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聆聽,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聆聽,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天津紅橋區光輝小學 靳曉潔

聆聽,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教育學生時,不要總是以訓人的口氣説:“你給我聽着。”如果説“我正在聽,你慢慢説”,這樣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一、聆聽--一把神奇的鑰匙

心理學家認為,聆聽是一種對他人的情感、語言表達的反應方式和增強對他人的情感、心理體驗的理解的手段,可以幫助人瞭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使人與人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幾年來,我將其用在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緩衝氣氛,創設理想情境

聆聽,可以減輕學生的緊張情緒與壓力。不管面對一個多麼憤怒或衝動的場面,只要在我專心傾聽的時候,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衝動的學生在自由地表達他們受壓抑的情感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而且通過我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獲得了班主任的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勵。這樣一來,師生間互相信任的合作關係就會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意下,任何問題的解決都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洞察心聲,瞭解事情真相

《呂氏春秋任數》中記有這樣一件事:孔子當年周遊列國時,一次斷了糧,餓了七天七夜。幸虧弟子顏回找到一點兒米,煮起稀飯來。飯快熟時,孔子望見顏回舀了一勺吃了,孔子假裝什麼也沒看見,起身説:“今兒個夢見了老祖宗,要我給他點兒乾淨飯吃。”顏回趕忙説:“這飯不行,方才掉進了煤灰,我怕浪費糧食遭罪,就把沾煤灰的稀飯舀出來喝了。”孔子感歎道:“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自己親眼所見有時也不見得就那麼可信;人都覺得自己的心思可靠,然而自己內心所思所想有時也難免靠不住,弟子謹記,知人不易啊!”

的確,知人不易,但我更為孔子不輕下斷言,傾聽了顏回的訴説,瞭解事情真相的氣度而折服,真不愧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教育家。看一看我們的周圍,有不少教育者主觀推斷,妄下斷語,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學生對教育者不再信任、尊重,向教育者關上心靈的大門。

知人不易,作為一名班主任,該怎麼辦?關鍵是善於聆聽,目的就是為了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需要什麼,憂慮什麼,做事的動機又如何,以便對症下藥,採取相應措施去幫助他。

二、聆聽學生的話要有正確的態度

瞭解學生要從“聽”開始,而且必須安靜地聽,不批評地聽。由“傾聽”中知悉學生言行的動機及觀念,洞察學生“話中有話”的真正心聲。

1.心無旁騖地專心聆聽

初當班主任時,曾經邊判作業邊處理着學生間發生的矛盾,當時是想“立體使用時間”,達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事後很快就發現這樣做會出現兩個惡劣後果:一是不尊重學生,學生注意力轉移,不再專心反省自我,使問題的解決時間延長;二是教師一心二用,沒有抓住事情的關鍵,做出錯誤判斷。

於是在心中不斷提醒自己:此類情況絕不能發生。再聽學生訴説時,我會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專心地聽,心無旁騖地聽。通過眼神、手勢、姿勢以及適當的口語反應等方式,集中精神與學生溝通,表達着班主任對他的尊重,鼓勵他們自由地説出他們的觀念和想法。同時更用心聆聽他那“靜默的信息”,眼淚汪汪的悲哀委屈,雙目圓瞪的憤怒以及抑揚的語氣等等,作為進入其內心世界的途徑。

2.衷心接納地聆聽

大家都聽過“盲人摸象”的故事,象只有一隻,然而那些盲人從不同的角度接觸這隻象,因而他們所認識的象有着顯著的不同。通常,我們看事物的觀點,都受我們的經驗、背景、需要的影響。但作為教育者,我們就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應該設身處地地嘗試從學生的角度看同一件事物,才能瞭解他的感受,並且要用一顆平靜的心去聆聽,務必明白並衷心接納學生的感受。

天真無邪的孩子也有他的`“喜怒哀怨”。當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哭哭泣泣地來到教師身邊,敍述他被其他同學叫了一聲無傷大雅的外號時,教師可千萬不要一笑了之。教師若以成人的觀點來看,常覺得類似問題都是“無理取鬧”或是“小題大作”。但對於一個人來説,不論任何年齡,其情緒感受對他來説都是絕對真實的。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越否定,就越會引得學生為了證明自己的感受而固執。

因此,無論哪一位學生向我傾訴,我都首先做到“設身處地,為人着想”,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及接納,才願與教師傾訴並接受教師的幫助。

三、有效聆聽的技巧

1.保持沉默

當學生傾訴時,教師要保持沉默,表示正在注意聽,非必要不打斷學生的話,使學生體驗到老師那種安詳、容忍、關懷的接納態度。而且“沉默”更能表現出對學生分析、評價等能力的信賴。記得幾名班委為中隊會上的節目安排發生爭執,找到我來做最後決定。我請他們各抒己見,我在一旁真誠地投入地傾聽着,結果沒等我發表任何見解,他們已達成共識,圓滿地解決了問題。原來他們已經從對方的話中找出了答案。

實踐證明,教育者在聽學生談話時,若無耐心,不投入,急於提出成人的見解及忠告,不但剝奪了學生提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而且成人的辦法可能與學生的狀況脱節而流於空談。

2.點頭、微笑

在聆聽學生傾訴時,我會適時地使用非語言交流,如身體語言中的點頭、微笑。心理學家已證明,非語言交流在人際知覺、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對教育教學,公關及其他社會性工作尤為重要。

點頭是接納對方,是一種鼓勵,讓學生能繼續表達他的想法。微笑代表一種親睦關係,是增進師生關係的營養劑。在聆聽時點頭、微笑表示教師的瞭解和接納。瞭解傾訴者的心情,接納其意見,可使之放鬆戒備,願意自我反省。傾聽時,若過於理性分析,指出學生的荒謬可笑之處,將使他又羞又憤,無地自容,於是為了自我防衞,而不去理解別人的意見。反之,知道別人同情自己後,倒能較理性地思索,較客觀地反省,自己解除了困擾。

3.體貼、激勵

以簡潔的話語表示體貼學生的苦處,如:“你一定很累囉!”“一定很生氣!”“你被冤枉了”表達出成人的關懷後,再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核心,鼓勵他提出解決的辦法,以開放性、無固定答案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理性,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你想想看?”“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依你看該怎麼辦?”“你想出了什麼辦法了?”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找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認為是靠自己的力量找出的正確辦法,他會對此格外重視,並自覺地按此去做。這比教育者強行要求、命令要強上百倍。

積極地聆聽如同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學生的心扉,而理解、寬容、接納又使我們能夠與學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的教誨也就在無形中潛入學生的心底,使其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o33r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