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如今的社會是現代發展與保留傳統風俗的矛盾體。隨着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道德觀也隨之減弱。現實下,我們不僅僅是觀察社會,而是改變社會。去其歪風,展其優勢便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作為中國人,不能丟棄老一輩的傳統智慧。必須繼續發揚雷鋒精神,以助人為快樂之本,以善事為己之任。生活的點滴中,隨處都可發揚雷鋒精神,如公交車上、馬路上、餐廳裏、課堂上……

二、活動準備

1.讓每位同學蒐集班中和社會上的好人好事

2.發動全班同學蒐集有關雷鋒的簡介和日記

3.佈置學生進行專題討論:

1)發動全班同學分小組蒐集有關雷鋒的事例與名言

2)在蒐集資料的同時佈置學生進行專題討論:

①我班有哪些好人好事?是否體現雷鋒精神?

②我班存在哪些與雷鋒精神相違背的現象?

4.教師歸納專題討論結果,用於班會課上的討論:

1)雷鋒有什麼魅力

2)為什麼要學習雷鋒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蒐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及典範人物事例,以備班會課發言;

6.小品表演《身邊的雷鋒》

三、活動過程

主持人:ab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大家知道這是誰説的嗎?

b:社會上確實應該有公德心,提倡雷鋒精神,鼓勵有能力幫助別人的去幫助別人。現在,讓我們一同進入主題班會“學習雷鋒精神”。

a:雷鋒,一個逐漸遠去的名字,卻足足影響了好幾代人。其實,在我們這個經濟的時代,卻需要雷鋒的“傻子”精神、“釘子”精神,讓我們一起走近雷鋒,呼喚雷鋒精神的迴歸吧!

(一)、討論:雷鋒有什麼魅力

概括説來,雷鋒的魅力就在於其樂於助人,做好事不留名。

換言之,雷鋒精神之可貴,就在於他既有一副熱心腸,也有一顆平常心。

我認為:雷鋒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

雷鋒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體現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雷鋒精神具有廣泛的羣眾性,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a:雷鋒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在他身上時刻都散發着一種樸實無華的光彩。這種光彩是具永恆價值的。

b:我們班58個同學,我們就有58顆滾燙的心,58雙温暖的手,讓我們攜手抱成團,把我們班建成一個温暖的大家庭。讓雷鋒精神在我們班開花。

(二)、討論:為什麼要學習雷鋒

當我們提到有必要學習雷鋒精神時,許多尤其是人總在問:為什麼要學習雷鋒精神?是啊,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那位早就不存在的人物事蹟呢?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正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雷鋒精神”的缺失,人與人之間不僅沒有了相互幫助的互助友愛之新,連最起碼的相互信任都在人們的心中漸漸淡漠;這是危險的,也是現代文明社會所不允許的。因此我認為,進一步強調學習雷鋒精神,在目前形式下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強化和提高現代文明社會文明人高尚人格品德的重要前提。

我們要求學習的不是雷鋒個人,而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代表着社會主義時代先進的民族精神,儘管有人認為這是個物質時代,但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只有在給予別人幫助的過程中,人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快樂的。雷鋒精神所體現的,也正是這樣的思想內涵,因此我們不能放棄學習這種偉大的精神。

事實上,雷鋒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種人性中高尚品質閃躍的光輝,我們應該讓這種光輝永久閃爍,永久燦爛;那麼,無論社會發展到什麼時候,雷鋒精神也不會過時。就目前的現狀看,學習雷鋒精神不僅不能放鬆,而且應該更加重視和加強;客觀社會在飛躍式進步發展,作為人的行為文明--比如誠信、助人為樂、相互關愛……缺失的正是不能少的。

提倡學習雷鋒精神並不僅僅是要求人們做一兩件好人好事,而是要從新時代公民行為準則上規範自己,要求自己,做一個有愛心的,對他人樂於隨時伸出友愛之手的文明人;一個精神健康、行為端正的人才是新時期的文明人。

(三)、實踐雷鋒

1、歌曲欣賞。

a.下面請同學們聽一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b.雷鋒曾説過:“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是個頗有意味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2、實踐中的雷鋒。

由各位同學尋找身邊的學雷鋒的事例,並請他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深化主題教育

3、班主任發言總結。

《學習雷鋒精神》主題班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通過雷鋒的生平簡介及其實的故事,使學生知道雷鋒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從而激發學生自覺地向雷鋒叔叔學習。

2、利用講故事、唱歌、手抄報展示等形式,使學生知道雷鋒精神已在班集體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通過活動,希望更多的“小雷鋒”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二、活動準備

1.收集一些雷鋒生前的格言和先進事蹟。

2.學唱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3.展示學雷鋒手抄報,發出學雷鋒倡議

三、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比賽

通過講故事比賽讓學生了解雷鋒是一個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

1.請聽:雷鋒的生平

雷鋒叔叔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裏,7歲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平時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此,他多次立功。雪鋒叔叔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甲:雷鋒叔叔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光輝形象卻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2.請看大屏幕:《雷鋒故事聯播》

故事(一)人民的勤務員

雷鋒自己十分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還捨不得更換,卻用自己每月僅有的6元津貼為全班戰友們購買了學習書籍。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帶動戰友們學習,幫助戰友們提高思想覺悟。1960年,遼寧遭受重大水災。雷鋒悄悄給受災的戰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錢。在出發去災區救災時他又把100元錢以一名解放軍戰士的名義捐給抗洪救災第一線。

故事(二)助人為樂

一天,雷鋒因公出差,踏上了從撫順開在瀋陽的列車。上了車,他看到旅客很多,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又動手幫着掃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助中途下車的旅客拿東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滿頭大汗,快過來歇歇吧!”“我不累。”雷鋒叔叔是永遠不知道累的.。

故事(三)釘子精神

雷鋒總是利用點點滴滴時間看書學習。一次看電影,放映前幾分鐘,雷鋒捧着書看。有戰士説:“雷鋒別看了,馬上就要看電影了。”雷鋒笑着説:“還有幾分鐘,看一頁是一頁。”當雷鋒聽到有的同志説工作這樣忙,實在沒有時間學習時,他便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説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這就是人們廣為稱道的雷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

甲:同學們,看了雷鋒叔叔的故事,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評議後找小組代表回答。)

乙:雷鋒叔叔在數百篇日記裏,記錄了他成長的足跡,總結出許多人生的格言,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3.請聽《格言朗誦》(事先找6名朗讀能力、表演能力強的同學上台朗誦演示。)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幹,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塊好好的木板,釘子為什麼能打進去因為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④我活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⑥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合:風裏雨裏,泥裏水裏,哪裏有艱苦哪裏就有他的身影。

乙:這就是雷鋒叔叔,雖然他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卻閃耀在祖國的大地上,閃耀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閃回在52班的集體中。

二、使學生明白“雷鋒精神”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以點帶面,促進更多的同學向雷鋒學習。學生介紹身邊的好人好事。

下面(開“火車”,學雷鋒)活動開始(即老師自編學雷鋒活動《三字經》,每個同學都有動作,“火車”開完後,最後幾句全班齊説。)

一是一,二是二,

不縮小,不擴大。

學雷鋒,見行動,

進教室,開窗户。

灑灑水,掃掃地,

擦黑板,抹桌子,

擦凳子。小同學,

勤學習,多思考,

齊進取,齊上進,

愛祖國,愛人民,

做一名,好學生。

甲:“雷鋒精神”在我們心中永駐,“雷鋒精神”已在我們心中生根。同學們,學習雷鋒好榜樣(手指大屏幕),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全班唱《學習雷鋒好榜樣》)

三、手少報展示併發出倡議

1.小組展示手抄報,推選出優秀典型。

2.小組集體發出學雷鋒倡議,可以喊口號。

同學們,雷鋒是我們心中的偶像,雷鋒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雷鋒精神又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通過這次隊會,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小雷鋒”出現在我們的周圍。同時,也希望同學們繼承革命英雄的光榮傳統,努力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gw4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