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教師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教師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教師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1.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説就是(  )統一的過程。

A.個體與環境

B.個體與社會

C.個體與教育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

2.教育的最基本途徑是(  )。

A.教學

B.課外活動

C.社會實踐

D.校外活動

3.預防問題行為的關鍵是(  )。

A.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

B.建設優良的校風與班風

C.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D.改善學生的人際環境

4.學生管理的終極目的是(  )。

A.學業成功

B.人性完善

C.適應社會

D.身心健康

5.教學方法現代化最為明顯的標誌是(  )。

A.自動教學機

B.程序教學機器

C.電影和電視

D.計算機輔助教學

6.教育者單純強調人的自然性就會導致(  )。

A.教育萬能論

B.兒童中心論

C.環境決定論

D.遺傳決定論

7.當前我國中小學的領導體制是(  )。

A.校務委員會制

B.校長負責制

C.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D.黨支部領導下的行政分工負責制

8.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

C.開展網絡教育

D.高等學校擴招

9.採取一個模式,用一個標準要求學生,這根本上是對教育上的(  )的關係及其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所致。

A.自然性與社會性

B.受動性與能動性

C.共性與個性

D.方向性與現實性

10.在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中,居於中心環節的是(  )。

A.引起學習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11.從德育的角度來説,“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的德育原則是(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12.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教育活動的主要指向為(  )。

A.發展個體功能

B.改造社會功能

C.政治倫理功能

D.發展經濟功能

13.“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14.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機智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的

15.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總體,是我們所稱的(  )。

A.教育學

B.教育科學

C.普通教育學

D.教育原理

16.“教育能夠幹什麼”是(  )。

A.教育的屬性

B.教育的目的

C.教育的功能

D.教育的效應

17.一個好教師職業情感人格品質的基本內核是(  )。

A.幫助

B.規訓

C.促進

D.發展

18.教師角色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  )。

A.教員角色

B.領導者角色

C.人類靈魂工程師角色

D.心理醫生角色

19.教師的教學機智説明教師的工作具有(  )的特點。

A.創造性

B.複雜性

C.長期性

D.示範性

20.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  )。

A.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C.指導班委會工作

D.評定學生操行

21.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問老師:“老師,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藍的呢?”這位教師很不滿意地説:“你懂什麼,聽老師説就行了,你呀,經常在課堂上打岔,這是不禮貌的!今後不能這樣。”這位學生聽後心裏鼓着氣坐下了。這位教師違背了(  )的教學原則。

A.啟發性

B.系統性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22.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第一層次的活動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  )。

A.生理活動

B.心理活動

C.認識活動

D.實踐活動

23.世界上首次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社會主義教育原理且有較大影響的教育學家是(  )。

A.蘇霍姆林斯基

B.楊賢江

C.凱洛夫

D.贊可夫

24.作為新時期教師角色重要補充的是(  )。

A.心理治療者

B.被攻擊的對象

C.研究者

D.學校管理者

25.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首席教師作用的是(  )。

A.學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會教育

D.同伴影響

26.構成課堂氣氛的環境包括人際環境與(  )。

A.心理環境

B.情感環境

C.認知環境

D.物質環境

27.“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獨立學習的技能”,是學習方法指導的(  )。

A.目標

B.內容

C.過程

D.原則

28.我國道德規範的層次依次是(  )。

A.社會公德、職業道德

B.社會公德、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

C.集體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

D.社會公德、集體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

2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是(  )。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意志

30.加強自我修養的途徑是(  )。

A.組織活動、委託任務

B.學習、座右銘、立志、自我批評

C.榜樣和示範

D.説服教育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中國封建社會出現過的學校教育的類型有(  )。

A.官學

B.私學

C.騎士學校

D.書院

E.社區學院

2.少年期表現出的總體性的階段特徵是(  )。

A.身體狀態的劇變

B.內心世界的發展

C.自我意識的覺醒

D.獨立精神的加強

E.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3.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

A.對學生的研究

B.對教師的研究

C.對社會的研究

D.對學科的研究

E.對教材的研究

4.班會一般有哪幾類?(  )

A.主題班會

B.常規班會

C.民主班會

D.生活班會

5.下列哪些特徵是對當代教育學發展狀況的正確描述?(  )

A.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

B.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

C.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化,教育學科體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學研究與實踐改革關係Et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學元理論

6.從橫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

A.學校教育

B.社會教育

C.閒暇教育

D.家庭教育

E.業餘教育

7.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起源於(  )。

A.兒童對成人模仿的需要

B.傳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社會需要

C.人類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發展的需要

E.社會安寧的需要

8.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是(  )。

A.社會性

B.生產性

C.實踐性

D.意識性

E.科學性

9.政治有哪幾種表現形態?(  )

A.管理

B.制度

C.活動

D.觀念

E.組織

10.我國的教育結構確定了以下哪幾種類型?(  )

A.基礎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職業教育

E.成人教育

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課堂活動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課外活動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  )

2.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誌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校”。(  )

3.中國最早的教育學教科書是從美國翻譯過來的。(  )

4.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過程。(  )

5.班集體的發展目標一般可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種,目標的提出由易到難、由近到遠、逐步提高。(  )

6.與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

7.我國在1862年設立的京師同文館採用的是道爾頓制教學形式。(  )

8.生活會是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  )

9.做好先進生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  )

10.根據課程的制定者的不同,可以把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

11.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實踐活動。(  )

12.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無條件的。(  )

13.班會活動是班主任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優良班集體的重要方法。(  )

14.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

15.集體教育和個體教育相結合的德育原則是加裏寧的成功教育經驗。(  )

四、情境分析題(共20分)

(一)(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在語文課上,李老師按學生不同水平分成幾個等級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學生自動“對號入座”,如C級組的標準是“語言通暢”,符合要求的就給高分。不少學生高興地説:“我的作文在小學裏就經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師給我打了100分,我覺得學好作文還是有希望的。”

李老師又及時鼓勵達標的同學繼續向B級組、A級組進軍。

1.李老師的這種做法有何積極作用?(  )[不定項選擇題]

A.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B.體現了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

C.體現了評價標準分層化

D.關注學生的發展

2.李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改的哪一種理念?(  )[單選題]

A.發展性評價

B.迴歸生活

C.學科綜合

D.全球概念

(二)(本大題1小題,共6分)

開學第一天,新任班主任劉老師走進初二五班,發現黑板上寫着“你也下課吧”五個大字,原來,該班已經連續換了兩任班主任,原因是該班學生無論是學習、班級衞生以及日常行為規範等方面的表現都極差,前兩任班主任就因為在班主任積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當班主任的資格。

如果你是劉老師,你該如何做?(  )[不定項選擇題]

A.要言傳身教,還要言教情教

B.加強自身修養

C.以自己的行為舉止感化學生

D.制定嚴格的班級制度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説,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的統一。

2.A【解析】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徑。

3.A【解析】預防問題行為的關鍵是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

4.B【解析】學生管理的終極目的是人性完善。

5.D【解析】教學方法現代化最為明顯的標誌是計算機輔助教學。

6.D【解析】由教育學常識可知,教育者如果單純強調人的自然性就會導致遺傳決定論;若過分強調教育的作用則易導致教育萬能論;若過分強調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則易導致環境決定論;而過分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又會導致兒童中心論。

7.B【解析】略。

8.A【解析】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説,指出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消除階級偏見,將社會勞動與教育有機結合,將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有機結合。

9.C【解析】略。

10.B【解析】教學過程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因此領會新知識是教學過程各個階段的中心環節。

11.C【解析】學校德育要採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12.C【解析】中國古代社會尤其是封建社會,教育活動的主要指向為政治倫理功能。

13.A【解析】有關此原則最早論述見於《學記》。

14.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15.B【解析】略。

16.C【解析】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通過教育媒介對受教育者的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17.C【解析】一個好教師的職業情感人格品質的基本內核是“促進”,即教師對學生行為有所幫助。

18.A【解析】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角色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教員角色。

19.A【解析】教學機智是教師面臨複雜教學情況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是教師瞬間的判斷和迅速的決定,説明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

20.A【解析】略。

21.D【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它要求教師正確對待個別差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而不能打擊個別同學的積極性和獨創性。

22.A【解析】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層次:第一層次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生理活動;第二層次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最高層次是社會實踐活動。

23.C【解析】蘇聯教育家凱洛夫1939年發表的《教育學》是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教育規律的教育學,是世界上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討社會主義教育原理的首次嘗試。

24.C【解析】教師的“研究者”的角色,是新時期對教師角色的重要補充。

25.B【解析】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首席教師作用。

26.D【解析】構成課堂氣氛的環境包括人際環境與物質環境。

27.A【解析】略。

28.B【解析】我國道德規範的層次依次是社會公德、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

29.C【解析】道德行為是人們在一定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為,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誌。

30.B【解析】略。

二、多項選擇題

【解析】官學、私學和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類型。

【解析】身心兩方面逐步成熟是青年期的年齡特徵,其餘選項為少年期階段特徵。

【解析】制定課程目標應研究學生、社會、學科。

【解析】班會一般有三類:常規班會、生活班會和主題班會。

E【解析】當代教育學發展狀況的特徵有: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化;教育學科體系初步形成;教育學研究與實踐改革關係日益密切;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學元理論。

【解析】教育從橫向看,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解析】略。

【解析】略。

【解析】略。

E【解析】略。

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課外活動要求教師具有比課堂活動更高的組織能力。

2.√【解析】略。

3.×【解析】中國最早的教育學教科書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京師同文館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教學形式。

8.×【解析】主題班會是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

9.×【解析】做好後進生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於首要地位。

10.√【解析】略。

11.×【解析】教學過程的矛盾主要表現為教師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與其他所學的知識之間的矛盾三方面。其中,第三種矛盾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因此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的主要活動,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

12.×【解析】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條件的,它不能包括社會條件,更不能違揹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

13.√【解析】略。

14.√【解析】略。

15.×【解析】集體教育和個體教育相結合的德育原則是馬卡連柯的成功教育經驗。

四、情境分析題

(一)2.A

(二)ABC

標籤: 考試 教師證 試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zkgd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