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語文教學小語 教師隨筆

語文教學小語 教師隨筆

                    

語文教學小語 教師隨筆

--確山縣任店鎮一中 陳愛強

不論是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還是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以及正在提倡的“同課異構”,無非是想打造一種簡潔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正所謂“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門”。然而,在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語文教改大潮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因地制宜“量身訂做”適合自己的課堂組織形式,切不可“東施效顰”而盲從,更不可“邯鄲學步”而忘掉根本,必須明白語文教改中哪些東西一定要變,哪些東西一定不能變。唯有如此,才不會在語文教改大潮中迷失自己,甚至“溺水而亡”。

適逢青語賽的契機,結合從教12年語文的教育教學實踐,説不上成功的經驗,只是簡略談談心得體會,可謂之“語文小語”。

語文教材中常見的教學類型有“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閲讀”等等,這裏主要談談閲讀教學和作文教學。

閲讀教學主要分為兩大類:現代文閲讀和古詩文閲讀。先談現代文閲讀。

一篇現代文的基本教學流程是:(一)看標題,整體感知。“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户”。觀察一個人的眼睛能窺探出他的內心世界,同樣分析一篇文章的題目,也能抓住課文的中心。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忽視或不重視這一點,無視標題的存在;不少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更是出現了先寫內容再擬標題的現象,甚至乾脆就忘記了給作文命題!成了無題文!那麼該怎樣分析標題呢?老師只需問一個問題就行,例如“看到文章的標題你能推測出文章寫了哪些內容?”,或“看到文章的標題你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我在執教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課趙麗宏的《為你打開一扇門》門時,先出示標題並問學生想知道什麼。真沒想到學生竟然提出了三個問題:①打開的是一扇什麼門?②為什麼要打開這扇門?③怎樣才能打開這扇門?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也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二)積累字詞句。學生自由讀課文,疏通字詞,該注音的注音該解釋的解釋,可以參考課下注釋,也可以查詞典,然後把他們整理到積累本上去。個人認為寫的好的句子也要整理到積累本上,並要分析好的原因。(三)理清思路。很多老師總喜歡不厭其煩地千篇一律地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我認為沒有必要,要根據具體的課文而定。一般説來,長篇課文需要做,短篇課文不必了。如果一篇只有三個自然段的課文,還需要再劃分段落嗎?劃分段落的目的是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理清思路的方法不一定非得藉助劃分層次;理清思路的目的是明確寫作技巧和寫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及表現中心的方法。例如《為你打開一扇門》就沒有必要再把幾個自然段劃分成幾個層次,因為幾個自然段的內容很明確:先提到門的話題--打開門的意義--提出文學之門--關於文學的特徵、內涵、功能等--發出呼告。寫作技巧是從現實到抽象,寫作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文學的內涵功能的基礎上,親近文學熱愛文學。(四)明確中心,把握主旨。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作家就是藉助作品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看法和感悟,從而激起讀者心靈的共鳴,使讀者受到感染和薰陶,潛移默化中得到教益。(五)歸納寫作技巧。教,是為了不教。閲讀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寫作。可以以每篇課文中運用的寫作技巧,及時讓學生來個課堂小練筆,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五個環節,是現代文閲讀教學的基本環節。再以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課謝大光的《鼎湖山聽泉》為例加以解釋。A看到標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答: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不是看泉;主要寫泉。B自由讀課文,自己疏通積累字詞句,摘錄好句要分析原因,一句即可。老師可以提示並示範:凡是跟“聽泉”有關的句子就是重點句子--其實是分析該句子對錶現中心的作用;運用修辭的句子就是好句子--其實是分析修辭的作用。C理清思路。不需劃分層次,只要明白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遊記散文即可。遊記類散文往往採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在文中標出表明作者行蹤和時間的詞語就行了。D把握主旨。作者感知的是泉,感知的方法是聽,聽的順序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遠到近,由模糊到清晰,由實到虛,從泉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E歸納寫作技巧。借鑑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寫一個片段。

當然,現代文閲讀教學還需從文體特點入手。在學習之前,最好明確文體: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因為他們的文體特點不同,閲讀的側重點也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也明顯不同。記敍文的重點是寫的什麼人抒的什麼情詮的'什麼理,説明文説的對象有何特徵,議論文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等等。

從文體特點入手進行五個環節教學,是閲讀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古詩文的閲讀教學,重在理解、感悟、鑑賞、誦讀和默寫。同現代文閲讀教學大同小異,這裏不做贅述。

至於寫作教學,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但有重要的幾點:⑴學生要有寫作的天賦和興趣; ⑵學生要有“感”,即表達的慾望和需要;⑶有適當的表達“感”的方法和技巧。⑷寫作教學要與閲讀教學結合起來。⑸要解決寫作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不願寫,沒東西寫,不會寫,沒時間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寫作興趣可以降低寫作難度,例如:不限字數,不限題目,不限時間,找學生感興趣有話可説的話題,做成優秀作品集增加成就感等等。雖然説堅持練筆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法寶,每個人也都能認識到,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寫作需要悟性,需要興趣,需要積累,還需要技巧,更離不開靈感。悟性依賴天賦,不可培養,猶如頑石不可雕琢後為玉一樣。不過學生感知世界的方法,對事物的敏感度是可以訓練和提高的。小學六年,從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教語文的陳老師就要求我們寫日記。日記,顧名思義一天一篇。家庭、學校、路上,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讓人很煩,哪有東西可記,哪有心情去記。陳老師説,把每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記下來就行。老師不要求寫日記的時候,覺得很多事情都有趣,要把有趣的事情變成日記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一切事情都沒趣了。--這是不願寫的問題。不願意寫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日記記的大都是沒趣的東西。今天寫羊吃麥苗了趕羊,明天寫豬吃麥苗了趕豬,後天趕牛,大後天趕什麼呢?我們當地咋就沒有人飼養也吃麥苗的馬和驢呢?讓人恨得牙癢癢。為了湊篇數,有的同學就折騰家裏養馬養驢,有的同學乾脆從頭趕,有的同學甚至趕起了貓狗,--那年頭,在寫日記的小學生看來,貓和狗是吃麥苗的啊!不吃不行啊!貓狗不吃麥苗,老師就“吃”我們哪!現在想來,兒時夥伴們救助小青蛙為小青蛙舉行葬禮的事倒是很有趣,竟沒有寫成日記?!由此看來,寫作離不開天賦,寫作需要興趣,--培養興趣很關鍵,是進行寫作教學的前提。

積累是進行寫作教學的關鍵。不論有無寫作的天賦和興趣,只要有大量的閲讀積累,並且達到一定的“度”時,學生就會有表達的需要了。需要,就成了寫作的動機和動力。有寫作天賦和興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但把“寫作興趣”轉化成“寫作需要”,每個學生通過積累是可以達到的。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教給學生寫作的技巧和方法,技巧和方法在訓練中可以獲得而靈感卻不可捉摸。不過,有了大量的閲讀積累,有了對生活的充分感悟,有了一定的表達技巧和方法,靈感會不期而至,那時不想讓學生寫都難。

    作為語文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

最失敗的語文教師是沒有自己特色的教師。你可以善講,可以煽情,可以“懶惰”,可以温和細膩,可以嚴厲苛刻,可以但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特點。每個教師的生活經歷、生活環境、學習經歷、性格特點會各不相同,所教的學生也會千差萬別,甚至校風校貌也迥然不同,那麼課堂教學又怎麼能千篇一律呢?基於這種觀點,我們在學習觀摩借鑑別人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而非全盤接受,哪怕他是餘映潮那樣的專家,--別人是學不來的。我們學習的目的應該有兩個:A找到適合自己又是自己需要的東西;B從別人身上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

總之,語文教學應該多姿多彩,唯有多彩的語文才能反應多彩的生活。

現把從事語文教育教學的感受小結如下:

    1、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不要盲從,更不能邯鄲學步,要揚長避短,打造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

2、這篇課文教什麼怎麼教,這節課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教什麼”是重難點問題,“怎麼教”是教法問題,“怎麼學”是學法問題,“學會什麼”是課堂效果問題。課堂教學的成敗是一看“知識與能力”(工具性)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人文性)目標是否達成;二看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技巧等等。

3、“懶婆娘養勤快孩子”,“懶人出智慧”。老師要學會“懶”,學生才會“勤”--多讓學生動起來。

4、老師一定不要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該學生自己做的事。

5、語文教學必須拋棄功利性,急功近利的語文是假語文。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重內容輕形式,喜歡重形式擺花架子的語文是偽語文。

6、語文老師應該是感性的,多情的,善感的,甚至“瘋癲”的,否則很難像一個語文老師,--至少不是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

     

陳愛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dm8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