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謹慎有餘創新不足--2008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試題分析(張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謹慎有餘創新不足--2008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試題分析(張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河北省唐山市開灤二中  張金波

謹慎有餘創新不足--2008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試題分析(張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一、總體評價:力求穩妥,貼近現實

   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與去年相比,無論內容還是形式,均沒有明顯的變化。考查內容、題型設置、分值分佈,基本沿襲了去年的做法。語言基礎題的考點與去年完全一樣。文言文的類型依然是傳統的傳記文,作文是貼近現實的關於地震的材料作文。這些內容都在平時的備考範圍之內,符合考生的心理期待,有利於考生穩定情緒,發揮正常水平。但也導致今年的試題缺少新意,出題者未免太過謹慎。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試題體現了較強的時代感。抗震救災、暢想奧運、網絡求職等新潮概念都進入閲讀材料,關涉政治、文化、經濟、教育、文學、藝術、科技等多個領域,無形中考查了學生的閲讀視野及知識面,同時也提醒考生關注社會,緊跟時代。尤其是作文一題,突破了一般人的思維定勢,毫不迴避抗震救災的熱門話題,給考生創造了一個真實表達與傾訴的極好機會,顯示出鮮明的時代與現實特色,激活了考生的思維,激發了考生的熱情,給考生創設了發揮聰明才智的極為廣闊的空間。語文試題從建國以來一直儘量迴避社會熱點,以防止考生猜題壓題,因此今年的變化大有打破傳統,開闢新路的命題取向。

   二、局部闡釋:

   1、基礎知識:緊扣大綱,中規中矩

今年的試題謹慎有餘,創新不足在第一卷1至4題表現得尤為明顯。第一卷前四個小題分別考查了語音、成語、病句、連貫四項內容,除了語音之外,考查內容與去年沒有變化。2005年至2007年,標點已經連續三年沒有考查,鑑於標點誤用的現象在中學生的語言表達中仍然比較嚴重,應當加強標點的考查,但今年試題依然未涉及標點。關於字音字形的考查,考綱中刪掉了常見字的限制條件,就意味着兩個考點的考查範圍略有擴大,難度會略有增加。考題也證實了這一點。例如字音題中的“齟齬”“麾下”等材料就屬於這一類。但總的來看,還是突出了對常見常用詞語讀音的考查,且沒有任何爭議。考生只要平時注意積累,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今年強化了對作文錯別字的懲罰力度,故今年未考字形,而以語音代之,這和預料的完全一致。其他三個語基題,成語、病句、銜接,都是傳統必考考題,問題設置合理,材料均在考生“視界”之中。 

    2、古文閲讀:傳記文一統江山

   今年的文言文閲讀材料依然是傳統的傳記文,而且我們的備考重點也放在了傳記文上,因此考生看到試題就等於吃了定心丸,不會產生心理恐慌。人物傳記類文章材料翔實、敍事清楚、語言規範,也能給考生適度的道德暗示,比較吻合日常教學內容,體現了較強的規律性。就題型而言,採用主客觀結合的考法,全面考查閲讀能力,且靠得教材很近。這些考點設在課文高頻出現的詞語和句式上,如實詞的“檄”“喻”“稽”“杜”等詞語,都是來自基本篇目的重點詞語,且自然地從教材遷移到試卷上來。但另一方面,考題也很注意課本知識的向外延伸,即立足於課本卻決不拘泥於課本,古文閲讀題尤其如此。 

客觀題分別考查了文言實詞、概括信息、歸納作者態度,難度適中。與之相比,翻譯題稍有難度,重點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以及疏通語言的能力。如果不認真閲讀原文,直接硬譯,得分會比較困難。因此,文言文翻譯還是應強調緊扣文本。 

    3、詩歌鑑賞:重點考查對煉字的體味 

    本題仍然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材料是宋代潘大臨作的一首宋詩《江間作》,該詩作者並非名家。讀這首詩,首先要藉助於註解,瞭解作者曾隨蘇軾同遊赤壁的經歷。作品從懷古開始,寫出了龍盤虎踞的險要地形,然後緬懷古時的英雄而結以歸隱之志,具有較深的情感內涵。第三聯,詩句凝練,煉字尤見功力,“明”字非常傳神,“退”字使人叫絕,巧妙地寫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長天時所得的印象,使人讀之歷歷如在目前。就詩歌思想內容而言,教材中類似的作品很多,考生不難把握。煉字,歷來是古典詩詞鑑賞的重點,命題者在眾多藝術手法中看中考查這一點,可謂抓住了詩詞鑑賞的關鍵。 

    4、現代文閲讀:突出強調對語言的揣摩 

    現代文閲讀的題型承襲往年的模式,一篇是涉及“天文學理論”的社科文,涉及蓋天儀、渾天儀、天文學等關鍵詞語,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略有難度;另一篇所選材料是寅公寫於2006年的文化散文《陽光古道蒼涼美》,選文正面,積極向上。儘管考生對這一作家並不熟悉,可絲毫不影響做題。選時文,選名家之外作家的作品做考題閲讀材料,在高考中還是不多見的。《陽光古道蒼涼美》,文章典雅厚重,文化含量很高,很適合中學生閲讀。考題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更看重考生的.主觀表達。在構題上,命題者重在考查考生對文意的把握,對語言的揣摩,做到知微見著。同時,答好本題,還需要一定的篩選信息的能力,把握文本主旨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4、默寫:關注考生的文化積累 

    默寫仍然是5分的分值。本題採用了二選一的模式,充分地考慮到記憶的或然和不確定因素,給考生自由選擇的空間,表現了命題者最大程度的人文關懷。 

    其中一題考查的是《赤壁賦》中的一段重點句,另一題考查的是李白《蜀道難》、韓愈《師説》以及《孟子告子下》中的名句,這些內容全部出於教材要求背誦的篇目,且詩文並重,均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是作為一箇中學生必須背誦和積累的名言名句。本題要求嚴格準確,錯字、別字、加字、漏字都不可以得分。 

    5、語言表達:新增“準確、鮮明、生動”要求 

    語言表達題歷來被稱作語文高考的“試驗田”,這部分內容最容易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近幾年的高考中,相繼出現過仿寫、縮寫、提示語改寫、撰寫對聯、寫請柬、擬標語等考法,突出考查語文的實際應用與操作能力。 

相比,今年考卷對語言表達的考查更加開放。開放即要求寬泛,少設限制。如第19題,只提供語境和語句形式,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概括。第20題,則是提供主題班會主持人的開場白和結尾,要求考生補寫中間部分,發揮的餘地較大。需要指出的是:今年考綱的語用部分在原來“簡明、連貫、得體”的基礎上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的要求,考題也兑現了這一要求。第20題中“有文采”的要求,便是迴應。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考題巧妙地將概括、分析、應用、表達等多種能力的考查綜合在一起進行,既經濟又高效,較好地檢測了考生的語用能力。這些帶有嘗試性的考題,輕巧、靈活、多變,與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成為整個考卷的一個亮點。 

這啟示着我們: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社會生活的外延相等,要養成觀察、體驗、積累的好習慣,把埋頭讀書與放眼生活結合起來,關心社會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才能學好語文。 

    6、作文:緊貼現實,留足空間

    隨着2008年高考大幕的拉開,今年高考作文的題目終於在人們的期待中亮相。作文題目類型屬材料作文。與去年使用圖畫材料不同,今年題目用的是文字材料。材料選取了捐款、救援隊等六條與抗震救災有關的內容,要求考生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今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是人類的一場災難。地震使無數鮮活的生命消失,人在這場災難面前顯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但我們也看到人性的光芒在災難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迸發。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不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這些故事經媒體報道,網絡傳播,引起廣泛關注。但很少有人能夠確定這些故事一定會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因為高考作文沒有緊跟社會熱點的傳統。因此,今年的作文題目多少還是讓人感到一些意外。

儘管題目出人意料,但並不等於寫作難度大。首先,這些材料都是媒體反覆宣傳報道的,考生應該比較熟悉。媒體在宣傳報道時,一般都會對材料內涵做出挖掘,因此在審題上不應形成大的障礙,考生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寫作角度還是比較容易的。其次,今年的題目和傳統的材料作文相比,體現了較大的開放性,允許考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這種寬鬆的要求符合高考作文的發展趨勢,即儘量給考生提高廣闊的寫作空間。在考前,有老師帶領學生做了蒐集材料、提煉內涵的工作,這樣考生寫起來自然更加得心應手。

    審題相對容易,要得高分就不一定輕鬆了。從部分考生的反饋來看,寫“愛心”的佔了不小的比例。考生顯然是注意了材料中的“愛心”二字,寫“愛心”固然可以,但如果都寫“愛心”,很容易流於一般化而缺乏個性。材料中的事例不是都適合用“愛心”來分析,因此“愛心”只是一個角度,卻不是唯一的角度,考生要使文章有新意,有特色,應當選取一個獨特的切入點。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不同的社會階層都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這個角度切入,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不同的社會角色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人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我們就有信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也可以從團結這個角度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再小的愛乘以13億會匯成愛的海洋,再大的苦難除以13億也會變得可以分擔。還可以從“奉獻”角度來寫,地震發生後,各地支援災區的隊伍紛紛迅速入川,他們不計報酬,不慮安危,忘我工作,甚至有人獻出鮮血生命,值得我們讚美。國家領導人在關鍵時刻與災區人民站在一起,給他們送去問候和鼓舞,他們為全國人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考生也可從“榜樣”角度構思作文。總之圍繞奉獻、責任、團結、堅強、意志、信心等角度構思應該都符合題目要求。但一定要注意,絕不可就材料“論”材料,如果寫來寫去都是地震的事情,必然導致文章缺乏相應的深度和廣度。考生必須聯繫更廣泛的現實生活,拓展寫作空間,只有這樣,議論才有説服力。抒情才有感染力。

    總的來説,今年的作文題目,每個考生都可找到一個角度,都有話可説。審題立意不是主要問題,情感是否真摯感人,材料是否準確生動,結構是否精巧細緻,語言是否有文采這些方面將會在區分作文層次上發揮重要作用。

(作文分析部分發表於2008年6月12日《唐山晚報》學苑內外版)

    三、備考心得:

    今年的備考工作主要把握了兩個原則:

    1、全面。語文學科的最大特點是覆蓋範圍特別廣,考生備考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僥倖心理。實踐證明,僥倖心理不足取,必須堅持全面原則。隨着高考語文注重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考查,第二卷主觀題的權重不斷增加,第一卷的分值現在已經減少到30分,但考綱規定的基礎知識的考點並未相應減少,採取輪換出題的方式,因此高考語文複習的負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加重。這樣一來,僥倖心理將帶來較大風險。我帶領兩個班的學生,全面複習,不遺漏一個考點,紮實推進,不急於求成,既然稱之為基礎,就一定要建造一個穩固的基礎。現在的作文受到極大的關注,因為近幾年的作文都具有一定的難度,並且近兩年的題型變化出乎多數人的預料。1999年至2005年,全國卷一直採用話題作文的模式,2006年突然考查了材料作文,引發了大家的種種猜測,2007年又考了漫畫作文,因此單純猜題很難解決作文備考問題,必須引領學生認認真真地準備各種文體,各種題型。複習了沒考,不會有損失,考了沒複習,損失難以彌補。

    2、側重。側重和全面相輔相成,光有全面,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考生會陷於茫然而不得要領,只要側重,其實就是猜題壓題,必然把考生引向死衚衕。因此,沒有全面的側重是僥倖,沒有側重的全面是茫然。在全面的基礎上,還要有所側重。比如作文,三種題型,突出了話題作文,因為當下的話題作文具有較強的覆蓋型,可以很好地帶動其它題型。在作文材料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但汶川地震發生後,我及時總結了和汶川地震有關的不少素材,並帶領學生對材料內涵做了細緻的分析。儘管不敢確定高考一定會考地震,但我相信恰當地運用這些素材,一定會給作文增色。事實證明,我的工作對考生起到了相當大的指導作用。

關於名句背誦,我認真研究了近六年的試題,摸索了考題的大致規律,在6月3日用一節課為學生劃了重點篇目、重點句子,結果考題正在我劃定的範圍之內。

    3、規律。高考模擬試題浩如煙海,如果老師只是帶領學生遨遊題海,實在是浪費考生的生命。因此,老師必須引領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掌握規律,才能舉一反三,高瞻遠矚,找到複習的着力點,避免把精力浪費在不必要的試題上。比如現代文閲讀,不找規律,只能做一篇會一篇,離開老師這根枴棍,學生寸步難行。找到規律,就可以駕輕就熟地應對每一篇文章。

    四、啟示

    今年的考題,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那就是語文不能脱離生活現實。考生必須樹立社會責任感,把自己真正當作社會的一員,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避免無病呻吟。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世而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dglw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