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淺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參評論文(人教版教學論文)

淺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參評論文(人教版教學論文)

  蔡軍華

淺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參評論文(人教版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作文不僅是人們用來進行社會交際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個文化人的價值的重要標準。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在現代文苑中,寫作基礎理論堪稱琳琅滿目,但語文教師仍然對作文教學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作文教學的方法論的引導,導致作文指導、作文訓練失去了針對性或有序性。鑑於此,探討作文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實踐上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本人認為要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應注意以下四點:一、讓學生從範文中學"仿"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二、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三、指導學生廣泛閲讀,獲取大量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四、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關鍵詞】:作文教學;學“仿文”;激發興趣;閲讀練筆;作文評改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但在語文教學中聽説訓練起步早,基礎較好;讀寫訓練中,閲讀訓練的分量較重,時間多,範圍廣,寫作訓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量上相對來説都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任務還很艱鉅。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

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本人逐漸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望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讓學生從範文中學"仿"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

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範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範文,讓學生從範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範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的人物面部特徵都是“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櫻桃小嘴、彎彎的柳葉眉、紅紅的臉蛋”等。難道這世界上真有這麼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不是“仿”,而是“抄”。這是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時不希望看到的現象,但它確實存在。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後,可讓學生學習文中在寫作中巧妙運用過渡句的特點,仿寫了《從教室到西邊》。學習了《春》一課後,讓學生學習了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了《夏》。實際上學生進行模範性寫作訓練時,創造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他們的習作,正是張開的創造性思維的的雙翅,慢慢地他們就能搏擊長空。

我們常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作文也是這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説:“只有寫,你才能真正會寫”。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世上哪一個作家、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作家、詩人的。有的投稿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能發表。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是從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來的。我國著名當代作家胡萬春投稿第二百零一次才得以發表《在〈文匯報〉上》,雖然僅37個字,可他當時真是欣喜萬分,因為願望終於實現了。他以此為動力勤耕不輟,終於成為一代名家。我國著名工人作家胡萬春原來識字不多,後刻苦學習,投稿第201次,才在 《文匯報》上發表了第一篇37 個字的短文,但他從此筆耕不輟,終成一代名家。以此激勵學生不畏艱難,樹立 寫好作文的信心。為了誘發興趣,要給學生以寫的自由與自我表現的機會,還要運用評價激勵機制,多肯定成 績,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上海有位頗有名氣的作家(兼教育家)説過自己成長中的十件小事。他兒時因 出身不好,受

歧視,自己也很自卑。一次在校園裏遇見老校長,他恭敬地行禮,老校長細細打量他,含笑説: “你就是某某班的×××吧!你的作文我看過,寫得很好,你以後好好寫,會有出息的。”老校長的話讓他興 奮不已。他想,在一千多學生中,老校長能認出我……,他看過我的作文又記住我,可見我的作文不一般…… 這樣一想,他不自卑了,寫作興趣、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文章越寫越好,日後果成一名作家。可見,寫作興趣 一旦大增,“我要寫”的慾望便可歷久不衰了。有經驗的老師通過辦手抄報,編印本班學生優秀習作選,在班 上放大張掛學生的好文章,指導、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等形式,讓學生獲得較多的“發表”自己文章的機會, 滿足其發表慾,這些也不失為一種激發作文興趣的有效辦法。 我不斷用這些名人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並且還善於發現學生作文的長處,哪怕一點一滴也及時給以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個學生在題為《樹根的聯想》一文寫到“樹根彎彎,像爺爺的枴杖聳着一個美好的希望”,縱觀整篇文章,錯別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寫到哪,全文紊亂,僅此一句較好,我在評講作文時就暫避其不足,只對這一閃光的語句給以高度評價,該生深受感動,同學們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寫活一句,也一定會寫活全篇,從此該生便對寫作有了濃厚興趣,建立起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師對典型文章的分析講解也可誘發學生的寫作情緒。學生從範文中的人物形象會想到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從範文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從範文的精妙構思,設計自己文章的框架……從多方面受到啟發,便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將自己的感受傾之於筆端。

二、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寫,發現問題就改,偶得佳句就用.這樣,"長期觀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聯想,妙手偶得之,一揮而就".久而久之,寫作就成了無形壓力下的自覺行動。

孔子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於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由“要我寫”向“我要

寫”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只要貼近學生實際,標新立異,就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設計”、“給心靈下場雪”、“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在我們現在的日常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並不重視作文的命題選擇,表現在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缺乏通盤考慮,作文佈置往往興之所至,信手拈來,題目陳舊,內容重複,致使學生了無興趣,絲毫沒有創作激情。其實作文題目命得怎樣,集中體現了一個語文老師自身的素質水平,也關係到寫作訓練的成敗。所以本人極為重視作文的命題。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善於捕捉他們生活中閃光的情景。 

脱離生活的寫作是無源之水,脱離學生生活的命題則無異於緣木求魚,因此題目一定要出在學生身邊,最能體現學生生活,否則他們會覺得無話可説,無情可訴。即使寫出文章也是胡編亂造,東拼西湊。

現在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接受新鮮事物快,教師必須善於觀察他們,熟悉他們,才能命出符合學生口味的題目來,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像這樣的題目《我熟悉的一個人》就不如換個角度寫,把題目改為《你猜猜他是誰?》、《你看看他像誰?》;寫《我的ⅩⅩ》不如改寫成《和ⅩⅩ説説心裏話》《ⅩⅩ ,您瞭解我嗎?》等等。

瞭解學生心態,把握他們的心理特徵, 儘可能地使命題説出學生的心裏話。按心理學分類,一般把12--15歲劃分為少年期 ,這個時期的學生敍事能力強,對所敍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題要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特徵的日趨成熟而有所側重。

初一階段,命題要富有情趣,因為這個時期正是童年與少年的過渡時期。我曾經調查過許多學生還不能很快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還留戀於小學的快樂時光。根據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樣一些題目《童年的夢》、《童年趣事》、《我上中學了》……學生對這些題目非常感興趣,為以後的作文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初二階段是初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對一些事情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很有點兒“小大人”的派頭。於是我又出了這樣的題目《我入團了!》、《綠色,你哪兒去了?》、《傾聽桌椅之訴説》、《我嘗

到了苦頭》、《難忘的課堂提問》等。命題既形象具體,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慾望。

初三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也善於思考一些較深刻的問題,這就要求命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學時代的我》、《成功很難嗎?》、《小議理解》、《雪中情》……

經過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訓練過程,學生作文水平逐漸提高,同時又與學生心理的成長保持同步,比較有科學性。

三、指導學生廣泛閲讀,獲取大量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每一個人,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瞭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閲讀。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流動着。而當代中學生的生活閲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閲讀,獲愁和博貯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閲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慾望。我們向學生推薦《語文報》、《中國青年報》、《中學語文》、《讀者文摘》、《讀者俱樂部》、《意林》、《故事會》等雜誌,讓他們訂閲,並經常給他們介紹、評價最新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並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文學晚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閲讀面,增加了閲讀量,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因而有了寫文章的積極性。如:在去年的時候我們給學生介紹了《人民日報》一則題為《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的消息。報載: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表達了十一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今天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已具備承辦條件,理想將會變成現實……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千千萬萬個企業、機關、學校、商店、鄉村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對奧林

匹克運動會的熱愛和嚮往,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的萬人簽名橫幅,以及大量熱情的來信、來電、捐款等紛至踏來。一位身患癌症的老教授,在彌留之際,專門囑咐家人把著作稿費捐給奧申委,表達他強烈希望申辦成功的遺願。一位職工特意將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李申奧。一位盲人為申辦奧運每月捐款,並要堅持捐到2008年。這些事例舉不勝舉,感人肺腑。可以説,在中國一個空前的奧林匹克熱潮已經形成,期待着不久的將來,奧林匹克旗幟將覆蓋在擁有十二億人口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於學生獲得了令人激動的信息,產生了強烈的寫作衝動,不少學生寫出了作文:《萬人簽名盼奧運》、《一位盲人的期盼》、《普通的人,偉大的心》、《李申奧-特殊意義的名字》、《魂系奧運-彌留之際的愛國情》……可見獲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難成文。

自然,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連大文豪魯迅先生説起自己的寫作體會,也是這樣強調的:“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説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魯迅《致賴少麟信》)因此,初學寫作者應勤練筆,只有堅持練筆,才能以“量”來促進“質”的飛躍。所以平時讓學生堅持寫日記。從剛接一個班開始就讓他們每天都去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圍的變化以及從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步慢慢來。“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寫我心”,作文自然能夠學得紮紮實實,循序漸進,寫作水平也就不斷提高。

四、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閲讀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於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新《課標》還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

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或組內同學或同桌同學聽,請同學打分或評級,並談談為什麼得分又為什麼扣分。在班內舉行作文展覽,讓學生閲讀自己的,欣賞他人的等等。並且讓學生人人辦了自己的文學小報,把自己的作文發在上面,完了以後全班進行交流,實現了更加充分共賞互評的效果。這樣,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不斷進步。

1、師評

學生當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礎較好的,還是基礎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解決效果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習作。當這位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聽,並能對之作出評價,甚至提出修改意見。對於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儘量當堂面批。對於成批交上來的作文,老師批改要優先於其他作業,因為要儘可能早地、趁學生對此次作文的思維和激情還沒消失的時候去跟學生講評。

2、自評自改

葉聖陶説:“文章寫完之後,最好是念一兩遍……要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葉聖陶作文論(J)葉聖陶教育文集(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在閲讀教學中,學生聽、説、讀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偶爾讀錯一個句子或説錯一句話,學生就能迅速地聽辨出來,並提出改進意見。因此,學生作文寫好以後,教師不要急於收。可安排早讀時間讓他們拿出來朗讀,讓學生運用聽覺器官來檢查、修改文章。如從感情的強弱、停頓的長短,查看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從語言是否暢通,朗讀是否上口,查看用詞造句是否確切;從內容是否混雜,前後是否重複,查看段落層次是否分明等。(參考:山西《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評價文章優劣的能力,更何況中學生。讓學生自評自改,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判斷,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評價、鑑賞等多方面的能力。當然,教師決不是把工作推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明確作文要求,掌握評判依據,隨時引導和指點。

通過學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語感水平,增強寫作的自控意識,鞏固謀篇佈局、譴詞造句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

3、互評互改

互評互改是指同學之間依據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邊評邊改,相互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揚長避短。這種方法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相互瞭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鑑賞水平。教師仍然不能作壁上觀,而應成為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評判者。

①、同桌互改互評。②、四人小組討論後由四人小組組長執筆評改。③、兩隊同桌前後互改互評,兩人一起執筆評改。④、全班前後桌大循環式評改,由兩人一起執筆評改。⑤、7-8人的小組再討論修改初稿後,正稿由批改組長(各組中的最優秀的班幹部擔任)一人執筆評改。

其任務是:用修改符號指出文中的各種毛病;有鼓勵性為主的總結性的評語,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給的等級;簽上批改人的名字。

4、因材施評

教師作為最高評判者,應該對學生的評改結果進行彈性指導,在激發動機的基礎上客觀評定。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對優生的作文要戴着顯微鏡“挑刺”,對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鏡找“閃光點”。

總之,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應該是學生優秀的稟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寫作規律的有效滲透的結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緻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後,我們要勇於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而不懈地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作文題目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陳毛美等,《中學語文教材教法》[M],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6

4、樑中傑,《現代基礎寫作學》[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8

5、王立根主編,《作文智慧》[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年9月

6、山西《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7、《葉聖陶作文論》(葉聖陶教育文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03q4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