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蜜蜂》教案

《蜜蜂》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蜜蜂》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蜜蜂》教案

《蜜蜂》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觀點。

教學重點:會認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瞭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教學類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提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互動學習,讀文識字。

1、創設情境,提出疑問。

2、指導識字,合作學習。

3、點評、範讀、感悟。

4、自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標出來。

5、合作認字,記詞。

6、再讀課文。

7、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8、自讀自學。

三、邊讀邊議,領悟其意。

1、簡單介紹列寧。

2、讀第一自然段。

3、“談天”是什麼意思,能否另換一個。

4、在讀中感悟。

5、大家自己讀第二自然段。

6、讓學生讀第二段,領悟其意。

四、提出疑問:

1、列寧要去找誰?

2、列寧打到了他要找的人了嗎?

3、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五、作業佈置: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二、自讀感悟。

1、你知道列寧和養蜂人的關係怎樣?是怎麼看出來的?

2、什麼叫“親自”?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

3、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你能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嗎?

三、自讀交流

1、小組交流

2、路線圖展示

四、看圖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自願介紹圖意。

2、同桌練習人物對話。

3、對話朗讀(師生對練)

五、讓學生認識到:

列寧是憑藉細心的觀察和科學分析,在蜜蜂這個“小嚮導”的“指引”下找到養蜂人的。

六、課後小結:

七、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蜜蜂》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進行色彩裝飾以及粘貼。

2、能結合小蜜蜂的外部特徵,運用毛根、活動眼睛等物件,設計出可愛的造型。

3、培養良好的手工習慣,能耐心有序地完成作品。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紙杯、卡紙、黃色毛根、活動眼睛。

2、自行準備:膠棒、水彩筆或油畫棒。

3、教師準備:小蜜蜂成品、小蜜蜂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教師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説一説這是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子呢?日常生活中,在哪裏見過它?引導幼兒説出蜜蜂的外部特徵。

二、教師出示成品,幼兒進行欣賞並討論製作方法

(1)師:小這隻小蜜蜂可愛嗎?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小蜜蜂有什麼異同點?

欣賞杯身的裝飾,思考塗哪種顏色比較美觀。

師:我們的杯身漂亮嗎?你想怎樣裝飾杯身呢?(將杯底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師:這是小蜜蜂的翅膀,蜜蜂的翅膀長在哪裏呢?

師;我們的小蜜蜂有了翅膀,再將小眼睛,固定在紙杯上方,並用水彩筆畫出小蜜蜂的鼻子和嘴巴。

師;毛根是怎樣固定在小蜜蜂的頭頂部呢?

三、鼓勵幼兒進行自主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將製作好的成品,與小夥伴們進行分享

幼兒與小夥伴將自己製作的成品進行互換,感受互相分享成果的樂趣。活動建議

小結

這節課培養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小蜜蜂製作中有很多精細的動作,例如小蜜蜂的翅膀需要先折出一條細細的邊,需要孩子手和腦高度配合,協調一致,才可以完成。

《蜜蜂》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創編小蜜蜂飛舞,花朵造型等動作,並學習分角色舞蹈。

2、學習同伴間友好合作,並體驗合作快樂。

活動重點:

創編舞蹈小蜜蜂飛舞,與花朵造型。

活動難點:

學習與同伴友好合作,分角色舞蹈。

活動準備:

1、錄音機,《小蜜蜂》磁帶2、歌曲《快樂小豬》音樂3、創設花園情景,各種花盆,小樹。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播放《快樂小豬》音樂,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

帶領幼兒複習歌曲《小蜜蜂》。

二、學習表演《小蜜蜂》

1、教師啟發引導幼兒學習小蜜蜂飛舞,與花朵造型等動作。

2、創設花園情景請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舞蹈,分角色進行表演。(教師請個別幼兒上台表演,其他幼兒欣賞)。

3、請全體幼兒分別扮演小蜜蜂與花朵,交換角色進行表演。體驗同伴間友好合作的快樂。

三、交流小結。

《蜜蜂》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內容的聆聽和表演,感受小蜜蜂的形象。

2

、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聲音演唱《小蜜蜂》體驗小蜜蜂飛的形象。

3、在實踐中複習四分、八方節奏,初步感受歌曲旋律方向。、

教學重點:用歡快、活潑的歌曲演唱歌曲

難點:體驗小蜜蜂飛的形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歌曲《去郊遊》導入

2、多媒體出示各種花

3、出示小蜜蜂採蜜圖片

二、熟悉歌曲節奏

1、小蜜蜂在做什麼?它飛去採蜜的時候有時候飛到快,有時候飛到慢。

2、出示小蜜蜂快慢速度節奏,區分節奏的不同

3、用手拍出節奏

4、引導學生用小蜜蜂飛行動作慢飛,快飛。

5、教師彈琴,隨音樂做小蜜蜂快慢速度飛行

三、學唱歌曲中間部分歌詞

1、聆聽全曲

説説聽到了什麼內容?

2、教師範唱

小蜜蜂採蜜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3、學唱小蜜蜂採蜜的過程

用二拍子強弱節拍邊拍邊念歌詞

4、小蜜蜂採蜜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帶着歡快的心情念歌詞

5、隨琴聲演唱

6、用二拍子強弱節奏打拍子邊歌曲

四、學唱全曲

1、出示全曲歌詞

2、師生合作:師唱黑色歌詞,生唱紅色歌詞

3、角色互換

4、學生合作:分組演唱歌詞

5、隨音樂分組演唱歌詞

6、完整演唱歌曲

再次帶着小蜜蜂採蜜歡快的心情演唱

五、角色表演

1、介紹小蜜蜂採蜜的方式

2、請個別學生扮演小蜜蜂飛行採蜜,另外的學生扮演花朵

3、播放歌曲伴奏隨音樂採蜜

六、尋找小蜜蜂飛行路線

1、教師邊唱歌曲,邊畫出小蜜蜂飛行路線

2、小蜜蜂飛行路線是按照音樂中的什麼飛出來的?

3、引導學生邊畫邊唱歌

4、用小蜜蜂飛行動作來表現小蜜蜂飛行路線的高低

六、拓展延伸

1、播放小蜜蜂歌曲

2、説説着學校裏什麼時候經常聽到?為什麼中午學校裏會放這首歌曲?

3、隨音樂學小蜜蜂辛勤的飛

4、隨音樂出教室

《蜜蜂》教案5

活動的生成:

幼兒在户外活動時,發現花叢中有許多小蜜蜂在飛舞、並自發地進行了它們在幹什麼的討論,由此引發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對蜜蜂展開積極的探索,喜歡蜜蜂的勤勞和團隊精神。

2、能積極講述關於蜜蜂的經驗,運用多種方式大膽表現。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叢中的蜜蜂,圍繞主題展開討論。

流程:

觀察——圍繞觀察到的現象展開討論——整理出瞭解的問題——制訂解決方案。

分析:

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討論是關鍵,教師要善於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引導幼兒和教師共同商定下面的活動。

二、用圖片瞭解蜜蜂的外形特徵。

流程:

查找圖片——觀察圖片——集體討論——繪畫表現。

分析:這一階段的認知活動與過去的集中教育活動在形式上相象,但是,由於活動是幼兒自己制定的,而且解決的是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幼兒查找資料和觀察的積極性較高,討論和繪畫的主動性也很高。

三、查找相關資料,展開深入探索。

流程: 蒐集資料——講解、交流——觀察、驗證——模仿表現

分析:幼兒查找到的資料有的來自幼兒園的資料室,有的來自於互聯網,還有的來自於家長。他們必須有一個對知識的理解過程,而相互交流不僅可以使教師瞭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還提高了幼兒

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再次的觀察驗證可以使幼兒將從書上了解的知識感性化;模仿表現則可以滿足幼兒的表現欲,提高活動的積極性。

四、美工表現、製作主題板。

流程:

確定內容——選擇材料——分組操作——集體組畫。

分析:隨着對蜜蜂瞭解的深入,幼兒的表現慾望不斷增強,但表現能力卻沒有太大的提高。在這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設計了不單純是繪畫表現的綜合表現手法,在摺紙、繪畫、小製作、拼圖等多種手段的操作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表現欲,又提高了幼兒的操作能力。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於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於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遊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蜜蜂》教案6

一、教學要求: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

作者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

三、教學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四、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查閲有關蜜蜂的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讀讀《昆蟲記》這本書。

五、教學時數:1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蜜蜂》。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表各自的想法。)

2、讀讀課文前的閲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於蜜蜂的什麼問題,讓我們讀讀閲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閲讀提示中的問題,把有關的語句畫來來。

2、自由組合或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瞭解作者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裏。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裏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並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從作者的做法裏,你有什麼發現或感受呢?

(1)、(勇於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麼深的感觸呢?(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着”可以看出。)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1)、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於觀察。

2)、做白色記號,是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拋棄的。

3)、在兩裏外放飛是為了瞭解蜜蜂認不認得回家的路。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桌聽。讀時教師適機點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1)、剛放飛時,恰巧起風了,作者觀察到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這時,作者想蜜蜂怎麼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説明作者擔憂蜜蜂找不着家。

2)、第二天檢查蜂窩時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想到:“儘管它們逆風而飛,儘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回來了。”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讚歎之情。

這些地方要多讀,讀出感情。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對“本能”一詞你是怎麼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説説嗎?

〈四〉、歸納小結。

1、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後受到什麼啟發?(鼓勵學生在暢談感受的基礎上,加以歸納。如,周到嚴密、多想多思、勇於探索。)

〈五〉、拓展作業。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麼習性?做個小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中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蜜蜂》教案7

設計意圖:

中班的孩子能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情感的愉悦與交流,喜歡嘗試用動作和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設計了《蜜蜂做工》這一音樂創編活動,歌曲《蜜蜂做工》曲調歡快,音域適合中班幼兒,歌詞用詞簡潔,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充分調動起孩子的情感,通過活動不僅能讓幼兒按樂句邊唱、邊表演,還能培養他們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活動名稱:

音樂活動

活動內容:

蜜蜂做工

活動目標:

1、複習歌曲《蜜蜂做工》。

2、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創編表演。

3、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蜜蜂的頭飾、翅膀,場景(樹、花、草……),音樂《蜜蜂做工》、《小蜜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小蜜蜂》的音樂做動作入場。

二、找到相應的位置,複習歌曲《蜜蜂做工》1———2遍。

三、請幼兒按樂句創編蜜蜂飛舞的動作。

師:(模仿蜜蜂,創設情境):嗡嗡嗡,嗡嗡嗡……。你們猜猜我是誰啊?

幼:蜜蜂。

師:小朋友知道蜜蜂採蜜的時候上下飛舞非常的漂亮,哪我們知道他們有那些漂亮的動作呢?

幼: … …。

(提示性的讓幼兒一句一句的創編動作,並將動作編排到相應的歌詞中,一邊請幼兒跟着唱歌曲,一邊帶領他們做動作。)。師:我請幾個小朋友來扮演花,並分組表演。(一部份扮演花、一部分扮演蜜蜂。)幼:……師:蜜蜂寶寶們,我們一起去採蜜啦!(放音樂《蜜蜂做工》)(一起站起來有表情地邊唱邊表演歌曲,間奏引導幼兒學小蜜蜂聞花香、採花蜜。)四、交換表演。

五、1、聽音樂假裝吃蜂蜜,享受勞動成果。(總結)教師:勤勞的小蜜蜂真棒,這樣到了冬天就有什麼吃?

幼:蜂蜜師:現在,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吃蜂蜜吧。(師幼歌曲《小蜜蜂》做吃蜂蜜的動作,並出場。)2、總結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蜜蜂嗎?因為它是一隻勤勞的小蜜蜂,所以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它,我們也要象小蜜蜂一樣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採取了聽、看、唱相結合的方式,再加上這首歌的歌詞朗朗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小朋友學的也很快,大部分幼兒參與活動都比較的積極,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不足方面是:還有及個別幼兒不太積極。有時在環節的過渡和銜接方面更自然些就更好了!

《蜜蜂》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能認讀“試驗、證、阻、測、括”等10個生字,正確書寫“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等14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試驗、阻力、推測、包括、逆風、超常、本能”。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學習法布爾留心生活、認真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揭題:蜜蜂

2、板書題目:指導“蜂”的寫法。

生齊讀課題。

3.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呢?想知道些什麼?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來揭開問題的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投影這個要求)

2.檢查字詞。(出示課件)

師:我看有些同學已經讀完了,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書情況。先讀詞語,看準字形再讀。(出示詞語)

生齊讀:

蜜蜂 試驗 紙袋 證實

飛散 幾乎 大概 阻力

遙遠 推測 包括 檢查

迷失準確無誤 逆風而飛

沿途 陌生 超常 解釋

師:“散”這個字,在這兒讀四聲。“括”要讀清楚。

個別讀。

3.檢查課文朗讀。

師:我們把這些有生字的詞語放回到句子裏,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讀正確。請同學起來讀句子,其他同學注意聽,請你來評價一下。(課件出示)

生1:聽説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生2: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生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生4: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裏,那兩隻小蜜蜂飛了兩裏多路,這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生5: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生6: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師引導聯繫上下文或找近義詞理解詞語。 試驗 阻力 包括 推測 逆風而飛 陌生 超常 本能

(二)整體感知

1.師:下面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的法布爾做了一個什麼試驗。你能從文中找到關鍵句子來説一説嗎?快速瀏覽是一種語文學習能力,你要找出準確的句子啊。

師生交流,明確。(作者做的試驗是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板書: 聽説 做試驗

2.默讀課文,討論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麼結論?

三、精讀課文,學習方法

(一)方法導學

1.學習課文的第2自然段,體會法布爾做試驗考慮周全、觀察仔細。

師:既然做試驗,就要準備充分,生讀,瞭解試驗過程。

投影:填空

2、讀第五段

師:因為試驗考慮全面,最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哪一句是結果呢?(要看他為什麼做試驗)。一起找,讀一讀。

板書:確確實實

師:試驗結束了,作者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你現在知道“超常、本能”的意思了嗎?

課文開頭你提的問題還有沒解決的嗎?

(二)學法總結

師:剛才我們用找關鍵句子、邊讀邊概括的方法讀了課文,接下來寫寫生字吧。

四、寫字練習

師:同學們,看一看本課的14個生字哪幾個比較難寫,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學們。

預設:“概”,注意中間部分要寫小點,要避讓。“超”的下邊一捺要足夠長。要能托起上邊的“召”。

《蜜蜂》教案9

教學目標設計?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無論、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陰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進一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設計?

1、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惑,進一步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自主學習法。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體現 “學生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導入。

②師板書課題。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説”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説一説。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説説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説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c. 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説説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指導朗讀。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

③教師引讀。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閲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試、超”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 “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説”一詞。是聽説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説”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為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説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説一説,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説”“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啟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説,作者能夠坦然説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説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師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學生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錯誤。

④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

a.讀一讀。讀第一自然段。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從“聽説”一些詞你體會到什麼?

c.説一説。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教師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

a.讀一讀。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學生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學生感知主要內容。説説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學生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説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學生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説)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説説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説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説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導。

a. 對於法布爾所説,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學生交流。

教師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啟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

b.學生質疑

師: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六、拓展活動

①學生閲讀資料袋,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

②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蜜蜂》教案10

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白紙兩張。

教學目標

1.會認“莫、斯”等6個生字,會寫“訝、談”等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

1.小朋友們,我們在學習第15課的時候,展示了畫風的水平。今天,我們要學習《蜜蜂引路》,老師還想和大家一起畫畫,願意嗎?

2.不過,今天的畫畫,不光要動手,更要動腦,用我們的智慧來畫。覺得自己聰明有智慧的同學舉手。

3.好啊!個個聰明,人人有智慧!現在請大家聽清楚畫畫的內容和要求。內容:畫出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圖。要求:(1)必須使用最簡短的文字和最簡單的線條;(2)三人或四人一小組合作畫;(3)畫正確。

4.對聰明又有智慧的孩子來説,這些要求還高啊?

1.願意。

2.全部舉手。

3.啊,要求這麼高呀!

4.不高──!

自主合作學習

1.現在請大家分成兩個小組。

2.等各小組畫好以後,我們將進行比賽。比賽優勝組的同學將獲得智慧之星的光榮稱號。內容包括三項:(1)看哪個小組課文讀的熟。(2)看那個小組的線路圖簡單明白。(3)根據課文內容介紹畫圖的依據。怎麼樣,可以開始了嗎?(每組發一張8開的紙)

1.分組

2.可以了!

3.小組合作讀書、討論、畫圖。

讀書感悟

1.可以開始比賽了嗎?

2.第一項,讀書比賽。請第一小組。要求先每人讀一段,考察個人能力;再齊讀最後一段,考察合作能力。開始。

3.現在請第二小組朗讀。要求和第一組一樣。

4.第一項比賽,兩組戰成平手。

5.第二項比賽開始,請展示你們的線路圖。第一組展示。(教師作適當評價)

6.第二組展示。(適當評價)

7.第二項比賽結果:平局!

8.最關鍵的時刻到了,第三項比賽開始。要求是:先説出畫圖的課文依據,再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讓人聽得清楚明白。否則,就算失敗!要不要再練練。

9.請第一小組。

10.請第二組。

11.現在,我宣佈比賽結果……(清清嗓子)經過激烈的比賽,被評為智慧之星的是——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全體同學!

1.可以了。

2.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

5.(張貼線路圖並開始介紹)

6.(張貼線路圖並介紹)

《蜜蜂》教案11

學習目標

①會認“莫”等6個生字,會寫“訝”等9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課前準備

①掛圖、生字卡片。

②投影儀或幻燈片。

③列寧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①學生介紹收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

②老師補充介紹並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①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a.自讀全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b.同桌互相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隨機引導。(“引”應該讀“yǐn”,不讀“yǐng”。“附近”應該讀“fùjìn”,而不是“fǔjìn”)

c.競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②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

③彙報交流識字方法。

鞏固識字

①指名、集體讀生字卡片。

②做遊戲鞏固識字。(遊戲規則: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背對黑板站立。老師在黑板上指一個字讓全班同學默記,然後請這名同學猜一猜剛才老師指的是哪個字。這名同學指着黑板上的字問同學們:“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師指出的字,同學們就回答:“不是×”,這名同學繼續指字問話,如果學生猜對了,同學們就回答:“對,對,對,下一位。”老師再請下一位同學猜字)

指導書寫

①重點指導:“附”要寫得左窄右寬,單人旁要寫在豎中線上;“寸”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派”字的第四筆是撇,不是橫。“敲”的右半邊不是支。

②練習寫字。

③展示學生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

自讀課文

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第二課時

整體感知

①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②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課文內容。

朗讀感悟

①分組朗讀課文的第1、2段。

a.討論: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什麼問題?

小組之間交流,隨機理解“附近”“當地”。

b.分別出示(投影儀或幻燈)下面兩句話,把畫線的詞語換一換,不改變原句的意思。

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體朗讀第1、2段。

②學習第3段。

a.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畫畫,可以表演,可以朗讀,體會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怎樣想的。

b.彙報交流。指名請同學彙報,藉助學生的畫或老師自己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花叢”“蜜蜂”“園子與養蜂人”之間的關係。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

c.談感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③指導朗讀第4段。(要讀出養蜂人熱情又驚訝的語氣,列寧幽默風趣的語氣)

④集體朗讀全文。

創編表演

①創設口語交際的氛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②小組分角色表演,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經過和心理活動。

課外作業

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現寫下來。

《蜜蜂》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能結合重點的詞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給列寧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插圖或課件。

2、瞭解列寧的生平,閲讀列寧的故事。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激疑:同學們,當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走,你通常會想什麼辦法呢?(學生交流),那你們聽過蜜蜂也能當嚮導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板題)

2、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瞭解蜜蜂嗎?可是你們知道蜜蜂能給人帶路嗎?教師相機板題。

(小學生大多喜歡小動物,從對蜜蜂的瞭解引入課文,激發學生讀文熱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內容。)

對話平台

感知

1、自由讀課文,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不太熟練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課文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3、組內合作識字:互讀、互聽、正音。

4、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小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重點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5、遊戲鞏固識字:讓學生説出一種識字遊戲方法,並讓該生當小老師主持遊戲,鞏固識字。

6、指讀課文,檢查識字和朗讀情況,師生評議,正音。

(抓住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突出識字教學,引發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識字的個性經驗,轉換師生角色,培養學生能力。)

研讀

1、引導學生尋找故事發生的起因。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節。

2、組織學生讀書,引導閲讀交流。

(1)邊讀邊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相機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語言敍述,可以畫畫表示。)

(2)體會列寧為什麼要去找養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導學生換詞或造句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説説列寧去找養蜂人的的原因。

3、聯繫事情結果,引發學生讀書興趣。

思考: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從列寧的'話裏,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養蜂人的?

結合閲讀課文最後一自然節,體會故事情節的生動性。通過朗讀理解養蜂人的“驚訝”。

教師適時啟發思考: 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呢?(為下堂課教學做準備。)

(抓住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因、果入手,適時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同時引導學生尋找列寧如何找到養蜂人的答案,激發學生研讀故事經過的熱情。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附近、談、派、引、列、蜂”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徵,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點字和書寫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3、教師範寫難點字,強調重點筆畫。如: 談:右邊上面的“火”字一捺變成“點”; 派:右邊不要寫成“瓜”字。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優秀作業展示。

(重點指導本節課中出現的生字,教學中應該在識字的環節加強識記字的交流。指導寫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第二課時

對話平台

複習

1、讀寫詞語,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讀寫。同桌互相檢查評議。

2、指讀課文。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討論

1、提出問題,引導讀書: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2、合作學習:結合插圖,想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想辦法弄清楚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啟發學生可以用語言敍述過程、畫路線圖、表演等方法。

3、彙報交流:鼓勵學生採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穫,教師相機引導。

如:學生用畫畫加輔助語言的形式,畫出“列寧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後按課文內容進行敍述。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邊説邊指,理解課文。

學生用語言敍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上適當的關聯詞語,如“因為……所以……”“先……然後……最後……”等,把話説清楚。

4、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理解、表達,在讀書和彙報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像、分析和解決總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體現整合的思想。)

感悟

1、啟發學生思考:你認為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強調抓住課文的相關內容,把自己的理由説得有理有據。

(通過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與分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時強調抓住內容進行説明,培養了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訝、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2、學生嘗 試書寫,教師巡視,注意重點筆畫的指導。如:“敲”字應左寬右窄。注意右邊“攴”不能寫成“支”。

3、同桌互相評議。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時常

往常:過去的一般的日子。

驚訝:驚異

觀察:仔細察看客觀事物或現象。

《蜜蜂》教案13

活動意圖:

對孩子來説,小蜜蜂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小昆蟲,他們一天到晚辛勤勞動,不知疲倦。他們還是“天才建築師”。《小蜜蜂》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生動地刻畫出小蜜蜂為採蜜而繁忙飛舞的形象。 “蜜蜂” 是孩子比較熟悉和喜歡小動物,日常生活中已通過實物、電視、畫片等不同渠道貯存了對“蜜蜂”的一些瞭解 。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小蜜蜂》。用音樂來表現“蜜蜂”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科學求索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

2、喜歡春天裏的小動物,樂意用肢體表現蜜蜂的勤勞、可愛。

3、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活動準備:

瞭解蜜蜂的生活習性、課件(加密狗)。

活動重點:

用愉快的聲音、活潑歡快的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

用肢體表現蜜蜂的勤勞、可愛。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複習歌曲:蒲公英

要求:用不同的聲音來表現蒲公英飛舞的優美和小朋友追逐的快樂。

過渡語:春天裏,蒲公英飛起來了,你們看還有誰也飛來了呢?

幼兒觀看圖片。“原來是小蜜蜂,他們來幹什麼呀?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學唱歌曲《小蜜蜂》

1、欣賞歌曲

教師彈唱,幼兒傾聽。

過渡語:歌裏唱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呢?我們再來聽聽仔細。

2、教師分段清唱

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啊?小蜜蜂怎麼飛的,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飛到花園裏幹什麼呢?

採蜜真開心,開心了會怎麼樣?(唱歌)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把歌詞唱出來,加深幼兒對歌詞的瞭解。

小結 :嗡嗡嗡,小蜜蜂,飛到西,飛到東,飛到花園裏,花園裏去採蜜。

大家唱着歌,唱着歌去做工。

3、幼兒學唱

(1)邊拍節奏邊念歌詞。

(2)幼兒在老師的彈奏下跟唱歌曲。

(3)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提出再次演唱的要求。(要求:是用活潑、歡快的歌聲進行演唱)教師引導:小蜜蜂可勤勞了,他們出來採蜜,做工,把甜甜的蜜讓大家分享是很快樂的,所以我們唱的時候也是很開心、快樂的

(4)分組演唱。

(5)幼兒繼續學唱。

(教師可根據孩子的學唱情況,有針對性的重複練習)

三、嘗試表演

過渡語:小蜜蜂真可愛,我們也來學學小蜜蜂,為大家採蜜吧 。

(1)、一起學習蜜蜂飛的動作(雙手叉腰,手肘前後快速煽動),小腳腳尖踮起做碎步。

(2)、請幾位幼兒扮演花朵,幾位幼兒表演小蜜蜂採蜜。

花朵蹲下,雙手作花開狀,跟着音樂節奏點頭,小蜜蜂在花朵之間飛舞,採蜜。

活動結束:

這節活動小朋友們表現的都特別好,我們不僅學會了歌曲小蜜蜂,還知道它是人類的好朋友,懂得了要熱愛自然,保護身邊的小動物,相信我們的世界會越來越美的。讓我們再唱起來,跳起來吧,跟着音樂,飛出教室吧!

活動延伸:

播放歌曲《小蜜蜂》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活動反思:

《小蜜蜂》這首歌曲非常簡單,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孩子輕鬆愉快地學習這首歌曲。 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孩子音樂學習行為的動力,興趣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因此我將激發孩子的興趣作為主線。對於激發孩子興趣,採用了歌唱、遊戲表演、等各種方法。 激發孩子的興趣。用角色表演,讓學生通過表演去熟悉音樂,感知音樂,並通過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音樂的理解。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着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活動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

《蜜蜂》教案14

一、教材簡説

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敍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説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測、阻”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證”是後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論”的右邊不要寫成“倉”,“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可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着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後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着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説”一詞。是聽説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説”一詞在這裏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於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為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裏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説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

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説一説,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説”“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於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

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可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侷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啟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麼?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麼説,作者能夠坦然説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説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後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後,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四、參考資料

1.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從小生活貧困,15歲考入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初中教數學。一次帶學生上户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壘築峯和蜂窩,從此“蟲心”煥發。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本昆蟲學着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10冊之巨的《昆蟲記》。

2.探測高手:美國軍方從1998年就開始進行兩項研究,由美國蒙大拿大學的昆蟲學家主持。一項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測地雷並定位,另一項是利用蜜蜂探測生物武器。因為蜜蜂完全有條件成為名副其實的探測高手。首先蜜蜂有異常靈敏的嗅覺i比狗鼻子還強許多。其次它們還有驚人的記憶力,能夠記住大量不同的氣味。人們很容易訓練蜜蜂飛向一種散發氣味的物質,不管它是不是食物。而且蜜蜂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它們不僅能夠記住自己聞到的氣味,還能把這種認識傳給自己的同類。換句話説,只要訓練一隻蜜蜂,就能使同它接觸的所有蜜蜂都跟它一樣“訓練有素”。最後,蜜蜂還有一張王牌,就是它們基本上在什麼樣的氣候條件下都能生存。

3.動物是憑藉什麼來辨別方向,認識路線的呢?科學家們利用蜜蜂和鴿子所做的動物導航實驗,已經初步揭開了這兩種動物導航的祕密。著名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奧地利生物學家弗裏希,曾在20世紀40年代,用一系列實驗測出了蜜峯的基本導航能力,證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陽作為羅盤進行導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陽作為參照點,通過“舞蹈”告訴其他蜜蜂如何到達它發現的花源地。

《蜜蜂》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蜜蜂做工》,感受歌詞的韻律美,學會演唱歌曲。

2、感受“蜜蜂做工”的愉悦心情,體驗享受勞動成果的快樂,樂於參加音樂活動。

二、活動準備:

1、《蜜蜂做工》伴奏音樂,蜜蜂頭飾若干。

2、幼兒獲獎舞蹈視頻《蜜蜂做工》。

三、活動過程:

1、主題引入:出示圖片小蜜蜂。

師問:小蜜蜂是怎麼叫得啊?幼答:嗡嗡嗡……

2、出示蜜蜂生活習性的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問:蜜蜂在幹什麼呀?它們是什麼季節去採蜜啊?

幼答:它們在採蜜,春天去採蜜。

小結:它們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去採蜜。

3、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小蜜蜂的故事》。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有一隻小蜜蜂到夥伴家去敲門,大家一起去做工了,可有一隻小蜜蜂它非常的懶惰它在家睡懶覺,小蜜蜂在花叢裏辛勤的勞動着,準備着冬天吃的食物。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冬天來了小蜜蜂們在家裏過着舒服的冬天,只有一隻小蜜蜂沒有食物,在冰天雪地裏活活餓死了,再也沒有醒過來。

4、師問:你們聽到了什麼?

幼答:小蜜蜂死了,大家一起去做工。

師問:小蜜蜂最後怎麼死了?

幼答:小蜜蜂睡着了,他沒有吃的就餓死了。

小結:讓幼兒知道勤勞的小蜜蜂有食物吃,我們都要做勤勞的小蜜蜂。

5、教師新授歌曲。

(1)教師先示範一遍,讓幼兒仔細聽歌詞。

(2)教師講解歌詞的內容讓幼兒掌握。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讀一遍歌詞。

(4)幼兒跟着教師後面一起學唱歌曲。

6、結束活動。

(1)讓幼兒欣賞《小蜜蜂做工》的舞蹈。

(2)幼兒跟着教師後面學習小蜜蜂的舞蹈。

(3)蜜蜂姐姐帶着我們的小蜜蜂去採蜜吧。

標籤: 教案 蜜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epj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