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語文課:為何你三緘其口?(網友來稿)

語文課:為何你三緘其口?(網友來稿)

方鴻漸  

語文課:為何你三緘其口?(網友來稿)

  我是一位剛剛參加工作的語文教師。在我教的班上,經常有這樣一種景象:我開始提問了,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片刻之後,有幾個學生舉了手。我一看,還是他們幾個。為什麼其他人不舉手?他們是啞巴嗎?下課後我親眼看到他們又説又笑的。可是,為什麼一上語文課,他們都變成“啞巴”了呢?

漸漸的,我瞭解到,其他的老師也有這樣的情況。“啞巴語文”可以説是當今語文教學諸多病症中最明顯的例子。

走進課堂,只見學生一個個正襟危坐,鴉雀無聲。老師在講台上一通猛講,飄飄然在自己的高明之中;學生在下面一番亂記,惶惶然於自己根本弄不清楚之處,臉上現出驚恐的神情,彷彿大難已經臨頭。什麼時候老師來了興趣,當然也忘不了編出一串問題,然後狂點一夥學生來回答,人稱“滿堂問”,在一陣忙碌的問答聲中,圓滿的得到了一個個唯一的標準答案。這時,當然忘不了把答案抄在黑板上,學生當然也照抄在筆記本上,好在複習時可以把它背到腦子裏, 待到考試時可以原樣還給老師。

現在的問題是:就算有幾個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被動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並且作出回答,那更多的學生呢?他們作為“沉默的大多數”,又該怎麼辦?他們都是十一二歲的少年,正處在童心未泯,活潑好動的階段,為何一走進語文課堂,就默默的坐在位子上,三緘其口,木偶一樣懷着害怕被老師提問的緊張心情在那兒等待下課的鈴聲呢?

我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 沒有思考的習慣

二 沒有回答的勇氣

三 對自己的看法沒有信心

拋開學生個人的性格不論,學生之所以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是因為他們和老師都認定這個問題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老師的“滿堂問”,實質不過是拐彎抹角的把自己的看法和教參編寫者的看法當作答案告訴學生而已。對於學生的意見,老師也不考慮有沒有道理,有沒有創造性,就匆忙的抹殺了。久而久之,學生對自己的判斷和直覺就失去信心,從而放棄了有自己個人看法的權利。這樣,他對自己的判斷力就沒有信心,思考問題時也只是想找到一個令老師滿意的答案,對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真正看法反而拼命的抑制。所以,一個老師如果對一個問題沒有自己的個性化的看法,也不鼓勵學生髮表自己個性化的看法,則學生的主動性、思考能力是無從談起的。因此,我認為,要改變這種境況,至少要這樣着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從觀念上樹立這樣一個觀點:語文問題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很少有那個問題只有一個唯一的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不是為了尋找標準答案,而是就這個問題發表自己個人的看法,而這個看法就是你的答案。與老師的看法相比,學生的看法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通過討論,老師可以試着去影響學生的看法,促使他們或修正,或放棄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而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老師都很難容忍學生的看法與自己不同。如果學生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算這個觀點和老師的觀點相左,老師也應該讚賞學生這種堅持到底的勇氣。當學生髮現自己的看法和老師的看法,教參的看法不同時,作為老師,還應該鼓勵他們質疑老師,質疑教材,與老師辯論,看看他們自己的看法能否經得起考驗。

以上可以概括為這幾點:開放性的問題,個性化的答案;堅持個人觀點的勇氣,質疑老師教材的精神。

能説會道只是個人思想的外化。“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能説會道”才不至於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qmv8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