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魯恭治中牢令閲讀答案

魯恭治中牢令閲讀答案

語文閲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閲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鬆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於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這篇魯恭治中牢令閲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魯恭治中牢令閲讀答案

魯恭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罰。袁安③聞之,疑其不實,陰④使人往視之。其人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異也;愛及鳥獸,二異也;童有仁心,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選自《後漢書》)

【註釋】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內。②德化:用道德來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魯恭的上司。④陰:暗中。⑤雉(zhì):野雞。

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陰使人往視之()

②欲察君之政也()

2.魯恭任中牢令時,上司袁安“使人往視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結尾處,官差認為“久留徒擾賢者”,決定“速反”,其原因是什麼?聯繫選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讓”;或“叫”

②考察;或“考證”;或“探察”;或“瞭解”(意對即可)

2.袁安聽説魯恭以德化民,對百姓不用刑罰,對此深表懷疑。(或“探察魯恭重德化,不用刑罰的情況是否屬實”;或“考察魯恭的政績”)(意思對即可)

3.看到(兒童不捕幼雉)當地有‘三異’(蝗不犯境、愛及鳥獸、兒童有仁心)現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良好;魯恭不用刑罰,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顯;考察目的已達到。(意思對即可)

魯恭治中牢令註釋

中牟令:中牟縣的縣官。

雉:俗稱野雞。

徒:只會。

德化:用道德感化

任:用

陰:暗中

阡陌:田間小路

反:通“返”,返回

狀:陳述,描繪

魯恭治中牢令譯文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罰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聽説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到中牟縣去視察。那人與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樹下。有一隻野雞經過,在他們旁邊停下,旁有一個小孩。那個人説:“你為什麼不把它抓住?”那個小孩説野雞才是幼雞,不能抓。那人很驚訝,對魯恭辭別説:“我此次前來,是要檢查你的政績的。蝗蟲不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現象;愛護鳥獸,這是第二個現象;小孩也懷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現象。我久留只會打擾賢者。我將快速返回,把情況報告袁安。” 文言知識  徒。可解釋為”白白地“,還可解為”只“、”人“等。上文”久留徒擾賢者耳“中的”徒“,解釋為”只“、”只會“。又,”歹徒“、”匪徒“,這”徒“是指壞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9ngn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