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好的説出來(教師中心稿)

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好的説出來(教師中心稿)

    ―――關於校本教研(提綱)

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好的説出來(教師中心稿)

   

   減輕學生負擔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是反璞歸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抓手是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建設(求真務實)

     一、課改課堂問題:行為滯後於理念,操作滯後於決策,形式滯後於內容。

   (一)問題案例:

   課堂觀摩課全是背好的,學生眼色暗示,一個一個説下去,説得很好,聽課者啞口無言

     《劉胡蘭》的案例:人物誰?劉胡蘭。為什麼?題目。時間何時?    怎知?第一句。那時的錢是什麼錢?(銀元)師總:那時的錢比現在的錢值錢。

   師問題意識差(提不出問題,交流對話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正如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師課堂關注自我組織得怎樣,而不是學生學得怎樣。缺乏傾聽與迴應以及把教學現象問題化的習慣和能力

   評價:表揚濫用、失真。生聲音很小,師並未聽到,師説很好。無根據的表揚使生迷惘,使生喪失興趣。鼓勵原則,既肯定優點也指出不足才是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並不是一味表揚。師評價的誤區:不能批評。教學批評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要負責,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脆弱的教育。教學批評是把雙刃劍,是高難度的、有風險的教學技巧。

   聽課評課打哈哈,説好話。“評課三句半”:校長:普通話不錯。主任:板書設計巧妙。語文師:時間安排合理。校長:挺好。

     (二)問題概述

   ①三維目標虛化 “雙基”缺失,過程與方法不落實,追求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每一課中的表面的陳述

   ②課程資源(教學內容)開發泛化 內容不集中,東拉西扯,美其名曰“發散”(《中學語文教學》對“無中生有的創造性閲讀”的批判,“孔乙已告狀”)

   ③學生主體凸現,教師作用缺失(引導、幫助、指導不到位)

   ④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嚴格”,嚴而有格)

   課改環境,課改決不能以犧牲課堂效益為代價

   ( 三)問題思考:

   ①新課程理念與傳統教學觀念是否矛盾?(學科本位,強調知識體系、結構。1978年打開國門到現在25年過去,出國留學那麼多人,沒一人成為本行業領軍人物,與解放前比差多少?(中國學生內向、靦腆、缺自信) 4歲認1+1=2好還是7歲認1+1=2好? 一節課認一個字? 生:“我要玩水槍?”師:“誰願跟他一起玩?” 不找家長告狀 絕大部分教師低估學生能力

   ②新的教材與教師巳有知識體系的的矛盾

   ③新的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的矛盾(重過程重主體和強烈的控制慾、表現欲)

     ④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與整體素質提高的矛盾

     ⑤小組學習問題:課堂教學要反璞歸真。過去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別於傳統教學的特徵。實踐中表現出來的放任、隨意、低效(沒有合作願望)。北京一小學課,問題:交通局長修馬路,調查車流量,放錄像一分鐘,要求統計出貨車、客車、小車一分鐘的流量。生看後統計不過來。用什麼辦法解決?生提出分組。如何分?小車組,客車組,貨車組。如何計?寫“正”字。這裏有個合作願望和合作的方法問題。要心往小組想,有我的一份任務,關注的是小組的整體任務。只有學生有慾望,任務有必要,才有意義。

   交流要有基礎(我做了其中的'一份事,我準備了一份我的東西)。交流有兩重意思:説自己的;聽別人的。

     ⑥教師一講(做)到底的課無論如何都是失敗的(包括實驗)。應給學生適度思考的時間。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實現三維目標才是上課的本質,不在於是否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⑦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在於有效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不可偏廢。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及其達成程度)

   強調課程目標意識比強調教學方式的轉變更重要(當前課堂教學最大的問題是課程目標不落實)

   關注多元能力的培養。能力是多元的,不能認為課下蒐集信息課上交流就是能力的全部。

   價值觀問題。認為“價值觀就是大道理”是不對的,它包括科學 情感、學習興趣,不能忽視兩者的培養。要關注課程預設的價值觀,也不能忽視課堂上生成的價值觀。

   教師知識水平問題(教師本身知識欠缺,老化,知識跟不上,飽食終日,安於現狀)要做到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寫字所表現出的人的素質、造詣,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張飛與黛玉)

   三位一體目標不能割裂。某生曠課扣2分,謊稱牽老太婆過馬路獎3分。

   二、校本教研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抓手是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建設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定位:

   打破公開課的精彩,走進隨堂課,關注平常課

     研究真實狀態下的課堂教育

   研究具體的有針對性操作辦法

   多研究普通學校、普通教師(農村)“我能為農村教育做些什麼?”

   校本教研是一種文化(草根氣息、臨牀經驗、田園特點)。以校為本,即以學校的問題為本,第一件事是獲得發現問題的眼光。

   師間的差異是校本教研的資源,弱勢化為優勢就是任務、目標。

   校本教研硬捻的幾個問題:文化心理積澱,教育制度配套,城鄉二元結構,專業知識持續(專家靠不住,自已救自己)

     能不能出成果,看實施新課程的能力,看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提高

   (二)校本教研應是教師的自覺的行為(以師育師):

     淡淡化自上而下的管理職能,強化專業引領能力

   不把改革交給單一的人羣(校長拍板,某師完成某一寫作任務)

   校本教研不能泛化,不承載不相稱的任務

   提倡非組織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走以師育師的道路,不過多強調教師政治使命感,不佔用教師休息時間)(校本教研成在教師,敗在領導)

   (三)校本教研以行動研究為主:

   注重活動的行動性、實效性。思考:與通常開展的教研活動有何不同(內容、目標、形式),是否只是提法不同?有沒有針對性(是否源於本校實際問題)?是有效的、低效的還是無效的?

     不片面追求合作學習形式,要關注合作學習態度,創設環境,留有適度的合作學習的空間,關注合作學習精神的培養、技能技巧的提高

     設計課堂教學要考慮活動價值,是否符合三維目標。要有一定的挑戰性(難度)、科學性

     課堂活動設計的原則(4條):

     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出發點)

     優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

     有深度的前提下考慮頻度

     過程與內容和目標匹配

   (《劉胡蘭》案例)

   師啟發要喚起學生的自信,啟發生比較、鑑別,尋求方法,遷移

     (四)加強專業引領

     要與教研人員合作,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好的説出來

   建立好課的過程:

     第一步 思考自己的標準―――――――――――――自我反思

     第二步 進行教學實踐――――――――――――――實踐根基

     第三步 傾聽學生的意見―――――――――――― 關注學生

     第四步 關注同伴的改革(同一問題他人如何思想)-同伴互助

     第五步 接受專業者的指導――――――――――――專業引領

     第六步 學習新課程理論―――――――――――――理論支持

     (五)學會公開自我與直言相告,學會與文本、自我、他人、現實對話,評課不打哈哈,不走過場。 課例應上升到視頻案例。

標籤: 教師 聽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o00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