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導入:

香港迴歸是哪一年?讓我們一起重温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假設你是一名記者,該怎樣報道這一盛況呢?播放視頻。

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你該如何報道?首先一起來回憶一下相關的新聞知識。

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標題:可分為引題、主題、副題

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託新聞事實的精闢議論組成。

主體:新聞的主幹、核心。要求圍繞導語具體介紹新聞事實。

背景:對新聞背景進行解釋的事實材料。

結語:用來小結、展望、激勵、評價等。

特點:真實性、時效性、簡潔性

1、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

看到不列顛尼亞,想到了什麼呢?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國。“不列顛尼亞”是什麼東西呢?

英國皇家遊輪。別了,不列顛尼亞,從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與這個遊輪告別,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實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徵着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被洗刷。

2、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託新聞事實的精闢議論組成。

找出文中的導語部分,請大家齊聲朗讀。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英國撤離香港。任何壯美的語言都難以盡現它的精美絕倫,任何濃重的筆墨都難以描繪它的恢弘壯舉。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多麼莊嚴,也沒有寫歡慶迴歸的人們多麼激動,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一角度,並且把末代港督乘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背景中,更加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一般新聞的主要內容都可以在導語中找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導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3、從導語部分我們知道了本篇新聞主要寫了英國撤離這一內容,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主體部分。將文中表示時間的句子畫出來,看看這篇通訊是從什麼角度,按什麼順序把“香港迴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記錄下來的。

時間地點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下午4點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視着港督旗幟下降旗杆

下午4點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車最後一次離開港督府

下午6點15分距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面的廣場舉行“告別儀式”,查爾斯女王宣讀女王贈言

下午7點45分

“威爾士親王”軍營旁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6月30日最後一分鐘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米字旗在香港最後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五星紅旗伴着《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與此同時,五星紅旗在英軍添馬艦營區升起

零點40分中國南海查爾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不列顛尼亞”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4、這個表格已經將這則通訊的時間、地點、主要事件很清楚地羅列出來。這已經完成了本文作為新聞的主要任務。大家有沒注意到,文中有兩段內容在表格中完全沒有涉及?是那兩段呢?

第4段、第11段齊讀這兩段

這兩段主要描寫的是什麼呢?

歷史,具體一點講的是什麼歷史?港督府的歷史和英國侵佔香港的歷史。這兩段屬於新聞結構中的哪部分?

背景部分。文中背景部分除了這兩段還有哪一處?(第7段)找出來,請同學朗讀。

這些背景材料僅僅在講述歷史嗎?從中找出現實的痕跡。

隨着末代港都的離去

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又從海上去。

歷史與現實兩者放在一起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法?

對比,歷史背景與現實場景串在一起,背景材料的引入使現實的場景具有歷史的縱深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實內涵。

練筆:根據對新聞的學習,請你以學校前不久舉行的軍訓閲兵儀式為新聞報道材料,試寫一篇200字以內的新聞。

要求:內容包括新聞三要素標題、導語、主體三部分。

標籤: 尼亞 教案 不列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ro0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