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我國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課文2、3自然段和中心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展開教學。一節課下來,感覺教學還是比較緊湊,較好地完成了教學。

一、優美語句,激起學生情感。對於文中“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個句子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詞語“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和“應接不暇”來理解,再結合全句展開想象:走在這樣的街道上,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最後給學生播放了幾幅德國美麗景色的圖片,當街頭美麗的花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發出陣陣讚歎,情緒也充分調動起來,為下面學習做好鋪墊。

二、善於點撥,開啟智慧。在讓學生談了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的理解後,我提問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現象?孩子們暢所欲言,從班級幹值日,到公交車上讓座,再到班級捐書圖書角,以及我們獻血、捐款等活動談得具體貼切。尤其到了談體會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感觸深刻,結合自己談出真實地感受。我在心底裏暗暗佩服孩子們的靈動,不由地歎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真是耐人尋味啊!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因此,要學會給孩子足夠大的平台,把他們的潛力盡可能的挖掘出來。更好地激發起孩子們的求知慾望,予以適時恰當的點撥、引導,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課堂充滿活力。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瞭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着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户户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後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讚美之情。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定位在感悟一個“美”字上,抓住文句“我説:‘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我説‘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麗的花。”,讓學生逐步品味那裏的花美、人更美。然而當我再回過頭來看這篇課文時,發現這一次教學線路雖然也可以達到目標、突破難點,但似乎過於強調了人文性。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第七單元中,其目的是讓我們感受異國風情,品味他國的民俗民風,細細地讀一讀課文便會發現文本中就有值得我們去感受去品味又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相匹配的內容──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當我把教學主題定位在感受奇麗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時,我帶領着學生去異國他鄉盡情地暢遊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花海中,感受着德國這個民族特有的風情,學生由衷地發出感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創造了多麼美麗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當我們拿到一篇語文課文時,切不可草草地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覺得中心是什麼就該是什麼,應該把此文放在一個單元中,細細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想,又要照顧到編者的設計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獨特體驗,如此才能夠把課上得深刻、豐厚。

細節操作講究度:

在感受“景色奇麗”這一板塊中,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的:

1、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描寫花美的語句,然後讀一讀。

2、抓住重點詞讓學生談感受。

3、出示圖片寫感悟。操作比較簡單,方法比較陳舊。

針對這些不足,我在第二次設計中有了改進: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景色奇麗的語句,並把它讀好。

2、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這段話,把它讀正確,讀流利,然後説説你從哪裏感受到了景色奇麗。

3、你能抓住重點詞談談感受嗎?

4、把我們想象到的通過我們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5、隨機出示圖片,師配樂朗讀。

6、請把這奇麗的景色加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筆流淌下來吧!

出示練習:

此時此刻,我彷彿……

(提示:你可以抓住花的形狀、顏色、芳香等。)

如此細化了的環節,不僅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那奇麗的景色,更是有指導性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我的思考:

特級教師沈大安説過:有效教學的要求之一就是讓學生親歷過程。何為“親歷”呢?讓是學生親自去讀一讀,親自去品一品,親自去感受一下,親自去體驗一番,才能激發他們內心的情感。教師要想方設法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只有在學生的內心裏鋪墊起足夠的情感,才能厚積而薄發。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3

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筆下,德國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在一個異常普通的小鎮的居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的美麗,成就美麗的境界,這就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給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敍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户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這篇課文是一篇新課文,對我來説也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想把這節課講好,就得下很多時間和精力備課,查找一些相關資料,來更深入地瞭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那段經歷,做課件。特別是德國的風土人情,只有自己充分的瞭解了德國的情況,講起課文來才能應付自如。在熟讀課文之後,我把教學參考書上的內容都細細的逐一通透的理解了一番。只有在充分的瞭解了教材,知道了要教什麼,從哪裏入手,哪個地方是學習的重點,哪些是難點,才能想辦法如何去解決這麼重難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就理解了,就受到了思想的啟迪。在大量了查找閲讀和課文相關的資源之後,既如獲至寶,又感覺雜亂無章。一時間心裏很亂,比如課文的導入,就有很多設想,感覺都不錯,難以取捨。

上課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認真研讀了教材、教參,在這雖是一篇較為短小的文章,內容也較淺顯易懂,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策略,那就是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文段,劃出能體現德國景色奇麗與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為教學的兩根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這一教學策略體現在在教學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找出季羨林舊地重遊德國的感受和者對德國的評價:“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讓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最能體現德國景色奇麗和民族奇特的句子,分別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並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和“德國人家家户户都在養花,……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指名讀、師生合作朗讀、個人感情朗讀等多種方式充分感受和領悟德國花美、景美、人更美。

這一堂課講下來,雖然很忙,很累,但是絕對非常有收穫,對自己的教學看得更加清楚了,明白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對自己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樊校長和同組的老師們提出的意見給我很多的啟示,思路會拓寬。用樊校長的話説:要有自己的想法。是啊,在不斷創新的今天,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可謂是百花齊放,作為第一線上的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適合自己學生的,能發展學生的,能提高教學水平的是很好。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4

本文是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語言樸實,讀起來卻讓人回味無窮。課文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耐人尋味的哲理,那就是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並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感受德國那道奇麗的景色,品味那一個奇特的民族,從而體悟那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崇高境界。

教學中,我以“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一句為主線,層層深入,讓他們在優美樸素的文字中,獲得心靈的觸動,激發情感的共鳴。其次,扣詞體會。對描寫德國景色奇麗的語句“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我主要指導學生抓住關聯詞語“任何、家家户户、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等進行體會,使學生在如沐春風中感受到德國小鎮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並通過多次朗讀、想象、欣賞、品味等感性體驗,倘佯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好畫面中。在教學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時,我是這樣設計的:第一步,讀文字,想畫面。引導學生抓住“奼紫嫣紅、花團錦簇”這兩個詞,放飛想象,讓學生用心感受、用心觸摸,透過文字背後,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此時,學生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方塊字,更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畫面、情境。第二步,體會寫法;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這麼美麗的景色的,學生感悟到是見聞和想象相結合的形式。不僅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妙,更是學習了表達的方法。第三步,美讀悟情。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昇華情感。

本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時,引導的不到位,導致學生沒能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和民族品格。因此孩子們在聯繫生活實際談身邊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時,孩子們説的都很少。我在在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上、教育機智上也有待提高。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篇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目的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學習本組課文一是要讓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讓學生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文章中的優美語言;四是課外運用各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資料,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它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瞭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着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户户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後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讚美之情。

首先,較為合理利用課件及多媒體資源,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德國的風光與文化,加深感悟。我在教學中靈活採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想象中生情,深讀積累中拓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要注意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摸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各種方式讀課文,做到讀中有體驗,讀中有所悟,使學生在課堂上大有收穫。在具體操作中,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

其次,《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文辭優美,在教學中我設置情境,讓學生“走出房屋,來到街道欣賞美麗的花朵。”先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後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然後教師配音樂朗讀,隨後學生交流——充分運用多種手段,豐富課堂呈現的方式,依託資源,通過聲音、圖象、視頻等創設多媒體的情境,思維拓展,讓學生能多方位的沉浸在閲讀氣氛中再現美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這奇麗風景的欣賞和讚美,進而達到熟讀能誦。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足:對課文第二段的重大教學失策導致學生理解不夠深刻;教師對課堂駕馭能力不強,對課堂生成未能及時抓住對重點句的挖掘膚淺,丟失了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主題昇華的好時機;對學生整體的關注還不夠,給他們的空間還太少。為了課堂的完整性,沒有給他們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為了課堂的完整性,也沒有給更多的孩子發言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感悟理解。

相對而言,講完課後我的心情既輕鬆又沉重。這下可以長長的舒一口氣了,因為終於將公開課講完了,等待真是漫長。同時,我也更深一步的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勢,還需要我不斷的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磨礪和成長。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畢竟老師面對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無數的學生。只有老師更進步,學生才會更成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老師的高度決定了課堂的深度、廣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正因為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每一位教師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追求完美,走向成熟。

標籤: 教學 反思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3y0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