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山中留客(張旭) 》閲讀答案

《山中留客(張旭) 》閲讀答案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2題。

《山中留客(張旭) 》閲讀答案

  山中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①,莫為輕陰便擬歸②。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注:①弄春暉:在春天的陽光裏嬉戲玩耍。②擬歸:打算回家。

閲讀題目:

11.(7分)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弄春暉”一個“弄”字傳神入化,賦予萬物以生動的情態及和諧的意趣。

B.首句描寫山中景緻,形象描繪山川、草木沐浴在春光中的形態。

C.第三句詩人揣度客人心理,以退為進,轉到對萬里無雲的無雨時節的描寫。

D.“入雲深處”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遊山之興。

②全詩取材於生活瑣事,採用了虛實相映的寫法,請結合詩句分析其效果。(4分)

12.“莫為輕陰便擬歸”這一句觸發了你怎樣的感悟?請聯繫現實生活談一談。(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

11.①(3分)D(無比喻方法)

②(4分)(①②句實寫春山美景,勸説客人不要離去。1分。③④句虛寫,詩人引導客人馳騁想象,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1分。全詩有景、有情、有理,渾然一體。虛實相間,委婉含蓄。2分)

12.(10分)評分要點:①(2分)把握句意;②(2分)觀點;③(4分)能舉例分析;④(2分)語言。

【賞析】

《山中留客》,唐代張旭(675年—約750年)詩作。詩云:“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這首詩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慾離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説,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

《山中留客》這首詩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慾離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説,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

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作者用樸素的語言真切的為我們描繪了山光物態,展示了山中的美好景象:這裏春光明媚,山石草木沐浴在春暉之中,自由自在地展示着各自的風采,一個“弄”字顯示出山光物態的美妙可愛,把山光物態寫活了;這裏雲霧繚繞,如同虛無縹緲的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那麼,不管誰來到了這裏,聽了主人的如此的挽留,又怎麼會捨得離開呢?故此詩雖題為“留客”,實則不僅僅是“留客”,而是在對客人的一番挽留之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清妙自然而又恬淡秀潤,耐人尋味,有着無窮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重點是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着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由於第一句藴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着這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

客人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濕了衣服。詩人以退為進,天晴又怎樣呢?“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 “入雲深處”四字,激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象,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藴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7ww9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