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小議因材施教

小議因材施教

鄭州市金水區廟李學區 宋瑞菊 劉國強

“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寶。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説過:“教也者,長善而救失者也。”這就是説,我們要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長處,克服學生的缺點,讓學生能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它之所以能經歷兩千多年漫長曆史的洗禮而光輝依舊,可見其是何等的精闢。我認為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很有必要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重新深刻地去認識它。

一、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必須更重視“因材施教”

當前,素質教育的思想正逐步地深入人心。我認為,我們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必須更注重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的應用。

素質教育做為一種“養成型”教育,它是區別於“選拔型”的應試教育的,它並不要求我們所教育的學生人人都能升學,人人都能成為大學生,但它卻要求我們的學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和建設者,並在今後的社會生活和工作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的進步奉獻自己的力量。很顯然,素質教育為我們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我們的教育所擔負的職責已不僅僅是應試教育下為高一級學校選拔合格的學生,而是為了對每一個學生的一輩子負責,對社會的整體素質負責。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和需要範圍內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由於每個學生所處的家庭、社會環境不盡相同,他們的性格、愛好相差甚遠,因而形成了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水平,學生個體間有較大的差異。要想讓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能力和需要範圍內都得到一定的提高,這就需要在對其教育時有區別地對待,因“材”而施“教”。素質教育賦於了“因材施教”以全新的含義,也為“因材施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二、我們學校現狀的分析

在我們農村小學,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更大。就拿上學期我班數學成績來説吧,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1分,在我班一個小小的團體之中,32名學生面對同樣的課本、同樣的老師在學校享受平等的教學條件,但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竟相差29分,這29分已充分説明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不利的因素。雖然我們班沒有出現不及格的情況,但能達到優秀水平的學生只佔全班人數的40%,5%的學生處於中下等水平,55%的學生處於中等水平,這部分學生佔的比重較大。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只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就會犧牲優差兩頭學生的利益。造成了優的吃不飽,差的消化不了的不利局面,班級的整體發展水平失調,學生的素質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如果任由這樣的現象發展下去,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隨着年級的提高,學習知識的不斷增多,舊的知識不能得到解決,新知識無法接受,這樣,知識無法更新,有可能造成個別學生無法在小學中完成大綱的教學內容,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畢業生。針對我班的情況,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應當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

為了走出教學的誤區,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我注重多方面地觀察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努力地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層次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我的幾點做法

(一)突出“師愛”熱愛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説明了師愛的重要性。真誠的師愛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教學中,往往優秀生得到了老師更多的關愛,而後進生得到更多的往往是批評的訓斥,中等生往往處在被教師遺忘的角落,表揚沒份兒、批評又輪不到,被冷落在一邊。

要進行因材施教,教師首先要有對學生濃厚無私的愛,去關愛每一類學生。對優秀生要關心,使他們感覺到老師非常看重他們,希望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斷進取;對中等生要熱情,消除他們的錯誤思想觀點,不能讓他們有“老師漠視他們存在”的錯誤思想,適當的表揚和恰到好處的批評有助於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對後進生要熱愛,多數的後進生並非智力方面有問題,只是他們對學習存在着困難。老師應當熱心地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勇於突破自我。當每個學生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一樣時,當教師把師愛像無私的甘露一樣均勻地灑在每個學生的心田時,因材施教才會有其實施的可能。以下是我的兩種做法。

1、生活上關心每一名學生

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保障作用。在剛接這班學生時,為了更好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我利用課餘的時間進行家訪,將學生的個人情況存檔立卷。有些學生家庭生活富裕,在家裏充當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由於父母的溺愛養成了生活不能自理、過分依賴家長的壞習慣。針對這樣的學生,我一方面和家長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在課下通過生活實例鼓勵他們樹立獨立自強意識,要求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在他們中間開展“今天我當家”的活動。班上有3名學生屬於單親家庭,生活中缺少一部分關愛。對他們3人我非常注重情感的投入,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他們做生活中的好朋友,在班上為他們營造大集體的氛圍,使他們真正地感受到“集體是我家,同學似親人”。

2、在學習上關心每個學生

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的知識又是多方面的。在學校我鼓勵大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掌握多種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課下的時候幫助學生借閲有關的書籍,以便擴大閲讀量,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鼓勵他們在學習之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渠道地發展自己。

生活上的關心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學習,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區別對待,量力施教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常常會犧牲一部分兩頭學生的利益,造成優的吃不飽,差的消化不了的不利局面,為改善這一不利局面,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有區別地去對待,量“力”(學習接受能力)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創設“不公平”的競爭,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取得進步。

1、課堂討論中的“不公平”

課堂討論原本屬於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主要手段,但部分老師為了使教學進程更加“順利”,習慣於讓所謂的好學生回答問題。這樣中、差生容易錯誤地認為課堂討論只是優秀生們的事,與自己是無關的,時間長了,他們也就不願意參與討論答問,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另搞一些“地下活動”,這是造成中、差學生不求上進的直接原因之一。脱離了課堂教學活動,又怎麼會搞好學習呢?

因此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不同因素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設計的問題應有針對性,構思要巧妙,採用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螺旋上升的提問方式。新知識的導入部分或簡單的問題找個別後進生回答,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鞏固舊知識,又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較難的問題由中等水平的學生來回答,這部分學生所佔比重較大,對新知識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那些富有挑戰性和總結性的問題請班上的尖子生回答,這樣通過他們對新知識的闡述,即可以幫助大多數學生複習鞏固教學內容,又可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學生的獨創意識當然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特別針對中下等水平的同學要多給出一些發言機會,讓他們真正地加入教學活動中來。

2、作業題型與量的“不公平”

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檢驗的一種方式。由於學生本身存在着差異,因此我在設計作業時進行分類:A為必做題,B為選做題,C為智力題。

A類題:難易程度一般,是對新知識的一種概括複習,題量較少,是針對中下水平的學生設計的,低壓可以提高他們做作業的質量,並能使他們養成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B類題: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因為他們對新知識已經較好地掌握,通過稍高層次的練習可以進一步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C類題:專門針對優秀生或尖子生,這類題可以開發他們的智力、開拓思維,鼓勵他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挑戰。

3、課外輔導中的“不公平”

為了更好地解決“成績懸殊”的現象,在課外輔導時我總是對中下等水平的學生給予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幫助他們查漏補缺,爭取趕上一般程度學生的水平。

這3方面,表面看上去不公平,但針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主旨思想。

(三)激發興趣,調動全體

學生的發展水平雖不盡相同,但他們總會對一些共同的事物或方式感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利用好了激發興趣這一手段,它會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吸引到一起,從而共同去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在異中求同,找到共同點,縮小個體差異給教學帶來的不便。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採用以下方法:

1、小組比賽評分制

在教語文課文時,我將評分制貫穿於教學始終。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3大組,然後給每個小組起一個名字,如:“白鴿小組、鴨鴨小組、燕子小組”。各小組分段朗讀課文,按照無錯字、有感情的標準評出最優小組,並象徵性地給予勝利小組一個隊徽;3個小組還可以各派一名代表進行個人朗讀比賽。課後的問答題採用迅速搶答的形式進行,這樣做可以按照大綱要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多讀多練的機會,並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

2、即興表演

小學生愛聽故事愛講故事,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多彩,往往會對一幅靜止的畫面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我在教看圖説話“公雞和狐狸”時,首先我先把講台佈置成舞台的形式,利用投影向學生展示一幅美麗的圖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象一下公雞去什麼地方幹什麼?狐狸為什麼要跟在公雞的後面?後來它為什麼急匆匆地掉頭逃跑了呢?學生帶着這些問題思考後,找兩位學生分別戴上頭飾上台表演,身臨其境地想想:公雞哥哥和狐狸先生之間會説些什麼,並能加上動作像小演員一樣表演出來。台下的學生作為評委進行打分,第一小組表演完後找個別學生進行評價,找出優、缺點。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可以用較短的語言、簡單的動作表達圖意,後面幾組的學生要求加入自己的表情,以便體現公雞的心理活動,突出狐狸的狡猾和公雞的聰明特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想象設定不同的結局,有的學生認為狐狸因為怕吃已中毒的公雞自己中毒而匆匆逃跑;有的'學生認為狐狸因為害怕獵人才逃跑的。總之,整個課堂活動完全交給學生把握。

通過這兩種方法我發現,學生由於好奇心、好勝心強,對這種變化了方式的學習特別感興趣,採用這種方法既可以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又縮短了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助於我從整體方面組織課堂教學。

(四)面向全體、培優補差

著名的智力測驗專家韋克斯勒在長期研究智力的過程中體會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提出: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為的必要組成部分,它雖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項基本能力,但對它們起着制約作用。的確,遠大的動機、深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堅持不懈的意志以及勤奮謙虛的性格能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既可使人在積極參與智力活動的過程中鍛鍊並提高智力,又 可使人潛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實現。

我班有一位女生,上課時雖然規規矩矩地聽課,但是從不主動舉手發言,她的考試成績在全班處於中下等水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美術教師在課下交流教學心得,得知她的美術非常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看了幾幅她畫的畫,確實非常漂亮。她能夠將她所觀察到的動物、植物加入自己的想象並用畫筆表現出來,非常新穎。經過多次交談,我得知她的最大心願是當一名畫家。明確她的興趣所在之後,我便將出板報的大任交給了她,給她一個發揮自己才能的天地。教師的信任使她逐漸樹立了自信心,板報出得非常精彩。在班會上我當眾表揚了她,並送給她一盒畫筆,鼓勵她將自己的興趣、精力分一些放在其它科目的學習上,將成績提高上去。自此,她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地回答問題,不懂的問題主動找老師。在我們大家的鼓勵下,不但她的畫在學校小有名氣,而且學習成績在班裏也名列前茅。

課堂上不僅要讓一般學生吃得飽,還要讓尖子生吃得好,使他們的充沛精力、聰明才智得到有效發揮。宋勝男等人是班上的幾名尖子生,在課堂上他們能積極地配合老師回答各種問題。為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在課下的時候,我總是要求他們提前熟讀課文,預習課後思考題,並找一些課外書讓他們閲讀,增加他們的課外閲讀量,擴展其知識面。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全面發展;同時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承認個別差異,實行分類指導,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成為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五)調整學習評價方法

以往的教學為了檢驗學生一年的學習效果,總習慣於在期未以考試分數的高低對學生進行評價。難怪學生們常説:“分兒,分兒,學生的命根。”有多少莘莘學子為了考卷上的紅分數終日挑燈夜讀,為了應付“應試教育”,為了將成績提高上去,在教師的監督下對書本上枯燥的、不理解的知識牽強地死記硬背下來,往往考試過後知識全忘。舊的教學方法造就了一批記憶性的機械工具,在無樂趣無動力的學習環境中,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漸漸地失去了熱情。因此,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1、模糊的“等級制評價”

用百分制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分數劃分過細。使後進生明顯覺得自己同優秀生的差距實在太大。比如我班學生的情況:最低分與最高分相差21分,與平均分相差16分,這使得差生感覺到和優等生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自己即便再努力也很難趕上他們,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惰性,對學習採取無所謂的態度;考試100分的同學則會產生自我滿足感,覺得自己已經牢固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已經沒有人有資格與他競爭,學習中沒有壓力,時間一久很容易走下坡路。

    因此,在進行學習評價時我採用了“優、良、中、差”四等級評價方法。

2、新型的學習評價方法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影響

“優、良、中、差”等級評價方法,把成績進行分塊劃分,可擴展範圍較寬,單從表面並不能進行嚴格的劃分。這樣做可以使優等生感覺到同一個範疇的人數較多,有許多同學和他競爭,自己如果不努力就會被其他學生擊敗,無形中產生了壓力;對於差生而言,從等級評定上縮小了與優等生的差距,感覺到自己再下把勁兒就會取得和中等生相同的分數,這對他們來説是一個莫大的鼓舞,無形中便產生學習動力,從而鼓起勇氣奮力直追。

3、評價中體現進步因素的獎勵分

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在鼓起勇氣奮力直追的過程中,在還未取得卓見的成績時,他們也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因此,教師對他們的進步應當給予鼓勵。我班的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對小紅花特別感興趣,有時甚至一個大大的紅對號也使他們欣喜。個別差生經過一段努力後,如果字寫得工整或題做全對時,我便在作業本上畫一個大大的對號,並在“等級”標記旁邊加蓋一朵小紅花。

通過這三方面對學習評價方法的改進,使得班上優、差兩頭的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壓力和動力,更大程度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社會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主力軍,素質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堅持因材施教這一原則,教學生即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區別對待量力施教;不但要無私地熱愛學生,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對所在班的學生要多觀察多分析,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幫助學生們取得共同發展。舊的學習評價方法已經過時,已不能適應教育的主潮流,舊的東西已成為歷史,新的事物總是有生命力有朝氣的,它們將激勵學生蓬勃發展。

標籤: 小議 因材施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e98m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