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顏色寶寶,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1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顏色。

2、學習句式"這是……顏色的……"。

3、初步培養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卡紙。

2、三種顏色的小球。

3、三種顏色的小箱,一個禮物箱。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漂亮的禮物,現在老師要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看看是什麼禮物。"(二) 展開部分幼兒上來後,教師拿出禮物箱,讓幼兒拿出一個彩色的小球,問幼兒:"你在禮物箱裏拿到的時什麼禮物呀?"如幼兒不知道,引導幼兒説這是小球。在問幼兒:"這是什麼顏色的小球。"如果幼兒不知道,引導幼兒説這是紅顏色的小球。讓幼兒會座位,然後讓全班幼兒跟老師讀幾遍這是紅顏色的小球。按照認識紅顏色小球的方法,依次出示黃、藍色小球,讓幼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找找班裏有哪些小朋友穿的是紅、黃、藍顏色的衣服。看誰能第一個找到。"並學説"這是……顏色的衣服"句式。

教師:"小朋友們現在已經認識了三種顏色了,那現在小朋友們告訴老師,桌子上面的小箱子是什麼顏色的呢?幼兒全體回答。"然後教師:"那老師現在請幾位小朋友做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送綵球寶寶回家。遊戲規則是:將盆子裏的小綵球送到與綵球寶寶顏色一樣的小箱子裏。"請6位幼兒到前面做遊戲,幼兒拿到綵球後,教師依次問幼兒,手裏拿的綵球寶寶是什麼顏色的。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回家觀察有哪些東西是紅、黃、藍色的。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以幼兒身邊喜愛的各種顏色為主要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看、聽、説、做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着美,從而陶冶了幼兒美的情操,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情感。活動中教師起到啟發、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美工活動中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動中不僅要會觀察、會思考,會操作,還要會説話。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2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幼兒對顏色特別感興趣,但是孩子對顏色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所以我選擇了比較有針對性的三種顏色進行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遊戲,在玩中學.通過顏色,音樂,遊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美,體現美,創造美.我想通過這一節顏色寶寶的課程.讓幼兒能認識並能辨認紅黃藍這三種顏色.

活動目標

1. 認識紅黃藍這三種顏色並能辨別這三種顏色

2. 感受在玩中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紅黃藍這三種顏色,

難點:辨別這三種顏色

活動準備

紅 黃 藍三種顏色的水果頭飾及愛心卡片若干 音樂《找朋友》 《顏色變變變》

活動過程:

一 聽師鈴鼓 幼兒拍手入場就座

二 師變魔術 變出紅 黃 藍三種顏色的卡片(導入主題)

1·師變魔術 和小朋友一起玩兒 好嗎(引起幼兒注意)

2·師變出紅 黃 藍的卡片 並教識這三種顏色

三 小朋友在自己的衣服上找紅 黃 藍三顏色

1·顏色寶寶啊它也很調皮 到處跑 跑到有些小朋友的衣服上去了 每個小朋友看一下有沒有(紅 黃 藍)哪個顏色寶寶跑到你的衣服上的呀 看一看 找一找

2·師請(穿有紅 黃 藍顏色衣服)典型的小朋友説説 是什麼顏色的寶寶跑到你的衣服上去了呀

3·(紅 黃 藍顏色衣服)小朋友告訴大家 並完整説出“自己今天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

四 (小朋友在自己周圍找這三顏色寶寶) 在椅子下面找出各種顏色的水果 糖果的頭飾並做找朋友的遊戲

1·顏色寶寶呀不只跑到了我們的衣服上 其實呀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身影 小朋友來看看四周有沒有發現紅 黃 藍顏色寶寶

2·小朋友在四周找這些顏色寶寶

3·師告訴小朋友 看看自己的小椅子下 發現了什麼 拿出來看看

4·小朋友自由發言 説自己拿出的是什麼 紅色的什麼 黃色的什麼 藍色的什麼

5·顏色寶寶不喜歡一個人玩兒 它要和它的好朋友玩 小朋友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好不好 (小朋友找與自己頭飾一樣的小朋友作朋友)伴音樂《找朋友》

6·幫助顏色寶寶找到朋友後戴好頭飾

五 小朋友請出紅黃藍卡片寶寶並一起跳《顏色變變變》

1·小朋友在找朋友的時候啊玩兒得那麼開心 可是呀這幾個顏色寶寶一點兒都不高興了 因為它們還沒有朋友 它們呀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和它們一起玩兒好不好(小朋友找與自己頭飾一樣顏色的愛心卡片)

2·找到卡片後 就帶着顏色寶寶們跳《顏色變變變》

3·然後小朋友將自己的愛心卡片送給後面的老師 感謝老師

六 小朋友都表現的很好 發糖果獎勵 可以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後者其他(要求小朋友自己拿與自己頭飾一樣顏色的糖果)小朋友帶着糖果離場(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顏色,對於幼兒來説是非常喜歡的,《紅黃藍》這個主題中有一節:這節課下來我覺得通過遊戲,音樂的確能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但整節課下來,並沒有達到我預設的目標,針對這節課我進行了反思:

活動開始,我是用魔術師的形式導入課堂,並根據顏色設計出了三個顏色寶寶的形象,小朋友一下子就被顏色寶寶吸引住了,導入的形式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就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但是,由於這三種顏色比較單一,我沒有對活動進行一個延伸.我想,美術課要讓幼兒明白了才可以動手繪畫.小朋友只單一進行了遊戲,認識了顏色.但沒有在繪畫上有所進步..越這樣想越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雖然這堂課主要是讓幼兒辨別這三種顏色.但是在幼兒動手繪畫上有一些忽略. 這節課是我轉崗的第一節公開課.評課老師對我的遊戲環節的創作方面上給予了一定的肯定.但在我的教學活動中得一個延伸活動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所以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想,一節美術活動課,除了要讓幼兒觀察,認識.最重要的是要幼兒根據所學的東西自己動手繪畫.讓幼兒進行大膽的想象,創作.這樣才能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才能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提升.才更能體現幼兒綱要中的內容.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3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操作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

2、幼兒在實踐的基礎上,試編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3、體會顏料作畫的快樂,對調色產生興趣。

活動分析:

1、重點:通過操作實踐,理解詩歌內容。

2、難點: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分組準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準備棉籤一支、調色盤一個。毛筆若干。

2、圖片教具:顏色寶寶(紅、黃、藍),記錄卡,實物圖片(橘子、葉子、茄子、輪子各一個),橙、綠、紫、黑色圓點各一(做成標誌牌)。

3、白紙、抹布若干。

4、家長利用資源:尋找橙、綠、紫、黑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出示橘子、綠葉、茄子、輪子)

問: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

2、歌表演引出三原色寶寶。“小朋友,看看誰來了?用我們的禮節歡迎它。”紅(黃、藍)色寶寶,紅(黃、藍)色寶寶,出來了,出來了,紅(黃、藍)色寶寶,紅(黃、藍)色寶寶,你好嗎?你好嗎?

3、老師只有這三種顏色,怎麼畫出橙色橘子、綠色葉子、紫色茄子、黑色輪子呢?

二、調色操作理解內容

1、老師介紹工具,及使用方法(初次接觸顏料、使用毛筆、調色盤,有必要教會孩子如何使用,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幼兒活動成功的保證。)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調色操作,並作簡單記錄。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魔術師要小心啊,兩種顏料不要蘸得太多,要放在自己的調色盤裏,千萬別把魔術變到外面,那會讓別人發現你的小祕密的。最後,小朋友用棉籤棒將變出來的顏色塗在沒有顏色的寶寶上,懂了嗎?顏色寶寶在歡迎你們哪,快去玩吧!(把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什麼顏色都記錄在紙上,可以幫助小朋友進一步感受顏色的變化,能便於幼兒的語言講述。)

(2)、幼兒操作記錄

(3)、相互交流操作結果

三、試編兒歌,學習兒歌

1、試編兒歌內容。

師:“我們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變出了這麼多好看的顏色。你變出了什麼顏色?是哪兩種顏色寶寶手拉手變出來的?(請小朋友把相應的操作卡展示在版面上)老師這裏的什麼東西是用這種顏色畫的?然後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事先準備的各種顏色東西出示在黑板上。師生共同編出——“紅黃寶寶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

2、探討黑色的變化

師:輪子的黑色是用什麼顏色變出來的呢?

3、嘗試完整朗誦兒歌

四、詩歌仿編

師:“孩子們真能幹,不僅變出了好看的顏色,還編出了好聽的詩歌。紅黃寶寶手拉手,變出橙色還能畫什麼?黃藍寶寶手拉手,變出綠色還能畫什麼?紅藍寶寶手拉手,變出紫色還能畫什麼?紅黃藍寶寶手拉手,變出黑色還能畫什麼?

五、活動延伸

師:紅黃藍寶寶真神奇,他們互相合作變出了美麗的顏色,老師也把這三種顏色獎勵給你們,請大家一起動手,變出好看的顏色,畫出美麗的圖畫好不好?”集體調色作畫。

附:兒歌

顏色寶寶

紅黃寶寶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

黃藍寶寶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紅藍寶寶手拉手,變出紫色畫茄子;

紅黃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輪子。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幼兒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顏色。

2、能在活動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顏色,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3、能心情愉悦的參加活動,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指偶。

2、各色操作材料。

3、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紅、黃、藍指偶,並匹配與之相對應顏色的物體。

1、顏色王國可熱情了,他們呀今天要來和我們玩一個遊戲。(出示三種顏色)看!哪個顏色寶寶來了?(紅色)嗨!你們好,我是紅寶寶。我呀,今天要找和我一樣紅色的好朋友。紅蘋果、草莓、鞋子。進行匹配,並講述:紅蘋果和紅寶寶是好朋友。

2、出示黃衣褲,看看這是什麼?你們猜可能是哪個顏色寶寶來了(打招呼)嗨!你們好,我是黃寶寶。我呀,今天要找和我一樣黃色的好朋友。黃香蕉、梨子、樹葉、藍氣球。進行匹配,並講述:黃香蕉和黃寶寶是好朋友。

3、這個氣球是什麼顏色的?它想和什麼顏色寶寶做朋友?出示藍色,打招呼。嗨!你們好,我是藍寶寶。出示各色朋友,這麼多的好朋友來了,那誰是藍寶寶的好朋友?藍小魚、小花、紅蘿蔔、黃玉米進行匹配,並講述:藍小魚和藍寶寶是好朋友。

二、出示分組材料,送禮物。

呀,紅寶寶、藍寶寶、黃寶寶都跑到我們的衣服上去了,我是藍寶寶。應該和哪個做好朋友?

你們的.是什麼顏色寶寶?幼兒分組送禮物配對。

紅寶寶説:我的好朋友在哪裏?快過來吧!

檢查幼兒操作的結果。

三、遊戲:顏色變變變

出示塑料瓶:紅寶寶要和小朋友玩變魔術的遊戲。它呀躲到了瓶子裏,你們看到紅寶寶嗎?沒看到紅寶寶,我們呀用力的搖搖瓶子,你看,水變成什麼顏色了?

在你的瓶子裏也躲着一個顏色寶寶,搖一搖你的瓶子,把你的顏色寶寶請出來。(放音樂)

紅寶寶在哪裏?黃寶寶在哪裏?藍寶寶在哪裏?幼兒相應的舉起手中的瓶子。

我們一起帶着你的顏色寶寶到外面玩碰一碰的遊戲吧!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5

[活動來源]

我班幼兒在單元活動——《感官總動員》中,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何根據幼兒的興趣與探索的積極性生成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是對教師的新要求。於是我積極搜尋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尊重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對教材和網上收集到的內容進行大膽改編和嘗試,生成系列活動,本活動是其中之一。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操作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

2、幼兒在實踐的基礎上,試編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3、引導幼兒進行一定的詩歌仿編,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分析]

1、重點:通過操作實踐,理解詩歌內容。

2、難點: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分組準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每人準備棉籤一支、調色盤一個。

2、圖片教具:顏色寶寶(紅、黃、藍),實物圖片(橘子、葉子、茄子、輪子各一個),橙、綠、紫、黑色圓點各一(做成標誌牌)。

3、欣賞背景圖一幅。

4、磁帶(伴奏音樂、配樂散文)。

5、家長資源利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畫”(分別用橙、綠、紫、黑色畫不同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導入操作

1、歌表演引出三原色寶寶。“小朋友,看看誰來了?用我們的禮節歡迎它。”(教師巧妙變化不同的顏色寶寶教具,幼兒唱相應的歌詞)。

(評:活動的導入,教師巧妙運用三色顏色寶寶的教具,變魔術般地出示三原色;幼兒隨機變化的歌詞創編,積極性隨之調動。)

2、導入操作。“噢,今天來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寶寶,老師真的為你們準備了這三種顏色,想玩嗎?今天就請大家來當魔術師,把喜歡的顏色調在一起。顏色寶寶在歡迎你們哪,快去玩吧。”

(評:幼兒自由選擇,幼兒是活動的主人。)

二、調色操作,理解內容

1、幼兒進行調色操作。(提出衞生要求——魔術師要小心啊,千萬別把魔術變到外面,那會讓別人發現你的小祕密的。)

2、教師根據每個小組變出來的不同顏色,讓幼兒為空白圖片塗色。巡迴指導:哪種顏色寶寶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可以用這種顏色來畫什麼?

(評:從幼兒感興趣的顏色入手,在玩色的探索中,發現顏色的奇妙變化,獲取相應的經驗。其實,幼兒操作的步驟就是詩歌的內容。)

三、試編兒歌,學習兒歌

1、試編兒歌內容。

“我們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變出了這麼多好看的顏色。”師生共同編出——“紅黃寶寶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演示標誌牌,並用圖片表達兒歌內容。)

其他三句方法同上,用幼兒集體編、個別幼兒編、個別操作等不同的形式編出。

(評:引導幼兒將自己操作的過程用詩歌語言形象地描述,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詩歌內容。需要説明的是教具的巧妙利用:開始的標誌牌放到操作區,引導幼兒選擇喜歡的顏色;此時三央的充分利用,形象地表現了幼兒的操作過程;創編詩歌時,標誌牌內容移到圖板上,則是詩歌內容完整形象的描述。為了喚起幼兒興趣和幫助幼兒聯想,中間加些“調料”,如變魔術般的轉動等,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嘗試完整朗誦兒歌。

3、為兒歌取名字。

4、學習朗誦,表演詩歌。

四、詩歌仿編

“孩子們真能幹,不僅變出了好看的顏色,還編出了好聽的詩歌,你們和爸爸媽媽畫了很多漂亮的圖畫,能用詩歌一樣的語言説出來嗎?”教師根據幼兒的發言,幫助他們進行詩歌的仿編。引導幼兒想象編出新的內容,並用圖片展示,變成新的詩歌。

(評: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創編,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幼兒的想象大膽而豐富。本難點的解決,還有效地利用了家長資源——“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畫”,實現了各種教育要素的配合、統一。)

五、欣賞故事《甜甜的寵物小精靈》

“小朋友説的真不錯,有個孩子叫甜甜,他也有三種顏色寶寶,讓我們聽聽他的寶貝都做了些什麼?”幼兒欣賞。

(評:欣賞時圖片的利用別具特色,教師不是把圖片直接展示,而是將其切割利用,講到誰的家則展示相應的部分,最後全部展示的內容有機的結合為一幅完整的畫面,留給幼兒更科學的認識,把語言藝術的美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帶給幼兒更科學的想象和進一步探索的慾望,實現了情感、能力、認知培養的有機結合。)

[活動延伸]

1、“甜甜的寶貝真奇怪,它們互相合作,為我們畫出了五彩的圖畫,畫出了我們美麗的祖國。老師也把這三種顏色獎勵給你們,請大家一起動手,變出好看的顏色,畫出美麗的圖畫好不好?”集體調色作畫。

2、我給爸爸媽媽編詩歌。

[活動總評]

本活動參加濟南市歷下區新秀評選獲一等獎,並向全區進行了示範展示,獲得一致好評。我認為本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幼兒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教師教,幼兒學”的模式,教師的角色從“我教幼兒”到“我導幼兒”,引導幼兒在探索中主動學習,體現了新型的師生角色定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本活動現了教育內容的有機整合,由於各種信息的綜合作用,活動過程的各個環節密切聯繫、層層遞進,在幼兒積極、好奇、樂於思考的學習過程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本活動教具的設計直觀巧妙。

之所以在本區推薦展示該活動,並不是讓大家模仿和學習這個活動的組織方法,為教師的教學提供範例,而是想給工作在一線的幼兒教師,在貫徹實施新《綱要》的過程中,如何真正吃透教材、如何確定新型的師生關係、如何有機地進行整合、如何恰當巧妙地使用教具等方面提供一點有益的信息。這個活動可以説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附(一):兒歌

顏色寶寶

紅黃寶寶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

黃藍寶寶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紅藍寶寶手拉手,變出紫色畫茄子;

紅黃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輪子。

(注:詩歌內容根據上海教育網金一萍,《色彩謠》改編)

附(二):散文

甜甜的寵物小精靈

甜甜有三件寶貝:紅色寶寶、黃色寶寶和藍色寶寶。三年寶貝好神奇,愛畫啥,就畫啥。

東東問:“你的寶貝能給石榴娃娃找家嗎?”紅黃寶寶手拉手,嘩嘩譁,金色的秋天是石榴娃娃的家。

洋洋問:“你的寶貝能給小鳥找家嗎?”黃藍寶寶手拉手,哆哆哆,綠色的森林是小鳥的家。

丹丹問:“你的寶貝能給蝴蝶找家嗎?”紅藍寶寶手拉手,嚓嚓嚓,紫色的丁香花是蝴蝶的家。

奇奇問:“你的寶貝能給星星找家嗎?”紅黃藍色手拉手,唿唿唿,黑色的天空是星星的家。

寧寧問:“你的寶貝能給小魚找家嗎?”藍色寶寶站出來,唰唰唰,藍色的大海是小魚的家。

“嗚嗚——”誰在哭?噢,布娃娃沒有家。紅色寶寶站出來,輕輕一描,紅色的玩具櫥是布娃娃的家。

咦!我的家呢?三件寶貝齊上陣,唰唰唰,哆哆哆,唿唿唿,哦!我們的家——是中國。

(注:散文內容根據詩歌語言和新世紀課程——語言課程《找家》改編)

附(三):歌表演

旋律取自傳統音樂《兩隻老虎》,歌詞內容自編。

1、開始部分:

紅(黃、藍)色寶寶,紅(黃、藍)色寶寶,出來了,出來了,紅(黃、藍)色寶寶,紅(黃、藍)色寶寶,你好嗎?你好嗎?

2、結束部分:

紅(黃、藍)色寶寶,紅(黃、藍)色寶寶,跟我走,跟我走,紅(黃、藍)色寶寶,紅(黃、藍)色寶寶,我愛你!我愛你!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引導幼兒通過玩色,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一些新變化。

3、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活動準備:

清水人手一瓶(瓶蓋內有紅黃藍各色顏料)、抹布、紅黃藍各色小標籤、一次性塑料杯。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

1、教師拿一瓶清水用力搖晃後變成有顏色的水,吸引幼兒參與活動。

2、幼兒嘗試自己變出一瓶有顏色的水。

二、猜猜會有什麼變化。

1、請幼兒説説自己變魔術變出了什麼顏色的水。

2、猜一猜把其中的兩種顏色拼在一起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幼兒自由講述)

三、幼兒進行第一次嘗試活動。

1、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人取兩種不同的顏料少許,放在杯子中輕輕搖晃,觀察顏色的變化。

2、和身邊的朋友説説自己的發現,相互間比較一下各自變出的新顏色。

二、集中交流:我的發現。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2、引導幼兒互相觀察,發現各自顏色的不同,從而產生給顏色做上標記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三、幼兒再次進行嘗試活動。

1、幼兒再次玩色,並在杯子外面貼上與顏料水相同顏色的標籤。

2、幼兒將自己變出的新顏色放到展台上,並嘗試多變出幾種顏色。

四、集中討論。

1、根據標籤説説自己杯子裏的新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2、將顏色分類,啟發幼兒發現紅和黃可以變出橙色,紅和藍可以變出紫色,黃和藍可以變出綠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調出的新顏色深淺不一,猜猜為什麼。鼓勵幼兒可以到區角中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我設計的魔術演示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後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顏料混在一起,而有的由於不能把握顏料的用量而影響到調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他們從活動中學到自己需要的本領,他們知道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他們通過語言交流,獲得自己沒有的,但又想要的顏色,就是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如何想辦法解決。在生活中,我們就很需要培養孩子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這一次快樂的體驗,幼兒一定會在下一次表現得更好。

中班教案:顏色寶寶7

設計意圖:

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存在着色彩。色彩是最能表現情感的手段之一。普辛曾講過: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誘餌,所以,從小應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色彩、認識色彩、激發幼兒對美的追求。水粉顏料顏色鮮豔,畫面色彩分明,而水粉顏料拓印畫既易於幼兒掌握,又能激發他們探索的慾望,孩子們很樂於參與。

本次活動以請幼兒讓顏料在紙上任意地滾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玩顏色的過程中體驗不同作畫方式的快樂,初步培養他們對色彩的欣賞能力。同時在遊戲中讓幼兒學會運用圖形進行拼貼,用彎摺紙條的方式表現肢體的動態,進一步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讓幼兒在玩玩、學學、貼貼等活動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學習在紙上進行顏料流淌、拓印的方法。

2、感受不同姿勢,能運用圖形進行拼貼,並用彎折的方式表現肢體的動態。

3、體驗不同作畫方式的快樂。

活動準備:1、知識經驗準備:瞭解各種運動人的姿態。

2、物質材料準備:黃色、紫色顏料;眼藥水瓶子;鋼絲;大小不同的黑色圓形、長方形;抹布;8開的白紙;塑封膜;膠水。

活動過程:

一、唱唱跳跳,提升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隨"健康歌"音樂進入教室。

"你們都做過哪些運動呢?請大家互相説一説,做一做。"

二、動手操作,學習流淌、拓印、粘貼。

1、學習在紙上進行顏料流淌、拓印的方法。

(1)教師示範顏色自然流淌形成線條的方法。

(2)提問幫助幼兒瞭解顏色自然流淌的方法。

2、學習利用鋼絲球拓印形成色塊的方法。

(1)學習拓印。

"鋼絲球先要到另一種顏色寶寶中去跳一跳,然後再在空白的地方點一點,最後把塑封膜蓋上去壓一壓,現在兩種顏色寶寶就在一起做運動了。"

(2)觀察感受蓋上塑封膜後顏色的暈染美。

3、學習粘貼不同動態的人。

(1)欣賞小人的動態,動一動感受肢體的直與彎曲。

(出示各種小人動態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出處這些小人在幹什麼?請你學一學他們的動作。

(2)幼兒嘗試,用彎折的方式表現肢體的動態。

小結:貼小人的時候,先想一想你的小人在做什麼運動,接着把頭貼上,再貼身體,然後用折一折的方法,把小人手和腳的動作表示出來,再貼到身體上。每張紙上可以貼兩到三個做運動的小人。

4、幼兒在音樂聲中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創作出不同姿態的小人。

三、展示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

展示幼兒的作品,並請全體幼兒學一學幼兒畫面上擺出的動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反思:

從整體上來看,整個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目標達成度較高,鋼絲球雖然幼兒在生活中有所瞭解,但是從未用她來創作美術作品,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的激發幼兒,幼兒的參與性非常高。通過這樣的手段活動,我覺得:不僅發展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審美情趣,還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喜愛,同時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進和提高。足以體現出在藝術活動中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標籤: 教案 寶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7wz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