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書第十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組單元以異國風情為主題,力求通過文本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引領學生去自主領略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

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短文,語言精美雋永,意境淡雅悠遠。文章先點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兩次到德國的所見所想,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德國家家户户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作者像拉家常似娓娓講述着德國的風景民俗,又像在品一杯清茶似回味着一個通俗易懂、意味深長的哲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學完課文後,我和學生一起閲讀了另一篇體現德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小品文——《剪掉一半的窗簾》。文章描述了作者見到德國家家户户的窗簾都只有一半,詢問德國朋友,朋友告訴他,這樣做是為了讓別人看到窗台上的花,花既是給自己看的,也是給別人看的。作者在結尾發出感慨,為什麼德國會成為童話般的美麗王國,因為每一個都為別人着想,每一個人都有高度的環保意識。

我們學校教學樓每一層的陽台上都栽種着迎春花,每個星期,孩子們都會為我們班陽台上的迎春花拔草,我告訴他們我們在自己的教室裏也只能看到花的脊樑,但是,當我們走出教室,走到操場的時候,就看到了在燦爛陽光下綻放着的迎春花,每個班的同學都在精心地照料這可愛的花,所以這花才愈開愈豔。迎春花不僅美化了我們的教學樓,美化了我們的校園,還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早春的訊息。這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孩子們還談到了我們的讀書角,談到了每天的輪流值日……

作為師者,我覺得我們在教學生習得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善於挖掘文本藴藏的深刻的人文內涵。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真正懂得要想擁有和諧、美好的生活,每一個人都必須有一顆“我為人人”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人人為我”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2

終於上完了這節學區課。整堂課給我的感覺是比較沉悶,就教學目標的達成而言,預設的教學目標算是基本實現。但在課堂上,學生頻頻出錯的朗讀,以及木訥疑惑的表情,都在告訴我:這節課問題多多,需要深刻的反思。

1、詞語教學落實不到位,檢查預習不充分,沒有及時地發現學生易讀錯的語句並予以糾正。

2、在教學設計中,還存着其他不足。比如在“積累優美片段”這一環節中,一是給學生的背誦時間有點;二是檢查時,缺乏梯度,難度較大,所以學生望而生畏,不願發言。換一種形式可能會好一些,比如説用“填空”這一形式來檢查背誦,降低了難度,效果應該會好一些。

3、在教學內容上,沒有明確的導向性,可能會誤使某些孩子產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應該讓孩子在和文本對話,和教師的對話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感受到德國的美麗不僅指花美還指心靈美。同時,也應讓學生了解在我們國家的人民身上,也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優秀品質,只不過表現的方面和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4、自己的教態不夠灑脱、自然,課堂語言也不很熟練。對學生的發言,缺乏即時性評價,而且評價語言比較單一,目的性不強。在預設與生成的處理上,欠缺隨機應變的能力……

當然,這節課也並非一無是處,課前談話那看似無意的閒聊,實則為導課服務,使導入比較親切、自然。整堂課的設計條理清晰,以文章中“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句話為線索展開分析,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在朗讀中積累語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與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課堂最後一環的“好書推薦”也是本課的一大亮點,在師生互相推薦好書的過程中再一次迴歸主題,揭示中心,使學生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和體會。

有人説,課堂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節課後,我總要回頭想想,簡單反思一下,正視並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時,我總會告訴自己,這不是妄自菲薄,這是在經歷中成長,痛並快樂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3

一、自己的語言還不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沒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與灑脱。有些過度的語言還不是很熟練,有些牽強。對學生説的話,我的評價性語言不夠準,不夠活。沒有適時地將學生的心靈喚起,適時地激勵和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我想我應該豐富自己的內涵,不斷的學習、讀書,積累自己的語言。還要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寬廣的胸懷和博愛去引導學生的思想。

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目的一定要明確、正確。不要把孩子引導有“崇洋媚外”的思想,應該讓孩子和文本對話的同時,和教師的對話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感受德國的美麗不僅是花還有心靈,學着去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中國公民。真正體會系羨林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這真的更要求我掌握好方向,在充滿動感的課堂上,需要我的心靈時動起來,時靜下來。

三、這堂課的目標達成還是不錯的,老師比較親切、和藹。學生積極性很高,發言也很精彩到位。自己的教學設計比較適合自己和學生,條理清晰,抓住文章中“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展開分析。學生感受語言、品讀語言、感悟內涵,在朗讀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美麗和寫作特點,在朗讀中積累語言,在朗讀中與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

課堂是不完美的藝術,我想只要感覺輕鬆、自然、和諧,感到教師的魅力和學生的激情,就是很精彩的課了,我要在這方面多努力了。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4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我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文章。本文不同於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作者先點明瞭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後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着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户户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並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後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遊的感受。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的語言點明瞭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讓人既開眼界,又頗受教育。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主要有以下的三點收穫:

一是準確、深入地理解課文,首先要感動自己。

第一次初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沒什麼感覺,覺得很失望。第二次細讀的時候,發現其中的優美詞句,讀起來會讓你心動;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樣了令人嚮往,於是開始認真備課。當我找到了季羨林老師的方方面面的資料的時候,特別是2006年,95歲高齡的季羨林老先生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年度十大人物時,季羨林老先生説:我沒有做什麼令人感動的事,真的是有的話,只有“勤奮”兩字。那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再也沒有逃避和偷懶的藉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資料,直到滾瓜爛熟為止。我準確、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為上好這一節課奠定了基礎。

二是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架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樑。

文章感動了自己,未必能感動學生。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薰陶呢?我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架起了一座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樑。這節課總體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

(1)通過朗讀感悟和錄像圖片的渲染,感受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2)通過自由朗讀,默讀課文,抓重點句;小組合作,朗讀感悟;熟讀成誦,領略德國的奇麗景色和感受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過音樂渲染,學生寫話,體會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靈活創新地實施教學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凸顯教學的實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兩點:

1、對關鍵詞語的處理可謂別具一格、獨具匠心,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

首先對“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理解,採用教師範讀,學生髮現,()引導想象、體會朗讀藉助畫面,再次渲染的方法。這種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領悟和積累,使詞語教學鮮活起來。

其次,對“應接不暇”的理解,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推想其意思,藉以指導學生運用;

第三,通過反覆誦讀,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熟讀成誦,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背誦優美的詞句,凸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緊扣文中的主題,反覆吟誦,昇華主題,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諧地統一。

在體會“自己的花讓別人看”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境中,進而將文章主題昇華為“人人奉獻美”和“人人收穫美”。通過對季羨林老先生人生經歷的介紹,引導學生、想象寫話:、他會夢見什麼?從而體會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諧地統一。

縱觀我的教學,我也清楚地看到這節課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是有待改進的,如:學生的思維還不夠開闊、老師未能及時把握住課堂上學生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而覺得有點遺憾。如在品讀、感悟德國民族奇特的句子時,學生談了自己的感受,認為德國人與中國人在養花的價值觀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而中國人把花養在屋內是給自己看的。因為學生聯想到春節的時候,中國人買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擺在屋裏供自己欣賞等等。這時,老師沒有及時引導、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思考、學習、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併力求通過思考、總結、學習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是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短篇散文,文章介紹了作者早年在德國留學時候的親身經歷,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抒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感慨!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在:

1、瞭解生字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瞭解德國風景和風俗的特點,結合上下文與實際生活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所以,我在教授第二課時之前,在第一課時把第一個教學任務完成,達到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完全掌握重點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主要抓住作者對德國的感慨: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分別從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兩方面為結構線索展開授課,首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德國奇麗的景色的句子和在文章中的具體體現,通過文章中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通過圖片和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如入畫境,激發學生以讚賞和欣賞的語氣將有關描寫深情朗讀。這樣讓學生品味語句、走進畫面、感悟畫面、讀出情感。接下來我重點讓學生找出能體現德國是一個奇特民族的語句,引導學生找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感慨,並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實際生活的具體體現做以具體的感悟。最後,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作者對德國的精神品質的讚揚,我在擴展延伸板塊讓學生觀看了德國和日本對二戰後反思的態度,指出德國更有勇於承擔歷史責任的態度,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

整堂課總體來説是按照自己預設開展的,能夠做到目標突出,突破文章的重難點。在學生的理解句子和感悟情感方面的方法引導上也有利於學生今後對課文的理解和閲讀的答題。特別在深化主題和學生情感的激發方面,擴展延伸的內容能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注意展示自己最美麗的“花”,注意培養自己的良好的品質。

但在授課過程中我還有很多不足:

首當其衝的一點就是課堂師生互動方面,一個是學生還不能形成良好的聽課和答題習慣,另外一個是自己在提問的方式方面還不能做到準確而精煉,這在以後相當長一個時期需要不斷地提升。其次就是自己的普通話有時還會出現個別差誤,這點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引導,所以這點我會努力注意和注意訓練自己的普通話。還有自己在板書和多媒體運用方面還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授課節奏保持相對穩定和齊速,所以以至於多媒體輔助課件的效果不是那樣的點睛之筆。總而言之,這堂課自己相比較上學期的課,有了一點進步,但不足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所以我會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xm0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