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説不盡的風景閲讀及答案

説不盡的風景閲讀及答案

説不盡的風景

説不盡的風景閲讀及答案

桑永海

那位年輕詩人的句子,至今仍被人們傳來傳去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

但是,依我看,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風景,並且是動你思動你情的風景,是與遠方陌生風景不可同日而語的。比方説故鄉的茅屋,屋前那株蕭蕭白楊。

離開故鄉幾十年了,我經常憶起這樣一個場景:海蘭江邊,沙灘上,晚霞升起的時候,一幫朝鮮族小朋友看羣鳥從林梢飛過,拍手齊聲唱起一首朝鮮族童謠,一遍又一遍,直到鳥兒變成小黑點兒,融進絳紫色晚照。那童謠唱的是:嘎嘛嘎嘎嘛嘎,尼林吉皮不日不特大!(老鴰子啊老鴰子,你家房子着火啦!)用朝鮮族小孩話説出來,順口押韻,抑揚頓挫,特別好聽。

這首童謠,就和故鄉的晚霞樹林江流黃昏,和馱着夕陽匆匆趕路飛回家去的鴉雀,和張着大口鼓腹而歌的朝鮮族小朋友,像少時讀過的唐詩宋詞,銘刻在記憶裏了。那境界,大概跟辛棄疾斜日寒林點暮鴉的詞意有些相近。但又不大確切,因為小孩子心裏那時是很快樂的。

類似的人生體驗,定是人皆有之的。

比如蕭紅,黑土地和呼蘭河水痛苦的乳汁養育了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流落香港,身心交瘁,她仍對遙遠的呼蘭河,對故鄉的火燒雲,對後花園,對園裏的蝴蝶、蜻蜓、螞蚱,對小黃瓜、大倭瓜總之,對那些再熟識不過的故園風物人情,至死不渝,傾注了滿腔痴情,所以才有了《呼蘭河傳》這樣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茅盾語)。小小的百草園,不也是魯迅童稚時代的樂園嗎?

羅莎盧森堡,身陷囹圄,仍對生活充盈渴望。牆角一株小草,鐵窗外樹枝上一隻鳥兒的啼鳴,西天一片晚霞,夏季裏一陣驟雨,一隻飛進牢房裏嗡嗡叫的大土蜂,都讓她悚然驚喜。她的《獄中書簡》,我讀了五十年,百讀不厭。以是觀之,不是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而是正如風景畫大師東山魁夷所言:歸根結底,風景到處都有,問題就在於觀察者這一方。

然而,在風景面前,我們的感情和審美心理也並非簡單劃一、黑白分明的,有時是很複雜的甚至是矛盾着的。處於社會轉型的時代,尤其是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期,人們的心靈經受着深層的文化衝撞,更其如此。比如明治維新以後的東京,急速變化着的街道上,唯美派作家永井荷風懷着一顆詩心,苦苦追尋歷史上江户文化絢麗的晚景:時勢的變遷,每日都有些往昔的名勝古蹟被毀壞,這些都使我的市內散步帶有無常悲哀與苦寂的詩趣。(《晴日木屐》)最富悽寂之美的是那篇《夕陽》你看荷風先生踏着木屐,攜把雨傘,穿過喧鬧的東京市區,到郊野遙望富士山。

他面對如血夕陽,臨風懷想江户時代古典牧歌般悠遠的情味和背景,那是怎樣一種無奈和不堪的情懷啊!

我想起我們風景天下獨絕的長江三峽。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曾經三次遊歷這個詩之長峽,還在巫山老城和白帝古城分別盤桓一天一夜。更不會忘記第一次乘船入夔門,驀然抬頭,看見孤崖上沐浴着晨光的白帝城的心情。

去年一個晚間,我守在電視機前看中央電視台攝製的三峽大移民紀錄片。突然,出現了一個驚心動魄的畫面:即將大撤離的前夕,上千名少年學子,着統一校服,整齊列隊肅立在江畔山坡上,面向危崖上的白帝古城行注目禮、告別禮!上千的少年齊聲誦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童稚的洪亮聲音響徹峽江長空,聲聲撞擊着我的心。只不過幾秒鐘的鏡頭吧,我已是淚流滿面。我知道,彩雲繚繞的白帝詩城將永遠懸在中華民族的心坎上。但,她的遺址,畢竟要沉沒江水中了。現代文明,確是一把雙刃劍啊!

唉,説也説不盡的風景。

(《讀者》2012第5期)

1.解釋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義。(4z)

(1).歸根結底,風景到處都有,問題就在於觀察者這一方。

(2).現代文明,確是一把雙刃劍啊!

2.劃橫線的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6分)

3.文章結尾部分,較為詳細的'描述了三峽學子集體告別古城的場面,請根據你的理解,説説作用何在?(6分)

4.説不盡三字,應該包含了作者複雜的情感,含蓄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試作歸納。(6分)

答案:

1.(1).感情與審美心理決定風景是否存在。(2分)(言之成理即可)

(2).現代文明雖推動了時代的前進,卻破壞了原始自然的風景。(2分)(言之成理即可)

2.過渡,承上啟下;(1分)由前文對故鄉風景的回憶懷念引出下文講述詩人作家漂泊他鄉、身陷囹圄對風景的感觸;(2分)進而引出結尾三峽學子告別古城的場景,即個人受到的撞擊而淚流滿面。(3分)(言之成理也可)

3.照應文章開頭的動你思動你情及對故鄉風景的懷念,説明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風景;(2分)闡釋社會轉型的時代,尤其是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期,人們的心靈經受着深層的文化衝撞;(2分)感慨現代文明的雙刃劍給人帶來的社會進步與風景破壞的隱憂。(2分)(言之成理也可)

4.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風景,並能動你思動你情;(2分)不同的人生體驗與不同的感情與審美心理,都能在心中產生風景;(2分)現代文明的前進,既應推動社會發展,也應保護原始自然的風景。(2分)(言之成理也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gjro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