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林海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林海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海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林海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林海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為了表達喜愛的情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可將課文分為三段。在這三段結束處都講到“親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隨着對大興安嶺的深入瞭解,這種“親切、舒服”的體會也逐步加深。

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教學重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構想:

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課文圍繞大興安嶺的“親切、舒服”聯繫具體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學生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最後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條理,學習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咱們就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作嚮導,把他的文章當作導遊詞,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齊讀課題。

3、“林海”指什麼地方?“林海”説明了什麼?(大興安嶺,森林茂密,樹木很多。)

二、通過預習,你瞭解了哪些內容?你還想知道什麼?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預習情況。

3、讓學生充分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問題。

4、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真不少,相信學習了課文,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作者看到林海以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讀後回答,評價。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幾次直接寫到這種感受?

3、然後討論、交流。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進原始森林的時候,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舒服。第二次是在看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後產生的聯想時,作者看到那麼多的嶺,那麼温柔;那麼多的數,呈現那麼多種的綠色;那麼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由此聯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為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麼?你認為這一段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大興安嶺的嶺美在哪兒?(抓住嶺多、温柔的特點進行理解)

分小組討論學習

(1)温柔:嶺的山勢平緩,線條柔和。指讀有關語句,理解“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2)哪些語句説明了嶺多?(“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3)引導學生提問:“看不完”,“看不厭”分別指什麼?(“看不完”是因為沿途都是嶺,連綿不斷,彷彿沒有盡頭;“看不厭”是因為這麼多的嶺並不單調,它有各種各樣的形態)

(4)指名説説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説明原因

(5)比較秦嶺與這裏的不同,可畫畫

(6)指名練習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3、自學3——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

(2)可以把你認為寫得優美的句子畫下來。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自學成果。

(5)指名説説林的特點,並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a、“林”有什麼特點?(多、綠)

b、讀有關詞句體會。

c、作者看到“林”後,想到了什麼?(海洋、浪花、銀裙)

d、出示句子:看,海邊上不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和“白色的浪花”分別指什麼?)(“海”就是上一名中所説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説的俏麗的白樺。)

小結:作者敍述大興安嶺的“林”,把羣嶺比作海邊的浪花,我們讀了對大興安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由衷佩服作者想象的豐富,請帶着感情朗讀。

(6)指名説説花的特點,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多,為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

a、出示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描寫非常準確、形象,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

b、有感情地朗讀

(7)找出比喻句,加以想象。

4、默讀第6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指導朗讀。

(1)思考:為什麼説“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2)學生談體會(因為大興安嶺林木資源十分豐富,這種“美”是國家建設所需的良材的主要來源,是建設無數“廣廈”的基地,所以説“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休”兩者密不可分)

(3)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因此會再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5、指名讀第7自然段。説説讀懂了什麼?練讀。

思考: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安嶺的“興”,由“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識。這是從字面上説,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與安定有興安嶺的一份貢獻,所以説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質疑問難: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配樂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誰能説説你對大興安嶺有哪些瞭解?同學們談得很好,相信大家經過努力,將來都能像大興安嶺的落葉松一樣,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林海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教育點:

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知識點:

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訓練點:

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創新切入點:

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創作詩文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廣泛收集林海的詩文、圖片資料。

2、剪輯編制反映林海之美的錄相片。

3、製作投影課文優美片段的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1、回憶美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19課。請想一想,老舍先生筆下那莽莽蒼蒼的林海是怎樣的?學生簡要回答。師:大家想親眼看一看林海嗎?(播放錄像。)

2、感知美

(1)學生看錄像,教師現場解説。

(2)小結過渡:林海的確很美!(板書:美)

3、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着愛美的心,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最美的小片段。你們找,我也找,咱們比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一讀。

(3)師:看來,同學們的火眼金睛還真能發現美!不過,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師朗讀寫人的小片段。如已經有學生讀過,教師就主動與該同學聯合起來學習。)

4、品味美

師:服氣嗎?不服氣?那願意認真品味之後來跟我辯論嗎?好!請參考提示,認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開創造性想象,你們品,我也品。咱們等着瞧!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哪些?它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生:仔細品讀。

5、討論美

(1)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引導程序大體如下。

①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麼?

②啟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③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2)教師根據課文描寫人之美的小片段組織辯論發言。(也可以靈活地穿插在上面四個小片段的討論之間。)

①啟發學生"幫忙"。師:誰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願意幫我説説嗎?

②教師補充發言。師:點綴在莽莽林海當中的市鎮,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是興安嶺興國安邦的體現,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勞動歌聲中創造的!

③激勵、過渡。師:怎麼樣?我找的片段美得和諧,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嗎?咱們辯論的勝負如何?後面還有兩局比賽,我們可要決一雌雄!重點討論的五個小片段如下。

嶺: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林: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花: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

木:千山一碧,萬古長青,恰好與廣廈、良材。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

人:山林中已經有不少的市鎮,給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6、總結美

(1)形成板書。師:(指板書)同學們,從剛才的品味和辯論中,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都很美。請看:它們的美有沒有聯繫?林與花有沒有?花與木有沒有?……(一邊指點一邊連線。)

(2)小結課文。師: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在一起的美,使興安嶺美得那麼燦爛,那麼實在!她就像一顆裝點我們美麗祖國的星星!

(3)理解"興國安邦"。師:難怪作者説,興安嶺具有興國安邦的意義。同學們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説嗎?

7、讚賞美

(1)學生練讀。師:下面,進行第二局比賽。就是通過優美片段的朗讀來盡情地讚美林海。誰朗讀讚美得最有吸引力,誰就是冠軍!當然,能夠通過背誦來讚美的,更是冠軍!請同學先練一練。

(2)學生誦讀。師:誰最先來讚美?能讀就讀,能背就背!(師生共同評議,選出一個個冠軍。請他們昂首挺胸地站着。)

(3)教師表演讀。師:我也想當冠軍!可以表現一下了嗎?(教師讀,學生評。)

(4)學生齊讀重點文段。師:剛才,我們選出了班上的個人冠軍。現在看看,我們這個集體能不能當冠軍?請齊讀課文第三、四節,能背誦的同學還可以背!

(5)激勵、過渡。師: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堪稱冠軍!

8、創造美

(1)師生同時創作詩文。師:我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林海嗎?好!請參考課文的優美詞句和自己收集的詩文、圖片資料,為興安嶺寫幾句讚美的話,也可以寫一首小詩。你們寫,我也寫,咱們進行第三局比賽!(學生寫在印着精美圖片的作業紙上,教師用電腦寫作。)

(2)學生展示,教師引導賞析得意之作。

(3)教師展示,請學生賞析。

9、憧憬美

師:同學們想去林海旅遊嗎?能實現嗎?老師認為完全有可能!現在,教你一個絕招:自己先把課文最美的'兩個自然段背下來,然後,在父母面前把林海盡情地讚美一番,打動他們的心,爭取讓爸媽明年暑假帶你進到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裏的松針,摸摸那裏的古木……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業。

林海的教學設計3

一、教材説明

《林海》是老舍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25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學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林海》是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組閲讀訓練的重點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為落實本單元的訓練目標,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並讓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温故求新

開課就讓學生複習第一課時內容,説説課文主要講什麼,體會到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然後用導語過渡到本課時內容:眼前的景物證實了興安嶺這個名字悦耳,讓人感到親切舒服。現在老舍置身與興安嶺,看到了山嶺、樹林、野花,他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呢?請看課後思考·練習1給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2、相信學生,扶持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景物,根據課後思考·練習1的要求自學,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勾畫批註。然後在六人小組裏交流自己學習的收穫,説説自己讀的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聽的同學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進行補充。還用你既然那麼喜歡大興安嶺的山嶺,我相信你一定能讀出對它的喜愛來。你能讀給大家聽聽嗎?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

3、充分朗讀,體會感情

通過分男女生讀、自由朗讀、齊讀、變序朗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要求中,逐步體會到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用導語通過學習,你收穫一定不小,現在很想讓大家分享自己學習的快樂。那麼請説説你最喜歡什麼景物,有什麼特點,你體會到作者表達怎樣的感情。啟發學生説出自己的體會。

4、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作者筆下的嶺、林、花特點明顯,是採用了比較、比喻、擬人等多種描寫手法,才使景物顯得生動形象,感情表達真實的。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我把課後出現的兩個句子用小黑板抄寫下來,並將與之比較的句子同時出示,讓學生通過朗讀對比,體會到比喻、擬人等寫法可以是句子顯得更加生動形象,並能準確地表情達意。

5、鼓勵探索,培養求知

課文中有一些空白知識點,為了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填補空白,我在課前要求預習時就要求學生自己找出課文的知識空白點,並通過上網、查找工具書等收集有關資料。如雲橫秦嶺中關於秦嶺,大興安嶺林場的綜合利用的方式等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習到相關內容時就讓學生補充。

五、精設板書

為了體現《林海》這一課的特點,我在板書的設計上頗費心思。我設計了引導學生先抓住作者三個親切舒服這條思路,貫穿全文,構成體系。再引導學生把景物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思路凝在一起,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上線條表現出來。使人與景、人與物的關係顯而易見,作者的真情實感凸現出來。

總之,我以新的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將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教學中探索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林海》一課的學習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表達真情實感,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yklm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