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社交網絡讓我們更近了嗎》閲讀附答案

《社交網絡讓我們更近了嗎》閲讀附答案

社交網絡讓我們更近了嗎

《社交網絡讓我們更近了嗎》閲讀附答案

於 洋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徵。過去的交流是魚腹鴻雁,千里傳信;現代的交流是書信電話,片語真心;網絡時代的交流是面對電腦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對方的回覆。

網絡豐富了人們的交流形態,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交流和溝通的渴望。社交網絡的出現讓網絡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擴展。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為中心,建立一個龐大的社交羣,在動輒以萬計數的好友和粉絲中,我們以為可以最大程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註冊用户數接近9億;我國當前最大的社交網站人人網今年註冊用户將超過2億;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的微博用户有2.5億。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正在慢慢張開,越來越多的人被粘到這張大網中。

按照六度空間理論,我們最多通過6個人,便可以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在社交網絡裏,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見的老友,可能被一個你喜歡的明星關注;只要你願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國總統成為好友。社交網絡這種聯絡的作用讓很多人覺得異常温暖,人類溝通的願望也讓社交網站承擔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絡的社交網絡,卻經常讓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個網名叫走飯的女孩在發表一條微博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幾天後,人們知道她的名字叫馬潔,是一個90後的南京高校學生。翻看她的微博,你會發現她一直在網上求救,只是沒有人聽到。

我們不能把一個年輕生命的終結歸罪於網絡,但不得不懷疑,網絡到底有沒有讓我們的關係變得親密,我們對網絡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在網絡上,我們有很多好友,卻沒有幾個見過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卻沒有幾個真正有興趣的;每天都在線上碰到,卻沒有幾個會打招呼的。社交網絡給了我們聯繫,卻未必給我們交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卻未必增加我們的親密;激發了我們社交的天性,卻可能磨平了我們溝通的能力。

牛津大學進化人類學教授羅賓鄧巴有一個有趣的鄧巴數理論,即人的大腦新皮層大小有限,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與大約150人的穩定人際關係。也就是説,無論你在社交網絡上有多少好友和粉絲,你最多能頻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

幸福感來自社交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來自於溝通的深度而不是頻率。技術讓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扁平和膚淺。我們簡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種繁文縟節。但這種簡化的結果是,我們只希望讓人們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間,人們在網絡上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快樂天使,變成一個隱藏自己真實情感的虛擬人。

提高人類的幸福感是技術最大的責任和價值,我們應該正確對待新技術帶來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網絡溝通時也關注真實世界的交流,正確駕馭技術帶來的變革,而不是讓技術編織的網絡掌控生活。

網絡連接不等於人際交往,溝通便利不代表關係的親密,技術發展不意味着思想的進步。紙張比鍵盤更有熱度,現實生活比虛擬社區更加陽光,真實的交流比數字的流動更温暖人心。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與人之間真誠和真實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義。

1.下列關於社交網絡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社交網絡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交流形式,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交流和溝通的渴望。

B.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註冊用户接近9個億;我國當前最大的社交網站人人網的註冊用户也超過2.5億。

C.在社交網絡裏,我們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見的老友,也會被自己喜歡的某個明星關注;只要願意,我們甚至可以和他們成為好友。

D.社交網絡給了我們聯繫,卻不能給我們交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卻不能增加我們的親密;激發了我們社交的天性,卻磨平了我們溝通的能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馬潔的死雖然不能歸罪於網絡,但看似熟絡的社交網絡,卻經常讓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讓人對網絡的情感期待產生懷疑。

B.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為中心建立一個龐大的社交羣,結識數以萬計的好友或為粉絲,最大的限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C.根據鄧巴數理論可知,無論你在社交網絡上有多少好友和粉絲,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頻繁的交流。

D.人們在網絡上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快樂天使,變成一個隱藏自己真實情感的虛擬人,是希望讓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間。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時代有不同特徵的交流形式,現代的交流是書信和電話,網絡時代則是電腦刷屏。

B.網絡連接不等於人際交往,技術發展不意味着思想進步,人們的幸福感並不來自社交的數量,也不來自溝通的頻率。

C.根據六度空間理論,承擔着溝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網絡得以出現和推廣,因為技術最大的責任和價值在於提高人類的幸福感。

D.網絡技術的發展固然可以給我們的溝通與交流帶來便利,但我們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為真實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答案】

1.A

2.B

3.C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2.試題分析:B變主觀為客觀,原文表述為我們以為可以最大程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分析:C強加因果,前者説的是社交網絡的聯絡作用與功能,後者説的則是技術與幸福感的關係。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標籤: 更近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gegy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