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進城》高三小説閲讀題及答案

《進城》高三小説閲讀題及答案

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出了家門。

《進城》高三小説閲讀題及答案

奶奶是小腳,一搖一晃,走得很慢很慢,在山路上就更慢。從山上走到山腳下的公路,得有三四里路,奶奶足足走了四個鐘頭。她不能走快,一快就喘得不行。那時候,奶奶擔心會把老命斷送在這段路上。

我可不能死!她嘟囔着説,還有好多事兒呢!

坐在公路邊,她後悔走得太急忘記帶根棍子拄着。不過,總算是到了路邊。她把手伸進棉襖裏面的口袋,裏頭有塊手絹,手絹裏,包着二十一塊錢。進城需要四塊。上車後,奶奶跟賣票的女人商量,三塊行不行?女人一臉麻子,聲音很嗆人,沒錢就趁早下去!奶奶説,我可不能下去啊!她一層一層打開手絹,把那些一角、兩角、五角的錢,一張一張數給那賣票的。

奶奶剛把手絹往口袋裏掖好,感覺要壞事兒,要暈車!奶奶這輩子很少進城也很少坐車!那滋味讓她很難受!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腦子也開始犯迷糊。早晨起來喝下去的那碗稀飯,隨着車的顛簸開始翻騰。奶奶剛要喊,閨女啊閨女!她想要個塑料袋。可沒等説出那意思,稀飯就湧出來,全吐到車裏。賣票的女人罵,這麼大年紀不死在家裏,竄出來幹啥?

奶奶説不出話,心裏卻説,誰願意無緣無故出來受這份罪?

終於到了站,奶奶下車後一屁股坐在路邊,一個鐘頭後才站起來。她打量着眼前的縣城,覺得樓真是高啊,密密麻麻的。車真是多啊,滿大街地竄。她不知該往哪兒走,就問路邊躺在三輪車上的小夥子,去水泥廠咋走?

小夥子説,有三家呢,你説的是哪個?奶奶當時就愣住!誰想到這城裏會有三家水泥廠呢?只好一家一家地找了。小夥子一笑,三個廠在縣城三個角上。就你這小腳,要走着去得三天三夜。我拉你去吧?

三天三夜也得走啦!不能坐車。錢得省着花。扣除回家四塊,還剩十三塊。三天三夜?我老天!總還得吃點東西吧?奶奶想。

她開始往最近的一家走。沿着街道一邊走一邊琢磨。城裏可就不一樣呢!難怪村裏的小青年都喜歡進城啊進城的。孫子當時就説,奶奶,我去城裏,不管幹啥都比在這地裏強。

強什麼呢?不跑到城裏來,會出那事兒?

奶奶一路打聽着,漸漸卻走出城市,走向城郊。天一線一線黑下來,奶奶覺得有點餓。而且,此時她渾身疼,快要走不動了。

可走不動也得走!就是爬,也得爬了去!

幸好,路邊有一根槐木棍。她撿起來,拄在手裏,覺得挺高興。不一會兒,看見路邊有個賣饅頭的。她買了一個,坐在那裏就吃起來。賣饅頭的女人和善,説老太太你咋這個吃法?我給你倒碗熱水去,要不你去我家吃。奶奶説,不用!我得接着趕路。水泥廠快到了嗎?答案讓奶奶興奮。快了,就在前面。

可奶奶站起身就興奮不起來了。她怎麼也找不到那手絹!手絹裏包着她所有的錢吶!奶奶哭起來。奶奶説,不能啊!就在這裏面的。可是錢的確找不到了。現在連買饅頭的錢也沒了。

女人倒好説話,不用找了,不就一個饅頭嗎!奶奶説,我這輩子從來就不欠別人的賬,等我要了錢,回來就還你。女人説,不要你還。你要吃再拿一個。奶奶説,不用啊,我飽啦。奶奶急着趕路,再不走怕是要睡在荒郊野外。女人順口問,你去跟誰要錢?

奶奶回答,跟水泥廠的領導。

水泥廠還欠着你錢?

倒不欠我錢,欠我孫子的錢。

那你孫子咋不來要啊?

他?現在不出門啦。整天窩在家裏,除了哭,就是睡。

哎喲,還有這樣的孫子!他爹媽呢?

他爹沒了,他媽跟人家跑啦。是我把他拉扯大的。

你這是去要什麼錢吶?

奶奶站在那裏,忽然傷心起來。什麼錢啊?俺孫子的腳錢!俺孫子進城的時候,好好一個人。回去,就沒了半隻腳。他們水泥廠怎麼也得給個説法吧?要不孩子這輩子怎麼活?他還年紀輕輕的,瘸着一條腿,怎麼找媳婦啊?

賣饅頭的女人張着嘴巴,不再問了。

奶奶就繼續往前走。一邊走一邊想,那錢怎麼就沒了呢?

一週以後,孫子瘸着一條腿,走出了莽莽蒼蒼的大山。那時候,他才推測奶奶去了城裏。

他想,無論如何,得把奶奶找回來啊!

15、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作品中,“一臉麻子,聲音很嗆人”的“賣票的女人”對奶奶冷漠、兇橫,她和奶奶的對立象徵着喧囂冷酷的`城市和愚昧落後的鄉村的對立。

B.“她一層一層打開手絹,把那些一角、兩角、五角的錢,一張一張數給那賣票的”,這句話通過動作描寫寫出了奶奶的生活清貧、節儉,反映了她謹慎的性格。

C.“她打量着眼前的縣城,覺得樓真是高啊,密密麻麻的。車真是多啊,滿大街地竄”,這句話從奶奶的視角寫出城市的繁華,暗示奶奶是個沒有見識的人。

D.孫子滿懷希望走出羣山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沒了半隻腳;奶奶進城為孫子傷殘討要説法,但自己卻走丟了。悲劇的故事引起了讀者的深思。

E.作品的語言樸實無華,但富有感染力,“奶奶是小腳,一搖一晃,走得很慢很慢,在山路上就更慢”等描寫令讀者對奶奶的堅毅果敢肅然起敬。

16、奶奶在城裏走丟了,從小説中看,作者為這一事件作了哪些鋪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結合小説的內容探究作者創作這篇小説的意圖。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5、(5分)AC(A項,“愚昧落後的鄉村”錯,作者要體現的是鄉村人們的善良、弱小;C項,“暗示奶奶是個沒有見識的人”,偏離小説人物的性格特徵。)

16、(4分)①奶奶很少進城,不知道城裏的路;②城裏樓高車多,容易迷失方向;③水泥廠地處偏僻的城郊;④錢丟失了,奶奶身無分文。(意思對即可)

17、(6分) 在小説中,奶奶的孫子出於對城市生活的嚮往來到城市打工,不幸傷殘,但是水泥廠沒有給予任何補助。於是小腳的奶奶歷經艱辛來到城市為孫子討要説法,最終卻在城裏迷了路,也許永遠不能回到家了。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意在告訴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關注底層百姓的生活,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消除城鄉隔閡。(言之成理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4oj8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