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在這些日子裏,我們的教學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不妨把這些記錄下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教學總結的開頭該怎麼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1

執教語文,既是我的榮幸,又是我的壓力。十幾年來,我不斷探索,不斷積累,其中有苦悶彷徨,也有欣喜若狂。下面我來談一談我在這些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淺薄的教學經驗:

一、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某一門課,進而提高學習成績,就必須要讓他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二、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台。

教學中,我仔細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自己動手製作教學課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三、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2

時光荏苒,本學年的教學又告結束。回顧這學年的語文教學工作,我感歎良多,點滴作法湧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謹記於下,作為經驗教訓的總結。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數較多,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為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如:“拜”字右邊該四橫而非三橫等,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糾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靈活機動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要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學習勁頭,教師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時而以讀代講,自主感悟;時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而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説,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因此我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睡前回顧當天所學,都是良好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易行、便於操作,我每天要做的就是督促學生堅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早自習我都堅持下班進行指導和檢查,同時在課後開展“讀書吧”閲讀活動,每天堅持,從不間斷。經過一學年的努力,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基本養成。學生在課後閲讀了比較多的書籍,如《魯迅文集》、《昆蟲記》等,也經常和我交流讀書的體會。學生的“大語文觀”也在逐步養成,這對學生學習語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潛能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可以自選一些題,使之能夠有所為。我還鼓勵優生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美化和豐富自己的家庭作業,年末進行作業評比,大大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通過這學年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年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五、突出章節過關

本年的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穩步提升。

六、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收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堅持每日一積累。一方面進行各種詞彙收集:歇後語、成語、俗語等,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遊戲。

4、舉行講演比賽。班級講演比賽中,鼓勵學生大膽上台,提出自己的觀點,時間不在長短,關鍵是勇於參與。

5、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運用上網、調查採訪、查閲圖書資料等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在這個學年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形式是有直接關係的。

在本年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為來年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3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四班的語文教師,回顧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感慨萬千,現將本學期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期,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為此,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課堂語言力求簡潔明快,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經常運用豐富多彩的直觀教學用具,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與語文有關的各種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種種方式,讓學生更加了解語文,更加喜歡學習語文。

三、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年級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競爭機制,每人發一本競爭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記錄,每星期評選一次,給予星星獎勵。一個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日組織一位"小老師"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二)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想象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三)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雖説六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做到認真書寫,但是在我班還存在個別學生不能認真書寫,所以本學期,我重視了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課堂中注意提醒,利用課間餐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通過一學期的努力,使本班學生的書寫有了大副度的提高。

四、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本班學生存在着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的經驗總結4

時光如白駒過隙,耕耘於三尺講台之上,一晃已過十幾個年頭,十載春秋,十載風雨,一路跋涉,一路艱辛,我把平日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三個方面的做法直白於大家。

一、科學設疑,民主提問

課堂提問是開展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具體教學中,課堂提問容易流於形式,出現諸多問題:如過於繁瑣,主次不分;過於空泛,不着邊際;過於晦澀,無從思考;過於含混,模糊不清……要防止這些毛病,就必須做到:科學設疑,民主提問。

首先,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一是針對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素質教育“讓學生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的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班,不能只顧張三,不管李四;看中優生,冷落差生。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性,因材發問,因人而異。不過所謂的“高級題”也未必是差生的禁區,優生的專利。課堂上的教師應察言觀色,因勢利導,靈活機動。二是針對教材,教材是知識的“源頭活水”,教師的設疑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難點。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滿篇問,必將造成教學的無序和隨意。這裏,我們不妨借鑑一下葉聖陶先生的做法:“於學生所不易領會處發問”。其次,提問應講究方法。

另外,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敢答。對學生言之成理的見解、獨到新穎的觀點,應熱情鼓勵,不能“一刀切”,用所謂的“標準答案”一錘定音。

二、活動求知,動中益智

要改變由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為學生稟賦和潛能充分開發創造寬鬆環境,語文活動課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課型。我的一些做法是:

1、開展課前一分鐘演講和專題辯論賽。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明顯提高。

2、編題、編謎。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課本上完後,讓學生編題互測,編謎猜字、成語、篇目名、作家名等等。在互測互猜中知識得到了鞏固。

3、作文自改互改。教師指導方法,提出要求後,讓學生自改或互改作文。這樣,既節約了教師時間,又能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採訪、調查

5、編歌、繪圖、製表。……要想活動課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還應特別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準備要充分,目標要明確,不能放任自流。寧精勿濫,濫測難收。其次形式要恰當,既不能模式單一,又不可強求花樣,以免樂之熙熙而學之空空。

三、多元思維,求異創新

創新教育無從談起,那麼怎樣點燃學生創新意識的火花呢?下面談談我的兩點做法:

1、由“點”引爆,啟迪學生多元思維。我們知道對同一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語文教學中,就有許多能引發學生多元思維的“點”。教學中教師應善於抓住這些“引爆點”,質疑啟思,讓學生的思維迸發出五彩繽紛的豔麗火花。

2、填充“空白”,啟迪學生的想象創造。作家在創作時,往往採取“文約事半”的手法,留下許多“空白”,教師要啟發學生髮揮想象力,進行再創造。如學完《理想的風箏》一文後,我問同學們:“假如劉老師沒有去世,他現在怎樣?”結果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踴躍發言。有説劉老師出國養病的、有説劉老師義務當學校歷史輔導員的、有説劉老師做了歷史博士生導師的、還有一個説劉老師左腿安上了假肢,正在公園裏打太極拳呢!讓我們給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的飛翔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pnw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