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揚州慢教案

揚州慢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揚州慢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揚州慢教案

揚州慢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的: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瞭解詞的兩大流派。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把握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 導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朝趙翼曾如是説。是啊,有人説好詩在唐代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闢蹊徑,使“詞”這種形式趨於完善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2、 詞知識簡介: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按字數劃分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風格流派劃分可分為豪放與婉約。本詞當屬婉約派。

3、 揚州自古繁華,而鼎盛在中唐,“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其盛況亦見於唐人姚合詩《揚州春詞三首》之三:“春風蕩城郭,滿耳是笙歌。”當時還有人把“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當做人生的追求目標。杜牧更是在揚州寫下多首詩歌來讚歎揚州的繁華:

多媒體顯示: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其一)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

當時杜牧任職淮南節度使,與判官韓綽一起尋訪佳麗,徵歌逐舞,寫下不少風流豔句。妓女,在我們看來是病態社會的畸形兒,但在唐宋文人的心目中,則是都市繁華的象徵。

杜牧時代的揚州果令人心嚮往之,但兩百年後,另一位詞人也來到了揚州,那麼他看到的景象是不是“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張祜《縱遊淮南》)的那個揚州呢?

4.解讀小序

小序以洗練的語言,悽婉的音節,為讀者交代了詞作的時間,寫作的緣由和千巖老人的評論。

5.齊讀全詞

解讀上闋:

思考:(1)揚州依舊嗎?如果不是,那什麼原因使得它不再繁華?

明確:戰爭

(2)戰爭給揚州留下了什麼?(多媒體顯示)

看: 薺麥青青

廢池喬木

聞 : 清角吹寒

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青青的薺麥,毀壞的城池和大樹。

在兩幅對比鮮明的圖象中寄寓着詞人對昔盛今衰的無限感慨。

解讀下闋:

上闋小駐“名都”,感慨今昔。我們已經體會到其中的淒涼的味道,但詞人似乎意猶未盡,他展開豐富的想象,讓杜牧死而復活,重遊揚州,認為他一定會大吃一驚。那作者為何要從杜牧身上落筆呢?

明確:一方面他的吟詠揚州的詩歌為後世所傳誦,剛才已有印證。

另一方面,以杜詩為背景,使昔日的繁華與眼前的衰敗作對比

作者的用意是贊杜郎,傷時世。“算而今”是以設想的形式抒發懷古傷今的感慨,又呼應上文的“竹西佳處”“春風十里”,為盛衰之變作印證,痛惜“名都”的沉淪。這裏更用“豆蔻詞工,青樓夢好”加深感慨,縱有滿懷風情,也不能不為名都殘破的哀怨所淹沒了。

昔人已去,現實依然, 揚州曾經最繁華的地方現在還剩下些什麼呢?

明確:“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這裏融情入景,以“仍在”點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蕩,冷月無聲”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蕩”句聯名橋、冷月,靜中有動,含情脈脈,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形象地襯寫了盛衰興亡的鉅變,勾勒出一片悽清的景象。這景象和上闋的“黃昏”、“空城”遙相呼應,融為一體。

結句妙在聯想名花,化景物為情思,託名卉寄哀怨,空城寥落,紅色芍藥年年開放,竟無人觀賞,有“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的感慨,以點染揚州的荒涼。

6、齊讀下闋

7、藝術特色:

(1) 化用前人成句

(2) 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8、作業:讀張孝祥《聞採石戰勝》(多媒體顯示),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揚州慢教案 篇2

教學要點:

1.學習《揚州慢》,鑑賞它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2.通過解決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詞的韻律和章法的基本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難點

1.鑑賞詞作的意境及採用的藝術手法。

2.領會每位作者在詞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詞的不同風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前一節課內容

二、作者介紹

姜夔(約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少時隨父宦遊漢陽(今屬湖北省武漢市)。父死,流寓湘、鄂間。詩人蕭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隨蕭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往來於蘇、杭一帶,與當時著名詩人詞客交遊,生活閒雅。曾試進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於杭州。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詩,尤以詞著稱。其詞格律嚴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詞風清空峭拔,格調甚高,而意境則淺。故王國維《人間詞話》捲上説:“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

《揚州慢》是姜氏的代表作之一。古代詩人曾用“春風十里揚州路”“十里長街市井連”等詩句來描繪它的市容。可是在南宋時,金兵頻頻南侵,揚州屢遭兵火,作者路過揚州,眼見繁華的城市已破敗不堪,因而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首詞,抒發《黍離》之悲。

三、新課講解

1、疏通詞前之序的意思。

2、聽錄音朗讀之然,全體學生齊來一次。

3、文章表達瞭解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問:揚州過去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春風十里,竹西佳處,淮左名都,

4、哪些可見揚州現在的蕭條?廢池喬木,冷月無聲,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盡薺麥青青。紅藥無主。

5、教師講解疏理詞的意思。

板書設計:

昔(虛,盛)今(實,衰)

春風十里廢池喬木,冷月無聲

竹西佳處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左名都盡薺麥青青。紅藥無主

懷古傷今抒“黍離”之悲

學生準備幾分鐘,一男一女同學分別朗讀之後,全體學生齊讀。

6.具體研習(注意在講解中滲入)

(1)“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明確:這三句用了擬人的寫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它們“猶厭言兵”,更何況當地的人民呢A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

(2)“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明確:“冷月無聲”,屬於移就辭格,月本來無聲,可這麼一説,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為什麼呢?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遊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盪漾。如此冷落淒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

(3)“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明確: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遊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藉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後揚州人民的悽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三、拓展

贈別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韻譯: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遣懷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文解釋

我漂泊江湖之上,過着困頓失意的生活,為消除內心的鬱悶,行裝中總是少不了酒。而平日裏交往的又都是腰細體輕的歌妓。十年揚州的生活,真如一場大夢,而夢醒之後,才覺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是青樓妓館中傳遍的薄情郎的名聲。

詞語解釋

落魄:流落不偶。楚腰:楚靈王好細腰青樓:此指妓家。薄倖:輕薄,用情不專。

詩文賞析:

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四月,杜牧在揚州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職。杜牧才華橫溢,但生活小節上不拘小節,於是牛派了三十名兵士每天晚上暗中保護杜牧,對此杜牧一無所知。大和九年,杜牧被提升到京都長安任監察御史,在送別宴上杜牧得知牛一直掌握他的行蹤,暗中進行保護,於是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到京都後,杜牧牢記牛的囑咐,沒有過象揚州那樣醉生夢死的生活。為此寫下了這首詩《遣懷》。

曾經的繁華如過眼煙雲,揚州十年恍若南柯一夢。想當年,落魄江湖之時,秦樓楚館,放浪情懷。如今醒悟,回思往事,捫心自問:得否?失否?

四、課文總結

宋詞是與唐詩並峙的另一座詩的高峯。通過七首詞的學習,我們對詞的發展、風格流派、章法句法及表現手法有了更多的瞭解。詞同詩一樣,是一種抒情的文學、言志的文學。詞人的純真愛情盪滌我們的心靈,詞人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激勵我們奮發。願同學們愛讀多讀善讀優秀的詞作,從中汲取民族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營養。

揚州慢教案 篇3

【文本解讀】

《揚州慢》寫的是劫後孤城,聚焦於揚州今昔盛衰的對比,詞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遊故地的震驚和悲哀,強化了兵火劫後的沉痛心情。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詩歌的聲韻之美。

【素養目標】

1.瞭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誦讀、想象等方法來鑑賞名句從而體會黍離之悲。

3.理解本詞對比、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達技巧。

4.體會作者藴涵在作品中的憂國傷時、撫今追昔的哀思。

5.背誦全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鑑賞理解黍離之悲。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説。到了唐朝,揚州更是美麗繁華,讓人醉生夢死。李白就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而杜牧更是兩度在揚州生活。翻開杜牧的詩集,最亮麗、最受人喜歡的是描寫揚州的;可以説,杜牧傳播了揚州的美名,揚州成就了杜牧的詩名。三百年後,又一文人路過此地,揚州還一如從前嗎?他眼中的揚州又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姜夔的《揚州慢》。

一、知人論世

1.瞭解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後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早年隨父宦遊,居漢陽。後過着遊士式的生活,屢試不第,布衣終身。姜夔為人清高,不汲汲於功名,一生困頓;以詩詞、音樂及書法與人交往,藉此謀取生計。其書法精湛,詩負盛名,尤以詞著稱。詞作或感慨時世、抒寫戀情,或寫景詠物、記述交遊。琢句精工,韻律諧婉,格調高曠,寄意幽邃,藝術造詣較高。有“詞中之聖”之稱,與辛棄疾、吳文英分鼎南宋詞壇。開創了風雅詞派,即格律派,對於南宋後期詞壇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響。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詩説》《絳帖平》《續書譜》《白石道人歌曲》等書傳世。

2.相關背景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當時作者21歲。這時距完顏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離之敗(1163)亦有13年,但揚州城依然是四顧蕭條,一片殘破景象。作為一個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個關心國家前途的詞人,當他征途小駐,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極盛的名城,卻以殘破淒涼的姿態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目擊心傷,就在沉重的歎息聲中抒發對戰後荒城的傷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無限哀時傷亂之感。

3.解題

“揚州慢”,詞牌名。寫的是揚州戰後的景象,因是慢詞故稱揚州慢。慢,即慢詞,是依照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般篇幅都比較長。

4.瞭解慢詞

慢詞。慢詞從“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慢,古書上寫作“曼”,就是延長引申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得遲緩了。詞分小令、中調、長調三種,“長調”就屬於慢詞,“揚州慢”中的“慢”就是慢詞之意。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薺(jì)戍(shù)窺(kuī)蔻(kòu)

2.解釋下列詞語

①彌望:滿眼。

②戍角:軍營中發出的號角聲。

③駐:稍作停留

④春風十里:指昔日繁華的揚州道上。

⑤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

⑥漸:向,到。

⑦杜郎:即杜牧。

⑧豆蔻:形容少女美豔。

(二)誦讀感悟

1.誦讀課文,用“/”劃分朗讀節奏,並用“ ”標出這首詩的韻腳。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理解內容

1.分析小序有何作用。

明確主要交代了寫作這首詞的時間、地點——丙申、維揚,當時的情景——四顧蕭條,詩人的心境——愴然、感慨,詞的主題——黍離之悲。

2.揚州這座繁華之城在詞人眼中是怎樣的?(用一個詞概括)體現在哪?(找出相關詞句)

明確空城。

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藥)等。

【思考2】鑑賞語言

1.“清角吹寒”中“寒”字有何妙處?

明確“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説“吹寒”,把角聲的悽清與天氣聯繫在一起,把產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聲把寒意散佈在這座空城裏。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

【思考3】分析意象,體會意境

1.“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幾句營造出一個怎樣的境界?

明確這幾句營造了一個淒冷寂寞的境界。二十四橋經歷戰火,雖仍然倖存,但物是人非,加上冷月無聲,令人感到分外淒冷。紅芍盛放而無人欣賞,就顯得更寂寞。

【思考4】分析手法,鑑賞效果

1.“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明確運用了擬人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厭惡説到戰爭,可見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表達了作者對殘酷戰爭的痛恨(或:對人民的同情)。

2.賞析尾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明確以景結情故意虛寫(想象)寫那橋邊的紅芍藥花,不知人們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風,不禁質問:(你)一年年為誰開得那樣豔麗?芍藥花年年開放卻無人欣賞,表現荒涼蕭條,含蓄地抒發詞人的今昔之慨。

3.本詞情感真切,貫穿黍離之悲(對國家衰亡的哀痛),請結合全詞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

明確上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以沉鬱的筆觸勾畫了一幅荒涼悽婉的畫面,野麥萋萋,廢池寒水,枯木西風,暗淡斜暉,清角空城,具體表現了戰後揚州的荒蕪蕭條,情景交融地抒發了亡國之悲。下片先直抒胸臆説杜牧如果現在故地重遊,也一定會大為震驚。戰後揚州如此慘狀,即使杜牧有傑出的才能也難以表達我此刻悲愴的心情後借景點染,二十四橋水波盪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表達黍離之悲。

4.請從藝術手法上賞析“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明確①用典:“過春風十里”化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表現昔日的繁華。②虛實結合:“過春風十里”象徵昔日的繁華,此處為虛寫。“薺麥青青”,為實寫今日的蕭條冷落。③對比:上下兩句今昔對照鮮明,突出了今日揚州的荒涼不堪的景象。

5.請簡要賞析“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三句的藝術手法。

明確①反襯(或對比),用杜牧筆下昔日揚州的繁華反襯今日的蕭條殘破;②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樓”等詩句,強調此時的揚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華也難以描摹;③這三句表達了對揚州遭金兵洗劫後繁華不再的悲愴及哀慟之情。

6.請賞析本詞的對比反襯手法。

明確對比反襯手法貫通全詞。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春風十里”的繁華反襯今日“盡薺麥青青”的荒涼。下片以昔日“杜郎俊賞”“青樓夢好”的風流繁華,反襯今日的風流雲散;以昔日“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化實為虛,借“杜郎”史實,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既有俯視,也有仰視。以“波心蕩”之動,映襯“冷月無聲”之靜。“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作者用懸念之疑問結尾,移情入景,今昔對比,更催人淚下。

【思考5】對比《揚州慢》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異同

明確同:①這兩首詞都涉及到作者的見聞經歷,都涉及宋金軍事對峙這一重要歷史背景。如《揚州慢》:“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②這兩首詞都大量用典,借歷史人物抒發現實情懷,如《揚州慢》中提到杜牧。《永遇樂京

異:由於兩人的經歷不同,精神境界不同,因此作品的格調也就不同。例如,對敵人的侵擾破壞;姜詞説“廢油喬木,猶厭言兵”,只是抒發悲痛之感;而辛詞則説“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充滿了戰鬥之豪情。姜詞感慨昔盛今衰,再三提到杜牧;辛詞則壯心不已,連舉孫權、劉裕、廉頗。綜觀全詞進行比較,姜詞的基調是“悲”,而辛詞的基調是“憤”。

【思考6】閲讀與思考

淡黃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趙淳紹熙二年(1191年),姜寄居江淮一帶的合肥。金人入侵,由於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戍邊區。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橋:後漢喬玄次女為小橋(小喬),此或借之謂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問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詞有“有我之境”,又説:“一切景語皆情語”請結合全詞分析姜夔此詞的“有我之境”。

明確①詩人看盡柳色的風光,覺得此乃江南舊識,這鵝黃嫩綠的垂柳就帶有了詩人客居異鄉的萬般愁緒:②異鄉又逢寒食,詩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見詩人惜春傷春的遲暮之悲;③全詞寫生機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襯空城巷陌的荒涼悽清,這些景象則暗含了詩人傷時感世的家國之痛。

四、明晰主旨

這首詞寫詞人自己路過揚州,目睹了遭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歎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寄託了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殘破的哀思,表達了詞人因祖國山河的殘破、人民的不幸而極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內心的鬱憤,也有愛國的深情。

五、拓展閲讀

詞是按照樂譜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譜然後才能填作歌詞。作譜與填詞的人都應該深諳樂理。在宋代,不少詞人同時又是音樂家,他們能夠創調製譜,往往自已作譜,自己填詞。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譜與歌詞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並不是每個詞人都能作曲,一人獨自作譜作詞的究屬少數。大多數詞人只是根據前代或當代現成流行的樂譜填詞,或者是一人作譜,一人填詞,進行合作。如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説:“柳永字耆卿,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又如《碧雞漫志卷二》説:“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時時度曲。周美成與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為制詞,故周集中多新聲。”柳永和周邦彥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詞人,他們都同教坊樂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詞以填新腔。像這樣歌譜與歌詞分出於二人之手的,在宋詞中不在少數。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詞序説:“石湖(范成大的號)家自制此聲,未有語實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説:“樂府有《明月逐人來》詞,李太師撰譜,李持正制詞。”

但是也有先作了詞然後再配以樂譜的。如姜夔《長亭怨慢》詞序説:“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詞後譜曲的。又如《魚遊春水》一詞,《能改齋漫錄》説:“政和中,一中貴人使越州回,得詞於古碑陰,無名無譜,不知何人作也。錄以進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詞中語,賜名《魚遊春水》。”不過這種先作詞後作譜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按譜填詞,往往會為了遷就曲譜,在文字語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聲調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圓滿地表達出來。所以《碧雞漫志卷一》説:“今先定音節,乃制詞從之,倒置甚矣。”先作詞後配譜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達。但這必須是作詞者同時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詞適宜於配上諧美的歌譜。

楊守齋《作詞五要》説:“第三要填詞按譜。自古作詞,能依句者已少,依譜用字者,百無一二。詞若歌韻不協,奚取焉?”張炎在《詞源》中也感歎道:“今詞人才説音律,便以為難,正合前説,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為宋代詞人並不都是通曉音律的,能夠完全依照音譜拍眼作詞的並不多。一般詞人作詞,本來並不要求合樂歌唱,所以往往不協律腔。他們大都只是選取前人的作品為範例,依其字句聲韻填之。他們把詞詩律化了,只按照詞的詩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來填詞,這已不是原來按譜填詞的意義了。

(摘自夏承燾、吳熊和《讀詞常識》,有刪改)

六、素材積累—姜夔名句

1.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點絳脣》

2.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淒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

3.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

4.萬里青山無處隱,可憐投老客長安。----《臨安旅邸答蘇虞叟》

5.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6.人間別久不成悲,兩處沉吟各自知。----《鷓鴣天》

7.今何許,憑闌懷古,殘留參差舞。----《點絳脣丁未冬過吳鬆作》

8.二十四橋仍在,蕩心波,冷月無聲----《揚州慢》

七、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

標籤: 揚州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0oo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