能力也幾乎為零 。而跳出地球 看地震 ,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 ,對我國及周邊區域開展電離層動態實時監測和地震前兆跟蹤 。

④張衡一號 不僅開闢了我國地震監測研究的新視角 ,成為我國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地震

立體監測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同時它也集合了多項航天技術創新成果 ,其中最為顯著的是衞星電磁潔淨度的控制技術 。

⑤衞星本體磁性對磁場測量的 影響不確定性 需控制在0.5納特以內 ,這大約相當於地球表面磁場強度的十萬分之一 。為了達到這一要求 ,衞星平台的各個單機、系統都進行了無磁化的更改 。但在這一過程中 ,卻面臨着許多難題 :比如 ,去掉了有磁的紅外地球敏感器 ,整個飛行程序都要改變 ;再比如 ,無磁化要求太陽能帆板不能轉動 ,但為了保證衞星能源供應 ,又必須讓帆板對日 。如何找到平衡點 ?衞星研發團隊想了很多辦法 ,最終 ,科研人員打造出來的 張衡一號 整星 ,其磁潔淨度達到了0.33納特 。

⑥張衡一號 的主要載荷 ,是用於探測衞星軌道環境空間電場的電場探測儀 。這也是目前國際上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間電場探測儀器 。

⑦為了感知空間三維電場 ,探測儀通過伸杆向 張衡一號 本體外伸出4個傳感器 。這些

傳感器如同靈敏的觸角一般 ,每個傳感器都能準確感知周圍等離子體環境電勢 ,靈敏度極高 ,可以探測到非常微小的等離子體電勢變化 ,相當於在數千米高的巨浪浪尖 ,分辨一粒小水珠 。

⑧在衞星內部 ,有着探測儀的 大腦 信號處理單元 。這台高靈敏電子學測量設備 ,能把傳感器探測到的微小波動細分成十幾個通道 ,通過進一步精細處理 ,變成數字量 ,分成頻譜 ,再傳輸到地面 ,供科學家研究 。

⑨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表示 ,張衡一號 衞星的發射和投入使用 ,使我國首次具備全疆域和全球三維地球物理場動態監測的技術能力 ,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擁有在軌運行多載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衞星的少數國家之一 。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我國在衞星探測方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重要標誌是 張衡一號 的發射 。

B. 張衡一號 能以標準手段對我國6級以上、全球7級的地震進行電磁監測 。

C.帆板對日能保證太陽能帆板為 張衡一號 供應能源 。

D. 張衡一號 傳感器靈敏度極高 ,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

2. 張衡一號 集合的航天技術創新成果有哪些 ? 3分

3. ⑥⑦⑧段順序不能調換 ,為什麼 ? 2分

4.從説明方法角度 ,分析第 ⑧段畫線句的表達作用 。4分

5.分析第 ②段加點詞語的語言特點 。3分

【答案】

1.C

2.電磁潔淨度高 ;傳感器靈敏度高 ;信號處理單元處理精細 。

3.第⑥段與第 ⑦⑧段是總分關係 ,第⑦⑧段具有從探測信號到處理信號的先後順序。

4.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 ,把信號處理單元比喻為 大腦 ,生動形象的説明其在探測儀中的重要地位 。

5.初步 表示開始階段 ,説明 張衡一號 對地震前後電離層響應變化的探測技術尚處於起始階段 ,還需進一步發展 ,語言準確嚴密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l28n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