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七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阮恆無私奉獻的品格。

2、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11個生字,掌握“孤兒院、休克、輸血、顫抖、迫在眉睫、草墊、擦拭、嗚咽、抽泣、竭力、輕柔”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繼續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其中,前者還是教學難點。

三、課時:2課時

四、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

第一課時

基本教法:

指導學生用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方法讀懂重點語句,進而讀懂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説,有朋友自遠方來,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寫的就是朋友間的故事。

2、揭示課題: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檢查預習效果,教學生字

1、檢查朗讀

課前老師要求大家讀讀課文,現在就請兩個組的同學用開火車的形式讀。一個同學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字音都讀準了嗎?(注意正音)

2、教學生字

這一課共有11個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把它記住(重點指導讀準“輸”、“試”的讀音)。

3、再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交流初步的閲讀感受,並質疑問難。

1、請同學們再看看課文,想一想,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要點:知道小女孩傷勢嚴重,要馬上輸血。知道了小男孩為小女孩輸血。)

2、小女孩傷勢嚴重,輸血迫在眉睫,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想還有什麼疑問,把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

(主要問題:小男孩在獻血時,心裏怎麼想?)

(板:內心活動)

四、探究小男孩獻血時的內心活動

1、要想知道小男孩獻血時心裏是怎樣想的,就要從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神態、動作入手。(板:神態、動作) 預習時,同學們已經把有關描寫小男孩動作、神態的句子畫了出來,現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樣。

2、我們要從小男孩的神態、動作去想象他的內心,思考·練習2的句子可以幫我們的忙。

出示課件1

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來,然後又舉起來。(阮恆舉手時為什麼“顫抖”?為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先指名讀重點句,再問課文提了什麼問題。

2、請同學們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模仿阮恆的動作,想象阮恆的內心,他舉手時為什麼“顫抖”?為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讓學生在讀句和動作的模仿中體會到:阮恆心裏很害怕,舉手時才會發抖,才會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沒有馬上獻血,小女孩就會死去,所以又把手舉起來。聯繫《爬天都峯》理解猶豫的心情。

(板書:舉放舉猶豫)

3、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阮恆的心情。

(1)指名讀。

(2)老師範讀。

老師也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師為什麼要這樣讀。你們自己再把句子讀一讀,體會小男孩害怕、猶豫的心情。

(3)再指名讀。

(4)從同學的朗讀中,老師彷彿看到了小男孩輸血前的害怕、猶豫,卻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這個句子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三)重點句2、3、4

1、終於有個孩子願意為小女孩輸血了,他就是阮恆,輸血前,他害怕過、猶豫過,但是仍然數他最勇敢,只有他願意為小女孩獻血。在輸血過程中,他又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分小組學習,一組討論一個重點句,先提問題,再想答案。等會兒,每組一個同學在班上彙報。

2、小組討論。

3、重點句2

(1) 課件2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並迅速用一隻手捂住臉。“疼嗎?阮恆?”醫生問道。阮恆搖搖頭。

(2)哪個小組彙報一下,剛才你們提了什麼問題?找到什麼答案?

(問題:阮恆為什麼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發抖?為什麼迅速用一隻手捂住臉?)

(板:啜泣、捂)

(答案要點:阮恆心裏越來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發抖;他想掩飾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隻手捂住臉。)

(板:害怕、掩飾)

(3)小結。血就從阮恆的身上抽出來了,此時,他心裏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痛苦,但是為了救那個小女孩,他卻在掩飾自己的這種害怕和痛苦,多麼可愛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點句3

(1) 出示課件3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並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醫生又問是不是針剌疼了他,他又搖了搖了頭。

(2)哪個小組來説一説?

(問題:阮恆過了一會兒,為什麼又哭了?為什麼又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板:嗚咽、掩蓋)

(答案要點:阮恆心裏越來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響給小女孩輸血,所以又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飾)

5、重點句4

(1)出示課件4

接着,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個組要彙報?

(問題:他那不時的啜泣為什麼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為什麼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頭?)

(答案要點:阮恆心裏更害怕,更痛苦,所以總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飾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飾)

6、小結。阮恆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到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説明什麼?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飾自己的害怕,又説明什麼?

7、感情朗讀。

(1)出示課件5

請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小男孩的神情、動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麼,然後把這幾個重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2)誰來讀給大家聽,把自己認為讀得最好地方讀出來。

五、人物評價

阮恆在獻血的過程 有過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認為他可愛嗎?説説你們的看法。

六、佈置作業

回去把課文讀熟,也可以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課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如:拮据、夢寐以求、悶悶不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在閲讀中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並結合在本冊前面學過的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初步滲透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學習重點:

理解父親從不願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後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體會課文中母親説的話的含義。

學習難點: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強調中的讀音、彩的寫法

2.過渡導人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輪讀課文,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三、創設情境、啟發疑問

以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3—6自然段,指導學生在閲讀中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體會我中彩之後的興奮與激動,並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2.啟發疑問:再讀4、5自然段,試着提出問題,初步學習聯繫生活實際提問。

3.學法嘗試:以第6自然段巧妙過渡,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邊讀邊想解決問題,進一步學會提問。

四、滲透學法,邊讀邊想

以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學習7-8自然段,引導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難題,為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1.學生自己閲讀,嘗試解決在上一階段讀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父親到底面臨怎樣的難題?.

2.針對學生閲讀中的困惑,師生交流讀書方法,幫助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

3.學生嘗試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自己閲讀,邊讀邊想,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難題。

4.學生再讀書,並大膽質疑,為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五、佈置作業

認真讀課文,並通過上網或讀書等途徑查找資料,為下節課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二、抓住重點句深入探究,在師生共同讀書學習辯論的過程中,滲透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解決上節課學生遺留問題,並深入思考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為什麼又沒有留?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認真讀書,在學生思辯的基礎上理解為什麼是道德難題,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理解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和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的含義。(向學生推薦《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誠信,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三、想象寫話:當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後,我和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麼對話,説一説,再寫下來。

四、學習生字(重點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條心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強調心上有一短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創編記字口訣,使學生快樂識字、寫字。

五、課外延伸: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於彩票的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組合,通過查找資料、採訪等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

板書:

中彩那天

開車 道德難題 留?

不高興 ? 還?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第1課時 《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儘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符合着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並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説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麼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3.發展題: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着剪一剪:

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答,教師總結)

(三)教學效果評價

第2課時 《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並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 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的方法。

(三)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分配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出示活動角)這是什麼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通過舊知的複習引發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現的這種角説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現。

彙報發現。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製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製作,做好後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製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製作直角的方法並製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彙報製作直角的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彙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摺,再沿着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1)、你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彙報,並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現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並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並彙報。

3、 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幹什麼?

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後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後給小組的同學説説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並説説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製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並通過複習角的畫法引發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1、 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並驗證後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並交流。

2、 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彙報並要求説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並思考是如何畫的。並彙報説明畫法。

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創意説明】

《傅雷家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價值無比珍貴。既是書信,則關聯着寫信者、讀信者雙方,而讀信者又不只是傅聰一人,還有其他眾多人。眾多人讀《傅雷家書》,可能會讀出眾多的感悟,所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是也。因此,教學時宜採用發現法,即充分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心靈去發現其珍貴的價值,在發現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

一、在蒐集中發現並走近傅氏父子

通過課外查找、蒐集傅氏父子的資料及閲讀《傅雷家書》,去發現、提取、整合最重要的信息準備在班上交流。

信息要點:傅雷、傅聰生平及事蹟;《傅雷家書》;閲讀資料時生髮的個人感悟等。

二、在品讀中發現並走進《傅雷家書兩則》

1、站在父親的角度品讀:

⑴ 默讀:

不出聲,用心讀,整體感悟父親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讀後用第一(二)封信針對兒子為開頭進行歸納。

歸納要點:第一封信針對兒子精神消沉想表達安慰、勸勉、鼓勵之意;第二封信針對兒子演出取得成功想表達高興、激勵、勸勉之意。(大意對即可)

⑵ 朗讀:

讀出聲,用心品味父親表達了什麼。讀後用第一(二)封信為開頭,儘量用書上的詞語、句子歸納。

要點:

① 指導朗讀:

既是站在父親的角度,則應仔細揣摩父親的心情、情感、聲音、語氣及語態等。如第一封應讀得語氣輕柔與清脆,讀出滿腔慈愛與牽掛,讀出滿心陽光與爽性,讀出誠摯的關愛與鼓勵,讀出理性的思考與人生的堅毅。而第二封則應讀出收到兒子書信後的喜不自禁,得知兒子演出成功毫不矜持的激動和興奮,對兒子面對成功表現出一如既往的謙卑的欣慰,以及鼓勵兒子要克服一切困難不斷追求藝術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② 指導表達:

指導學生大膽提取、充分運用信中的雅詞佳句進行準確的表達。

2、站在兒子的角度品讀:

⑴ 默讀,整體感悟:

讀後用第一(二)封信讓我讀到了父親或兩封信讓我讀到了為開頭歸納感受。

感受要點:寬慰、慈愛、鼓勵、博大、胸懷、驕傲、追求

⑵ 朗讀,具體感悟:

讀後用從一(幾)句,我讀到了的句式談感悟。

① 朗讀指導:

既是站在兒子的角度,則應細心揣摩兒子在收閲兩封信時的不同情緒、不同心境下的語音、語調、語態等。如第一封信應讀出在父親的慈愛、勸慰和鼓勵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滿信心的情緒;第二封信應讀出父親為兒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動和驕傲之情,讀出父親要求兒子在藝術人生之道上保持謙卑不斷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

② 感受示例:

從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清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幾句,一方面我讀到了人生充滿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經歷,對此應該儘量處之泰然,保持心態平衡;另一方面我讀到了父親書信語言表達的優美貼切,比喻的形象生動,從中窺見了父親作為一個翻譯家其學識之淵博,語言功底之深厚。這啟發了我,一定要多讀多積累多運用。

3、站在旁人的角度品讀:

⑴ 從為人父母的角度讀到了什麼?

要點:

① 從父親傅雷處讀到了對兒子的慈愛、理解,對挫折所持的樂觀、積極態度,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對人生的理性思考以及學識的淵博深廣等;

② 父母應在兒子精神消沉時給予陽光與春風而不責備或埋怨;在兒子事業成功後應與之分享其快樂,同時給予勸勉和鼓勵,使之取得更大的成功

⑵ 從為人子的角度讀到了什麼?

要點:讀到了理解、關愛、謙遜、追求;讀到了應像傅聰一樣為祖國為民族為事業不懈努力

三、在積累中發現並感悟家書的語言魅力

家書雖為書信,但語言優美,應讓學生勾畫、摘抄、積累。

1、大量運用詞語,使語言顯得精緻、文雅和富於內涵:

如:大驚小怪、發泄、庸碌、廓然無累、驚心動魄、重蹈覆轍、感觸萬端、刻骨銘心、憑弔、涕泗橫流、發揚光大、自知之明、孤軍奮戰、扶掖、氣吞鬥牛

2、大量運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辭,使書信內藴豐厚又透出強烈的文化和哲理氣息,啟人深思。

如排比: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能裏去發匯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一連串的反問構成排比,表達了父母的慈愛和理解。

如比喻:如把感情上的創傷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像對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等,表達出對過去的事情要有一種平靜、超然的心態。

如引用:引用克利斯朵夫的經歷,表明要冷靜客觀,吸取教訓,引為借鑑;引用古詩詞,既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信心,又鼓勵兒子要發揚民族的優良傳統,做新中國的鐘聲。

四、在仿寫中發現並展示自己的語言天賦

自主選擇下面的一項小練習進行先書面後口頭的訓練,讓學生挑戰自我。

1、選用信中五至十個詞語,寫一段話;

2、自選一個句子或語段仿寫。如句子一個人惟有──才不至於──或者世界上最──莫過於──更莫過於──;如語段音樂院長説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才對。

3、自選一句話或一個語段寫一段感悟(200~300字左右)。

五、在反思中發現並挖掘自己的內在需求

通過《傅雷家書兩則》的品讀與仿寫,學生反思自己收穫了什麼?

反思角度提示:

1、從對父母理解的角度去反思:如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父母之愛

2、從追求理想思考人生的角度去反思:如應有高遠的人生追求併為自己的追求不懈地努力

3、從讀書方法的角度去反思:如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積累,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從名著名篇名言閲讀的角度去反思:如應多讀多積累多思考

六、在實踐活動中發現並加深對父母的理解

1、瞭解並掌握書信的格式:稱呼、問候、正文、祝辭、結尾署名、日期。

2、給父母寫封信,傾訴自己的心曲:或煩惱或快樂或理想或追求

【設計反思】

從不同角度品讀、感悟、發現《傅雷家書兩則》帶給我們的享受和思考是該教學設計的重點,旨在引導學生讀書品書悟書並積累書中的雅詞佳句,模仿書信中的語言表達,從而提升其語言感悟、語言駕馭以及語文對人的薰陶感染能力。同時,此設計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意在讓全體學生都學有所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抽、續”等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

【教學重點】

識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其中的道理。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本篇課文生動有趣,層次清楚。文中風娃娃胖乎乎的臉、圓溜溜的大眼睛,長得很可愛。學生對於它的故事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可創設情境,和風娃娃交朋友,瞭解風娃娃的故事,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同桌互讀、加動作表演讀等方式,在讀中感悟。最後可讓學生對風娃娃説幾句話,理解文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導入

1、平時,你都見過什麼樣的風?

2、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教師板畫)學生説出風娃娃,師板書。

二、識字

1、過渡:想了解風娃娃的故事嗎?那就自己先正確地把故事讀一讀。

2、風娃娃的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生字娃娃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同桌兩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他們。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⑴課件出示詞語:

抽水吸氣縴夫流汗行駛表示風箏傷心

責怪斷斷續續無影無蹤高興極了

①指名同桌讀;

②齊讀;

③開火車讀。

⑵生字娃娃回到了句子媽媽的懷抱中,你還能正確地讀出來嗎?

課件出示句子:

一架大風車正在慢慢轉動,抽上來的水斷斷續續地流着。

①學生自由練讀;

②指名讀;

③齊讀。

三、讀中學文

1、過渡:

現在,句子媽媽領着生字娃娃回家了。

同桌一起讀讀故事,如有讀得不正確的地方,幫他改正過來。

2、現在我們舉行一個朗讀比賽,四個組比一比,哪個組讀得好。

3、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麼:

⑴同桌互説;

⑵集體交流,師適時板書。

4、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⑴我們先跟着風娃娃到田野裏去看一看:

①自己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風娃娃是怎樣做的。

②同桌兩個合作,一人讀課文,一人加動作表演。

③師讀課文,學生表演。追問:現在你的心情怎樣?為什麼高興?

④齊讀。

⑵風娃娃不光吹動了風車,讓秧苗喝足了水,還吹動了帆船呢。

①生自己練習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齊讀。

⑶風娃娃幫助了人們,人們都感謝它,風娃娃心裏很高興。如果你是風娃娃,你會想些什麼呢?

①生自由發言;

②齊讀第四自然段。

⑷幫助人們做好事,只要有力氣就行了,事實是不是這樣?風娃娃好心幫助人們做事,可是卻做成了壞事,為什麼會這樣呢?

生自由發言。

⑸風娃娃做了壞事後,人們都責怪它,它傷心極了。可是它還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責怪它呢?你能不能提醒它一下,讓它改正過來?

①同桌表演:一人當風娃娃,一人當好心的小朋友。

②指名説。

⑹師總結:

大家都是些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風娃娃聽了大家的勸告之後,一定會改正的。

四、擴展活動

我們已經認識了風娃娃,課後瞭解一下風娃娃還可能做什麼好事、什麼壞事?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課外學習成果

説説自己瞭解到的風娃娃還可能做什麼好事、什麼壞事?

二、複習鞏固

1、搶讀詞語卡片。

2、生字組詞比賽:

⑴以組為單位給生字找朋友,寫在一張紙上。比比哪個小組找得多。

⑵教師把生字卡片貼在學習園地裏,學生課後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為生字找朋友。

三、看圖説話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説説風娃娃在哪裏,他在幹什麼?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本課要寫的字的特點,並説一説。

3、教師範寫一個字,提醒學生注意筆畫、筆順。

4、學生先書空,再描紅、臨寫。

五、擴展活動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風,瞭解風在各個季節的不同特點。

【板書設計】

風娃娃

吹大風車

好事吹帆船感謝高興

吹風箏

好心做了壞事吹衣服、小樹責怪傷心

【教學後記】

風娃娃的故事,學生在學習時比較簡單,通過讀能夠明白風娃娃的心情,瞭解風娃娃的故事。吹大風車一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加動作表演讀,體會到了風娃娃的力氣大,對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發言時,語言不夠流暢,還需要加以訓練。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瞭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具準備:

教法、學法:

幻燈、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導入

1、 同學們,你們聽過“潑水節”嗎?

2、 簡介潑水解

3、 傣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這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 自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潑水節 木桶 互相 濕淋淋

吉祥 幸福 不肯離去 鳳凰花

西雙版納 賽龍舟

A自由讀

B這課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C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

D去拼音讀

E教學生字字形

F把書翻到生字表,按筆順描紅

3、 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4、 開火車讀,師生評議

5、 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6、 討論交流

A西雙版納: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雲南省南部。

B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傣族人民過節時的歡樂心情。

教具準備:

幻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導入

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遍翡翠般綠的西雙版納時,

傣族人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歡樂的潑水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潑水節時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節讀課文,評議。

三、學文

(一)、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3、小朋友知道了,潑水節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這個讓大家期盼已久的節日到來的時候,傣族人民會是怎樣的心情?

4、指導讀出高興激動的語氣。

(二)、第二小節

1、這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人們是怎樣歡度的?自由讀第二小節,説説潑水節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2、交流: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很歡樂的?

3、指導朗讀。

4、你想親眼看看潑水節時那熱鬧的場面嗎?觀看圖片:歡樂的潑水節

5、帶入情境:如果這一天,你和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同學一起來到了大街上,參加潑水節,你會怎樣潑水呢?

6、質疑:為什麼大家渾身濕淋淋的,臉上卻笑開了花呢?

7、小結。小朋友説得真好。是呀,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淋淋的,但大家的心裏都是那樣高興,臉上也都笑開了花。大街上,歡樂的人們互相潑灑,一朵朵水花在人羣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8、齊讀第二小節。

(三)、第三小節

1、引讀

2、歡樂的潑水節這天,人們還舉行了很多其他活動呢!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讀一讀嗎?

3、出示。讀一讀。

4、練習: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賽起了( 的)龍舟,放起了( 的)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5、指導朗讀。

6、潑水節這天,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盡情地潑,盡情地澆,盡情地唱,盡情地跳,他們互相慶賀,互相祝福,是多麼快樂啊!學到這裏,你有什麼話想大聲地説出來嗎?

四、指導背誦。

五、作業:

1、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56支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最盛大的節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

2、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是什麼節?請你説一説或畫一畫節日時的情景。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設計理念:

《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教學時可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學語言詩意化,環節緊湊,學生激情如行雲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學習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CAI輔助教學,瞭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並背誦詩歌。

以詩歌第二節的關鍵詞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歌藴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重難點及策略: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源與教具:CAI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第一板塊:朗讀、感知

1、激情導入 ,營造氛圍

⑴、師: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啊!長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

⑵、學生欣賞。CAI出示:黃河奔騰不息的動畫。

師(配畫音):這就是的黃河!這就是勇往直前的黃河!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黃河!

⑶、師:1938年,日本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領土,黃河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當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華夏民族的優秀兒女啊!帶着黃河的英雄氣魄,投入了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板書:黃河頌。

2、欣賞《黃河頌》,感受激情

⑴、師: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讓我們來欣賞一曲黃河的深情頌歌。

CAI出示《黃河頌》樂章。

⑵、師:同學們,欣賞了《黃河頌》,老師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們覺得老師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抽生後明確:激昂、雄健、悲壯!

⑶、CAI出示,教師配樂詩朗誦。

3、生齊讀,吟詠成誦

師:同學們,面對母親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聲高歌吧!

學生齊讀課文。

第二板塊:朗讀、品味

1、品味語言,感悟詩情

師:我們已被黃河所感染、所鼓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篇,去聆聽黃河的聲音,去感悟中華民族的靈魂吧!

⑴、《黃河頌》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序曲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主體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尾聲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⑵、讓我們聚焦於黃河的主體部分吧!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師:男同學來讀繪黃河部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氣勢。

⑶、那同學們,頌黃河部分又在頌揚黃河的什麼精神呢?我們看,有一個句子反覆出現了三次,那就是啊!黃河!,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讚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呢?

板書:搖籃、屏障、臂膀。

⑷、詩人反覆吟唱:啊!黃河!, 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出這三個小節的情感與氣魄呢?

分小組討論,試讀。

抽讀後明確:第一節,舒緩深沉;第二節,堅強有力;第三節,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個小組來讀這三個小節。

師:黃河是搖籃,養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護衞了神聖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着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徵着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2、角色朗讀、體味詩情

⑴、教師小結:《黃河頌》,以它充滿鬥爭性的激昂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激勵中華兒女與日寇英勇搏擊,今天它仍然以其氣勢磅礴的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師朗讀朗誦詞,女生、男生分讀繪黃河、頌黃河部分,全班齊讀尾聲。

第三板塊:拓展延申

師:可在我們今天呢?近世以來,黃河屢次氾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傑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氾濫? 請同學們下課後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附:《黃河頌》教學後記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説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並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藉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聖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繫時代特徵,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藉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後,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藉助物像、藉助畫面、藉助音樂、藉助美讀、藉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 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wky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