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練習題 >

一年級語文寒假習題

一年級語文寒假習題

練習包括兩種練習:學生學習課文後,為了加深理解記憶而進行的習題練習和工人士兵等人為了獲得熟練技巧而經常進行某種動作的實踐技巧練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寒假習題,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一年級語文寒假習題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發布的《瀕危語言圖譜》,全世界有7000多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將在本世紀消亡,80%—90%將在未來的200年滅絕。相比之下,動植物的滅絕速度要慢得多。

語言的消亡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平均每隔兩個星期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而且悄無聲息。

美國語言學家哈里森教授説:“想象一下,如果無緣無故的,鯨要滅絕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亞馬遜森林被砍伐,人們會非常氣憤,並且想盡辦法去阻止,因為那些是人類共同的遺產,是肉眼可見的。語言是更加古老、複雜精細的人類財富,每一種語言都是一個結構獨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種獨特的人類存在方式。每種語言都有無限的表達可能性,無限的搭配可能性,它們的詞彙、發音系統和語法,以精妙的結構組合起來,比我們手建的任何建築更偉大。”

語言的消亡通常有兩種方式:第一,説這種語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説這種語言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母語,轉而使用另一種語言。過去200年間,殖民主義是最大的破壞者,歐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消滅了150多種土著語言,在北美掃蕩了300多種語言;現在則是全球化,經濟和社會的壓力逼迫人們從村莊搬到城市,他們的母語時時處在強勢語言的壓制之下。

根據統計,世界80%的人口講83種主要語言,剩下的6000多種語言,絕大多數從未有過文字記載,沒有字典,沒有書,你在任何圖書館或者數據庫裏都找不到它們的資料。一切信息只儲存在人們的記憶裏,因此尤其脆弱。當我們失去一種語言,同時也失去這種語言中所包含的若干個世紀以來關於時間、季節、天文、地理、海洋生物、醫學、植物、歷史、神話、音樂,以及種種日常事務的知識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這些統稱為“人類知識庫”。

這些知識難道不能被翻譯成英文,融匯到一個單一語言的知識庫裏嗎?

“當然可以,但語言是一種結構化的信息組織形式。語言就像樹一樣,當人們轉移到另一種語言時,原先那棵樹的結構就塌了。”

人類學家瑪格麗塔·米德曾經談到對於這個世界的最大憂慮:“我們的世界將被衝擊成同一的、沒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類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單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態裏。”或許,語言的消亡,最可怕的不在於損失多少歷史、文化或者物種的知識,而是我們在某一個早晨醒來時,甚至不記得這個世界曾經有過不一樣。

6、語言的'消亡有多種原因,請根據文意寫出其中的兩點。(4分)

7、語言消亡產生的後果是什麼?請根據文意加以概括。(6分)

參考答案:

6、(4分)(1)殖民者(戰爭)對土著語言的破壞(或:説這種話的人消失了);

(2)隨着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有些語言處在強勢語言的壓制之下(或:説這種話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母語,轉而使用另一種語言);

(3)語言的消失是肉眼不可見的,不易引起人們的警覺;

(4)絕大多數語言沒有文字記載,只存在人們的記憶裏,因此特別脆弱。(答對兩點即可,答其他原因符合文意亦可)

7、(6分)(1)語言中所包含的各種“人類知識”隨着語言的消亡而消失。

(2)語言的消亡將使世界變得單一的沒有色彩的地方,將對文化的多元性造成極大的衝擊。(答對一點3分,意思對即可。照抄原文句子,每點得2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lianxiti/o8q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