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聽戲》的閲讀答案

《聽戲》的閲讀答案

有一年,老爹老媽被我從老家接來。我問他們:“聽過二人轉嗎?”老爹説:“聽過,咱們那邊有賣碟片的,都是雜耍什麼的,沒多大意思。”我説:“我給你們放一張碟吧,純唱的。”

《聽戲》的閲讀答案

我給他們放了《馮奎賣妻》。開飯時間到了,喊兩位老人吃飯,一看,他們正坐在沙發上抹眼淚。

《馮奎賣妻》是典型的苦戲。這樣的戲還有很多。有個傳統相聲叫《哭四出》,講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興興去看戲,第一齣看的是《白毛女》。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債,大年初一喝了滷水自殺。老太太進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個昏天黑地。有人勸她,老太太,別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下一出是《秦香蓮》。秦香蓮帶着兩個孩子,被韓琦追殺到廟裏,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好向韓琦哭訴詳情。台上秦香蓮哭,台下老太太哭。剛哭完,《孟姜女》又開戲了。這部戲更慘,孟姜女把長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嗎?接下來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運太悲慘了,老太太哭着説:“我這不是看戲,我是弔孝來了。”

所謂戲劇化,不是複雜化,而是簡單化,把紛繁的生活簡化為對與錯、善與惡、真與假、悲與喜,其中尤以悲喜為最,丑角的插科打諢可以讓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搶地則把苦情做到了極致。苦戲經過幾百年的打磨增刪,字斟句酌,抓主軸情緒的能力爐火純青。《竇娥冤》中有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無論用哪種戲劇形式去唱,都感天動地,令人潸然淚下。

中老年人愛看戲,大概就是喜歡這種直逼情緒底線的感覺吧?

還有一種戲,就是賣弄唱腔,跳過來跳過去地逗嘴皮子。京劇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稱,一字一板都要講究出處。這,卻也是很多人喜歡它的原因之一。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來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愛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沒有任何意義的哼哼哈哈,彷彿兒童下意識地隨口唱出的小調。兩種方式,都屬精神按摩。是按摩的兩極。

公園裏,老人們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面無表情,不帶一點感情色彩。

還有什麼需要表達的呢,玩唄!

戲劇有着很強的教化功能。仁義禮智信,一個一個細數端詳。小時候看過一齣戲,叫《牆頭記》,木匠張老漢有兩個兒子大乖和二乖,老漢年紀大了,輪流在兒子家中養老。因為每個月有長有短,兩個兒子都不想多輪上一天,大兒子就把老父親撂在二兒子家的牆頭上。表演很滑稽,觀眾都哈哈大笑。我不經意間一回身,看到一箇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後合,鼻涕泡都出來了。

他可是村裏有名的不孝之子啊!誰家孩子對父母不好,人們就憤憤地説,動物!你別像某某某一樣,打爹罵娘!這齣戲簡直就是專門給他演的,他應該慚愧才對,怎麼倒像個沒事人一樣看熱鬧呢?

戲劇把問題簡單化了,無奈人生是複雜的,各種可能性都有。或許他已經在內心深處論證了一千次,證明自己是孝順的,如果説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別人不理解自己而已。戲裏演的是別人,跟自己沒任何關係——他輕而易舉地把自己開脱了出來。

苦戲或許可以讓他陪着主人公掉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絕對入不了戲。戲啊,畢竟是戲。生活呢,還是生活。

(《讀者·原創版》2011年第8期)

閲讀題:

1.作者圍繞聽戲,寫出了聽戲人的行為感受。閲讀作品,填寫下面的表格。(4分)

戲的.功能種類

人的行為感受

第一種

苦戲

第二種

第三種

不羞愧看熱鬧

2.閲讀畫線句子,結合文章內容,揣摩中年人“笑”的對象和原因。(2分)

①“笑”的對象:

②“笑”的原因:

3.結合文章內容,理解“戲啊,畢竟是戲。生活呢,還是生活。”一句的含義(5分)

參考答案:

1.①喜歡情緒直逼底線的感覺(1分)②賣弄唱腔的戲(1分)

③不帶感情色彩、玩(1分)④有很強的教化功能的戲。(1分)

2.①笑的對象是:《牆頭記》裏的大兒子把老父親撂在二兒子家的牆頭上這齣戲中,演員的滑稽表演。(1分)②他認為,戲裏演的是別人,跟自己沒任何關係。(1分)

3.戲劇把問題簡單化了,把紛繁的生活簡化為對與錯、善與惡、真與假、悲與喜。(2分)無奈人生是複雜的,各種可能性都有。(2分)苦戲或許可以讓聽戲人陪着主人公掉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的人絕對入不了戲。(1分)

標籤: 閲讀 聽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egqz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