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1

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地球爺爺的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1課。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以孩子們喜愛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自己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對一年級小孩子來説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常識,激發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和能力: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球”、“玩”等6個左右結構的字。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致瞭解“地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會讀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讀懂課文內容,對"地心引力"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大致瞭解這一科學常識,從而對身邊的一些科學現象探求的慾望更強烈。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左右結構的字。

2、理解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並對身邊的科學現象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桃子落地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

2、類比體驗法:通過磁鐵實驗,讓學生感受引力,並知道地球的引力比它大的多,引發學生聯想。

3、朗讀感悟法: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體會文中內涵。

4、以讀代講法: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配音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

5、讀中感悟法: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配音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閲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實驗法、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計懸念,導入課題

1、師:小朋友平時在家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特地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部動畫片,想不想看?請大家仔細看完之後給我提提建議,加工加工,好不好啊?(播放課件:根據課文內容製作的動畫片段。)學生提意見。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給動畫片配音。這個動畫片名叫:地球爺爺的手。老師板書課題,指導寫“球”字,學生練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認讀本課的生詞:他倆、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特別強調“倆”“踢”的讀音。(學生先獨立認讀,然後再給大家讀自己想讀的那個詞,最後集體邊擊掌邊認讀所有的詞3遍。)

創設用字環境,以詞帶字,讓學生較輕鬆地認識生字。

3、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相機正音:倆、摘、而(反饋時,學生願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做小老師,其他學生跟着將這個字讀3遍。)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讓那些可能短時間裏沒有學會全部生字的學生也有機會獲得成功感,幫學困生培養自信。

4、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捉迷藏的遊戲形式讀。(把生字打亂順序擺在黑板上,生趴下,師拿掉1———2個字後,請學生猜,看誰最快猜正確。)

比賽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方式,有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三、再次讀文,體會文意

1、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檢查標段情況,為下一步做準備。

2、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那個自然段。(先自由練習讀,然後指名自由選自然段讀。其中着重讀第五、七、十自然段。)

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閲讀

為主,學生能自己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3、感悟地球爺爺説的話:讀了地球爺爺説的話,你們知道了什麼?(先以4人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交流和討論的結果。)

從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第二課時

一、質疑問難,理解難點

1、我們已經把課文讀了幾遍,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預計問題(課件出示:地球爺爺的手是。)(這時可引導學生説説自己平時都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如上網查資料、問家人、看書等~但課上只能選擇從文中尋找答案)

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也趁此機會引導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類比感受,體驗“引力”。(讓學生以4人小組的形式做實驗,觀察當磁鐵從上向下靠近回形針時,會產生什麼現象;然後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

化抽象為具體,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引力。

3、指點:我們地球爺爺的心臟就像這些磁鐵一樣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鐵的不知要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這種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現在你們知道桃子掉下來的原因了吧?(板書:地心引力)

通過體驗、類比,學生能真正把桃子落地與地球引力聯繫起來。

4、用配音的形式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讀課文。

創設配音擂台,以幫動畫片配音的形式小組內分角色練習,再請表現好的小組給大家表演,之後請其他組上台打擂,調動起朗讀積極性。

二、拓展鞏固

1、你們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説明地球爺爺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或閲讀過的小故事,各抒已見,師生共同評議。

2、指點、展示:我們的地球爺爺,它用那雙有着很大很大力氣的“手”——也就是“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課件展示地球上的高樓、樹木、人物等)。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了——也就是沒有了引力,我們世界會是什麼樣?(自由想象)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説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説出沒有地球引力的後果。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總結談話:關於我們的地球爺爺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學們能多看多想,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讓我們睜大雙眼,開動腦筋吧。

三、指導寫字

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已有了良好的寫字習慣,左右結構的字又較易,這裏我們稍做點撥即可。

1、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請學生説出需要注意的筆畫(特別是變成部首後哪些筆畫會變)

3、學生描紅、練寫

3、師生互評

四、作業設計

1、畫一畫或寫一寫:想象如果沒有了地球引力,我們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2、朗讀31課給家人聽,説説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佈置具有彈性的、更有利於他們發展的作業,實實在在地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同樣的進步。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具體體現。學生見到這樣的作業,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都超額完成。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與教學處理。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自己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與朗讀,難點是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由於一年級學生大多數活潑,他們對科普讀物十分感興趣,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結合低年級學習特點,我充分藉助網絡教學,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圍繞新課標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來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分兩課時完成)

⑴ 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球、玩”等6個字。

⑵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⑶ 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對“地心引力”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大致瞭解這一科學常識;從而地身邊的一些科學現明探求的慾望更強。

本節教學主要完成我會認,我會讀的知識技能。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磁鐵、鐵釘、頭飾。

二、説教法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從兒童喜愛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爺爺"手"的與眾不同,以此為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慾望。開課前的故事引入、初讀學習小老師領讀及學習中實驗活動,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積極投入學習之中。藉助多媒體網絡教學,再現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利於激發學生的自主與探究學習,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與語言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絡媒體手段,開展情趣教學法。如:課文動畫朗讀導入,小猴摘桃識字遊戲,學生登台實驗,地球知識展示,角色朗讀課文。同時這樣運用網絡媒體手段,也達到了寓教育樂的教學目的。

三、説學法

1、從一年級起培養孩子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教師應當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説,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因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理想地達到這一點還不太可能,但我們必須從一年級開始着手培養,萬事萬物總有開始之時。

2、教學應該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在低年級尤其應該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明確要求:“小學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3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手的圖片,讓學生説説手的用處。從而引出地球爺爺的手。由手引出地球爺爺的手,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

二、學習生字、詞語

通過昨天的預習和在課文中的識字,讓學生看大屏幕找小老師教教大家,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後再通過生字來組詞,加深對生字的印象。並讓學生讀一讀課文中的關鍵詞。

三、分析課文,解決疑問

同學們生字和詞語都掌握的較好,讓學生自由讀,誰喜歡哪個自然段就讀給老師和同學聽,給同學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讀完之後教師提出問題:地球爺爺的手指的是什麼?你是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的?是誰説的話?指導地球爺爺説的話。(用粗重、緩慢的語氣讀)指導讀出感情。然後又我問:“地球爺爺的手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後,我説:“地球爺爺的手真的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嗎?課文中的誰看到了?”從這個問題導入童話故事的開始,在童話故事中,主要是讓同學們讀好三個小動物之間的對話語氣。

猴爸爸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小猴子高興的語氣,特別是讀好小猴子的請求語氣,這一點教師要範讀。在對話中引導孩子融入角色,讀懂故事。講到小兔子説的:“是呀,地球爺爺怎麼幫忙啊?” —讓學生看地球的圖片,然後用磁鐵吸引鐵釘,來與地心引力相比較。形象直觀,又有利於低年級理解地心引力這一抽象概念。解決開始的疑問,看來地球爺爺真的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我又問:“你還能舉出地球爺爺是有手的例子嗎?”同學們舉了好多例子……讓孩子們舉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對地球的奧祕產生興趣。

四、課內擴展

1、舉例太空中的宇航員失去重量漂浮在空中,強調地心引力對我們的作用太大了。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呢?讓學生説説怎樣保護地球,從而樹立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

2、英國科學家牛頓,通過蘋果落地發現了地心引力。

3、讀關於“地心引力”的兒歌。

課內擴展是讓同學們知道地心引力對整個地球的重要性。

五、説板書

《地球爺爺的手》是本課的課題,地心引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來是地心引力的作用,省略號説明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多。

教學反思: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本課的教學中結合課文中的小動物主人公,結合生活常識,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體會感悟,讀懂故事,事實證明不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確實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地心引力。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4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紙飛機嗎?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學生各抒己見。預測學生心理:最希望紙飛機能飛得更高更遠……)

可是每次紙飛機飛得再高,都會怎麼樣呢?

(遺憾地)——呵,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遠、多高,最後它們總是會掉下來。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板書課題),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齊讀課題《地球爺爺的手》。)

二、識字、讀文。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生字,連成詞語讀一讀,標出自然段。

2.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詞:他倆、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

(1)請學生單個認讀,老師正音:“倆”讀liǎ,“且”是第三聲。

(2)交流識字方法:

形聲字:倆、伯

利用偏旁識記:摘、踢

比一比:而---西、且----目、引----弓

開火車認讀詞語

3.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4.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5、分角色朗讀。

三、指導寫字。

1、認讀要求寫的字:跳、桃

2、給生字組詞。

3、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它們的字形結構有什麼特點,(左右結構,並且右邊是一樣的。)

4、指導書寫。

兩個字的右邊筆順為:“撇、點、提、豎彎鈎、撇、點”

5、老師範寫,學生書空。

6、學生練習書寫,老師巡視,找出寫得最好的字,展示給全班看。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爺爺的手》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主要以科學知識為專題,運用淺顯的兒童語言,採用生動形象的描寫,介紹了工業、農業、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學常識。《地球爺爺的手》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向孩子們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培養兒童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

2、學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男孩子)對科普類讀物有着濃厚的興趣,知識面較寬,因此對本課充滿好奇心。另外本課和前一課《棉花姑娘》體裁相似,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感悟自學理解。

3、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篇課文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情感目標:初步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

4、重點難點:

由於一年級學生還處於運用並鞏固漢語拼音的主要教學階段,是進一步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時期,因而識字教學教學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是通過朗讀理解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難點是啟發學生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二、説教法與學法:

1、情境導入法。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趣味遊戲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我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需求,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識字遊戲活動,愛護其好奇心、求知慾。

3、以讀代講法。在低年級閲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以讀代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教學中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讀感悟。

4、直觀教學法。通過使用實驗、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的進行觀察、比較理解課文。

5、“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為此,與教法想適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採用:1、競賽、遊戲法學生字;2、自學、合作、探究法瞭解“地心引力”是什麼;3、讀、思、議、評、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閲讀興趣培養學生閲讀能力。

三、説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創設情境

作為一年級學生,他們喜歡幻想,常常會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對擬人化的童話情境情有獨鍾。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孩子們,老師畫的是什麼?(一隻小手),這手有什麼用?(學生興致勃勃地説)

再畫地球:地球爺爺也有手,他的手有什麼用呢?這樣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喚起兒童探究的慾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有趣的情境中進入本課的學習。又順理成章的板書課題:地球爺爺的手,帶學生走進課文。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自讀課文前,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實在讀不好的句子做上標記,請教學習夥伴或教師。學生帶着要求讀書,目的性很強,更有利於他們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對於讀書中的`疑難要學會圈畫,意在逐步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識字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能力,是學生獨立閲讀的基礎,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當學生自讀課文後,我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動手畫一畫生字新詞、再讀一讀、記一記,讓學生在讀書中自學本課生字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的重點,通過學生自學生字,採用小組合作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檢測,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幫助別人,學會合作。再全班進行交流,並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麼記住的?

學生自己練讀,然後指名當小老師領讀,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當小老師更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遊戲挑戰讀;把生字送回課文的詞語中,開火車式讀詞語。

這一些檢查形式都是遵照兒童活潑好動、愛表現的心理特點設計的,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自主參與的意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競爭意識。

3、重點指導,重在感悟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針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重點指導帶請求語氣的句子,然後學生反覆朗讀小動物和地球爺爺的對話。老師隨機點撥引導於關鍵處,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時學生的理解就更深刻,本課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4、拓展實踐,迴歸生活: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比較抽象,我用課件演示能更直觀的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奧祕,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留心身邊科學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整合了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又把課堂教學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舉出例子説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以及説説地球方面的有關知識,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評議,這樣架設起生活和課本的聯繫,調動學生日常生活體驗,注重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潛力,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仔細觀察。語文小天地,生活大課堂。把探究的視角指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簡潔美觀的原則,符合孩子的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地球爺爺的手(地心引力)

蘋果 ·········

落地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地球爺爺手》説課稿6

一、説教材

《地球爺爺的手》課文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猴子很有靈性,不但聰明,而且知識豐富,懂得很多科學知識。文中,猴爸爸竟然會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這樣,輕而易舉地達到了小猴的要求,這一現象,使小猴和小兔產生了好奇,也正是學生好奇的地方,本單元主題是激發學生對探索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由水猴和小兔想吃桃子,引出猴爸爸不動手而得到桃子,從而讓小猴、小兔好奇,最後是地球爺爺的話讓他們得到了答案,文中內容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出現的,語言淺顯易懂,讓學生讀了很感興趣。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給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説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跳、挑”等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通過朗讀課文,明白理解課文內容,找到了桃子落地的原因。

3、初步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三、説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文中一問一答的對話特點,以讀為主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瞭解桃子落地的原因,並借用課件動漫插圖,幫助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説教學過程

詳見《地球爺爺的手》教學設計。

五、説板書

板書做到簡潔,條理清晰,一目瞭然。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點,有助於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體現了本課的主體。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1課。本文以小學生喜歡的童話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動落地的事,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教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地心引力,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時,我利用遊戲——“擲幣落地”導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於我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

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在教學達到高潮時,又把學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學。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再次舉例説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培養了孩子們從小愛科學的品質。

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還有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要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應多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應該給予學生充分質疑的時間。

第四、教師本人應多加強對電腦的操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kn3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