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初中課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範文

初中課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初中課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範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閲一些有關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遊詞。

3、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研讀賞析2~5小節。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後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嚮往的温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2)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3)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4)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5)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

(1)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温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2、3、4、略)

(5)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温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二、研讀賞析

1、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⑴ 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⑵ 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⑶ 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⑴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一淡雅。水色──綠。

⑵ 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⑶ 略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設計濟南的導遊詞。

2、重點研讀:第3小節和第5小節。

一、問題

1、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

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3、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麼寫得好?

4、(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説説好在哪兒?

明確:

1、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3、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4、⑴ 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⑵ 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答案參考教參第104頁)

二、體驗反思

提問:為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

1、細緻觀察

2、抓住特徵

3、安排順序(角度)

4、運用修辭

5、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1、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的異同: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2、假如你是一位導遊,冬季帶領遊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遊詞。

(此題是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以濟南的冬天一文為參照,介紹冬季的美景、設計行程。)

應先介紹濟南的歷史、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以及與其有聯繫的幾位名人(李清照、辛棄疾等)。遊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紹冬景。

四、佈置作業

1、寫作練習:寫故鄉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徵。

2、比較閲讀:讀郁達夫《故都的秋》。(比較在感情、寫法、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xok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