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紅星小學  張穎

語方文字是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認識的工具。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是小學生學習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對獲取新的知識,實現教育目標,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發展,乃至於提高中華民族素質,都有重要意義。

閲讀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箇中心環節。兒童的閲讀要通過內部的語言把閲讀材料變化成自己理解的內容。通過閲讀,不僅對兒童的字詞學習起到鞏固記憶、擴大聯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為兒童的寫作提供範例和心理準備,不僅對識字、作文有促進作用,而且有利於培養兒童的多種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不斷提高,二十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學生的閲讀對象不僅有文字和圖片,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大量的動畫、大量的視頻資料。它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成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基礎。

現以九年義務制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美麗的小路》一課為例,淺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些體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轉化老師的角色,變“演員”為“導演”。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式”教學方法,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教師在講台上講述、示範、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後反覆抄寫、背誦。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不再以教師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信息化教育環境下,老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前台的“演”轉為後台的“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鑽石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

如《美麗的小路》一課,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後,產生了疑問: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小鴨忽然一拍腦袋,小鴨忽然領悟到了什麼?我不是忙着讓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合作交流“垃圾從哪裏來的?”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與同學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台。同時,也突破了本課閲讀教學的難點,又體現了本單元課文內容的整合,增強了學生的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完成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與學的關係上,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著名教育學亞傑則説“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是不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

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語文學習能力密切聯繫。學生對語文越感興趣,語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的。

情境教學是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髮展特徵,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教學創造了優異條件。

教授《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創設情境,調動情感。在教學中,媒體與學學科很好地整合,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咱;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薰陶。

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喜聞樂見,處於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立在科學人性觀基礎上的主體教育思想要求確立和提高人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能動作用,讓他們意識到並主動地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自我發展中的價值,充分調動積極性,能動地進行學習、工作與社會生活。舊式教育只是把學生當作教育對象看待,沒有看到人是主體,具有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因此,新課標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話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反應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小路的美麗,在讀中感覺到小路被破壞了那種痛惜的心情,感覺到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寓思想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

在學習《美麗的小路》老師出示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理解重點詞的意思,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個別讀、摹仿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受和情感。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代替了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捂住了鼻子”、“皺起了眉頭”、“一拍腦袋”,學生的表演是那麼貼切、自然。這是對語文內容最好的詮釋,是學生個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語言文字是學習的工具,思維的工具,認識的工具。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是小學生學習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對獲取新的知識,實現教育目標,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發展,乃至於提高中華民族素質,都有重要意義。

閲讀教學是提高語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箇中心環節。兒童的閲讀要通過內部的語言把閲讀材料變化成自己理解的內容。通過閲讀,不僅對兒童的字詞學習起到鞏固記憶、擴大聯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為兒童的寫作提供範例和心理準備,不僅對識字、作文有促進作用,而且有利於培養兒童的多種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不斷提高,二十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學生的閲讀對象不僅有文字和圖片,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大量的動畫、大量的視頻資料。它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成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lgp4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