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精選】教育孩子的作文合集7篇

【精選】教育孩子的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教育孩子的作文合集7篇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記得去年冬天,寒風刺骨,那鵝毛大雪為大地披上了銀裝,在陽光下,耀人眼目,可我的心裏卻是暖洋洋的,像過春天一樣。因為我這次計算比賽我獲得了北關區第二名,我抑制不住心裏的喜悦,像小鳥一樣飛進家門,大聲地喊:“我得獎了,快把我得獎掛起來!”可是,爸爸卻説:“掛它幹什麼,還是把它保存起來吧。”我着急的説:“那可不行,這可是我辛辛苦苦掙來的。”最後,我還是硬着頭皮把獎狀掛在了電視機。我想:大家看的獎狀一定會表揚我的。

可是有一次,我從衣櫃裏無意發現了一疊厚厚的獎狀,有人才優秀獎、工作模範獎,計算機比賽一等獎……都寫着爸爸的名字,我揉了揉自己那雙水汪汪的小眼睛,真有點納悶,爸爸得了這麼多獎狀,這麼從來都沒聽他説過呢?我把爸爸的獎狀貼的滿牆都是,好像是一位成功人士的家庭,不一會兒,爸爸回來了,看見滿牆的獎狀,臉上的表情立刻由情轉陰了,憤怒的説:“李翔,你又在搞什麼鬼,把這些貼在牆上幹什麼,像什麼樣子?”我一聽,心想,這下可糟了,爸爸生氣了,該怎麼辦呢?我假裝生氣的説:“為什麼您得這麼多獎狀也不告訴我們呢?如果不貼,那發給你幹嘛呢!”爸爸聽了我的話,語重心長的説:“孩子,任何榮譽只能代表過去,如果你總想着它,又有什麼意義呢!人不能驕傲自大,炫耀榮譽,要一切重零開始,不斷學習才能的取好成績,懂嗎?”聽了爸爸的肺腑之言我真的如夢初醒,羞愧的無地自容。接着爸爸又把獎狀放進了衣櫃裏,“爸爸,把我的獎狀也放進去吧。”我邊説邊摘下獎狀。

這些事讓我懂得了做人應該謙虛、謹慎、淡漠榮譽,這都的爸爸教育的結果。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爸爸就像家裏的頂樑柱,也像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樹。我的爸爸是個老實、不説謊話、誠實的人,而我的爸爸也沒少教育我。

在去年的英語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九十七分,雖然不是一百分,但是這是我英語期中考試中考得最好的成績。我喜出望外,心裏甜滋滋的!比吃無數的糖果、蜂蜜都甜,好像高興的心情一下爆發出來!

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享受着取得高分的心情,還想着回家後,爸爸會怎麼誇我。我回到家後,爸爸問我考得怎麼樣?我大聲的説:“英語考了九十七分!”爸爸面無表情的説:“這次考的差不多,下次,繼續努力,爭取考個一百分。”我對爸爸説:“爸爸,你不高興嗎?我們班許多人的英語成績在我之下。”爸爸的表情突然變的嚴肅起來,説:“你們班裏有沒有比你英語分數高的同學?”我膽小地回答:“有!”爸爸又説:“你光給學習不好的學生比,不與好學生比,這樣是提高不了學習成績的。你這次不努力,下次別人就會反超你,你這次努力了,下次你有可能超過他們那些學習比你強的學生,明白了嗎?”我恍然大悟的對爸爸説:“明白了,我一定會努力的。”爸爸最後還對我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人只有在不斷的刻苦積累知識,才能取得好成績!”我點了點頭。

我不會忘記爸爸對我説的話,更不會忘記他對我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人們常説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

作為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同時,自己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性格、品德形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我們家長來説,要求孩子愛讀書,自己在家也常讀書;要求孩子懂禮貌,自己也能跟左鄰右舍友好相處;要求孩子愛整潔,自己也能跟孩子一起整理房間,打掃衞生。總之,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時刻刻注重言傳身教,才能更好地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上學路上,我經常告訴她要講文明、懂禮貌、不亂丟果皮、垃圾要放到垃圾箱裏;在學校裏要尊敬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遵守學校紀律。在家裏,我儘量讓她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掃地、洗手帕、洗杯子。現在她自己洗臉刷牙、穿衣穿鞋、整理書包文具都沒有問題。

做飯時,我會讓她幫忙,比如讓她洗洗黃瓜,擇擇韭菜。洗黃瓜她洗得又快又好,可是擇韭菜時,她剛擇幾棵就沒有耐心了。我誇獎她擇得特別認真,特別乾淨。聽到我的鼓勵,她又細心地繼續擇下去。孩子剛做這些事情時,難免會出錯,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有耐心,因為你一但批評了她,她的積極性就可能會消失,應該先表揚她,再耐心地指出她不對的地方,接着幫助她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她的積極性,讓孩子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每天都提醒她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預習和複習的好習慣,努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放暑假,我鼓勵孩子認真背古詩,並給她錄音,提高她的興趣。我還每天讓孩子閲讀半小時的課外書。首先選擇有吸引力的故事讓孩子閲讀,漸漸地不用我説,她每天就會自覺主動進行閲讀。

言傳身教,堅持每天閲讀,幫父母做家務,這些好的做法讓我家的涵涵養成了好習慣,成為師生交口稱讚的好學生。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4

圖中為兩個不同的學生所經歷不同的家庭式教育,左邊的學生基礎很好可以考出高分,然而他的父母就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要求他各方面都接近完美,所以只看重這位學生的結果如何成績如何,而不會去管學生所經歷的過程,滿分則獎沒有考到滿分則罰;

而另一位學生基礎不好,這位學生應該是經常考的不好,父母則接受了這種結果,但是當他不及格的時候,父母終歸是不滿意的所以還是選擇罰而不是鼓勵,當這學生好不容易及了一次格,父母則大喜過望選擇獎。

這兩位學生和各自的父母表現出了當代的'家庭式教育,很多家長都是認為分數就是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小孩的成果,如果考的不好或者是退步了就認為自己的小孩沒有盡力或者最近上課不認真以至於考出了這樣成績。這兩位學生也形成了對比,高分居然也罰,低分居然也獎,這也體現了不同的父母對自己小孩不同的期望,亦或者是小孩的資質決定了父母的期望。

出於父母的觀點,自己的小孩當然是越出色越好,所以有些父母會選擇非常嚴厲的教育孩子,畢竟自己的小孩終歸會長大,也終歸會獨立,走向社會以後可是要和數以萬計的人競爭,如果不嚴厲對待自己的小孩而是溺愛的話,怎麼可能拿出出色的成績,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這樣看來這是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愛,有遠見的愛。

從學生的觀點來説,只要父母能鼓勵自己就行了,而不是選擇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努力,如果自己盡了力但考了很差的分數,本來心情就很差,自己心裏也會責罵自己,這時父母只看了你的分數,覺得很差就動了手,這結果可想而知。但是現在這種現象還是有所改善,父母和小孩都明白這道理並且都能理解對方.

所以代溝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只要好好的溝通和理解對方什麼事不能解決呢?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5

家庭教育對孩子以後的未來有多大的影響?請不要不以為然,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比一般,輕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那麼一些父母可能會後悔一輩子。怎麼不相信嗎?其實,是有很多真人真事的,有些兒時的事情,甚至還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輩子。但是有些事情有些感傷,還是來和你們講一下吧……

從小有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原本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性子,但是她的父母都有一點暴力傾向,對她時不時打罵,因為她父母都相信一句話,叫做“不打不成才”。是的,那個女孩被她父母逼得考上了研究生,就當已經二十五六歲,也是一個很美好的年紀要嫁人的時候。一直乖巧的女兒竟然沒有選擇父母給她找的人,而是去選擇了一個殺人犯!!這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知道是為什麼嗎?就是因為女孩父母幼時對她施與暴力,讓她的心理都開始有些變化。別人都問她為什麼一個堂堂研究生最後和一個殺人犯走在了一起。女孩説,因為他不會打我。多麼令人震驚的回答,就是因為那個殺人犯沒有打過女孩,也是因為幼時受過的暴力行為,讓女孩就這樣草草的選擇了一個殺人犯結婚了。

這個事情讓不少人甚至鬥震驚不理解,那對父母一直很後悔打他們的女兒,可是事情一切都完了,兒時不好好培養他們原本應該很輝煌很成功的女兒,如今一切都已經成定居,再後悔難過也是無用了。

從這件事情當中我們就可見家庭的教育到底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呢?這就可見一斑了。大家請不要忽視對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有時候這個時候的教育可能是會引導她一生的,望重視起來!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6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説: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是以一顆童心來觀察世界的,也以一顆童心來面對和解讀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父母們卻總習慣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標準去揣度和約束孩子,這往往使雙方之間產生隔閡,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靈傷害,也讓父母們失去了很多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傾聽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樂認為,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為了讓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

這本書結合大量案例,通過“專門時間”“遊戲中的傾聽”“孩子哭泣的時候”“孩子恐懼的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憤怒的時候”“對孩子説‘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等專題和情境細分,對如何傾聽孩子作出了詳細探討。

本書亦運用大量筆墨,從傾聽者和傾訴者兩個角度,對如何與別人建立良好的傾聽夥伴關係進行了闡述。例如在遊戲一節,父母要在和孩子的遊戲中傾聽孩子的心聲。

遊戲中的傾聽的效力取決於孩子的笑。孩子的困窘、畏懼與膽怯會隨着笑聲消失。一場充滿笑聲的遊戲會給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人之間創造出相互親近與理解的氣氛。

另外,父母應讓孩子在遊戲中始終快活和有優勝感,甚至扮演一個很無能的角色來引孩子發笑。孩子會把父母的積極熱情視為對自己的肯定。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裏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慧 兒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7

從教近二十年感覺現代中國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比女人的時裝還要變得快。先是什麼愉快教學,一堂課四十分鐘又是做操又是遊戲,不問學生學到了多少就圖個熱鬧。再是什麼合作學習,一堂課學生圍一桌,你一句我一句嘰嘰喳喳夾雜嘻嘻哈哈,不問時間成本是多少。學完蘇聯學美國,如今又提倡什麼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學生觀,即,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成功。具有“把學生當天才來欣賞,當天才來培養”的教育思維。於是課堂上動不動老師就是“你真棒!”,學生就是“我最行!”。

幾句“你真棒”“我最行”難道真的能讓不棒的也棒,不行的也行?在全國人民一致推崇“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的教育理念下,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在誇讚聲中都成了好孩子呢?這成功教育的背後又隱藏了多少不成功的事實呢?

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裏挨不得老師的一頓批評,動不動就是傷了自尊要跳樓了;在家裏聽不得父母的幾句嘮叨,動不動就是沒有自由要離家出走了。進了單位自以為“我最棒”“我最行”,不屑躬身向同行的前輩學習,受了上司一通訓話,動不動就是辭職不幹了。要是失戀了,想不通自己從小就是最棒最行,怎麼人家就看不上咱?動不動就割腕吞藥了。

我看我們的成功教育是誇過頭了,要知道自信過了頭就是狂妄。我們的孩子在成功教育下沒了耐挫力,經不起一點挫折,這樣的心理還健康嗎?成功不光要樹立自信,更要學會謙卑。只有謙卑才能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無止境,要積極進取,只有謙卑才會做事勤勉,去浮去躁。

近讀南懷瑾著作,其中有兩句能扯得到教育的話頗是在理:佛説法等於一個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謂因材施教,有時候罵人是教育,有時候獎勵人也是教育,恭維你是教育,給你難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就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門打開就對了,所以説無有定法。

沒有哪一種教育的方法是絕對的好,或者是絕對的不好。教育是百年大計,不是時裝走秀,一年一個樣,流行什麼大家都穿什麼。這流行的時裝也不是穿在每個人身上都是合身的,對於教育孩子硬是套上哪個模式更是不合適。在我們中國人掀起一浪又一浪哈韓哈日哈英文的熱潮時,日本人一直只把英文當選修課。在我們教育孩子要自信時,我們是不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更應該有自信?

標籤: 精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dq2x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