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換種批評的方式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換種批評的方式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換種批評的方式(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換種批評的方式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老師批評學生的語言,是喚起學生對自己不良行為的警覺,終止不良行為,向着正確方向前進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學生的“常規方法”。恰當使用,能指點迷津,啟迪心智。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評,不是傷害學生心靈的刑具,不是批評者廣施威風,使被批評者無地自容,而是在於培養學生的尊嚴感,激發學生上進心,促使學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評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種手段,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

有人認為,十四五歲的初中生,要麼是一些不需要老師多費心的“好學生”,要麼就是一些無論你花費多少時間,也不會起明顯效果的“差學生”。我們常發現老師找來辦公室談話的學生,總是那幾個。你找他來時,表面上他可老實了。你批評他,他聽着。你問他是否明白了,他總是點頭稱是。前腳剛邁出辦公室,後腳還在辦公室裏,他就突然換了一個人。原來怎樣,就還是怎樣。如何讓學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評呢?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有幾點感受。

一、批評時講究幽默

初中生心志很不成熟,在成長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十分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指點,我們老師應該用一種恰當的方式啟發幫助學生,不能讓學生表現出一種對立的情緒來。批評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要選擇那些易於溝通,學生也容易接受的批評方式,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有缺點、錯誤時,不要使用侮辱性語言,不能當眾訓斥。如果老師狂轟亂炸,學生接受的只是老師怒不可遏的批評,至於老師説話的具體內容已變成次要的信號了,學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覺得,老師適當使用幽默比直接訓斥更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

有一次我走上講台,發現講台上老師上課用的小棍兒不知被誰折成了兩節,是誰毀壞了公物?全班同學等待着我發怒、查問、訓斥……當時我也很氣憤,如果不好好教育他們,就不會明白“損壞東西要賠償”,以後還會有誰關心公物呢?但我想起了曾跟學生聊天時詢問他們最不喜歡什麼樣的班主任時,他們都説不喜歡用粗暴的態度批評人的班主任,如果我現在訓斥犯錯的學生,不就成為這樣的班主任了嗎?我強忍怒火,用輕鬆舒緩的語氣説:“是誰嫌這小棍兒太舊,想為班級換個新的!我謝謝他了,因為我馬上就可以用上新堂棍兒了。”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一片和諧的笑聲。第二天,講台上真的出現了一隻新的堂棍兒。原來,兩個同學昨天上午課間打鬧,用堂棍兒當武器,爭奪時折斷了。放學後,他倆便商量做了個新的,偷偷地放在講台上。換種説法,達到了我的期盼,無須質問、訓斥,犯錯的學生懂得了“損壞東西要賠償”的道理。

二、以“攻心”為上策,批評時要有情感投入

歷代聰明的將領都懂得“攻心為上”的道理。可見,重視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魏書生曾經説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孕育、採摘、流連忘返……。”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類似的體會:以“攻心”為上策,批評時要有情感投入,為學生着想,令學生們心服口服,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接受批評教育,能更好達到教育和培養目的。

我班的王成磊經常不寫作業,上課在座位上説話,下課打鬧,對老師的批評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還常與老師“講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學生如果靠訓斥只能越訓越皮,越訓越沒自尊心。為了轉化他,我首先從溝通師生情感入手,他犯錯誤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話,幫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對他不討厭,不嫌棄,而是對他很平等,很真誠,就對老師慢慢親近了,我用情感的韁繩套住了這匹不馴服的“小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引導他走上道德規範的正軌,在學習生活多方面關心他,給他為集體做事的機會,使他把老師的關心變為自己的道德情感。現在,這匹“小馬”懂事多了,在行為上能約束自己了。

三、先表揚,後批評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説:“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比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尤其對於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的學生,批評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揚代替批評,不失為一種良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還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這種方法,要作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從後進生身上找到閃光點,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表揚時要恰如其分,不誇大其詞,不輕描淡寫。

我班的孫成同學學習不認真,經常不完成作業。但他愛勞動,幹活很積極,我就在班裏表揚他的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稱讚他是一名男子漢,幫助他建立自信心,然後課後找他談話批評他的不認真學習,希望他能改正這個壞毛病。明顯地,我感覺他的表情不一樣了,有點神采,有點興奮。接下來我又安排他和另一個同學負責每節課課間小賣店走廊的衞生清掃,就此他上進了,遵守紀律了,學習也進步了。

四、先表揚後批評也得注意用詞

我以前批評學生時總喜歡在表揚優點後立即使用“但是”“可是”這些轉折詞突出學生要改正的錯誤,學生不情願接受老師的批評。因為,學生聽到“但是”之前可能很高興,然而“但是”之後聽到了批評,旋即開始懷疑這個表揚的可信度,會認為這個表揚僅僅是為了要批評過錯行為而設計好了引線而已。因此,我現在批評學生,會把“但是”“可是”改為“如果”“而且”,這樣學生就會易於接受老師的表揚,同時也能間接地瞭解到老師期望自己改掉不良行為的心願和老師對自己的一片真心。

我班的邵鴻雯同學,自教他以來,學習態度差,一直都不完成作業就交上來,我就經常找他談話,自習課盯着他補做作業,但效果不好,一節課才寫了幾個字。最近,我發現他有了些變化,上課遲到的現象沒有了,上完課也發現他問問題了,但缺交作業的現象還是改不掉。看到這些閃光點時,我立即找他談話,説:“你每天早早到校,上課認真聽講,而且不懂就問,這都是為了學習好。如果你的作業再能及時交,老師就可以發現作業中的問題,這樣學習就會更好。”此後,他主動要求老師督促他,依時上交作業,成績也在不斷進步。

教師應有太陽一樣光明磊落的胸懷,把自己的光和熱送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不能厚此薄彼。對學生的缺點,不論是好學生或是後進生都不應偏袒,要一視同仁,公平相待。

教師教育學生是一個複雜而細緻的過程,利用批評這一方式應以理解、信任、尊重、關懷、鼓勵為基礎,把自己看成一名學生,常與學生心理換位,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評,這樣的批評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楠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dvqp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