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通用9篇)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通用9篇)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1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網絡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並能正確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學生自主拼、擺、畫、折、找等活動,能直觀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與聯繫,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二、學習重難點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立體圖形的特徵

2、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

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及三稜柱,播放從立體圖形中“拓”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學具的不同形狀在練習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平面圖形。畫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分享他的作品。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5、認識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紙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折出來的是什麼圖形?請大家動手做一做,準備好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哦

6、歸類整理(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跟家長説説每個是什麼圖形?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四、教師直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鞏固應用

1、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

跟爸媽説一説,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同學們,請爸爸媽媽把你們畫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級羣裏吧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邊的概念,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對圖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圍一圍、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在比較中逐步清晰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

呈現:

1、第一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

要求1:其中有一個圖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樣,你能找到它嗎?並説一説什麼地方不一樣。

學生找出:

揭示:其他圖形都圍起來了,這個圖形沒有圍起來。

2、第二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的線都是直的,這個圖形有一條線是彎的。

揭示:直的線 曲的線 直線圖形 曲線圖形

3、第三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這個圖形只有3條邊(3個角)。

揭示:三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4、這些四邊形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認識一般四邊形。

揭示:四邊形家族裏除了有我們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還有其它的四邊形。

總結:剛才,找出了與眾的三角形。看的是什麼?

揭示:邊 角 科學家在研究圖形的時候,都要研究圖形的邊和角,看看他們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

5、進一步清晰“邊”的概念

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裏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覺得邊是怎麼樣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數一數,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

6、畫一畫:

如果要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要畫出幾條邊呢?在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個四邊形。

交流。選擇任意四邊形呈現。

提問:這是四邊形嗎?為什麼?

旋轉一下再問:那現在是四邊形嗎?為什麼?

7、找四邊形。

8、再次分類,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剩下的圖形再次分類:你為什麼這樣分?(板書:5條邊。6條邊)

分別取個名字。

揭示: 五邊形, 六邊形。

9、創造多邊形

像這樣的五邊形、六邊形你們以前見過嗎?

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

二、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圖形王國裏的幾個新朋友,它們是: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以後我們看到一個圖形,怎樣判斷它是幾邊形呢?

三、課本練習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感受所拼圖形的數學美。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協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認七巧板

二、操作討論,積累經驗

1、觀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動手操作之前,請你先想一想怎麼拼,然後再按照你的想法動手拼一拼,看誰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對比啟思

你使用了幾塊板?怎樣拼的?

反饋典型情況:(1)只用2個三角形拼擺;(2)用3塊圖形拼擺。

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

小結:我們在拼的時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還可以加入其他形狀的板去拼。拼的時候,從用2塊板拼開始,拼出了所有2塊板的,再增加板的數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創新

現在,老師請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擺三角形,然後和小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拼擺的。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根據學生使用七巧板的塊數分類彙報。

三、回顧過程,總結方法

請大家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在解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做的?我們先做什麼,又做什麼?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理解問題,然後通過觀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驗證、完善我們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課後請大家試着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完成教科書第4頁“做一做”的內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幾個長方形。

反思

《七巧板》一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課一開始,我並沒有給學生規定內容,而是讓學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動手拼一拼、擺一擺,創造出美麗的圖案,在同學們真的活躍起來,興趣高漲時,我再出示拼擺任務,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的`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一節快樂的數學課。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苯岷仙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2痺諶鮮鍛夾蔚墓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備惺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圓柱的學具和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教師:我們在前面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圖形中辨認出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嗎?

出示。

學生辨認後,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辨認的。

教師:你在上節課是怎樣認識這些圖形的呢?

學生自由地説,教師根據學生的敍述作以下的板書。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圖形分類—物體與圖形的聯繫—説生活中的圖形。

教師:這節課就小朋友們掌握的這些方法來認識新的圖形—三角形和圓。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2

教師:根據我們前一節課的學習方法,我們還是從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開始。

出示例2。

教師: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能説一説它們的名字嗎?

引導學生説出這些物品分別是硬幣、紅領巾、鐘面、錦旗。

教師:知道這些物品的形狀是什麼圖形嗎?如果學生能憑藉生活經驗説出硬幣和鐘面的形狀是圓,紅領巾和錦旗的形狀是三角形,教師則追問“你怎麼知道它是圓或三角形的?”促使學生説己判斷的依據;如果學生不知道是什麼形狀,教師則引導學生這樣思考。

教師:能把這些物品分成兩類嗎?學生可能有多種分法,教師抓住學生按形狀分這種分法進行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讓學生説出硬幣、鐘面都是圓圓的,所以把它們分到一起;紅領巾、錦旗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所以把它們分到一起。

教師:像這樣圓圓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圓;這種有三個角和三條邊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教師在圖形的下面板書圓、三角形。

教師:看看這些學具,你能在這些學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圓嗎?

引導學生在學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圓。

教師:把這些學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什麼?

讓學生説一説三角形和圓都有平平的面。

教師: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引導學生説三角形有直直的邊,而圓的邊是彎彎的。

教師:這是圓和我們學過的其他圖形最大的不同,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邊,而圓卻是彎彎的邊。下面我們應該從物體與圖形的聯繫中來認識圓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圓和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有聯繫?與三角形有聯繫的物體我們學過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讓學生意識到圓和一年級上期學習的圓柱的聯繫,圓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圓;沒有學過與三角形有聯繫的物體。

教師:拿出你們的圓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圓嗎?你能夠圓柱來畫圓嗎?

指導學生圓柱“印”在紙上畫圓,學生畫曲線可能有困難,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畫完後,抽幾個學生的作業在

上展示,全班集體。

出示下圖。

教師:你能判斷左邊的物體能畫出右邊哪個圖形嗎?

學生判斷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判斷的理由。

教師:小朋友們會圓柱畫圓了,你會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嗎?想一想,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和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樣?

引導學生説出圍長方形和正方形時要圍四條邊,而圍三角形只圍三條邊。

教師:圍一圍試試,看你們圍出來的三角形是一樣的嗎?

學生圍三角形時,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然後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等展示出來。

教師:看看你們圍的三角形,它們的大小、樣子都完全一樣嗎?

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圖形的大小和樣子是有區別的。

教師:但是它們為什麼都叫三角形呢?

引導學生説出這些圖形都是由三條直直的邊圍成的圖形,都有三個角。

教師:對了,雖然這些圖形的樣子有些不同,但它們都是由三條直直的邊圍成的圖形呀,所以它們都叫三角形。

教師:我們已經討論了物體與圖形的聯繫,按上節課我們的學習方法,下一步我們應該做什麼?

讓學生看着板書説出下一步是説生活中的圖形。

教師:生活中有這樣的三角形和圓嗎?我們看這兩個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圓?

出示第50頁最下面的“議一議”。

教師:除了有的交通標誌牌的面是三角形,圓桌的面是圓形外,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説幾個例子來大家聽聽。

學生自由地説。

教師:你們在説的時候都到一個“面”字,能説一説這個“面”字是什麼意思嗎?不要這個“面”字對不對呢?

讓學生理解圓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個圖形,而整個圓桌不是一個平面圖形,而是一個物體了。

教師:這樣一來,小朋友對三角形和圓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第52頁第3題、第4題、第6題,其中第4題和第6題只要求學生完成三角形和圓的作業內容,完成後集體訂正。

(2)指導學生完成第51頁第4題“拼一拼”的活動,拼好後學生相互參觀,相互。

(3)指導學生思考第53頁思考題中的第2小題,完成後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看的。要求學生這樣看,單獨的三角形有3個,兩個三角形合成一個三角形的有2個,三個三角形合成一個三角形的有1個,一共是“3+2+1=6個”三角形。

四、課堂

教師: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收穫?

五、課外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第53頁第7題。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徵。

教學難點:

根據特徵拼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特別喜歡摺紙,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折好嗎?

二、學生自主探索有關平面圖形相互轉換的知識:

1、做小風車: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風車。

(2)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和一張正方形的紙根據提示要求:沿虛線折一折。

(3)彙報交流自己折後的發現,教師小結: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4)做小風車,使學生既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係,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平面圖形的關係:

(1)學生準備好學具(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

(2)教師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獨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圖形拼組,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沒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操作。

(4)小組互相交流:用了幾個什麼圖形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6)説一説你通過這些平面圖形的拼組有什麼收穫?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各種辦法。

(2)教給學生最簡單的方法。

(3)讓學生説一説通過用圓形紙剪成一張正方形的紙,你發現了什麼?使學生看到有時圓和正方形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學習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

2、完成練習一第3、4、5題

3、自己想想還能用什麼拼成什麼?

四、小結: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內容?

2、談一談你的收穫。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

2.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種圖形的拼組,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圖形的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所學平面圖形的知識。

教學難點:拼組指定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教具:一套七巧板、課件;學具: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認七巧板

(一)看圖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圖案。

這些美麗的圖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認識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塊板組成的。中間這個巧字,是想告訴我們,心靈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許多美麗的圖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裏面有幾種不同的圖形?

3、數一數,每種圖形有幾個。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樣大?(兩個大三角形、一箇中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

【設計意圖:滲透數學文化,給學生提供認識平面圖形的豐富素材,關注學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認出各種圖形並能正確地找出來。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動手操作,積累經驗。

談話:剛才我們看到了許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我們也來試試,好嗎?

(一)用兩個圖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兩個圖形拼一個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樣拼?再動手。

2、學生操作。

3、學生展示,並説説是用哪兩個圖形拼的。

4、評價: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師的要求,用兩個圖形拼成一個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個拼。

1、請聽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個圖形拼一個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嗎?想好了再拼。

2、學生拼圖。

3、學生展示,並説説用哪三個圖形拼的。

4、評價學生拼組的圖形。

(三)用四、五、六個拼

1、談話:剛才我們拼三角形的時候,先用幾個圖形拼的?後來用幾個圖形拼的?接下來拼三角形,你想用幾個圖形拼?(4、5、6)

2、要求:(1)小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別用4、5、6、7個圖形拼(3)先想想用哪幾個圖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組代表彙報用哪些圖形拼的。

【設計意圖: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別用七巧板中的2個、3個圖形拼組三角形,滲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用2個圖形開始拼,再到用3個圖形拼。】

三、發揮想象 自主創新

談話:七巧板不僅能拼三角形,還能拼成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各種有趣的圖形呢!

(一)分小組拼自己喜歡的圖形。

(二)根據小組內的拼圖,講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的拼組,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一)這節課你喜歡嗎?説説喜歡什麼?

(二)遊戲:

1、請你把“七巧板”復原拼成一個正方形。

2、挪動正方形其中的兩塊,把它變成一個三角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演示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動三角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長方形。(學生投影儀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動長方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平行四邊形。(投影儀演示,同學們一起做。)

(三)介紹七巧板的來由,欣賞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圖。

“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後來流傳到國外,歐洲人稱之為“唐圖”。唐朝是中國十分昌盛的時期,外國人常用“唐”來代表中國。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國的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祖國的數學文化,體會數學美,孩子們在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這部分內容,併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並能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能準確的判斷出各種圖形,也就是説學生已具備了關於角的感性認識。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形象思維為主,這部分內容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如果讓學生找這些圖形,對學生來説一點也不困難,但學生在抽象 出角的過程中,説出角的特點,會比較困難。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與數學意義上的角,如可能會跟釘子尖混淆,因為那些東西摸出來也是扎扎的。還有可能出現認為兩條邊長的角就大。所以本節課要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在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以及突破學習角的難點。最後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直角、鋭角、鈍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得長度無關,與兩邊張口大小有關。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

3、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

難點:並能理解交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二》教學設計 篇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8g9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