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繫。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收集蚜蟲、葉子、葫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課件:我要的是葫蘆)

1、我們一起來複習生字詞。

2、誰來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剛才同學們説了小葫蘆長得好,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勾下來。

2、抽生説後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課件出示語句)

3、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

生:再讀。

4、師範讀後,

5、生齊讀: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

6、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出來了同學們太喜歡小葫蘆了。可是種葫蘆的人得到了葫蘆了嗎?(課件)你有什麼感受?

2、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蘆一天天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難過呢!來,我們再來讀讀這句。

4、我們學到這兒,你的腦海裏一定出現了幾個問號,你有什麼問題?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就必須要能闖過這三關。

第一關、會讀:

第二關、會演:

第三關、會説:

2、第一關小組學習後交流。

(1)第一關:哪一組來讀讀“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説的句子。

(2)勾對的舉手。

(3)小組分角色讀

(4)不讀敍述性語言之解讀對話能行嗎?

(5)我有幾個句子弄不明白,想請教一下大家。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恭喜大家闖過第一關

3第二關:會演,小組演了後交流。

(1)剛才各個小組都演得很熱烈,我們來比比,看哪一組演得最好。

其餘的同學都來當評委,注意哪個角色演得好,好在哪裏?你認為什麼地方演得不夠出色,你怎樣改進。生表演。(兩組表演)

(2)假如你是葉子,你有什麼話要對種葫蘆的人説?

我是你種的葫蘆葉,我對你有意見!你每天都來看小葫蘆,可我們葉子呢,你從來沒正眼瞧過。我身上長了那麼多的蚜蟲,你也不管管!為什麼?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蘆,我又不要葉子!

恭喜大家闖過第二關

4、第三關、會説。小組討論後交流。

(1)葫蘆為什麼會掉呢?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他説:“”

三、小結

是呀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互相聯繫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聯繫的,比如()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四、想象拓展。

1、“種葫蘆的人”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牢牢記住了這個教訓。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在坐的老師,同學聽,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葉子葫蘆

││

↓聯繫↓

長蟲────→落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會讀、會寫要讀、要寫的生字。

2、能用正確的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並能聯繫學習和和不知實際切實體會。

第一課時

一、讀題激趣,自由發表感慨。

學生自由用自己喜歡的語氣和喜歡的方式讀課題,讀後自由發表意見,讀中你有何發現?

(我要的只是葫蘆,不要別的。我只要葫蘆,別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蘆,你明白嗎?……)

1、隨機學習生字“葫蘆”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

3、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一讀,要求讀通順。

三、讀文、鞏固生字

1、看課文插圖,自讀課文找出有聯繫的你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如: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哇——娃——窪

盯——丁——叮

誰會讀: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看:觀察老師的範寫,説説要注意些什麼?

左窄右寬的字:治掛棵哇慢怪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每”的筆順。

掛和哇的右邊,言字的字形書寫注意重心要穩。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看圖讀文理解,兩幅圖有什麼不同,找出書上的句子來讀一讀。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2、葉子上長了蚜蟲,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思考:一個藤上的葫蘆怎麼會有前後不同的結果呢?你能幫種葫蘆的人想想這其中的原因嗎?請你再認真讀讀課文,找出書上有關的句子來説一説。

1、他第一次看到葉子上有蚜蟲時,心理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只想自己的葫蘆快點長,長得賽過大南瓜。

2、當鄰居勸他快給葫蘆治一治蟲時,他感到很奇怪,説什麼,我要的是葫蘆,葉子上的蟲還用我治嗎?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葉子,不知道葉子和果子是有聯繫的,葉子上長了蟲,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結果。是不對的。

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1、朗訊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麼不同,體會每組的兩句意思是一樣的。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4、從對話中,你感覺到了什麼?

5、整體欣賞感悟。多媒體配樂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首先是他不懂葉子和果子的關係,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三、實踐活動: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四、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細長的藤綠葉葉黃了

雪白的花

多可愛的小葫蘆落到地上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提出好多問題,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我就以此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重點朗讀中間兩段,讓學生感悟問題的原因。本節課學生讀得很有感情,討論得也很激烈,並在有序的爭論中得出了結論:種葫蘆的人,只人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反覆朗讀和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學習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課件,一個葫蘆

學生:課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收集有關葉子作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看圖質疑,提示課題

1、課件出示畫面:“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綠葉葱蘢,小葫蘆可愛;再出示畫面:“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通過兩幅圖對比,引導質疑: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都變黃了,落了呢?

2、提示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

2、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一讀。

3、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三、自主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1、再讀課文,聯繫生字前後的詞語或句子讀誰字音。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卡片。

(2)開火車讀去掉拼音後的生字。

(3)輪讀生字詞語卡片。

3、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頭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組得正確。

5、指導書寫: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爬”、“謝”、“慢”等字。

四、熟讀課文,瞭解文中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麼?

2、出示課件插圖,學習第一自然段。

(1)開始小葫蘆長得怎麼樣?(很好、很茂盛)

(2)你從哪兒看出這棵葫蘆長得好。

(藤長;葉綠多;花是雪白的,葫蘆可愛)

(3)出示詞組讀一讀

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葫蘆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2、3句話,讀出喜愛之情。

3、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逗人喜歡嗎?從哪句可以看出來?

4、分小組比賽朗讀第1自然段。

5、最後,種葫蘆的人收到葫蘆了嗎?請看最後一自然段。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

2、説説讀後有什麼感想?

3、指導朗讀,讀出惋惜的語氣。

4、過渡:為什麼小葫蘆開始長得那麼可愛?後來卻落了呢?請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插圖二)觀察後問:葉子有什麼變化?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是怎麼想的?

(1)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2)讀句子,注意讀出反問的語氣。

(3)猜猜他在想什麼,引出陳述句。

(4)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怕。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再讀句子,注意加強肯定。

(6)開火車比賽讀。

3、找出種葫蘆的人説的話,鄰居的話。

4、分小組討論,如何才能讀好他們的話。

5、彙報。師相機指導,重點指導以下內容:

(1)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詞語:盯着、自言自語,加上動作幫助理解。

②葫蘆並不可能賽過大南瓜,由此説明那個人十分喜歡葫蘆,希望葫蘆快些長大。

③兩個“快長啊,快長啊”讀出迫切之情。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蘆。

讀好問句,體會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蘆。

(3)一個鄰居看見了……快治一治吧!

勸告的語氣,體會鄰居着急的心情。

6、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7、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8、説説你對種葫蘆人的看法。你想對他説點什麼?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五、啟發想像,拓展學習

1、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有一天他發現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那個人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呢?比一比,誰的故事編得好。

六、作業

1、朗讀全文。

2、寫一寫你想寫的詞、句。

板書設計:

23、我要的是葫蘆

(長了蚜蟲的葫蘆葉圖片)(長了許多蚜蟲變黃的葫蘆葉圖片)

(正常的葫蘆葉圖片)(正常的葫蘆圖片)

不怕

不治

(變黃枯了的葫蘆圖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r3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