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精選11篇)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畫》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精選11篇)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1

【教學設想】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夥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三、再讀兒童詩,交流學習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四、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

2、理解大意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5、賞析詩句

6、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7、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五、鑑賞寫法

1、默讀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2、模仿這首詩中,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3、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六、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分享童年的快樂?。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通過回憶童年趣事激發學生對童年詩歌的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墨”的寫法。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裏,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藉助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3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節。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染,出示演變過程,字本義: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絲帛絹布,使之着色。讀句子,於文中識字,組詞:染綠、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義:巖石經過多次爆破最後形成的小石塊。形近字:翠、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知曉漢字的意義來識記生字。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知識寬度。】

三、複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碎”。提示最後一筆出頭,但不要寫到從字上。

指導書寫“爽”。注意筆順,長橫要像房頂一樣蓋住下面部分。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閲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麼?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裏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為什麼説“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呢?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是啊,這是為什麼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繫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着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裏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後一句話。

預設2:生: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為什麼這裏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才我們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後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裏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為什麼説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裏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裏?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麼?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裏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麼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範讀:生閉眼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為什麼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為什麼要突出平靜呢?聯繫《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後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説《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麼《江上》是寫什麼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麼?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設計意圖:鞏固詩歌的學習方法,發現寫法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麼?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麼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麼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説《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麼《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後,你彷彿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彷彿還聽見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才大家運用什麼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才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7.交流:文中有兩個斗笠“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和“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8.小蘑菇和兒童有什麼相似之處呢?都戴着斗笠,很卡愛。除了可愛,還能讀出什麼呢?兒童的歡樂。在哪裏能讀出來?

9.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可愛和歡樂。齊讀並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五、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説説童年生活的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地方?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設計意圖:爭當小詩人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學生學習寫詩。】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閲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板書設計:

溪邊

童年的水墨畫江上

林中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閲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採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並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閲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師導語: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着名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2、説説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並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並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説説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佈置作業

1、補充採蜜本。

2、繼續閲讀兒童詩。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

在兒童的眼睛裏,世界是那麼美麗;在他們的世界裏,生命是那麼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畫》描繪了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學生們進行了大膽想象。

有的學生説:“這是一幅有動有靜的畫,有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魚的掙扎、人的歡笑。”

也有的孩子説:“這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畫:綠色的小溪、綠色的人影、紅色的蜻蜓,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還有的孩子説:“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小溪、蜻蜓是快樂的,孩子們更是快樂的……”

每個同學説出了自己的體會,可見同學們用心的去體會了,所以才如此的精彩,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美美的讀起來。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4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水墨 染綠 釣竿 撲騰

打碎 撥開 浪花 葫蘆

清清爽爽蘑菇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這首兒童詩是由哪幾個場景組成的?(指名讓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三個場景的。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仔細閲讀《溪邊》,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這首詩的大意。

明確:這首詩描繪了溪邊釣魚的場景,先靜後動,勾勒出一個垂釣兒童的形象。

(2)“垂柳把溪水當作梳粧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垂柳當作人來寫,以溪水為鏡梳粧,寫出了垂柳也愛美。由於有垂柳的倒影,溪水變綠了,如玉帶一般,也寫出了溪水的碧綠、狹長、平靜。

(3)品讀“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一句。

明確:這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畫。這裏有綠色的柳樹、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溪水染綠了,還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染”字富有動感,“立”字運用傳神,靜靜的釣竿上立着紅蜻蜓,使人彷彿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兒受驚。此處為下文的描寫做了鋪墊。

(4)怎樣理解“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一句?

明確:這句寫魚兒上鈎的一剎那,孩子手忙腳亂,原有的寂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溪邊熱鬧起來。

2、仔細閲讀《江上》,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這首詩的大意。

明確:這首詩描繪了江上游泳嬉戲。寫了一羣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鮮明的形象感。

(2)“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明確:這一句用了比擬(擬物)的修辭手法。句中的“鴨羣”指一羣孩子,“翅膀”指孩子們的胳膊,形象地寫出了孩子們跳入水中的情態。

(3)品讀“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一句。

明確:在江中戲水的孩子,是那樣調皮,那樣歡快。他們像小鴨子一樣跳入水中,揮動着胳膊撥水嬉戲。“你撥我濺”“笑哈哈”寫出了孩子們打水仗的場面,多麼快樂啊!

(4)“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中的.“水葫蘆”指什麼?

明確:“水葫蘆”原指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直立,卵形或圓形,葉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狀,藍紫色。句中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水葫蘆”代指人,形容孩子們水性極好。

(5)怎樣理解“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明確:“一陣水花兩排銀牙”寫出了孩子的頑皮、可愛。“一陣水花”是指孩子從水中冒出頭來時掀起的水花,“兩排銀牙”是指孩子咧開嘴大笑時露出了兩排雪白的牙齒。從中可以體會到孩子們在江中游泳、戲水的無限歡樂。

3、仔細閲讀《林中》,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表現的畫面內容。

明確:森林裏的松樹被一場大雨沖洗得乾淨而清爽,松針上還掛着亮晶晶的水珠;樹下,小蘑菇長出地面,它們傘狀的蘑菇頂蓋就像一頂頂斗笠,一個個可愛的小蘑菇就像花兒在樹下開放。忽然,林中傳來一聲歡叫,把松針上的雨珠都震落了。是誰呀?原來,那是戴着斗笠在林中嬉戲的孩子們。

(2)第一句屬於什麼描寫?表現了什麼?

明確:這一句屬於景物描寫,寫了雨後的松樹。先整體描寫松樹被雨洗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再用特寫鏡頭的方式,局部描寫松針上還掛着亮晶晶的水珠。“剛洗過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大雨淋濕松樹的樣子,十分生動、有趣。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水珠掛在翠綠細長的松針上,也許正反射着五彩的陽光,多麼漂亮啊!

(3)第二句屬於什麼描寫?表現了什麼?

明確:這一句也屬於景物描寫,寫了樹下的小蘑菇。雨後,蘑菇從地裏長了出來,菌蓋部分的外形猶如一把張開的傘,也很像一頂斗笠。因為蘑菇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通常雨後會大量生長並鑽出地面來,所以這裏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説蘑菇“戴一頂斗笠”,十分形象。又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了一朵朵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長在樹下,就像一朵朵小花開放在樹下一樣。

(4)“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這裏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一聲歡叫能把樹上的雨珠都抖落下來,足見這歡叫聲是多麼響亮、多麼歡快啊!

(5)你知道這“一聲歡叫”是誰發出的嗎?為什麼?

明確:這聲歡叫是在雨後林中嬉戲的孩子們發出的。從“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可以看出來。“一個個斗笠”實際上指的是一個個戴着斗笠的孩子。

(6)你知道孩子為什麼發出歡叫嗎?發揮想象,試着説一説。

明確:也許他們正在涼爽的林間追逐、嬉戲、打鬧着,忽然望見了遠處山邊架起了一座彩虹橋;也許他們中間一個最頑皮的傢伙正在搖動松樹,樹上冰涼的雨珠嘩啦啦全掉到小夥伴的頭上了;也許他們剛發現了一大片新鮮的小蘑菇,正拿出籃子準備採摘……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首兒童詩通過“溪邊”“江上”“林中”三幅畫面,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俏皮的生活場景,動靜交織,構成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純真童年的美好畫面。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導學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

教學準備

1.磁帶;

2.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3.找幾首兒歌讀一讀;

4.瞭解《水滸傳》裏的英雄人物。

教學設計:

一、學習《我想》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讚美童年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願望。

2.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麼?

3.指名説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

4.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麼?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為什麼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2)“我”為什麼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如,平日裏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雲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並説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迴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願?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每一小結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結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一)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並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2.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3.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麼會蹦跳?這説明什麼?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鑑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三)比較鑑賞,模仿習作

1.默讀兩首詩,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感悟。

4.師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6.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四)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閲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2.課後小結。

二次備課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3、能説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能掌握詩歌的朗讀節奏,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2、能説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童年》,學生欣賞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導交流: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同學們在童年時一定都有過幻想和一些快樂的時光吧,請講給大家聽聽。(學生暢所欲言)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這首詩講了什麼內容?請大家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在小組內讀詩歌並互評、正音,品味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3、指名分節朗讀詩歌,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

4、師生交流詩的大概內容。(童年的生活場景)

三、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1、自由朗讀《溪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試着用一個短語來概括。(板書:溪邊釣魚)

3、這一小節中,有哪些詩句讓你印象深刻?畫出來與同桌交流。

(1)課件出示: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

這句話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綠”嗎?(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靜的小溪裏,溪水變綠了,人影倒映在綠色的溪水裏,也被染成了綠色。)

(2)課件出示: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笑聲”能“蹦跳”嗎?這句話説明了什麼?(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小朋友們釣到魚的喜悦之情。)

4、師範讀詩歌,生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四、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自主識字。

2、師範寫“墨、爽”,講解字形結構和關鍵筆畫。

3、生練習,師巡視,展示優秀書寫作品並評價。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溪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上節課所學生字,背誦《溪邊》。

2、今天,我們接着和作者一起享受快樂的童年生活。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鑑

1、自由朗讀《江上》《林中》這兩小節的內容,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試着簡要概括這兩部分內容。(板書:江上戲水林中採菇)

2、這兩小節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呢?畫出來,與同桌交流你喜歡的理由。

(1)課件出示: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水葫蘆”指的是什麼?“兩排銀牙”又指的是什麼?這句話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呢?(“水葫蘆”本義指水生草本植物,文中指水性好的小夥伴;“兩排銀牙”指孩子們戲水時開心的樣子,這裏繪聲繪色地描寫出了孩子們戲水時快樂無憂的場景。)

(2)課件出示: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麼?(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體現了小孩子戴斗笠採蘑菇的樣子,把他們融入了大自然。)

三、總結延伸

1、自由朗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談一談你的感受。(板書:快樂幸福)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菇)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2、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3、把你最喜歡的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後,配上簡單的文字説明(也可以是兒童詩)。説一説自己喜歡的理由。

[教學板書]

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林中採菇

快樂幸福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熟讀之後,細細品味詩句,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想象出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林中採菇的生動畫面。通過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的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寫下來、畫出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思想情感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畫》一課選取的是張繼樓寫的三首兒童詩:《溪邊》《江上》《林中》,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嚮往的純真童年畫面。課文構思新巧、想象豐富,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充滿童真童趣、耐人尋味。教學時圍繞本單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邊讀邊想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字裏行間流動的童真和童趣,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讀出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墨、染、碎、浪、濺、爽”6個生字,會寫“墨、染、竿、騰、碎、碎、撥、浪、葫、爽、蘑、菇”11個生字,學習積累詞語“水墨畫、浪花、葫蘆、清爽、松針、蘑菇”。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説説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童年的快樂,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溪邊》。

3.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

一、教學重點:

1.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及關於“水墨畫”的微課;

學生準備——預習詩歌。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寫“墨”字,揭示課題。

導語:孩子們,老師考考你們,文房四寶是什麼?(筆墨紙硯)

1.介紹“墨”字的構字特點:

看“墨”字(課件出示:墨),墨是由松樹的油和其他材料製成的,是書寫、繪畫的黑色材料,所以上邊是——黑字,下邊是——土。

2.指導書寫“墨”:(範寫)“墨”寫的時候,四點底是四兄弟,中間兩點比較小,兩邊比較大。大家在寫字本上寫一寫。(巡視指導)

誰來給“墨”字組詞?

3.微課介紹,初識“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是用水墨或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的繪畫,那濃淡乾濕的墨,那遠近虛實的景,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無窮的意境,像詩,像詞,像夢,像故事,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播放微課)

【教學意圖:關於“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後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

4.揭示課題,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繼樓用文字記錄的一組水墨畫,齊讀課題:18《童年的水墨畫》,再讀課題。(在“的”字後面稍微停頓,讀出節奏)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這組用文字記錄的詩歌水墨畫共三首,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這些地方是詩人在童年時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和小夥伴在這兒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1.讀通課文,隨機識字。

誰能把詩讀流利?(指名讀三首詩,師相機正音,並讀出詩的節奏。“碎”平舌音;“染”翹舌音;“浪”“爽”後鼻音;如“當作”“撲騰”;指導“爽”的筆畫筆順。)

2.概括事件:每首詩寫了小朋友在做什麼?(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教學意圖: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認讀生字,讀通課文,順應“以學定教”“先學後教”的理念,既能突出重難點,又能關注學生的需要。】

三、品讀《溪邊》,探究學法。

詩人童年的生活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先走進《溪邊》這首詩。

(一)聽讀錄音,感知事物

1.聽讀想象:

請聽錄音讀這首詩,邊聽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

2.交流印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充分地説,老師隨機點撥,並在書上劃出相應的景物。)

(垂柳、溪水、山溪、人影、釣竿、紅蜻蜓、草地、魚兒……)

(二)品讀詩文,理解詩句

1.自讀詩文,感悟畫面:

如果説溪邊是一幅畫的話,到底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嗎?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溪邊》,邊讀邊想:這是一幅怎樣的水墨畫,批註在旁邊。有不理解的詞句畫出來,打上問號。

3.交流分享,理解詩意。

同學們認真品讀了這首詩,覺得溪邊這首詩寫出的是平靜、歡快而又美麗的畫面,為什麼?

(1)分享閲讀收穫,點撥學習方法。

感悟平靜、歡快、美麗的畫面,相機指導、點撥孩子通過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品讀詩意,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重點理解: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a.聯繫上下文理解“染綠”:垂柳把溪水當作梳粧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b.展開想象理解“染綠”:還會把什麼染綠了?c.藉助圖畫理解“染綠”(出示綠玉帶般的山溪圖)

(2)提出疑問,合作學習。

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的呢?(學生提出來,相互幫助)

3.指導背誦,走進詩境。

《溪邊》這首詩,寥寥幾筆,勾勒出一靜一動,生機盎然,充滿童趣的畫面,讓我們牢牢地把這首小詩記在腦海裏。

【教學意圖:詩的語言清新,意境優美,但大部分三年級的孩子對抽象性的詩歌比較難以理解,他們走馬觀花地讀後,在詩句的理解上是存在一定困難的,詩歌的情感更是難以深入體會。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瞭解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現場質疑問難,聚焦難懂的語句。如,“人影給山水染綠了”是比較難理解的,人影平常是黑的,但由於溪水是綠的,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才會被“染綠”。學生如果只是單單關注“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這個句子,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這裏讓學生質疑、思辯,引導學生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去理解難懂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結學法(播放錄音——學法指導)

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溪邊》這首小詩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我們先——讀詩歌,再想畫面,最後品詩意。那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品讀詩歌的呢?我們是通過——(手指板書)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讀懂了詩歌的。

先自由朗讀,想象畫面;再劃出不理解的詞句,並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想象畫面等方法走進了文本,讀懂意思,讀活畫面,走進意境。接下來咱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感受《江上》、《林中》這兩首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意圖:聯繫上下文、展開想象、藉助圖片等方法是理解難懂句子的好方法,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進行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四、學法遷移,學習《江上》《林中》。

(一)學習單。

第一關:自由讀《江上》《林中》兩首詩,想一想,各寫了怎樣的畫面,在旁邊作上批註。

第二關:用橫線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旁邊打上“?”,試着用剛才的學習方法理解,再和同桌交流分享。

(二)讀後交流《江上》

我們先看看《江上》。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1.説畫面

2.理解“水葫蘆”“銀牙”

(1)水葫蘆加了引號,説明它不是真的水葫蘆,而是游泳本領好的小朋友。

(2)大家看課文插圖,一個個小腦袋,就是一個個——水葫蘆。

(3)銀牙就是“孩子笑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齒呀!”寫出的歡樂的畫面。

3.指導朗讀

(三)讀後交流《林中》

1.説畫面。

2.理解“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這句話。

(1)藉助圖畫對比理解“斗笠”“蘑菇”。

(2)聯繫上文理解句子。

3.指導朗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在課堂學習只能夠擁有儘可能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這裏運用“學法遷移”模式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讀書,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獨立閲讀活動,再同桌交流分享,就變以“教”為核心為以“學”為核心,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教為學服務的局面,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五、總結延伸

《童年的水墨畫》裏的這三首小詩,寥寥幾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溪邊垂釣、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的歡樂畫面,就像畫家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的一幅幅水墨畫。這組兒童詩共有6首,課後請大家讀讀另外三首詩,你也可以用小詩描畫出你們自己的童年水墨畫。

(作業:

1.抄寫詞語:垂柳葫蘆松樹松針蘑菇

撲騰扇動戲耍撥動

2.背誦《溪邊》;

3.讀讀其他的三首小詩;

4.有興趣的同學試着用小詩描畫出你們的童年水墨畫。

板書設計:

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18童年的水墨畫

聯繫上下文

結合生活溪邊(釣魚)

想象畫面

藉助插圖平靜歡快美麗

教後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分別攝取了“釣魚”“游泳”“拾蘑菇”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展現了兒童活潑、可愛、俏皮的生活場景,構成了令人嚮往的純真童年畫面。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所以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想象詩境,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誦讀是詩歌教學的正道,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藴藏着作者的匠心,

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儘可能幫助孩子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由此帶孩子們進入詩的美妙境界。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品讀《溪邊》後,學生有了各種不同的感受,他們充分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在學生有了情感體驗後,最後讓學生有感情地反覆誦讀。比如:品味了“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和“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溪水的那份綠和活力,已經牢牢地記在心裏;“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我通過情境設置,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溪邊釣魚的小夥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體驗,快樂之情溢於言表,朗讀也就充滿激情。因為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所以學完這首詩,讓學生背誦,也就容易許多。同樣,通過交流,也體會到擅長水性的夥伴們在江上戲水的快樂,在林中採蘑菇的開心,三幅充滿童趣的水墨畫由此展現在孩子們面前。那些美妙的詩句,更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澱。

本單元的學習要素是:能運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所以,在學習《溪邊》這首詩時,大部分學生對“人影給溪水染綠了”比較難理解,我緊扣“染”字,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象畫面,讓學生走進溪邊綠意濃濃、生機盎然的詩意情境,理解了這個句子。學完第一首詩,我和孩子一起回顧欣賞詩歌的學習過程:讀詩歌——想畫面——品詩意,品詩意主要的方法是結合生活、想象畫面,繼而激勵學生遷移學法自主合作學習《江上》《林中》兩首詩,這樣,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三、微課進課堂,培養審美力

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關於“水墨畫”學生了解不多,上課伊始,我通過微課介紹有關水墨畫的特點,一方面帶領學生欣賞水墨畫,感受水墨畫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為後面學習詩歌時學生能自然地走進詩境做好鋪墊。學生對於綠玉帶般的山溪,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為了讓學生更快理解,也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山溪的綠,我在學生充分品讀這句話後

出示了長長的、彎彎曲曲的碧綠的山溪圖片,學生馬上發出“哇”的驚歎聲,他們為這樣美麗的山溪而震撼,老師趁此機會讓學生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課堂是靈動的,老師在課堂中能把握生成,機智與學生對話,如果語言再幹淨一些,思維性強一些,課堂就更精彩了。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溪邊》。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幾個畫面中描繪的景象,體會兒童快樂的心情。

過程與方法

1、安排學生預習課文,掌握字詞,把課文讀通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詩歌描繪的場景展開聯想和想象。

3、指導學生抓住詩歌中描繪的三個典型場景,感受詩歌意境,感受兒童可愛的形象和快樂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瞭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歡樂美好,體會兒童在大自然間的天真快樂的心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組詞、造句。

2、朗讀課文,背誦《溪邊》,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展示的三個場景,理解課文內容。

2、從學習中感受兒童詩的意境,體會兒童生活的多彩與美好。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詩,充滿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畫,溢滿了五彩斑斕;童年如歌,縈繞着歡快悠揚……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兒童詩,作者為我們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圖畫。讓我們快快走進課文,打開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快樂吧!(板書課題)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生字。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平舌音“碎”,翹舌音“染、爽”和後鼻音“騰、浪”。

2、學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藉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教讀生字並組詞造句。學習“竿、蘑、菇、葫”等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墨”字時,可以用猜字謎的方法;學習“騰、碎、爽、濺”等字時,可以用動作表演的方法;學習“撥、浪”等字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

字謎示例:

黑土地,上下立,變成水,能寫字。(謎底:墨)

對比識字示例:

竿(竹竿)—幹(乾淨)—杆(筆桿)

撥(撥動)—拔(拔牙)—潑(活潑)

浪(波浪)—狼(狼皮)—狠(兇狠)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墨”上下略窄,中間四點底略寬,末橫比其他幾橫稍長一點。

“騰”左窄右寬,右邊兩橫寫短,撇捺不宜伸展,蓋住下面的“馬”。

“爽”整個字結構宜緊湊,橫宜寫短,中間豎撇和捺伸展;四個撇點要分佈勻稱。

“浪”左窄右寬,三點水寫在田字格左邊中間,“良”寫在豎中線靠左一點處。

易錯提示:

“染”左上是三點水,不要寫成兩點水;右上是“九”,不要把豎彎鈎寫成豎彎。

“竿”的部首是竹字頭,不要寫成了草字頭。

“撥”右邊是“發”,不要寫成“犮”;末筆是點,不要丟掉。

“蘑”是草字頭,不要寫成竹字頭;下面是“磨”,不要把廣字頭寫成了廠字頭。

“菇”是草字頭,不要寫成竹字頭;下面是“姑”,不要寫成“如”。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帶竹字頭的字:竿(竹竿)—筍(春筍)—管(水管)—籃(搖籃)—筷(筷子)—笛(笛聲)—竽(濫竽充數)

帶草字頭的字:葫(葫蘆)—蘑(蘑菇)—苗(禾苗)—莓(草莓)—茅(茅屋)—蘆(蘆葦)—英(英雄)

(4)多音字。

dǒu:斗笠氣衝斗牛

dòu:爭鬥明爭暗鬥

shān:扇動扇風

shàn:扇子電風扇

zuān:鑽洞鑽研

zuàn:鑽石鑽孔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並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安排學生朗讀課文,思考並回答問題。

(1)全文分成了幾個部分?分別描繪了哪些場景?

明確:用三首小詩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描繪了孩子們在溪邊釣魚、在江中游泳戲水、在林中歡笑嬉戲的場景。

(2)你從這幾個場景中感受到了什麼?

明確:感受到孩子們的天真、活潑、歡樂,他們親近大自然,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讓人羨慕。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童年的水墨畫》由三首小詩組成,雖然不是圖畫,但字裏行間卻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童真童趣。同學們喜歡作者描繪的這三幅圖畫嗎?大家課下可以互相交流。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準備摘錄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 激趣導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學生邊聽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自由描述)

2、師導:對呀!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裏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優美的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童年的水墨畫》

二、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幻燈片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並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幻燈片出示)

①街頭閲讀

②溪邊釣魚

③江上戲水

3、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4、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5、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麼會蹦跳?這説明什麼?

三、感受詩意,學習借鑑

1、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麼感覺?

(引導學生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2、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暢談)

3、播放音樂,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描寫的場景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幻燈片出示)教師重點指導的句子。

(1)“垂柳把溪水當做梳粧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着?黑旋風?水戰?浪裏白條?。”

2、説説這些詩句特別在什麼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3、再次跟隨音樂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4、優美的詩句彷彿把我們也帶進了一幅幅童年的畫裏,老師收集了一些童年生活的圖片,請同學欣賞一下,同時也請你回顧一下你童年生活的片段。(多媒體出示圖片)現在和同學交流你童年時的一個片段,然後請用你靈巧的小手把它畫出來。

5、生動筆畫畫,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五、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閲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六、作業

1、背誦詩歌。

2、有興趣的,可以試着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街頭閲讀

童年 溪邊釣魚

江上游泳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10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江上》和《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2.激發學生閲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地模仿創編。

二、學習重點

理解《江上》《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學前準備

製作教學相關課件。(教師)

四、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鞏固生字: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年的水墨畫》,再來看一下這些字詞認識了嗎?

垂柳梳粧染綠釣竿蜻蜓

碎了蹦跳翅膀浪花葫蘆

松針蘑菇斗笠抖落

水墨畫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2.出示任務一:學習《江上》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

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江上

像剛下水的鴨羣,

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

你撥我濺笑哈哈。

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

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鴨羣”比喻一羣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寫出了孩子們戲水玩耍時的調皮、可愛。

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

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這句話中的水葫蘆為什麼要加引號?

句中的“水葫蘆”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蘆,而是指水性極好的孩子,這句詩寫一個孩子鑽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着、露出兩排牙。

仿寫

a.“笑哈哈”是ABB式的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

靜悄悄、慢吞吞、亮晶晶

b.表示“笑”的四字詞語還有

眉開眼笑、鬨堂大笑、喜笑顏開

3.出示任務二:任務一:學習《林中》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林中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是誰一聲叫喚把雨珠抖落,

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一陣大雨過後,松樹像剛剛洗過澡一樣乾淨、清爽,地上鑽出了許多各種顏色的蘑菇,一羣戴着斗笠的孩子們笑着、鬧着採蘑菇,他們的歡呼聲震落了樹上的雨滴,他們都全然不覺。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潔乾淨,這裏指松樹被大雨淋過以後顯得格外清新涼爽。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為什麼説蘑菇戴着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這句話既是比喻句又是擬人句。句子把蘑菇當作人來寫,“戴着斗笠”寫出了蘑菇的形狀。“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這是個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寫出了蘑菇的形狀。

積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類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勤勤懇懇、平平淡淡、形形色色。

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a.“抖落”意思是抖動使其落下,這裏指孩子們在林中的呼喚聲和歡笑聲響徹整個林中。“斗笠”在這裏指戴着斗笠的孩子們。

b.詩中的兩個“斗笠”一樣嗎?

這部分詩中的兩個“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個斗笠指的是蘑菇,詩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後一個斗笠指的是孩子,詩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五、本課小結

1.試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2.小結:《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感受到了兒童詩的特點,並能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六、板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兒童釣魚

江上:兒童戲水

林中:斗笠——蘑菇、孩子

動靜交織,純真美好

七、作業佈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情呢?説出來跟朋友們分享一下。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11

一、朗讀詩歌,引入課文。

師:童年的生活豐富美好,讓人留戀,於是世上出現了許多反應兒童生活的詩歌。你知道哪些兒童詩?

生:朗讀自己知道的兒童詩,或背誦其中一兩句,或説出詩歌的名字。

師板書課題。

二、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學習《我想》。

師: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的話,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師: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裏,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

師:請同學們輕輕地把書翻到第3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來朗讀第一首兒童詩,邊讀邊感受,在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願望多讀幾遍,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在讀的過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

(2)我把腳丫接在柳樹上,伸進土裏,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後,可以幹些什麼?

(3)“我”為什麼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麼?

(4) “我”為什麼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麼?(平日裏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雲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談感受。)

(5)“牽着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

師:那文中的“我”又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師:在這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柳條吐絮,風箏飄揚的日子裏,“我”坐在綠綠的草地上萌發了一連串的感想,那你能否把這種詩串起來讀一讀,通過朗讀表達出詩歌的意境了,哪位同學願意試一試?

生:配樂朗讀。

師:我被你的朗讀陶醉了。“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讀了這句你有什麼感受?

生:和前句詩格格不入,表現“我”是怎樣沉迷相像中的,把想象當現實增加詩的情趣。

師:你們也想試試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地方?

生:每一小結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結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師:再來讀讀讀文,感受一下詩歌的韻律、節奏。

、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下一首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麼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再來讀一讀,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①靜靜地在街頭閲讀《水滸傳》。

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師:那你能否給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裏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裏魚兒上鈎;當魚兒上鈎後,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豔麗的畫。這裏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並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着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為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為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為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師:請你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生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師:“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笑聲”怎麼會蹦跳?這説明什麼?

四、比較鑑賞,模仿習作

師:再來讀讀這兩首詩,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師: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生互相交流習作,相互評價、修改。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閲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後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xvy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