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設計意圖:

動物與人類有着的密切關係,幼兒對各種小動物有着天生的好奇。蝴蝶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小昆蟲,由於其外觀的美麗,幼兒非常感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的教育要追隨孩子的興趣、追隨孩子的發現。正是追隨孩子的興趣點,我設計了此活動,圍繞孩子們感興趣的蝴蝶的種類、成長過程、身體特徵展開活動,在對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提升、拓展,給孩子以科學、準確的引導。結合新《綱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整個活動中,還滲透了語言(故事)、藝術(表演)、健康(遊戲)等領域的教育。表演和遊戲活動的開展,也正順應了孩子活潑、好動、愛表演的年齡特點,使其在動靜交替、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驗了快樂。

本活動的重點是幫助幼兒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種類、身體特徵,而蝴蝶的成長過程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通過講故事、多媒體課件展示和遊戲活動的開展等形式,來解決重點、難點的學習。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愛蝴蝶、熱愛昆蟲的情感,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蝴蝶的成長過程,獲得快樂體驗。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種類、身體特徵。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創設寬鬆的心理氛圍,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活動。

2、多媒體課件;鈴鼓1個;用各種蝴蝶卡片佈置“蝴蝶展覽區”;用各種方法、各種材料製作的蝴蝶。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參觀蝴蝶展覽,自由欣賞、觀察蝴蝶。

2、利用課件,向幼兒介紹各種類蝴蝶。(鳳蝶、蛺蝶、斑蝶、環蝶、枯葉蝶、眼蝶)

3、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4、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介紹蝴蝶的生長過程,並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1)蟲卵(2)毛毛蟲(3)蛹(4)蝴蝶

(5)完整認識蝴蝶生長的4個階段,瞭解蝴蝶的生長屬於“完全變態”。

5、知識拓展:介紹其它與蝴蝶一樣成長過程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螳螂、蝗蟲、蟋蟀、飛蛾、螻蛄、甲蟲、天牛等)

6、瞭解蝴蝶的身體特徵:(1)口器(2)腳(3)觸角(4)蝴蝶對人們的用處。(傳播花粉、觀賞等)

7、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8、欣賞用各種方法、各種材料製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動:師生共同製作蝴蝶。(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師生共同動手運用各種材料來製作蝴蝶。

活動反思:

由於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從孩子的興趣點生成的,所以幼兒對整個活動充滿了興趣,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激發。活動中蝴蝶圖片的欣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遊戲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不僅使幼兒瞭解了蝴蝶的種類、成長過程、身體特徵,使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得到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美,在遊戲中體驗到了快樂。整個教學活動中,語言(故事)、藝術(表演)、健康(遊戲)等領域教育的滲透,體現了新《綱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表演和遊戲活動的開展,也正順應了孩子活潑、好動、愛表演的年齡特點,幼兒在動靜交替、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驗了快樂。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不足:比如,遊戲《毛毛蟲變蝴蝶》內容太簡單,只停留在幼兒用動作來表現蝴蝶的4個生長過程,沒有更深的去挖掘。可以在每一遍遊戲結束,讓幼兒擺出不同的姿勢,“變”出不同的蝴蝶,對於大班孩子來説這樣可以使遊戲內容更豐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戰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

不同的聲音。

2、願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悦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台。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瞭解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並探索使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發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瞭解人發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着不動,為什麼會發出聲音説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後請幼兒説一説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麼東西,振動了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裏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剛才使什麼物品發出了聲音?用的什麼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説一説,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説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後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辨別並找出野菜。

2、會正確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體驗參與野外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挖野菜的工具及裝野菜的袋子。

2、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引起幼兒挖野菜的興趣。

2、討論挖野菜需要注意的問題。

師:你們都想挖野菜,也帶來了挖野菜的工具,那麼在挖野菜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教師引導幼兒注意正確使用工具;不離開同伴;如果公園有水,注意提醒幼兒不到水邊玩耍。

3、組織幼兒進行挖野菜活動。

師:每個小組都討論了野菜長在哪裏?下面我們就按你們的想法分組挖野菜,注意不要離開老師太遠。

幼兒分組進行挖野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當幼兒分辨不清時,引導幼兒進行細緻觀察,也可請挖的熟練地幼兒幫助其他幼兒。

4、回園討論,對也才進行分類。

請幼兒互相參觀同伴挖的野菜,比一比誰的多。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野菜的種類分類,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檢查,特別要幼兒區分哪些不是野菜。

5、分享野菜。

師:你們都吃過哪些野菜食品?我們挖的野菜可以怎樣吃?

教師組織幼兒將挖的野菜清洗乾淨,送廚房加工。

組織幼兒品嚐野菜食品。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2、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發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氣球、打氣筒、紙、筆。

三、教學活動:

1、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着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2、探索:氣球裏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裏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説説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通過了解能夠看懂天氣預報。

2、簡單瞭解氣象台的主要功能。

3、激發幼兒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圖片,紙箱,記錄表,幼兒提前回去觀看天氣預報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預報的温度

1、 出示天氣預報短片。 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天氣預報)xx今天的氣温是多少度?(xx——xx度)你們知道這兩個數字代表了什麼?(最低氣温和最高氣温)

2、 定格圖片,指着説出最低氣温和最高氣温

3、 出示五所城市預報,幼兒獨立説出温度情況。

4、 問:我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那播報天氣預報的阿姨怎麼知道的?(氣象台的工作人員預測的天氣情況)

(二)瞭解氣象台

1、 出示青島氣象台圖片,介紹氣象台。

2、 在氣象台裏有許多儀器,叔叔、阿姨就是通過這些儀器瞭解天氣狀況的。

3、 出示儀器圖片,温度計——知道每天的温度。風向標——測風力和風向。濕度計——測天氣的濕度狀況。當然這些儀器預測的天氣預報也不是完全準確,有的時候預報下雨,也不是就會下。

4、小朋友看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可以知道全國各地的天氣狀況,那中央氣象台是怎麼知道的哪?(各地氣象台每天把天氣情況報告給中央氣象台)

(三)認識常見天氣符號

1、 小朋友你剛才看天氣預報的時候你除了看見温度情況,你還看到了什麼小符號?

2、 出示城市預報圖片,幼兒認識常見的符號。

3、 教師隨便出示城市預報圖,幼兒獨立説出天氣狀況。

(四)記錄預測天氣

1、 瞭解了那麼多城市天氣的狀況,下面我請小朋友來預測一下明天青島的天氣狀況,填在表格的第一行。

2、 請幼兒上牆前做小播報員,(注意糾正幼兒預測的錯誤)

3、 這個表格下面一欄還沒有添,小朋友今晚回家看一下青島的明天天氣狀況,記錄下來,看看和你預測的有什麼差別。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説一説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由來】

孩子們都喜歡玩一些電動玩具,我們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車帶到班裏來。一天,傑傑又把他新買的小汽車拿來了,小朋友都爭着玩,結果汽車掉到地上,電池被摔了出來,他不會把電池裝上,急得都哭了。通過了解,我發現班裏的大部分孩子對電池不瞭解,沒有成人的協助不知道怎樣安裝電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電池,瞭解電池的作用和正負極。

2、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的準備:

(1)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有關電池的資料(種類、用途)。

(2)到商店觀察銷售的電池。

(3)科學區投放一些電動玩具、手電等物品。

(4)佈置相關資料彙報牆飾。

2、物質上的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蒐集到的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錄音機、手機、各種不同型號不同種類的電池。

(2)正負極標誌圖+ —。

(3)電池寶寶的課件。

(4)“小小電動汽車賽”的比賽場地。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1、師:孩子們,今天咱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麼吧?

2、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全班小朋友帶來的玩具,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

師:孩子們,這麼多好玩的玩具你們想玩嗎?請你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玩。玩的時候要仔細看看你玩的是什麼?有什麼發現?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進行探索。(引導幼兒發現這些東西都需要電池)

(2)討論:玩的時候你有什麼發現?為什麼電動玩具會動、手電筒會發光、鐘錶會走、手機能使用?它們的電池裝在哪裏?(幼兒説自己選擇物品裝電池的位置)

二、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一)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電池的知識。

1、幼兒結合前期經驗的準備交流有關電池的知識(種類、用途)。

師:孩子們,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錄音機和手機使用的電池一樣嗎?它們哪不一樣?你對電池有什麼瞭解?

2、教師小結:在這次活動之前,我們蒐集到了一些電池。剛才小朋友們也説電池有許多種,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有乾電池、充電電池、鈕釦電池和蓄電池(教師邊説邊出示相應的電池)。這麼多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電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嗎?

3、説一説:哪種電池是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錄音機和手機使用的電池。

(二)安裝電池,找出電池的正負極。

小朋友們找的都很準,知道自己手中的東西使用什麼電池,如果我們把電池從這些東西上卸下來,你還能不能快速、準確的裝回去?

1、幼兒進行裝電池比賽。

師:孩子們,我們有四個小組,電動玩具組、鐘錶組、家用小電器組、手機組,你最想參加哪一個組的比賽?(幼兒自由説)

2、幼兒自由選擇比賽的小組。

玩具組裝完電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車場地進行“小小電動汽車賽”,其餘幼兒自願為他們加油。

師:孩子們,我們在玩這些玩具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小朋友的汽車不能走了,手機不能用了,這是為什麼?(部分幼兒裝錯電池和玩具中的電池沒有電了)

3、引導幼兒進行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讓幼兒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車玩的時間長電池沒電了、有可能小朋友把電池裝錯了、有可能玩具壞了)。

我們一起檢驗一下猜想的對不對。

4、請幼兒進行檢驗。(小組成員協助裝錯電池的幼兒重新安裝)

5、交流經驗:你是怎麼裝的? 電池該怎樣裝?為什麼這樣裝?

教師小結:每塊電池都有+、—兩個符號,(出示正負極標誌圖+ —)

+表示電池的正極,—表示電池的負極,我們在裝電池的時候要看清電池和電池盒的正極和負極。

三、瞭解使用電池的注意事項及相關的環保知識。

師:孩子們,電池寶寶特別想和咱們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們看它來了,我們和他打聲招呼吧(播放第一張幻燈片)。電池寶寶有話要對你們説,我們一起來聽聽。

1、播放課件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電池寶寶説使用電池的注意事項和廢舊電池的危害)。

2、引導幼兒討論:廢舊電池要怎樣處理?(請小朋友想辦法,隨意説)

【延伸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並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2、想一想以後還會有哪些電池?它們什麼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槓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槓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誌(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説一説,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説一説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鬆。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取米,並能分析結果。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地與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並能用合適的詞語來描述。

3.幼兒初步瞭解碾米工具的發展,體驗科技進步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活動準備:1.各種工具:剪刀、石臼、石磨、石塊等。

2.一張大記錄表。

3.稻子若干。

4.古代取米畫面,碾米機碾米。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看,老師帶來了什麼?把稻子外面的殼剝開,是什麼呢?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的稻子,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麼樣才能讓這些稻子變成米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二、幼兒猜想,提出自己的辦法。

三、實驗操作,嘗試用各種工具取米。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幾種工具,用它們能不能把米取出來呢?哪種工具取得又多又好?我們一起去試一試。(提醒幼兒不要浪費稻子)教師指導有些工具的使用。

四、幼兒共同交流。

1.剛才你是用了什麼工具取米的?你發現了什麼?這個辦法取的米怎麼樣?

2.引導幼兒對工具質疑。(如用石臼取的米不乾淨,不易把米和稻殼分開。)五、觀看錄像,引導幼兒感受取米方法從古至今越來越先進的變化。

1.古代的取米方式。

2.現代的碾米機。

六、鼓勵小朋友平時多觀察,多動腦筋,長大後發明給人類帶來方面的東西。

教學反思

《綱要》中指出,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本次活動取材孩子的日常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歡。首先通過自己猜一猜,説一説怎麼把米取出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願望,他們説了很多的方法,對動詞的掌握也很好,在操作驗證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各種工具更是充滿了興趣,最後瞭解你碾米的機器也是孩子感興趣的。總之孩子們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發現了科學,收穫了經驗。

本次活動由於老師的觀念、經驗和準備的各種問題,在很多方面需要改進。第一,探索麪太多,不利於孩子深入研究,可以把目標壓縮,一次活動集中研究一個問題,比如這次就可以集中研究取米的方法,除了老師提供的工具之外,可以讓幼兒觀察身邊的物體,探索可以利用的工具。第二,科學性不強,比如在探索不同工具的優劣的時候,太相信孩子的直覺,沒有從科學的角度設計活動,不利於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可以讓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取同樣量的米,從而得出結論。第三,教師對各環節活動實施太隨意,比如多媒體的運用,對孩子的思維產生了干擾。

希望下次改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悦的情感體驗。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衞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

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説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為重要。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表現的相當有興趣。在進行操作的時候,大點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個過程,小一點的孩子需要教師從旁指導。在遊戲環節中孩子們玩得很開心,這種在玩中學習知識的目標正是我想達到的。縱觀整個過程,探索的意義無處不在,只是在科學知識方面應該再加強一些。教師在設計這個活動時如果再能加入麪粉,沙子,木塊之類的材料效果應該更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節極為普通的科學活動,把介紹蚯蚓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沒有花哨的準備和內容,也未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其中,但這節普通的課卻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徵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直觀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識,同時,取得了用圖片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本節課中,又利用了因特網,隨時解決幼兒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類問題,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望,同時也解決了教師對知識瞭解不全面,從而面對幼兒提問時束手無措的情況。

教學目標:

1、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網為日常生活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事先聽過《小蚯蚓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出課題。

細細長長像條蟲,沒手沒腳會勞動;天天躲在泥土中,鑽來鑽去把土鬆。猜猜這是什麼?(點擊謎底)

二、蚯蚓的特徵。

用多媒體課件詳細介紹蚯蚓的各部分特徵。

教師小結: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的、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體課件瞭解蚯蚓各種不同的作用。

四、遊戲“蚯蚓愛吃什麼”

請幼兒根據蚯蚓的愛好有鼠標挑選蚯蚓愛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動。

用因特網查找關於蚯蚓的資料。

1、師:你們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師記錄)

2、師生共同上網查找資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qwp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