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範文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範文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構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機聯繫,其理想狀態是二者融為一體。人的素質是整體,人的教育也是整體,這是它們可以協同發展的內在依據,二者在教育目標、內容、過程中的聯繫、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範文

那麼德育與心育有哪些聯繫?又如何協同發展呢?狹義的德育專指道德教育,但是許多人並不贊成這一定義,認為德育必須包含更多的內容。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謂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養(包括自我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調節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德、智、體、美等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通常所説的動機教育、興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説過:“沒有心理上的修養,體力的、道德的、審美的修養就不可想象。”因此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以個性心理活動為基礎,並且是主體心理活動的結果。很顯然通過心育,使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

德育與心育的協同發展,是指二者的有機聯繫,其理想狀態是二者融為一體。人的素質是整體,人的教育也是整體,這是它們可以協同發展的內在依據,二者在教育目標、內容、過程中的聯繫、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二者既是一種相容關係,也是一種反饋關係。德育與心育的協同發展,對加強、改進學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實效的一種思路、一種舉措,對心理教育來説也是提供了一種價值導向。它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需要,是開發人的潛能的需要,是符合兒童作為社會——心理存在的發展規律的,是符合教育整體實施的特點,也是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心理輔導和道德教育的一種嘗試。德育與心育的協同發展,一方面是要重視德育與心育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另一方面要重視德育與心育內部各方面因素之間的同構共建。

在學校德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價值的體現。如何體現學生的主動與受動的`統一,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深對學生心靈世界的瞭解,幫助學生學會在正確、全面關注自我發展的同時,能更好地關注社會發展需求,在促進自身的社會化過程中,獲得個性健康發展的更大時空。德育主要是培養道德的意識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質,培養上述這些品質以及提高道德判斷能力、自我修養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務,也是心育的任務。

在強調個性發展的今天,重視對個性心理層面上的人格研究,將有助於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將有助於個體道德人格的培養與發展。注重對學生自我實現的關切,幫助學生及時解決這些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排釋來自個體內部和外部的心理壓力,努力促使他們形成樂觀、進取、堅毅的生活態度,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現德育在滿足自我精神成長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學生情感生活中的張力。

第一,轉變觀念,確立服務意識。要想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轉變德育觀念至關重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德育觀念轉變的基礎。我們認為新型的師生關係應建立在人格獨立、精神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只有這樣的師生關係才有利於人與人的合作精神與相融態度的培養,才有利於人的創造性的發揮,也才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知識傳播方式變化的需求。只有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係才能使我們的德育工作深入“童心”。同時確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給學生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第二,開展實踐活動,升值道德生命。活動是德育的生命,少年兒童對道德的認識和理解,道德意識和行為規範的形成,都可以從活動中直接獲取,活動讓少年兒童成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體,活動讓少年兒童懂得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人。活動促進了人的心理在個人既有的遺傳素質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的發展;活動有利於培養和發揮個性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主體性特徵;活動還有利於個體潛能的發揮。

第三,着力體驗,關注情感體悟與情感發展。道德教育從本質上講就是為了影響人、內化人的心理品質,這種品質反映了人的內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個人的真實存在。

第四,加強交流,深入內心世界,注重雙向互動。以往的德育觀點認為,老師比學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師灌輸給學生。但是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際交往和互動中進行的,是需要在對話和討論中展開的,是需要老師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中來開展的。我們在向學生傳遞正向價值的時候,應該允許他們有質疑德育的權利,只有瞭解、把握不同個體的品質特徵和精神需求,才能在德育內容和方式上,選擇最好的時機和結合點。這樣,德育才可能真正成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能生髮出更多鮮活的道德個性。

第五,迴歸生活,由封閉走向開放。從表面上看,德育是以道德規範為內容,學生必須接受的。但是道德規範從本質上講,並不是乾巴巴的教條,它是活生生的人們的行為規範,它滲透於一切社會關係中。只有當個人蔘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與社會發生現實的關係時,才能對道德規範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藴,獲得切身的體驗,從而真正理解道德規範的實質。只有從封閉的校園走向開放的社會生活,才能體會百味人生,才能不斷超越自身從而擴展和豐富個體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迴歸人自身的背景下,我們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也在發生變化,既要向學生傳播知識,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要關注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工作中必須將德育與心育結合起來,做到既關注學生技能發展和身體健康,又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質的發展。德育與心育協同發展了,就能以德養心,以心育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wlm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