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的事項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的事項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都持順其自然的態度,管得很鬆,這樣有其好的一面,即利於孩子養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他的是非觀念。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的事項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不作批評

在美國時,常有小孩子被父母帶來我家玩兒。你們的地毯和傢俱真漂亮!我喜歡你的熱情!這些出自小孩子嘴裏的讚美話常叫我驚奇。

如果你不慎在某一場合穿了一件不合時宜的衣服,熟絡的中國同胞往往會當面提醒或批評一番,要麼就是背後議論一番。而美國人就不會大驚小怪多管閒事地評説你,畢竟穿衣戴帽是個人的自由。非要説什麼的話,那也一定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呀!等類似讚美的話。一般情況下,美國人決不當面批評人家。多説幾句好話又不破費錢財,説者聽者都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潛移默化地傳教給了孩子,不僅僅是對外人的讚賞,孩子還經常將讚美回饋給家中的親屬:媽媽,你真行!外公,我要長成像你一樣健康!聽着天真幼童的表揚,會不會覺得很受用呢?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説:“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説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衞伯伯説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着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温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平凡小名

我去美國友人家中作客,就親耳聽到她叫自己的3歲小兒子皮特。小皮特也只叫我的名字,直呼他外公為尼克斯,沒有阿姨、外公這樣的後綴。

另外,美國人既使給孩子起小名,也不像中國人那樣刻意或者甜膩,那些幼兒的乳名平凡普通,美國父母可不願讓孩子因為名字由寵生嬌。這樣的小事上體現出美國孩子在社交上的自信和隨意,明顯地比中國孩子扭捏認生的神態要大膽開朗,為日後出入社會和人際交往奠定人人平等的素質。

真正平等

鄰居家有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一次他正在院中開玩具汽車玩兒,父親從室內推門出來,問他是否使用了安全帶?駕駛執照怎麼沒有帶?無照駕駛時警察會怎樣等等,一五一十頭頭是道。若是按照中國人的思維,那麼小的孩子能懂什麼,何必為此費口舌。但美國的爸爸媽媽不這樣認為,他們會告訴你雖然大人孩子年齡上有差別,可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鼓勵參與

有一次小男孩的玩具車出了問題,父親不但自己在院中替他修理,還叫來孩子一起動手參與,忙前忙後;孩子還一邊忙一邊問,父親認真地回答着問題,儼然平等的對待着一位同齡的朋友。玩具車修好後,父親輕輕拍了拍小傢伙的頭,伸着拇指説了句什麼,小傢伙也友好的揮着手掌。後來我留意到,父親在給園子除草、修剪等家務勞動中,總會叫上孩子在一起幹,演繹着一幅幅其樂融融的親情圖畫。

不許犯規

中國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原則不可謂不嚴格,但是在實際施行中卻又常常因自己的原因帶頭破壞了已經訂立的規矩,比如孩子的睡覺問題。美國家庭中,都訂立有孩子入寢的時間,時間一到,大人就會提醒孩子該去睡覺了。孩子逐漸地自覺養成習慣向家人道晚安,不管大人還在進行什麼活動。

中國的父母定好的規矩往往在逢年過節、有客來訪、某些情況下容忍孩子違背。今天爺爺奶奶來看你,不用早去睡覺。來唱個兒歌,讓爺爺奶奶高興高興!難得大過節的,不用那麼早睡,來看我們打牌。不但暗示孩子規矩是可以破壞的,而且大人也在身體力行地打破這個規矩。對孩子來説,父母是保護人和撫養者,更是活生生可以效仿的榜樣。美國的家長都十分注重自己以身作則的形象,拿出很多的時間陪孩子游戲,並在生活實事中耐心引導教育孩子。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專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説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説説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説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説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着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説完,即使他所説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牀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説故事,鼓勵他多説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着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説: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標籤: 家長 時應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py7m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