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最後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最後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最後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説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地震來臨的一刻,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也可以説是生死攸關的一刻。2.什麼是生死攸關?(關係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生死攸關的一刻就是關係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的一刻,那時候,譚老師作出了怎樣的抉擇?讓我們回到那灰暗的一天。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1.引讀“天空陰沉沉的。”這段是自然環境描寫,短短六個字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讀老師的話。

2.自讀第4-7自然段,找出些地震情況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到了什麼?

(1)(引導學生體會情況的緊急和危險,譚老師的臨危不懼、捨己為人等,從而讓學生體會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譚老師選擇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2)第五自然段“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意味着許多房屋倒塌了,譚老師他們的樓房也即將垮塌

(3)“但是,那短暫的幾秒鐘,哪裏容得下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換個意思表達。

(4)四位同學衝不出去了!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5)在最後生死攸關的時刻譚老師是怎麼做的呢?(抓住動詞)他完全可以自己也躲到課桌下,但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在最後生死攸關的時刻譚老師又一次作出了最後的抉擇,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學生!

(6)“地動山搖”體會到什麼?連讀。

(7)讀第七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麼?什麼心情?朗讀表現出來。

(8).譚千秋老師遇難了,齊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小結:真愛無痕,大愛無私,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在求生的本能面前,他們把生的希望讓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三.學習第三部分1.自讀8-10自然段,誰的話語最讓你感動?為什麼?帶着感情讀一讀。2.遇到自然災害躲避,是人的本能,是什麼讓這一個普通的老師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超越了本能,選擇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舉動呢?在12自然段中找一找。(愛與責任)3.讀11自然段,體會到什麼感情?有感情地讀一讀。4.人們讚頌他——讓我們也用自己的筆來讚頌一下這位普通而偉大的人民教師吧!

四.學生練筆1.學生練筆2.交流

五.總結譚千秋老師走了,可他誓死護衞學生的形象永遠感動着人們,其實,在我們周圍有許多人懷抱着愛與責任無私地關愛我們,在我們享受着老師、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與責任的同時,讓我們也感念他們,用我們的愛與責任回報他們。

板書:1. 最後的姿勢張開雙臂 護住學生愛與責任

標籤: 教學 課時 姿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ydd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