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宋之韻》解説詞

《宋之韻》解説詞

第一集 宋詞概覽

《宋之韻》解説詞

一説宋詞,我們立刻就會想到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想到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關風與月。想到晏幾道的,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想到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時時都會在我們的耳邊心上響起。從而使我們的生活 增添一份詩意的色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説,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高遠的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眾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終於成功的第三境。王國維所引的這三首宋詞,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棄疾。這三首詞儘管都是講戀愛相思的,但因寫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傾向。

説到宋詞, 我們自然會想到唐詩,唐詩宋詞,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雙璧。總的來説,唐詩的特點是雄闊宏偉,幾乎沒有什麼領域是不可以進入的。宋詞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細,主要寫花前月下的離情別緒,聽歌賞舞的所思所感。如果把唐詩比做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氣勢壯闊,曠莽渾厚。 那麼宋詞則像,自古就以風景幽優美而聞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靜靜的流去,一曲一種氣象,一彎一種景色。水的碧綠,山的青翠,都那麼含蓄有致,秀麗無比。如果把唐詩比作泰山,磅礴雄偉,巍峨峻拔,有陽剛之氣,一望就使人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那麼宋詞,就是構成桂林山水的峯林,小巧玲瓏,晶瑩潤澤,有層次,有深度,具陰柔之美。如果把唐詩比作松樹,枝粗葉茂,高聳入雲,像巨人一樣矗立着。那麼宋詞就是垂柳,長條搖曳,婀娜多姿,像一個風姿綽約的美人。

詞就是歌詞。大名鼎鼎的宋詞,就是從十世紀到十三世紀北宋和南宋,流傳下來的歌詞。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格律詩,詞既是歌曲的組成部分,當然要隨音樂一同發展變化,從隋代開始,特別是到八世紀盛唐時期,由於和西域地區交往頻繁,就傳進來一種叫胡樂的音樂,這種音樂與中原地區原有的音樂融合以後,又產生了一種叫燕樂的新音樂。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都愛聽,有些歌曲唱紅了流傳開來以後,文人學士就產生了舊瓶裝新酒的念頭。乾脆依照原來的曲調,自己寫一首新詞填到曲子裏來歌唱,藉以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感,這就叫倚聲填詞。填詞所依據的曲就是詞牌,康熙時編的《欽定詞譜》就是收集詞牌的專書,共收唐宋元這三代的詞牌達八百多個,現存宋詞的詞作者一千三百多人,存詞兩萬多首。是一份非常豐富的文學遺產。

宋王朝是在宮廷政變,即陳橋驛兵變時候建立起來的。宋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 當時任後周王朝的太尉,執掌兵權。公元960年初,忽報遼國入侵,於是他帶兵去抵禦。開到開封東北郊陳橋驛這裏時,部下竟揹着他在暗中策劃,將黃袍披在他身上。一陣萬歲就把他喊上了皇帝的寶座。就這樣,他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這當然是演戲,演的也並不高明。據記載,趙匡胤發跡前,曾見人寫詩讚美朝陽,文字上雖然見功夫,但立意淺陋,他看了不滿意,就自己寫了一首。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羣星與殘月。他還有詠月亮的兩句詩説,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從這些詩就看得出來,他從來就不是個老實分子。現在兵權在握,往前走一步都能挨着皇位,他豈有不想弄個皇帝噹噹的,他站穩腳跟後,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防止這種事件重演。為此,宋太祖趙匡胤導演有名的杯酒釋兵權時,就開門見山告誡武將們,與其提心吊膽,爭權奪利,實在不如交出兵權做閒官。多為子孫積累一些田產和金銀財寶,盡情享受聲色犬馬的愉快以頤養天年。宋王朝從此就幹什麼都用儒臣,連行軍佈陣,鎮守邊關也不例外,用儒臣建成一個成熟的文官制度。

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曾説,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這是説,有外族政權存在並不可怕,充其量不過是打進來搶些東西,或是佔一塊土地。正是在這種基本國策指導下,澶淵之盟時宋王朝明明佔了上風,也還是向遼國賠銀子賠絹情願妥協。而南宋初年岳家軍士氣正盛時,宋高宗趙構卻趕緊把岳飛殺了,以防有難以預料的災禍發生。打天下也罷,坐天下也罷,要的就是先下手為強,不殺掉岳飛,萬一他真把金國滅了,成了跋扈將軍,到時候誰來制服他。這樣在歷代王朝中,宋朝國力最弱,對外不堪一擊,但內部卻很穩固,存在的時間很長,有三百多年。

宋朝的官兒也是最好做的。不僅俸祿優厚 ,而且還不止一份。就算正職被罷免了,還能拿兼職的官俸,不至於衣食無着。至關重要的還在於,做官沒什麼大風險,話説的不好得罪了皇帝,一般不過貶上兩級官罷了。宋王朝殺戮大臣的事比最為開放的唐朝還要少,士大夫物質生活充裕,只要不自尋煩惱,去先天下之憂而憂,也就沒什麼可憂的。於是他們辦完公事以後,就喝酒填詞唱曲,盡情歡樂。詞本來就是歌樓酒館助酒興的,是唱着玩的,有了這樣的社會條件,又怎能不越唱越紅火呢。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宰相晏殊就這樣,成天在家裏擺筵席,唱這種小調取樂。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是曾參與編寫《新唐書》的大學者宋祁在開封,北宋首都東京的郊外泛舟遊湖,這還是一首名詞,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用一個鬧字就使欣欣向榮的春天彷彿有了聲音,宋祁為此還得了一個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的美號。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這是歐陽修在隱隱笙歌的陪伴下,在安徽阜陽遊湖。這就是靖康之變,這一翻天覆地大動亂之前的事。那時天下承平日久,講究享受已成風氣,日日歌筵,朝朝舞宴。算是還可以理解吧。可是經歷了靖康之變後,趙宋王朝按説該奮發圖強改弦更張了吧,可情況顯然並沒有什麼改變。

朱敦儒逃到杭州沒過多久,就看到這樣一幅醉生夢死的景象。看西湖,畫船輕泛水,茵幄穩臨津。嬉遊伴侶,兩兩攜手,醉回別浦,歌遏南雲。在襁褓中沒有趕上記住靖康之變這一劫難的新生一代,甚至經歷過這一劫難的老一代,竟然都像夏季雨過天晴一樣迅速,早把戰爭的恐怖,從目光中抹的乾乾淨淨。於是,在西湖這銷金鍋裏,銷盡了朝廷正氣,銷盡了時代風雲,銷得只剩下一段軟弱又屈辱的歷史。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這是南宋末文及翁遊西湖時,發出的痛心疾首的呼叫。延續了三百多年的宋王朝,這個為保皇位而不怕喪權辱國的趙宋王朝,就這樣在歌舞聲中消失了。

讀宋詩,會覺得士大夫一個個都滿臉正經, 説的往往都是有關綱常名教的門面話,讀宋詞才知道,宋人其實也很開放,有時甚至還有些放肆,因為在宋代的士大夫看來,詞是唱着玩的,既然不登大雅之堂, 説話當然就可以隨便一些。蘇軾進入詞壇後,才把詩詞的這種分界打破。蘇軾以詩為詞,凡是詩的題材,詞都可拿過來為我所用。他這個大動作,弄的許多人目瞪口呆,連有些崇拜他的人都覺得他走的太遠了。十二世紀二十年代,金朝興起,鐵騎直抵汴京,把北宋滅了。宋高宗趙構,守住江南一角,是為南宋。這一翻天覆地的變故,使南宋一些詞人又勇敢的擔起了憂時念亂,殺敵報國的主題,題材進一步擴大,有了蘇軾開闢的所謂豪放派,那種寫春花秋月離情別緒,以風格細膩意境婉約見長的詞風,就被稱為婉約派,兩派各有所長都有非常感人的佳作。

第二集 晏氏父子

介紹晏氏父子之前,不妨先説一説北宋初年兩個名人,一個是王禹偁,一個是寇準。王禹偁是北宋初著名詩人,只留下一首詞--

《點絳脣》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徵鴻,遙認行如綴。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北宋初年的詞,還沒有脱離花間派那種濃豔的風格,王禹偁這首詞卻清麗淡雅,境界比較開闊,別具一格。據考證,這首詞可能是他在蘇州任縣令時寫的。秋風秋雨,一片蕭瑟,但蘇州這一帶風景依然是美麗的,所以説“江南依舊稱佳麗”。詞人望着南飛的大雁,排列成行,在天空自由地飛翔,由不得想到自己空有一腔抱負,卻一事無成,沒人理解,沒人提攜。“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王禹偁的詩學白居易,在宋初算得是開風氣的--

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這是王禹偁貶謫在陝西商縣時思念故鄉的詩,“數峯無語立斜陽”,用擬人手法寫自然景物,顯得特別有情趣,也顯示出詩人當時內心的寂寞和對貶官不服氣的倔強。

寇準是楊家將戲劇中屢見的人物,他最出名的政績是“澶淵之盟”。公元1004年,契丹蕭太后率兵大舉入侵,宋朝廷一些人嚇得主張遷都逃跑。任宰相的寇準,則極力主張宋真宗親臨前線督戰。真宗勉強聽從了,結果還算打了個勝仗。可是,宋朝的基本國策是對外妥協以求得皇權的穩定,於是,打了勝仗照樣向契丹賠款。而寇準因得罪了主張逃跑的官僚,兩年後就被罷了相位。

他為人剛正,是北宋一代名臣,詞則沒有脱出花間派的窠臼,詞境淡遠,情致纏綿--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寫遊子思鄉之情,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悽苦,可能是他貶官在江南時寫的吧。這與他的詩很相近--

杳杳煙波隔千里,白蘋香散東風起。

日落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

兩相比較,詞顯得不如詩更有味道。

北宋初年,詞壇上還沒有什麼較為傑出的詞人,和足以震撼人心的佳篇佳句。這種情況,到晏殊進入詞壇後才有了一些改變。説到晏殊,我們自然立即就會想到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一千年前創作出來的兩句詞,卻依然充滿了生命活力,參與着現實生活,我們隨時都可能引來當自己的話説。

晏殊是個神童,七歲就能寫文章,十四歲被推薦給皇帝,鎮定自若的與成年人一起參加進士考試,就成了進士。從此一帆風順步入仕途,晚年官至宰相。他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范仲淹、歐陽修這些名重一時的人物,都受到過他的獎拔。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暮春時節,夕陽西下,抒情主人公在自家園林裏的花徑上徘徊,一絲拂拭不去的惆悵,無可奈何地襲上心頭。去年,也是這樣的暮春時節,也是這樣的天氣,曾經,一曲新詞酒一杯,在這裏熱熱鬧鬧的填詞唱曲。那聲樂好像還洋洋盈耳,在亭台之間迴響。可是那熱烈的場面,卻再也找不回來了,只有這不得不凋謝的花朵,在無可奈何的墜落;還有這似曾相識的燕子,還回到這亭台中間來重尋舊跡。於是,抒情主人對面對着斜陽,由不得要歎息一聲:“夕陽西下幾時回”,就是説,夕陽什麼時候還能把那“一曲新詞酒一杯”的歡樂帶回來呢?

晏殊的詞,有一種躊躇滿志的富貴氣息。這種氣息本來並不具備審美價值,但由於他詞中灌注着一種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識,使這種雍容閒雅的氣度,醇人成哲理,深化為對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來,一直打動着讀者的心。

他遣詞造語的功力,尤其顯得深厚。“花落去”“燕歸來”這種暮春景象是屢見不鮮的,泛泛地説本來不足以打動人心。但詞人略加點染,加上虛詞構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就使這兩個已經引不起人們注意的景象,一下變得精神百倍,重新獲得了震撼人心的力度。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也是晏殊的名作,寫妻子思念離家的丈夫,這是屢見不鮮的題材,但這首詞切入的角度很別緻。詞人不説這獨守空房的女子,如何通夜無眠,而説月光不懂得體貼人,清光斜斜的,通宵達旦的照着她的居室,故意攪的她睡不着。“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細想起來,這簡直是一句傻話,但又傻得那麼有人情味。下片,説一夜西風悽緊,樹葉凋落了,更適於登高望遠。於是這徹夜未眠的妻子,趕忙登上高樓,去追尋丈夫的蹤跡,“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妻子在眺望丈夫,換個角度看,也像是苦苦地追求一種理想,一種人生境界。

晏殊的兒子晏幾道,也是北宋重要的詞人,文學上習慣稱他們父子為二晏。

整個宋代,什麼時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強烈的開拓精神。而十一世紀前半葉後期,晏殊從政時,又是北宋最太平無事的時代,他當然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只能無所作為,而又不自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哀愁來拂拭匆匆消逝的年華,唱着“一曲新詞酒一杯”來打發日子。

到晏幾道就不同了,他雖然生在宰相家庭,但父親死時他還小,並沒有從這個家庭得到什麼好處。他為人耿直,不願意攀附權貴,因而只做過下層小官吏,後半生是在貧窮中度過的。據記載,北宋大奸臣蔡京,曾託人求他寫兩首詞。詞他倒是寫了,可就像他自己有感而作一樣,隻字不涉及蔡京,更不要説奉承巴結了。

他父親晏殊養着歌伎舞女,這是宰相之家享受生活的工具,是當宰相的特權。晏幾道也與歌伎舞女來往,卻是相互同情,相互尋求慰藉,彼此只能算是朋友了。不言而喻,這對晏幾道來説,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多年前在朋友家的一次歌筵上,遇到朋友的歌伎小蘋,穿着用心字香薰過的羅衣,用琵琶伴奏,唱着訴説相思之苦的歌曲。印象是那麼深刻,詞人永遠也無法拋忘。如今那朋友已死,小蘋也不知流落到哪裏去了。去年,他在夢中意外的夢見了小蘋,還像當年一樣在朋友家那庭院深深的樓台中填詞唱曲,夜闌人散,趁着月色他送小蘋離去。可一夢醒來,才想起往事如煙,再也不可能發生了。於是在無可奈何中,他只有在細雨濛濛的暮春時節獨立花前,看花朵一瓣一瓣飄落。看燕子像故意來奚落人的孤獨,總是雙雙對對飛來飛去,心中承託着無限的悲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境界是何等悽惻。然而,一年又已過去,就連這個定格的舊夢,也無可挽回的消逝了。只剩下夢中他送小蘋離去時的那一輪明月還掛在空中,成了往事唯一的見證。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在一次歌筵上,詞人與一個歌女相遇,一見鍾情。歌女手捧玉鍾來勸酒時,他儘管已不勝酒力,也還是一杯一杯喝着。那歌女為報答他,也舞罷一輪再舞一輪,唱完一曲再唱一曲。直唱到樓頭明月向西偏落,作道具用的桃花扇,也幾乎舉不起來了。“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這兩句造語是那樣別緻,卻並不險怪,是向來為人稱道的佳句。多少年來,詞人經常夢見那個歌女,這次意外的相逢,究竟是真是幻,是夢是醒,似乎連詞人自己也説不清楚。“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兩句是從杜甫的“夜闌猶秉燭,相對如夢寐”變出。杜詩訴予人的是戰爭的恐怖,調子是沉重的。晏詞訴予人的則是纏綿悱惻的悽苦,調子是悲咽的。

第三集 詞壇新聲

由公元第一個千年,進入第二個千年,與晏殊同時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文不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但確有幾篇膾炙人口的名文。尤其是《岳陽樓記》,尤其是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可是説是千古不朽的。同樣,詞只流傳下來五首,卻有兩三首是宋詞選本必選的,儼然是一大家。同時代的晏殊和稍後的歐陽修,雖然也算政治家,但主要還是文士。他們的詞,風格都沒有脱出五代綺麗柔媚的風格。范仲淹則首先是政治家,他的詞透出政治家的胸襟和底藴。因而,雖然還是綺麗的,但要疏朗遒勁的多。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寫景先由上而下,雲淡天高,黃葉飄墜;再由近而遠,淡淡的秋色,淡淡的寒煙,斜陽映照,水光接天,水天之間,是一望無邊的野草。這裏碧天,黃葉,翠煙,斜陽……五色斑斕,交織成一幅壯闊的秋景。極目望去,“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由嚮往中的天外家鄉轉入下片的鄉愁。而思緒則由遠而近,從望家鄉最後回到眼前,即詞人站立的.高樓上,詞人在這裏喝酒喝得太久了,“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承受不住了,想去安歇,希望能在好夢中回到家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裏面摺疊着多少人生的憂患,概括的豈止是一般的鄉愁旅思。

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元昊在銀川稱帝,於是與北宋發生了戰爭。在連續失利的情況下,范仲淹被調到防禦西夏的重地延安來對付西夏。他在這裏整頓州兵,實行屯田,使形勢穩定下來。下面這首著名的邊塞詞,就是在這邊防前線寫的: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用“塞下秋來風景異”這個概括性的句子帶出,點出地點是塞下,時間是秋來,環境是風景異。即與詞人家鄉所在的江南大不一樣,然後用一些最能代表邊塞風光的事物和現象來突出所以異的地方:大雁南飛,馬鳴風嘯,號角嗚嗚,龍捲風旋出塵柱如煙,落日中一座孤城緊閉。環境如此惡劣,氣氛更是肅殺。在萬里以外的這地思家,只得用濁酒來強自按壓。然而,將軍滿頭白髮,征夫滿面流淚,在“羌管悠悠霜滿地”的夜間,誰都睡不着,因為“燕然未勒歸無計”。西夏還沒有被征服,沒有辦法回去。

歐陽修認為范仲淹這首詞調子太低沉,稱之為“窮塞主”,就在一首詞中説,“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認為這才真像個元帥,才真算得是邊塞詞。其實一比就知道,歐陽修只是説些廉價的豪言壯語,范仲淹則還真有些大將風度。

這首詞沉雄悲壯,是宋詞中難得的一首邊塞詞,給北宋詞壇吹進了一股新風。對蘇軾擴大詞的表現領域,是有借鑑作用的。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不過,從詞的發展來看,第一個把詞當作話筒來向生活呼號,以爆出內心遠處安頓的悲苦,使後世如同聽到春雷乍響一樣驚起的,還要數里程碑式的詞人李後主。他固然算五代時人,但死於宋王朝建立十九年以後,代表作也都是在死前那幾年創作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説,李後主的詞是蘸着自己的血寫出來的。不錯,他的詞是情感裂變放射出來的衝擊波,是痛徹心髓的強自按壓的呻吟。他傾訴的不是痛苦的原因,而只是痛苦的感受。後人從他詞中接收到的,也就只是人失去了依託,找不到立足之境的悲哀,從而容易產生共鳴。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些詞寫的都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題材,都是詞人燃燒的悲憤,撕裂的痛覺。要使詞從風花雪月中跳出來,李後主的詞可以説起了最有説服力的示範作用。晚一輩的王安石,也沿着這個路向,寫過一首《桂枝香》,憑弔六朝的興廢。

王安石作詞不多,但他的詞意境高遠,眼界開闊,這首《桂枝香》,也是宋詞選本必選的。

桂枝香金陵懷古宋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採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上片寫深秋的時候,詞人站在南京某個高處,也許是他晚年退出官場後居住的鐘山上憑弔這座古城吧。“登臨送目”起句開門見山直切主題。由於已經是深秋,長江也就特別清澈,像展開一幅白色的綢子。望遠處,是攢簇在一起的山峯映照在殘陽中。然後,是長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轉到近處,則是酒店門口的酒旗在西風中飄動。這是由遠景搖到近景的一幅秋光圖。氣勢雖然開闊,但詞人的目的是慨歎六朝的興亡,因而用冷色調處理,使人讀起來總不免有些壓抑感。

下片抒情,順水推舟,把讀者推進詞人所設置的境界中去--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以散文著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自成一格,是宋詩中重要的一家,具有開風氣的意義。他所導演的變法,是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據記載,他個性極強,性格執拗。詩人都喜歡別具一格,象他這樣的人寫詩,自然非標新立異不可。他的《明妃曲》就是這樣--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首詩,為王昭君和番遠嫁匈奴而感歎,詩人勸解昭君遠嫁固然悽慘,但留在漢廷後宮,照樣有像陳皇后那樣被打入冷宮的,也一樣悽慘。其深層意藴則是説,讀書人進不了朝廷,無法接近皇帝固然不幸,可進了朝廷而不被重用,不能充分發揮才幹,也同樣是不幸的。不管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不得志所喚起的內心沉重都是一樣的。“人生失意無南北”,此話有些刺耳,但古人總算還能接受。

《明妃曲》第二首有兩句説“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這是説王昭君在漢朝不受寵,而在匈奴受寵,匈奴單于也就算是知心人了,那就在匈奴好好過日子吧。有人詛咒説,這樣立論是無父無君,簡直想給王安石戴上一頂大漢奸的帽子,這當然是無限上綱。現代也有人認為,“漢恩自淺胡自深”意思是漢恩淺也罷,胡恩深也罷,她王昭君都沒看在眼裏,因為她愛的是故鄉某個知心人。這就又未免把王安石想得太超前了吧。

第四集 一代文豪

讀過一點兒詞的人,這首詞大概是都能背誦的--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宵晚上,一個年輕女子與戀人相約黃昏後出來看燈。一年過去了,今年元宵晚上,月還是那麼圓,燈還是那麼亮,可是去年相約的人卻不見了。這首詞幹淨利灑,平起平落,明白如話。運用重疊句式,對比手法,把一喜一悲兩個元宵擺到一起,讓讀者自己去琢磨其中悲歡離合的變化。這首廣泛傳誦的詞,就是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寫的。

歐陽修是宰相級的大官兒,是眾望所歸的文壇領袖。他是學者,二十四史中有他編撰的《新唐書》和《新五代史》,是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排在韓愈和蘇軾之後,應當説當之無愧。在詩壇上他也算是開風氣的人物,是領導詩壇的盟主。他的詞雖然創新意識比較談,但也是有特殊成就的一家。他寫文史論著時,像是個道貌岸然的道學家;寫詩時是個不苟言笑的學者;而寫詞的時候卻變了一個人,竟像個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南歌子

詞中的抒情主人公看來是個剛結婚不久的少婦,頭上扎着金泥帶,插着手掌形的玉梳,正坐着繡花兒。可是她坐不住,走到丈夫讀書的窗前來,偎在丈夫懷裏,一會兒問自己畫眉畫的怎麼樣,一會兒問鴛鴦兩個字怎麼寫。短短五十幾個字,就把一個陶醉在愛情生活中的少婦,那種嬌憨意態刻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這種刻畫人物的功夫,簡直叫人拍案叫絕。

歐陽修的詞和晏殊一樣,主要寫戀愛相思惜春賞花,但題材稍微寬一些,語言精緻典雅更富表現力。這首蝶戀花算得是他的代表作--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抒情主人公是個被拋忘的貴族女子,暮春三月,薄霧濛濛,輕煙淡淡,籠罩着大都市一個一個的院落,一叢一叢的楊柳,那高樓連着高樓的地方,應當就是丈夫的浪遊之處吧。可是不管她怎麼眺望,也找不到丈夫的蹤影。黃昏時,狂風忽起,風勢驟急,她獨自坐在家裏孤獨無依。看着門外被風吹雨打的殘花潸然淚下,由不得問一聲,這凋剩的殘花還能堅持一下,熬過這淒冷的黃昏嗎?然而殘花卻不答理她,只是一瓣兒連一瓣兒,一朵連一朵,被風吹得無聲無息的飄走。仔細想一想,詞中凸現的不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嗎?當我們突然有一天感到人生最值得留戀的某個階段正在消逝的時候,我們不也可能問一聲,那即將逝去的一切,還能再堅持一下,再熬過幾個淒冷的黃昏嗎?然而,“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一切都在無可挽回的消逝,等待我們的是一個帶有許多未知數的新階段,要我們用辛勤的汗水去開發。人生原本須要有“淚眼問花花不語”的痴情,在“亂紅飛過鞦韆去”的變幻中去把握。這種境界,結合詞人另一首寫離愁別恨的詞來體味,我們肯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尊前擬把歸期説。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分手的筵席上故作鎮靜,分析種種情況,看到什麼時候能夠重逢,好像很灑脱。可是説來説去,心裏就覺得不是滋味兒,臉色就陰沉下來了。分手所以會使人感到痛苦,根本問題在於人有感情,容易動感情,而不是由於分手時的情景刺激人使人難過。這首詞,寫離情別緒只是點到為止,卻把重心擺在進行哲理探討的後兩句上。這種寫法,本來是很容易落入概念化的俗套的。但由於詞人對人生有真體會真感悟,因而説出來就能四兩撥千斤。把前兩句蜻蜓點水的一觸擴大為巨石砸入湖面的俯衝,給讀者的審美感受,留下無盡的波紋。

下片“離歌且莫翻新闋”可以用歐陽修自己的一首絕句來解釋--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歐陽修曾作滁州太守,在這裏創作了不朽的《醉翁亭記》,文中反覆用“也”字這個虛詞,“環滁皆山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太陽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共用了二十一次,筆力的勁健是向來為人讚歎的。這首詩則是他離開滁州時寫的,第一句寫景,“花光濃爛柳輕明”,正是春光燦爛,柳綠花紅的時節;第二句點事,“酌酒花前送我行”,滁州人送詩人走;第三句“我亦且如常日醉”,抒情主人公正式出場,顯出一副非常超脱的神氣;第四句點情,“莫教弦管作離聲”,表面上看是對離別滿不在乎,因而要求彈奏一些與離情別緒無關的曲調,以免使餞別宴會的氣氛過於低沉。而實際上卻正是害怕“弦管作離聲”使人無法接受。這正是詞所要説的--

尊前擬把歸期説。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人生有情就註定有苦,感歎離愁別恨的歌曲唱多了,會使人感情失控,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撥,因而最好還是節制一些。最後,詞人又宕開一筆,用兩個內涵深厚的句子兜住,收束全詞。人生“直須看盡洛城花”,盡了最大的努力,“始共春風容易別”才有資格説我爭取過了,因而我生活過了。這首詞的最後兩句,“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與他一首七律的末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可以説是相互呼應的。這首律詩説--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是歐陽修貶謫在夷陵,即今天湖北宜昌時寫的詩。既然從京城開封貶謫出來,心情自然不會太好,因此詩一開頭就埋怨宜昌花開得晚,簡直像春天都不願到這個地方來。用疑問口氣提出“春風疑不到天涯”,然後正面點題“二月山城未見花”,暗示這裏離京城太遠,感受不到皇帝呼出的熱氣,到農曆二月了還不見開花。那是產橘子的地方,然而“殘雪壓枝猶有橘”,到第二年春天了,居然還有沒摘盡的橘子,可見那地方人煙的稀少。“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緊承上聯,因為春天大雁從南往北飛,是從他老家江西那邊來的,因而聽見雁見由不得想起了家鄉,又因為身體狀況不佳,眼看一年已盡又是春天了,不免因美好的年華匆匆消逝而感歎,最後説“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表層信息是説他畢竟在洛陽做過官,見過洛陽譽滿天下的名花,因而在宜昌,就算花開的晚一些也沒什麼。深層意藴則是説,他畢竟在京城呆過,皇帝遲早會想起他來的,透露出一絲期待的心情。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浪淘沙

這是歐陽修遊洛陽時,即興創作的一首詞,舊友重逢,又是舊地重遊,自然感慨萬千。但詞的基調是樂觀的,情緒是開朗的,對宋初以來的詞壇來説,畢竟要算是透了一點新消息。雖説無法與柳永、蘇軾這些人相比,可是,從歷史的終點線上跨出半步,就是不可抹殺的貢獻。

第五集 奉旨填詞

真正的宋詞是從柳永開始的,宋詞到柳永才完全擺脱了五代那種含蓄委婉的詞風,採用或創制大容量的長調,層次豐富的鋪寫,融抒情,敍事,説理,寫景於一體,展示宋代市民生活,這才是宋詞不同於前代的地方。

柳永原名柳三變,主要活動於仁宗時期,也就是十一世紀上半葉後期。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輕時行為比較放蕩,經常出入歌樓酒館,與歌伎舞女廝混,因而不為統治集團所重。他精通音律,樂工有什麼新鮮曲兒都請他填詞。據説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會唱他的詞,可見他在中下層人民大眾中名氣有多大。他在一首詞裏説,既然時代拋棄他,金榜題名沒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聽其自然,在歌樓酒館裏與意中人尋歡作樂,拋開人世虛幻的功名--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建安時期,曹丕提出包括詩賦在內的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從那以後,詩才算是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但在柳永以前,還從來沒有以詩人身份向人誇耀的。即便像李白也大喊“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值一杯水”,仍然要以卿相自許。然而是柳永第一個喊出了“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儘管語氣還有些無可奈何,還不夠理直氣壯,但能喊出這一聲,就是了不起的大事。這是宋代市民意識的自我覺醒、自我肯定,是市民階層在自己的價值判斷中,企圖擺脱對皇權依附的一次掙扎。

所記載,宋仁宗在考中進士的名單裏發現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筆勾掉,説道: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這明擺着是欺負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鐵板上釘釘,柳永的仕途從此就算是斷了。他一氣之下,乾脆署名“奉旨填詞柳三變”,他還真有幾分倔脾氣。不過,在小農社會裏要想不依附皇權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後還是不得不改掉柳三變這個容易引起誤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進士做官這條路。

他讚美城市的繁榮,渲染大都市熱氣騰騰的生活場面。從他的詞裏,我們很自然的會想到《清明上河圖》這幅名畫。像他寫杭州,就特別強調杭州是三吳都會,即東南地區最繁華的大都會這一點。在這裏到處是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以闊氣自豪,以奢侈為榮,西湖白天黑夜都有遊人,到處是遊船,到處是笙歌,人人都那麼歡天喜地的生活着。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望海潮

善於運用口語脈絡清晰地鋪敍,是柳詞給後人留下的極為寶貴的經驗,像《定風波》後半闋,寫一女子心上人去後寂寞難耐,悔恨先前沒把他留住。敍來真可以説娓娓動聽--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定風波

這首詞寫愛情大膽潑辣,充分表露出市民的審美趣味。所記載,晏殊對“針線閒拈伴伊坐”這一句就嫌寫的太露骨表示不滿。其實,“針線閒拈伴伊坐”形象鮮明,極富人情味。

不過,柳詞最令後人讚不絕口的還是他那些寫旅途寂寞,行路艱難的雅詞。也許是為了謀出路,也許是為了謀衣食,他總是那麼東奔西走。像著名的《雨霖鈴》,寫秋天在悽切的蟬聲中與情人握手告別,登舟上路。或寫實,或虛擬,虛虛實實寫得特別有韻味--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離開都門以後,一路上就是“千里煙波,暮靄沉沉”,再沒有親近的人了,詞寫到這裏,下片該怎麼接呢?詞人竟意想不到用一個帶哲理的總括性句子接起,“多情自古傷離別”,故意宕開一筆,然後再遞進一層,指出人由於多情,原本就容易為離別而悲傷,“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更何況還是肅殺的秋天。到這裏,詞人又一筆宕開,不説酒醒以後會如何相思,而説酒醒後將處在“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環境中,讓讀者自己去體味,“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境界,會怎樣勾起人的離愁別恨。

這首詞妙就妙在用環境來渲染無法排解的悲酸,卻始終不説破。柳詞一般都直率明白,不追求深沉的境界,但有的詞也還是釀出哲理的深邃。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痴語,也是至情語,難怪著名學者王國維從中看出人生全力以赴去追求理想的執著。柳永一輩子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最後大概是窮死的。因為據説還是由一些歌伎湊錢,才把他發送了。然而有了“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一這聲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

張先是晏殊的同齡人,兩人交誼甚厚。但他活了近九十歲,因而與晚一輩的蘇軾也有過交往。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天仙子

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了,正好一個朋友要遠行,詞人於是舉行了一個送春又送人的宴會,填詞唱曲輪番痛飲。宴會散場後,一覺睡到了下午,醒來時酒勁兒算是過去了,對着鏡子呆呆地坐着,無可奈何的想着往事和約定相見的日期,愈益沉浸在年光易逝的惆悵之中。天漸漸地黑下來了,朦朧中看見一對水禽挨在一起,這時,正“雲破月來花弄影”,使孤獨感好象也跟着晃動起來,從而使他也更加感到孤獨。他忍受不住了,於是放下簾幕,在重重簾幕中,只一點燈光相伴,一起守着漸緊的風聲直到深夜。明天必將是落花滿地,生怕會匆匆消逝的春天,終於就這麼無可挽留的消逝了。

這算得是張先的代表作,“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更是叫人讚歎不迭。著名詞論家王國維説,“雲破月來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這話是很中肯的,因為有了這個弄字,句中的花就被擬人化了,就成了一個美人,在雲破月來的瞬間,感覺到窗子裏面有人在看她,於是而搔首弄姿,顧影自憐起來。除了這個弄字,用任何動詞都達不到這種效果。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分集簡介】

01.宋詞概覽(愛奇藝版時長23:47):千年過去,物是人非;不朽宋詞,情韻猶存。那些詞人的所思、所想、所歎,已由瞬間凝結成永恆。讓我們走近宋詞,去領略這份含蓄迤邐的古典之美。

02.晏氏父子(24:41):無可奈何,落花散去;夢後微雨,弦上相思。或閒怨閒雅,或悽酸淒涼,以晏殊晏幾道父子為代表的宋初文壇,充斥着清麗婉麗的感人佳作,訴説着如夢如幻的悱惻纏綿。

03.詞壇新聲(23:33):塞下秋來,征夫清淚;千古憑高,謾嗟榮辱。王安石、范仲淹憑藉渾厚的文學底藴,揮毫着政治家的胸襟氣度,為詞壇注入遒勁的新風。

04.一代文豪(23:18):淚眼問花,亂紅不語;明年舊地,知與誰同。歐陽修,作為引領文壇的宗師盟主,詞風精緻典雅,在樂觀基調中感慨沉浮的命途,為宋詞增添了幾分平易曉暢的藝術光彩。

05.奉旨填詞(23:29):寒蟬悽切,驟雨初歇,曉風殘月,無語凝噎。柳永徹底擺脱了五代含蓄委婉的風格,將種種生活瑣事、綿綿離情別緒用詞章娓娓道來,突破了內容和形式的窠臼,拓寬了宋詞的意境內涵。

06.多面詞人(23:38):一川煙草,滿城風絮,誰復月夜,挑燈補衣。賀鑄一生尚氣任俠又敏感細膩。英雄豪氣與兒女柔情也同時灌注在他的作品中,以多樣的風格成就其詞壇盛名。

07.曠世奇才(上,23:22):大江東去,曠世奇才,人生如夢,千古風流。蘇東坡用哲學家的智慧觀照人生,去領悟生命的永恆價值。他秉着樂觀豁達的心態,用滿腹才情為我們留下一首首千古流傳的豪放詞篇。

08.曠世奇才(下,23:00):千里孤墳,十年難忘,相顧無言,死生茫茫。蘇軾在幽夢後懷念亡妻,緬悼這段永不風化的舉案齊眉,又在微冷中吟嘯徐行,笑談重重貶謫過後的寵辱不驚。

09.蘇門學士(23:08):梅破春近,天涯無信;去國十載,少年老盡。蘇門學士黃庭堅風格多樣,開創了江西詩派,以其高超絕俗的氣派寫詩填詞,把一身兀傲之氣盡情鋪灑在書法遺墨與詩詞傑作中。

10.婉約魁首(23:32):自在飛花,輕靈似夢;無邊絲雨,綿細如愁。淮海居士秦觀是詞壇的婉約魁首,辭情兼稱。總是深陷愁苦難以自拔,他用情真筆墨承襲了詞家最正統的聲音。“少遊之詞,詞心也”。

11.集大成者(23:07):柳陰煙裏,絲絲弄碧。沉思前事,清淚暗滴。周邦彥,以雅正為綱,用雍容妙麗的文字訴説幽怨傷感的情事,成為宋詞發展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

12.戰亂年代(22:58):繞階獨行,白首功名,知音既少,絃斷誰聽?岳飛等愛國詞人寫就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而上至被俘皇帝下至飄零隱士,也都在北宋王朝的覆滅後,在悽風苦雨中、懷念着回不去的太平盛世。

13.千秋才女(23:50):簾卷西風,尋尋覓覓,難載多愁,千秋才女。李清照巾幗不讓鬚眉,以女性特有的視角和筆觸在宋代詞壇獨樹一幟,“自是花中第一流”。

14.風雅游士(22:24):暗香疏影,梅邊吹笛,紅萼無言,冷月無聲。姜夔在兵荒馬亂中絕世而獨立,以其幽香冷韻的氣質,綻放成一枝高雅脱俗的孤梅。

15.愛國詞人(22:23):山盟雖在,錦書難託,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裏,才華橫溢的陸游陸放翁,只能無奈地泣血悲鳴,滿腹舉兵無望報國無門的悲憤,和與深愛之人死生離別的憾恨。

16.辛詞前奏(22:45):長淮望斷,故宮離黍,扣舷獨嘯,今夕何夕。宋金之戰的戎馬兵戈為宋詞注入了一腔熱血,豪放派自此正式步入了詞壇。

17.一代豪傑(上,24:03):醉裏看劍,夢迴連營,可憐白髮,欲説還休。辛棄疾兼具文人氣質和將軍豪氣,手執曠世英雄的劍與筆,虎嘯風生地書寫詞壇翹楚的一代傳奇。

18.一代豪傑(下,22:29)眾裏尋他,驀然回首,鐵筆將軍,一代豪傑。萬里江山遲遲未歸,行軍打仗是辛棄疾壯心不已的追逐,填詞作曲是辛棄疾生命價值的轉移,豪放詞派的巔峯,被永恆地定格在這個時代。

19.辛派詞人(22:52):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報國夢碎,不見南師。辛派詞人為抗金救國而呼號,縱筆揮灑着慷慨豪情,巍然屹立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時節裏,卻最終沒能躲過,末世衰亡的命運。

20.末世悲歌(25:19):刀兵齊聚,國破家亡,斷魂千里,末世悲歌。遺民漂泊流浪,山河殘破動盪,這是一曲亡國的辛酸血淚史。而文天祥等堅持用生命譜寫文人志士的愛國尊嚴,高昂地為宋詞長卷載入了最後的英魂絕章。

標籤: 解説詞 宋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0k8y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