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範文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鄭人買履》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範文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規,要隨機應變,相信實際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不要墨守成規,要隨機應變”。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介紹寓言

1、 同學們,咱們都學過那些寓言啊?

2、 説了這麼多,通過學習你們一定也瞭解了寓言中藴含的道理的吧!那你們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書叫什麼名字麼?

(《伊索寓言》)

沒錯,就是《伊索寓言》。裏面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同學能説一説嗎?

(如《農夫和蛇》)

那誰知道中國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又是什麼呢?

《韓非子 外儲説》是我國最早一部寓言故事集,我們學過的《自相矛盾》就是選自《韓非子》一書,而今天要學的《鄭人買履》也同樣出自這本書。

二 總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大家和我一起寫“履”這個字(學生空書)

【意圖:“履”為本課生字,空書生字幫助學生了解筆順筆畫】

追問:誰能説説這個字怎麼寫?(學生説識記方法,教師介紹字體結構,幫助記憶)

2、自讀課文,不會的音節看註釋、,讀得通順流利,並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 學生自讀

(2) 同桌兩個人相互檢查,互相提醒錯誤

(3) 指名讀(點評好壞,注意引導學生讀出匆匆忙忙的語氣)

3、(出示PPT)大家看熒幕上的這幾個詞,誰來讀一讀

鞋 尺碼 坐席 匆匆忙忙 寧願

(説得很準確)

4、誰能看着屏幕上的提示簡單説一説鄭人買履的故事?

(一個鄭國人想買雙鞋,量了尺碼後放在坐席上就匆匆忙忙去了市場。到了市場後發現忘了帶尺碼了,又匆匆忙忙回家去拿,等他再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他説:“我寧願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説得很好。)

過渡:鄭人買履這則寓言就是講這麼一個故事。

5、誰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呢?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為什麼沒有買到鞋?

明確:鄭國有個人想買雙鞋,卻因為只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而沒有買到鞋的故事。

補充: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抓住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來進行概括。

三 細讀課文,理解寓意

1、同學們,鄭人如此買鞋,誰也沒見過,你們想想這個人匆匆忙忙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匆匆忙忙才忘記了拿量好的尺碼)

那你在生活中有沒有匆匆忙忙的時候?能用“匆匆忙忙”造句麼?

(學生造句:我早上起晚了,收拾了一下書包編匆匆忙忙地走向學校。)

2、 加入你就是買鞋的人,碰到一個人匆匆忙忙的買鞋卻因沒帶尺碼而回時,你會怎麼做?

A、 叫住,勸他試鞋。

B、 不理他,繼續做生意。

C、 ……

(學生自由發揮,教師適當鼓勵學生好的點子,引導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

3、 假如你問他為什麼不用腳試鞋而得到一個啼笑皆非的答案時,你會想什麼?

4、 這則寓言故事讀後,你知道鄭人為什麼買不到鞋了麼?

(只相信尺碼而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

5、 你們想想作者韓非子寫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四、介紹作者,加深理解

過渡:讓我們看看作者的生平。

1、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學問很高。韓國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他目睹韓國日益衰弱,想讓國家強大起來,多次向韓王上書,希望變法圖強——改變一切不符合社會現實的,不起作用的管理方法。但是韓王卻不理不睬,依舊按照從書本中學到的老舊方法來治理國家,而不考慮社會現狀。於是韓非就寫了《鄭人買履》來諷刺當時的韓王。

這就是這則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識,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了吧?

【明確:做事不要墨守成規,要知變通從實際出發。】

2、 現在,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你就是博學的韓非,你想要勸諫韓王不要墨守成規,要知變通從實際出發。經過考慮你決定向韓王講鄭人買履的故事,如果成功了你就能拯救自己的國家。

【設計意圖:在此複述課文,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五、同類比較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讓我們再來看幾則關於鄭人的寓言:

鄭人逃暑 鄭人愛魚

1、 讀了這幾則關於鄭人的寓言,鄭人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2、 鄭人問什麼在寓言中就這麼愚蠢呢?自己回家查查資料。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鄭人買履》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第六單元——“方法”主題單元中《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是一則古代寓言,講的是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腳的人,來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

古文寓言,文字簡練生動,所寓的道理又含蓄深刻,耐人尋味。《鄭人買履》全文有七句話。第一句交代了人物和事件;第二、三、四、五句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詳細敍述了買履的經過;第六、七句用對話的形式揭示出道理。寓言中沒有作者的任何評論,只用對話,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給讀者思考的餘地。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文言文還不是很熟悉,對寓言也還接觸不多,處於比較模糊的階段。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對文言文對寓言有了初步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喚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顯得十分重要。而學生對文言文特點、文言文的朗讀、文言文的感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等都還有待教師的幫助。

設計理念: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感受文言文閲讀的樂趣,鍛鍊學生文言閲讀的基本能力。這種訓練,不是為了讓學生全面瞭解文言文知識,而是重在初步體驗文言誦讀的感受——在純粹的誦讀中獲得感受。”(《小學語文教師》2011.11)《語文新課標(2011)版》也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基於此,我把興趣的激發、語言的積累、朗讀的指導、學習文言文方法作為本課教學的目標。由於本文是一篇寓言,其寓意的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將“以趣激讀,以讀促思,讀中悟理”,學生在研讀課文中,能夠初步感受和欣賞文言文,體會文章的道理。同時,在課堂上貫徹10分鐘書寫的隨堂練習,繼續培養學生對漢字的書寫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不應拘泥守舊,要學會變通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習小“金鑰匙”一邊讀一邊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初步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嘗試誦讀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對讀,趣味誦讀。

3、通過學習,感受文言魅力,學生對文言文有閲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學習小“金鑰匙”一邊讀一邊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初步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嘗試誦讀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對讀,趣味誦讀。

2、懂得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導學案設計:

1、讀——仔仔細細閲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理解——對照譯文,理解句子,瞭解課文內容。

3、質疑——有什麼疑問,標註出來。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活動:

聊一聊買衣服或鞋子的經歷。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1、猜字揭題。(觀察課文插圖“履”。) 【板書“猜”】

2、介紹作者:(先讓學生介紹,教師適當補充)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 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子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説,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後人稱《韓非子》,現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

二、試讀質疑

(一)質疑並檢查自學情況

1、引導學生質疑課題。

2、檢查預習。

①放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②指名讀,正音。

③學習多音字:度、寧。生字:罷。

(二)理解故事大意

1、古文譯文對照讀。【板書“對照譯文”】

2、理解課文大意。

3、説説寓言的主要內容。

(三)趣味讀文

1、讀出節奏——跟讀、搖頭晃腦讀。

①聽範讀。

②自由練讀,讀出節奏。

③全班合作跟讀。半句半句讀,古文——譯文。【板書“反覆誦讀”】

三、研讀交流

1、默讀思考。把難理解的地方標出來,並小組討論,試着解決。)

(1)何不試之以足?(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2)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板書“且置履”。隨文了解“坐”——“座”】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賣一雙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時,忘記拿量好的尺碼。)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説:“我忘記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買成。)【板書“不得履”。隨文了解“反”——“返”。】

(4)曰:“寧信度,無自信也。”【板書“寧信度,無自信”】

(他説:“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分角色朗讀本文。

3、討論:最終這個鄭國人沒有買到鞋,為什麼沒有買到?你覺得這個鄭人是個怎樣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你從中感悟到什麼?(做事不能過分拘泥於形式,要從實際出發。)【板書“從實際出發”】

四、拓展延伸

可見這個人真是“固執至極”別人勸也聽不進去。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事例嗎?請聯繫實際加以説明。

五、總結昇華

看來文言文,用字不多,卻能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璣”。所以我們學習文言文課採用“猜、對照譯文、反覆誦讀”的方法。

六、作業佈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擴寫。注意寫出當時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vdn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