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古詩文閲讀題導學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古詩文閲讀題導學

 《觀滄海》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古詩文閲讀題導學

1、作者登臨碣石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請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 

答:那蒼茫浩瀚的大海上,無邊無際,海中山島突兀聳立。山島之上樹木豐茂,生機盎然。隨着陣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洪波巨瀾,洶湧起伏。 

2、自選角度賞析詩句

(1)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答:實寫海水和山島,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動態的“盪漾的海水”、“洪波”和靜態的“聳立的山島”、“草木”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宏偉遼闊和驚人的力量。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答: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虛景,是詩人的主觀感受。表現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抱負--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 

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襟和抱負?(詩中“若”字用得好在哪裏?) 

答:通過對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氣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何種修辭?有何表達效果? 

答:運用了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到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2、詩歌為何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他總是悲哀悽慘的啼叫着,暗寫詩人的悲痛之情。詩人選取“楊花”、“子規”,渲染了傷感的氛圍,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3、從修辭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寄情於景,以月作使者,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穿越時空追隨友人,表達了對友人遭貶進行的友人的無限關心、思念和同情。也抒發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次北固山下》 

1、用形象優美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展現的景象。 

答: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了,視野也因之開闊,靜靜的水面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的江天上。

2、説説“闊”和“懸”的妙處。 答:“闊”字表現出“潮平”,“懸”字寫高高直直掛着的樣子。風順風和,風兒高懸。“闊”和“懸”傳神的表現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 

3、分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故鄉的強烈思念之情。

4、 任選角度,簡要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的遊子頓生思鄉之情。 

(3)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與“入”用了擬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5、寫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大意。 

答:在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升起,舊年將盡未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江上。 

《天淨沙秋思》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表達了遊子孤寂愁苦和無限的思鄉之情。 

2、前三句描繪了九種景物,生動的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請站在“斷腸人”的角度描繪這幅圖畫

答:深秋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紛。帶着滿身的疲憊,我騎着羸弱的瘦馬,獨自在古道上緩行。繞過纏着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鴉雀在樹梢盤旋,時時悲啼。走過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橋畔稀疏的村社裏,幾户人家已升起了裊裊炊煙。 

3、這首小令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試舉一例簡要分析。 答:(1)運用了寓景於情的手法。作者選用“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和西下的“夕陽”等景物,將“斷腸人”的情感寓於其中,充分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運用了靜景和動景相映襯的手法。如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這種安適、幽靜的環境,使淪落異鄉的“斷腸人”更添悲慼。 (3)運用了大量的名詞。即用“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組成了一幅蒼涼的深秋晚景圖,抒發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峨眉山月歌》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連用五個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將紀行、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描繪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借月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

2、作者在詩歌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裏,詩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圓秋月,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着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詩人借月抒發了的對親友家鄉的思念之情 。 

3、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連綿的峨眉山夜色正濃,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映入湛藍的江水,隨着江水緩緩流動。 

4、寫作手法:前兩句點明瞭寫作的時間和地點,作者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不僅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 賞析“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詩人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用不了多久,就將要到達渝州。作者運用擬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並當做親密的朋友看待,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1.賞析“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答:兩句運用了以樂境寫哀境的寫法,寫今日相逢正是風光秀麗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時節。這“落花時節”包含不少內容,既是明敍相逢的季節,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發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2.這首詩以敍事為主,前後兩句分別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前兩句講述青年時恰逢盛世,經常出入豪門權貴之家,聽李龜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後兩句講述安史之亂後,流落江南,與李龜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的作者對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無限感慨和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1、 這首詩寫了 重陽節_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本詩九日_、登高”飲酒、菊_等詞語可以看出。

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用什麼方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答: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寄託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詩人一是直接抒情,“遙憐”一詞將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擔憂直接表現出來;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戰火,斷垣殘壁間叢叢寂寞開放的菊花,以寫故園菊來寫故園長安,讓讀者彷彿看到一幅鮮明的戰亂圖,從而形象地表達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1.⑴下列詩句運用的藝術技巧與“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同的一項是(       )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C.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⑵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所表現的景象。

低頭看回樂峯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黃沙,在月色的輝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頭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猶如嚴霜,令人頓覺冷嗖 嗖

⑶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秋詞》    劉禹錫 

(1)前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談談詩歌第三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中“排”字的表達作用。

答:“排”,在這裏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彷彿衝破白雲阻隔的氣勢,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你認為詩人眼中“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麼?  

答:  全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激越向上的人生態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氣爽的天氣,看見黃鶴直衝雲霄,詩人心情豁然開朗,詩情廣闊,於是説“我言秋日勝春朝”。

《夜雨寄北》 

1、“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秋”有何表達作用? 

答:點明季節,渲染寂寥、淒冷的氛圍。

【賞析】 抒發了身在異鄉的孤寂情懷和對親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2)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詩中,詩人想象了怎樣的情景? 

答:未來與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燭夜談,訴説巴山夜雨時彼此互相思念的情景。  

(3)詩中兩次提到“巴山夜雨”,你是怎樣理解它們不同的內涵的? 

答:第一個是實寫,第二個是虛寫,是想象和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寫信時巴山夜雨的情景。 

4)請用簡介的語言寫出詩人此時的心境。 

答: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時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相見共語的期盼。  

(5)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兩個“期”字的妙處。 

答:第一個期是妻子問其歸來的日期,催期早歸。第二個期是自己的回答,感歎自己歸期無準,兩個期一問一答,構成音調與章法的迴環往復之妙。  

(6)“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虛寫、反襯、想象(任答一點即可)作者設想將來團聚的時候能把自己今夜聽着秋雨思念親人的情景向妻子講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設想未來之情是虛寫,是想象。同時兩句詩作者用來日相聚的歡樂反襯了公日思念的愁苦。

(7)“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答:“秋”字點明瞭季節,同時烘托了詩人悲涼、寂寞的心情。  

(8)請簡要分析全詩“期”字和“巴山夜雨”反覆出現有什麼好處? 

答: 全詩“期”字和“巴山夜雨”反覆出現,造成迴環往復的意境,具有音樂和諧之美,同時抒發了詩人羈旅他鄉時思念妻子(或友人)的深情。   

(9)詩中表達作者渴望團聚及美好願望的句子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0)簡析詩中“漲”字的極妙。

答: “漲”字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苦。“漲”字一詞用詞準確,富於動態感。

(11)“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詩是由當前  離別愁苦 所激發出來的對未來 相聚的快樂 的憧憬。

(12)這首詩借“巴山夜雨”之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漂泊異鄉,盼望歸期的感傷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南宋】陸游 

【思想內容】這首詩以風雨為題,通過風雨把現實與夢境聯繫起來,表達了詩人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名句賞析】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我雖然年邁力衰困居在孤獨、荒涼的小村裏,可是並不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還時刻想着率領幹軍萬馬為祖國戍守邊疆。這兩句述志,寫詩人忠心報國的情思。 

2.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風吹雨”一語雙關,既是指自然界的風雨,又象徵了南宋王朝的命運。詩人從“風吹雨”聯想到南宋王朝搖搖欲墜的處境,把現實與夢境自然地聯想起來,抒發渴望殺敵報國的愛國之情。

《潼關》   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用語言文字描繪“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的畫面。

從古至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着,清脆的馬蹄聲被西風吹散、吹遠。

2、“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這兩句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答:對偶,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 黃河在廣闊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約束; 潼關以西,山山相連,峯巒起伏,不知什麼叫平坦。寫河、山雄偉的氣勢,寄託了作者遠大的抱負。

3、譚嗣同《潼關》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對王朝更替興亡的感慨,對廣大被壓迫人民的同情

 

嶽海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lgj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