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理念: 抓住小學生語感形成的心理機智和規律,以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為基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説、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10 個生字,並能試着欣賞自己書寫的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徵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徵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認識塔

1、教師板書: 塔 請同學讀一讀這個字。

2、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塔?説説它的樣子。

3、你們知道我國有幾個著名的電視塔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國有 3 個著名的電視塔:第一個是上海電視塔,叫東方明珠;第二個是天津電視塔,簡稱天塔;第三個是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 神奇的塔” 。教師接着板書:神奇的。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這個神奇的塔是什麼塔?為什麼説它是神奇的塔?)咱們帶着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瞭解塔

1、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輕聲試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這座神奇的塔叫什麼名字?

2、再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把課文讀流利。

5、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都是誰發現了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之處?

三、研讀品味——熟悉塔

(一)整體感知塔

1、明確中央電視塔的位置。

2、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3、圖文對照理解“聳立”一詞。這塔很高很高,你們能把它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4、指名讀。

5、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範讀。你們聽出什麼了?(聽出這座塔特別高)

6、學生模仿讀。

(二)藍天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生在圖上畫不同的東西:畫太陽,畫白雲,畫小鳥,還可以畫小樹、房子等。畫在哪兒,是關鍵,由此幫助學生體會塔高聳入雲,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樹就像積木塊。

3、多種形式練讀,體會塔的高。

(三)太陽眼中的塔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夜晚時的塔?(多媒體出示夜晚時明亮的電視塔)。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

3、你們見過宮燈嗎?(多媒體出示宮燈)請同學説説宮燈是什麼樣子的。

4、為什麼要説這圓圓的塔樓像宮燈呢?(塔樓與宮燈有相似之處)

5、教師小結:當兩種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種事物比喻成另一種事物。

6、請同學們用“…… 像…… ”説話,體會塔的美。

7、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體會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8、同桌讀,指名讀。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麼樣的塔?

2、仿照“中央電視塔上有…… 還有…… ”説話。

3、(課件出示旋轉餐廳、瞭望塔),請同學説説旋轉餐廳和了望塔是什麼樣子的。

4、教師結合圖介紹中央電視塔的結構。

5、小組比賽讀這一段,體會塔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説一説:媽媽説了些什麼呢?

2、媽媽説這塔很神奇,為什麼這麼説?(生:這個塔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麼意思?你能結合平時的生活説一説嗎?

4、教師簡介中央電視塔的功能。

5、同桌比賽練習讀這一段,體會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讀,學生評價。

四、美讀欣賞——讚美塔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美。

2、欣賞中央電視塔的圖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誦讀積累——留住塔

1、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按課文內容填空,為積累語言服務。

3、背誦課文。

六、拓展延伸——豐富塔

1、引導探究性學習。

2、指導課外閲讀。

七、總結:談談學習課文後,你有了哪些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樂音由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特徵。

2、常識性的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距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3、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4、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5、通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藉助於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教學重點: 音調及響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音調及響度的區分

2、音色

教具選擇: 刻度尺 橡皮筋 鉛筆 音叉 紙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聲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比較聲在固、液、氣三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人耳的聽聲頻率範圍以及頻率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⑴ 播放兩段音樂的片段,其中一段為音樂歌曲,一段為機械噪音。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樂音和噪音的區別。

⑵提出問題:其中音樂歌曲都屬於樂音,那他們同樣是歌曲,又有什麼區別?啟發學生自己提出聲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的聲音各有什麼區別。

⑶總結樂音的三個特徵。

並提出問題:這些特徵又與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呢?

2、過程展開

A、音調:聲音的高低。

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後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麼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麼關係?記錄下表

伸出長度

振動的快慢

振動的頻率

發聲的音調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並複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學生閲讀書43頁“一些聲音的頻率表”,

總結:音調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一般説,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的高。

實驗探究:探究吉他絃線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彈撥時發出的音調高?

讓學生用橡皮筋模擬吉他弦來做這個實驗。

結論: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高;

越粗、越長、越鬆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低。

B、響度:聲音的大小(強弱)叫做響度,也叫音量。

提問:如果你想要聽到更響的聲音,你會怎麼辦?那你覺得響度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活動: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長度不變,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

注意觀察 1、 刻度尺的振動幅度有什麼不同?

2、 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1)結論:力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老師活動:敲擊音叉,前面和後面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差別。可以讓同學到教室外邊或者更遠的地方來聽。

(2)結論:響度與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總結: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距聲源的距離等有關。

C、音色:又叫音品。

兩個同學同唱一句歌詞(或者同説一句話),讓學生區分分別是哪位同學演唱(説)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麼區分出他們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聲波的圖形 (書中第44-45 頁分別介紹)

波形圖有:波峯、波谷。頻率的高低:圖形曲線中,波峯(波谷)出現的個數多少,表示頻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對應着聲源振動幅度的大小.

三、小結:樂音的三個特徵、定義、決定因素

A、振動越快,頻率越大,聲音越尖鋭,音調越高

B、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越高

教學反思

1、以聽聲為主線,恰當的使用了農村教學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聲音的三個特徵,使學生的認識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調與響度這兩個易混淆概念、聲波圖”等的教學難點。

2、以學生參與為主線,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工協作、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習效率。

3、學生對樂音三個特徵的認識和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代表的準確描述、學生間的密切配合,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很好的做到過渡自然、流暢、科學、有效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教學過程中討論交流、聽聲、實驗探究等,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體驗、合作和探究中學習聲音的三個特徵,氣氛熱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材説明:

《世紀寶鼎》是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説明性課文,通過介紹寶鼎的樣子——藝術價值——深刻的寓意,表達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二、本課學習重點:

是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世紀寶鼎精美的藝術和贈送寶鼎的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三、學習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的專業性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表達方法,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過程:

㈠交流帶“鼎”字的詞語。

1、我寫“鼎”字,請同學們注意字形,筆順。

2、我們一起説説帶“鼎”字的詞語。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聲鼎沸)

㈡讓我們來認識“鼎”學習新課。

1、誰知道“鼎”是什麼?“鼎”是什麼樣子的?(練習説説,用筆畫畫)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世紀寶鼎》,這是個怎樣的寶鼎呢?

⑴自己讀課文10分鐘,要求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畫出新詞,自由認讀。

⑶再讀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把世紀寶鼎介紹清楚的?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3、重點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瞭解寶鼎的樣子。

⑴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圖畫,想世紀寶鼎的樣子,有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⑵如:“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等,通過看圖弄明白。

“浮雕”“鑄”“銘文”通過弄懂。

“造型古樸”“文藝精湛”“藝術造型”“紋飾”等。

理解這些詞語主要辦法是熟讀課文,聯繫語言環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關鍵字;有的可看圖聯繫實際理解。

⑶練習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世紀福鼎的讚美。

⑷指着圖説説寶鼎的樣子。

4、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贈送寶鼎的意義。

⑴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理解。

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願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和“它表達了中國人發對聯合國的美好祝願,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等詞句。

⑵練習讀3、4自然段,領悟表達方法。

(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從課文的條理;運用了具體數字;從結構等説説。

5、熟讀課文,準備贈鼎表演,落實課後第二題,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

⑴ 我給你們一點提示:

①如果讓你介紹,你準備怎麼説,先説什麼,再説什麼,然後説什麼,最後説什麼。

②要表演贈送寶鼎關鍵在於介紹清楚寶鼎精美的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

⑵自己練習表演,讓家裏人評價一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領學生在語言訓練中感受 “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蘇州和杭州適宜人們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人不僅多,而且幸福快樂)

2、廣東省新會市有一處旅遊勝地──鳥的天堂,猜一猜:為什麼叫鳥的天堂?(這裏適宜鳥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鳥不僅多,而且幸福快樂)

二、讀通課文

1、初讀全文,談談讀課文後有什麼感受?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學習:不可計數──數的第三聲調 應接不暇──暇的日字旁)

2、再讀全文,指名練讀重點句子。(印象深的句子,喜歡讀的句子)

三、研讀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文句

1、“鳥的天堂”,盛名遠揚,每年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蜂擁而至,一睹“天堂”中的鳥。可是,大作家巴金和友人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 ”時,不見一隻鳥的影兒,他們看到了什麼?

2、自由快速讀課文,用“──”劃找寫大榕樹的句段,思考:你感受到什麼?

3、體會榕樹的大。

(1)句子1: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a.理解:不可計數(不計其數 無以數計 無數 數不清 )

b.重點指導讀:真是一株大樹。( 通過校園12畝大感知18畝榕樹的大 , 讀出恍然大悟、驚奇、讚歎的感受)

c.指導讀整個句子,感受樹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2)句子2: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朗讀感受樹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4、 體會榕樹的茂盛。

“鳥的天堂”其實是一株枝幹不可計數的大榕樹,一株樹根不可計數的大榕樹,一株彷彿卧在水面上面積有18畝的大榕樹。看着看着,巴金爺爺發出了深深地感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句子1: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

a、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受?

b、你注意到了那些詞,使你體會到了綠葉的多?(一點兒,區別:一簇和一片,堆和疊)

(2)句子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a、讀着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指導朗讀(帶着這種感受讀讀句子,同時體會體會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指導讀。

5、作者沒有看到鳥,為什麼把大而茂盛的榕樹寫的那麼有生命力,那麼美! (體會榕樹適合鳥的生活,再次感知“天堂”之意。)

6.過渡:巴金爺爺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雖然有些遺憾,沒有看到一隻鳥,但是他看到了枝繁葉茂的適合鳥兒生活的大榕樹,他知道了當地人特別珍愛這裏的環境,特別珍愛“天堂”裏的各種各樣的鳥。鳥兒生活的情況怎樣呢?

四、研讀寫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文句

1.學生讀文,用“( )”劃找:那些文句讓你感受到天堂中鳥特別多,生活特別快樂,特別幸福。

2、指導讀句子,感受鳥的多。

(1)句子1: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a、區別“熱鬧和吵鬧”體會鳥多,生活自由、快樂和幸福。

b、指導朗讀,感受鳥的多。

(2)句子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a、體會“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快速讀,感受鳥的多。

b、體會“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舒緩、優雅讀,感受鳥的多。(給人想象的空間,體會大作家沉醉其間的感受)

3、指導寫句子,感受鳥的多。

句子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隻,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

這看似樸素的句子,精妙地寫出了鳥的多,雲的變化快,千島湖魚的多,足球比賽傳球得快,煙花的美麗等等都可以套用着寫。(如:湖中的魚真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條,又錯過了那條,看見了那條,另一條又遊起來了。)

4、指導説句子,感受鳥的樂。

句子4: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那歌聲真好聽。

如果你是畫眉鳥,你想對其它鳥、遊客、當地的人們和巴金爺爺説些什麼?

五、研學最後一節。

1、教師範讀。

2、“我”留戀什麼?(我留戀那鬱鬱葱葱的、不斷釋放生命力的大榕樹,我留戀天堂中自由、快樂、幸福生活的各種各樣的鳥兒,我留戀真真切切的“鳥的天堂”。)

3、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4、寫廣告詞。

“鳥的天堂”享譽國內,要想譽滿全球,必須打造品牌。我們班小才子、小才女很多,我們一起來寫寫廣告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感知全文,感悟生命。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知全文大意。

【教學難點】

感悟生命的頑強、美好。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型】

綜合新授課。

【教學方法】

講讀──討論。

【教具】

有條件的可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前播放紫藤蘿的視頻剪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積累,開拓視野

教師提示,學生齊讀背誦劉再復《奔馳的生命》中的精彩片斷。(見課本第15頁)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喜歡花嗎?最喜歡什麼花?為什麼?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同學們所愛也各有不同。那麼,世上什麼花最美呢?這樣吧,有一個女作家叫宗璞,是一個愛花入迷的人。她用她的筆經營了一個美不勝收的花園。我們去那兒看看,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播放課件,聽錄音帶,感知全文

佈置思考:宗璞是特意到這兒來看花的嗎?文中幾次提到紫藤蘿瀑布呢?要求學生勾畫在課本上。

1、設問:今天宗璞特意來看花嗎?哪個句子看得出來?

(我不由得停住腳步)

和它相照應的是哪一句?

(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全班齊讀首尾兩段。

老師總結板書:

不由得停(吸引) 不覺走(感悟)

2、設問:一停一走之間,文中幾次提到紫藤蘿瀑布?

討論並明確:眼前流 心上流 流向心底

老師小結:紫藤蘿瀑布流經之處,就是作者走過的心路。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然後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用比較法找出紫藤蘿與瀑布的相似之處。

學生齊背《望廬山瀑布》之後,抽學生朗讀第二段,同時投影圖片1,餘生對照圖片從課文中找紫藤蘿瀑布與廬山瀑布的相似之處。

直下──垂下 三千尺──不見發端終極

日照香爐──與陽光挑逗 銀河──銀光

全班齊讀第二段,要求讀出紫藤蘿瀑布的氣勢。

2、設問過渡:紫藤蘿瀑布與廬山瀑布最本質的不同是什麼?

抽學生明確:紫藤蘿瀑布是花的瀑布,是有生命力的。

抽學生朗讀3、4、5段,讓學生找出表現花瀑生命力的句子。

抽學生明確:“我在開花”。

設問:為什麼紫藤開花了,又笑又嚷呢?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補寫出“我在開花”的下一句話。

老師歸納: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悦的笑,是無法掩藏的自豪。

女生用歡笑的語氣讀第四段,男生用叫嚷的語氣讀第五段。

3、佈置學生齊讀第6段,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明確:把盛開的花比作張滿的帆,忍俊不禁的笑容。

設問:為什麼要這樣設喻呢?

明確:表現了花兒旺盛的生命力。

4、小結2~6段,並過渡:看了這流動的花瀑,歡笑的花穗,生長的花朵,作者被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明確:焦慮悲痛──喜悦寧靜

老師補充寫作背景:

原來,那不由得停下來的腳步是沉重無比的。因為宗璞惟一的弟弟正值盛年不幸身患絕症。這殘酷的事實讓她心如刀割。可是當她看了紫藤蘿之後為什麼覺得痛苦暫時不存在,只有寧靜,只有喜悦呢?假設你是宗璞,讀者向你提出這個問題,該怎樣回答呢?

明確:美好的生命力是征服一切的,它好比一副靈丹妙藥,讓你忘憂,為你消愁。

5、學生閲讀第8段,討論:從前的紫藤為什麼開得不好?要求學生再次展開想象,補充了紫藤蘿花兒到底在察誰的顏,觀誰的色,在試探什麼。

老師總結明確:連花都不準開放,人會受到什麼摧殘可想而知。真是一個黑白顛倒,人妖混淆的年代!

那麼紫藤蘿為什麼能活下來呢?它的重生説明了什麼?

説明了他頑強而美好的生命力。

6、學生齊讀9、10段,要求找出文中用得最多的詞:流動。

是什麼在流動?

──美好頑強的生命力。

它不斷地流着,流成了什麼?

──生命的長河。

五、收束全文,完成遷移

上課之初,老師曾問同學們,世上什麼花最美。現在有答案了嗎?

──生命之花最美。

生命之花為什麼最美?

──因頑強而美麗。

宗璞為什麼能聽懂花的話呢?

──關注自然,思考人生

總結全文:英國詩人勃朗特曾經説過: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花的世界充滿了做人的哲理。不光花如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無不給人以啟示。讓我們用一生去讀自然這本書,讓我們終生做大自然的朋友。因為,只有關注自然,才能思考人生;只有思考人生,才會關注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預設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品質。

2、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瞭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雲。

【課前準備】

雪與雲相互變化的錄像帶或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説話,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前4幅圖片,要求:仔細看圖,想想,説説每幅圖上畫了什麼?

2、指名説説。

3、小白兔睡着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學生自由想象

4、帶着問題,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

5、你能給這個故事加個題目嗎?再看看編書的叔叔阿姨給這個故事取了個什麼名字。

6、板書雪孩子,學習孩字。

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看着圖再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後正音

1、注意讀準生字詞尤其是:

讓、往、燒、知。

2、會讀:

累、息、柴、救、卻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讀讀議議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裏去了呢?

⑴指名讀讀文中的句子

⑵指導朗讀第八段(讀出讚美、喜愛之情)。

⑶説説小白兔望着白雲會説些什麼?

2、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

(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後形成雲這一常識。適當擴展:衣服曬後幹了,地面上水不見了都是水分蒸發的結果。)

3、讀讀課文想一想:

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繼續看課件: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

五、朗讀指導

1、你喜歡雪孩子嗎?你想對雪孩子説什麼?

2、把你的這種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

六、續編故事

想象小白兔與雪孩子再見了面會做什麼,説什麼。

七、字詞練習

1、認記生字:

把所有的生字詞寫到卡片上分發給學生。教師讀一個詞語,學生從卡片中找到該詞語讀一讀。

2、完成課後讀讀説説:

⑴填寫課後的詞語。

⑵你能説幾個這樣形式的詞語嗎?

八、指導寫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田忌賽馬》教學設計與反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機、課件、紙馬。

教學流程: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

⑴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⑵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1.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⑴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兩次,每次三場。)

⑵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總結:1~2自然段寫第一次賽馬;13~17自然段寫第二次賽馬。)

2.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

⑴出示學習要求:

①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説一説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______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接着用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最後用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由於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説,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⑵學生自學。

⑶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台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麼賽的。

(指名讀,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田忌賽馬》教學設計與反思》。)

②一生上台講述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講述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説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後説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啟發質疑:

(出示問題1: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2: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3.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裏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麼好的主意,為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

(出示問題3:查看更多文章,請訪問小學課堂網孫臏為什麼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誇耀——誇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評價——全班齊讀。

3.小結:誰連起來説一説“為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再賽轉敗為勝的故事。

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難,不灰心⑥驕兵必敗……)

反思: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立即有同學在小組裏主動要求扮演田忌、孫臏、齊威王。無論是在分角色朗讀,還是在表演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學生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課上到這裏,為了尊重學生個人閲讀的體驗,讓學生自由釋放各自閲讀體驗,我説:“在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不做統一結論,只是引導同學們共同認識:競賽雙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勝敗的關鍵。

在課上我設計了:還是原來的馬,田忌如果要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還會有哪些方式?結果又會怎樣?學生很興奮,又擺弄起學具馬來,課堂學習得到延伸。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收穫,做到了“語思融合,文道統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把説理、舉例、設喻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説明事理的方法。

二、重點掌握實詞表中“上”、“法”等10個實詞和“而”、“所以”等虛詞的用法。

三、使學生認識客觀事物不斷變化發展的規律,懂得人的認識也應隨着客觀事物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道理。

教學設想

一、充分利用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二、在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的,設計相關討論題,注意激發學生的爭論熱情,以啟迪學生的思維。

三、“法”字在文中出現了28次之多,詞性和詞義隨文意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應作為實詞中的難點處理。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檢查預習情況;疏通難句。

教學過程

 一、講評《夢溪筆談》作業,強調認真預習、積極思考對學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

二、解題(作品介紹)

1.指名朗讀課文註釋①和“預習提示”第二段。

2.教師補充講解:從課文註釋及“預習提示”的説明,我們可知,《呂氏春秋》是一部由秦相呂不韋集合其門客集體編撰的秦代以前各派學説的論著彙編。全書由12紀、8覽、6論三個部分組成,共26卷,約20萬字。當時秦國行將統一中國,百家爭鳴的局面漸告結束,思想界也需要總結百家爭鳴的成果。《呂氏春秋》便是適應這一時代需要,為秦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思想武器而產生的。

《呂氏春秋》作為諸子散文,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各篇往往以議論發端,然後舉例説理,設喻為證,最後回覆到原來的立論,首尾呼應,條理分明,語言簡練,富於形象,有較強的説服力。這是我們學習課文時應細加品味的。

 三、檢查預習情況

1.通假字

“脟”通“臠” 釋義:切成塊狀的肉。

“益”通“溢” 釋義:漲水。

“有”通“又” 釋義:用於連接整數和零數。

“虧”通“詭” 釋義:差異,不適應。

“契”通“鍥” 釋義:刻。

2.指名口述三則故事。(故事內容見課文3、5、6段)要求講述之後,口譯作者議論的句子。(請三位同學分別講述,教師補正。)

四、詞句講解:

1.第1、2段中,“法”出現15次之多,其義項有:A動詞,取法,沿用;B名詞,法令、制度;C動詞,照舊沿用。

將兩節中15個“法”字標上序號,答案由學生選擇,教師明確:

A⑴⑿ B⑵⑷⑺⑻⑼⑾⒀⒁⒂ C⑶⑸⑹⑽

2.教師講解“所以”等詞句

“所以”是由代詞“所”和介詞“以”組成。通常情況下,我們把“以”後面的詞、詞組(短語)、句子看作介詞賓語,那麼,其結構就是“代詞‘所’+介賓詞組(短語)”,介詞“以”可以表示原因、憑藉、目的、方式等內容。譯為現代漢語,可以理解為:“……的原因(緣故、根據、憑藉、方法等)”;“用來……的”等等。

“雖……猶若……”為轉折複句,意為“即使……也還是……”。

“……者……也”判斷句式。

五、請三名同學口譯1、2、4段,師生共同補正。

 六、討論“預習思考題”④,引起學生對本文“中心論點”的爭辯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當點撥。

在學生充分討論、爭辯的基礎上,教師談自己的觀點:

關於本文的中心論點,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同學們談了各自的觀點,擺出了充足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這裏,我不強求統一,允許有不同的意見。我的看法是:“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其理由是:前面三小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説理、設喻、舉例,論述了法令制度都是適應時代需要的這一論點。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觀點。這是課文的基本觀點,也是課文的中心論點。

 七、集體朗讀1─4段。

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和練習”三、四

2.思考:全文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結合“思考和練習”一、二考慮。

3.熟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檢查上一課作業;賞析寫作特色;總結並佈置作業。

教學過程

一、檢查訂正“思考和練習”三、四。

 二、討論課文的論證結構。

1.提問:請大家先畫出文中表明“論點”的語句,再看看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些論點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可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推選代表發言)

教師歸納:

本文提出的“論點”共三個:論點一,“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為論證這一論點,作者擺出了兩點理由:其一,“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者也”。年代久遠,“人或益之,人或損之”,幾經增刪,已非古“法”原貌,所以“不可得而法”;其二,“先王之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

論點二,應“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對此,作者的理由雄辯有力:“先王之所以為法”為什麼呢?是“人也”。“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因而“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接着,作者列舉了“審堂下之陰”、“見瓶水之冰”、“嘗一脟肉”這三件生活常事為喻,説明“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今人之法,應該“法其所以為法”。也就是説,先王制訂法令制度主要是從當時的人出發,為當時人着想的;當今制訂法令制度的人,應效法先王的做法,從當今人出發,為當今人着想。不必法古,而應“察今”。接着,作者在前面正面論述的基礎上,又從反面講述了“荊人襲宋”(“循表夜涉”)的故事,進一步説明,辦任何事情,特別是制訂國家法令制度,都需要從當前的實際出發,隨着情況的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論點三,“世易時移,變法宜矣”。作者先從反面説明死守成法不變則悖,而“悖亂不可以持國”,點出“適時的法制”的重要,由此引出“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論點。為進一步論證這一論點,作者以“良醫”“良劍”“良馬”為喻,説明法令制度必須隨着“世易時移”而改變;又以“刻舟求劍”為例,諷喻不顧條件變化而機械法古之人;最後以“引嬰投江”為證,嘲諷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可笑。進一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

(以上三個論點的分析,也可分而論之。)

關於論證方法:由上可知,本文主要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

2.提問:從以上討論分析中,斷定哪一個論點為本文的中心論點貼切些呢?

學生討論,兩種意見各執一端。

教師概括:我個人看法,還是“論點三”作為本文的中心論點貼切些(不同的意見允許存在)。“論點三”是在“論點一、二”論述的基礎上推論出來的。這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是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寫作特色賞析:

1.指名學生朗讀“預習提示”第三段。

2.提問:請説出課文中有關説理、舉例、設喻的段落,並談談這三者較完美地結合的好處?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第一部分(1─3段),重在説理,兼有設喻、舉例;第二部分(4─6段),重在設喻、舉例。這三者很好地結合,使文章的論據充足有力,深刻透徹。特別是文中的精譬設喻和寓言故事,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加強了文章的説服力量。這種寫作方法是值得學習 的。

四、教師總結:

本文的基本觀點“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寓含着這樣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認識也應隨着事物的變化發展而不斷更新。這種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在秦國行將統一中國的時代,有積極的進步意義。在今天,這種思想,對於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加快四化建設步伐,仍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五、集體朗讀課文,要求流利、準確.有節奏,有感情。

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2.補充練習

(1)填空:

①《察今》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察”的意思是(明察),“今”是指(當今的實際情況)。

②闡述先王之法不可法的原因,課文中的原句是:

A(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

B(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

③全文論述的主旨是(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為了説明這一點,文章列舉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劍)、(引嬰投江)等三個故事,還運用了(良醫)、(良劍)、(良馬)等三個比喻。

④《呂氏春秋》亦稱《呂覽》,該書成於(秦統一天下之前或戰國末)。全書共26卷,分為(12)紀、(8)覽、(6)論三個部分。

(2)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説明其用法和意義,並簡述活用的理由。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答案:前一個“法”,名詞用如動詞,效法、取法。名詞“法”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並帶賓語“先王之法”,故活用為動詞。)

②為其不可得而法。

(“法”,名詞用如動詞,效法、取法。因為連詞“而”的後面一般不能連接名詞,而是連接動詞或動詞短語,故活用為動詞。)

③猶若不可法。

(“法”,名詞用如動詞,效法、取法。因為名詞“法”受助動詞“可”的修飾,故活用為動詞。)

④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

(“貴”,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貴。因為後面帶了賓語“以近知遠”,不起修飾作用,故活用為動詞。)

⑤使人先表澭水。

(“表”,名詞用如動詞,設立標誌。名詞“表”帶省略了介詞“於”的補語“澭水”,並作“人”的謂語,故活用為動詞。)

⑥軍驚而壞都舍。

(“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壞,崩塌。形容詞是表示事物性質或狀態的詞,本來不帶賓語。這裏“壞”後面帶了賓語“都舍”,使賓語“都舍”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故活用為動詞。)

(3)預習《訓儉示康》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悟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

二、説説沙漠、綠洲

1、教師: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綠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詞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來描繪你腦海中的沙漠和綠洲,可以用上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

2、自己讀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鹽鹼,好象 教師相機板書:惡劣、不毛之地

土是鹹的,水也是鹹的,不毛之地 鹹而板結

環境十分惡劣

(2)看圖,進一步感受環境的惡劣。

教師:阿聯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自然環境十分惡劣!

(3)指導讀好句子

A、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這裏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鹼,好象罩着一層硬硬的殼。這裏,土是鹹的,水也是鹹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4、交流説説綠洲

教師相機板書:綠樹成陰 鮮花遍地 良好的生存環境

出示圖片,看圖進一步感受美好。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

1、教師: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惡劣的自然環境建設成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設綠洲的呢?

2、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線劃出他們是怎麼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讀讀這兩段文字,你有什麼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困難是巨大的;建設綠洲的代價是巨大的,但阿聯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決心是堅定的。

板書:花大代價培植

5、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精讀4、5、6自然段。

1、自己讀4、5、6自然段,談談你有什麼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

引導學生理解侍弄?

3、再讀課文,你從哪裏體會到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花草樹木。圈圈畫畫詞、句。

4、交流句子,指導讀好句子。

五、總結課文。

1、教師:阿聯酋人民為什麼那樣愛護花草樹木?

那麼,在阿聯酋,僅僅只有迪拜這樣一個城市綠洲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星羅棋佈)

2、教師: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創造了奇蹟!

所以,後來,20xx年開始,聯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用來獎勵在改善居住環境做出傑出貢獻的範例。

(中國的廣州、周莊也獲得了此獎項)

3、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一、引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阿聯酋到處是,但在這沙漠中卻有着。那阿聯酋的人民是如何在沙漠中建造綠洲的呢?老師曾要求大家回家讀課文尋找答案,你們都讀了嗎?讀了幾遍?

真不簡單!(小聲地)課前我還只讀了一遍。(生笑)課文同學們讀了那麼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師多,這節課願意做我的老師嗎?

二、學文

1、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輕聲讀課文26節。邊讀邊想象:像老師這樣,只讀了一遍課文,又沒有去阿聯酋旅行過的人會不知道些什麼。

2、生自由讀課文。

3、你想告訴我什麼?

A在阿聯酋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

(出示阿聯酋朋友告訴我們,培養一個孩子。):老師粗略地計算一下,在我們農村培養一個孩子至少需要兩萬元。照這樣算,建造一箇中心公園需要多少錢呢?(彩圖出示阿聯酋迪拜中心公園)下面大家一起來算一下,我數樹,大家計算錢。大家看,中心公園中的樹還有很多。你估計一下建造這座公園需要多少錢?

需要這麼多錢,你相信嗎?

老師就不信,建造一個公園需要這麼多錢,都花什麼地方去了?能告訴我嗎?

(生再次讀2節。)

(生在黑板上畫數不清的交錯的水管)

(老師覺得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在這裏,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的句號可以改一下。)

再讀第三節,告訴老師,阿拉伯人民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B、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迪拜很美。

師:能通過讀告訴老師嗎?(生自由讀二節。)

C、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從哪兒看得出?

(師出示6節,生自由讀6節。)

現在大家就是阿聯酋迪拜中心公園中的小草、小花、小樹,請你們閉上眼睛忽忽一陣陣風颳過,沙漠中黃沙漫天飛舞,颳得人睜不開眼睛。就連中心公園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樹呀的臉上、身子上都落滿了一層塵土這時,你們有何感受?

你最想幹什麼?

好,老師就滿足你們的心願老師就是園林工人,從路邊一個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嘩嘩,霎時間,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小草呀、小樹呀、小花呀(邊説邊指着孩子們)臉上的、身上的塵土淋得乾乾淨淨。這時,小草更綠了、小樹更翠了、小花更豔了,他們在陽光下露出了笑臉這時,你們心裏有何感受?

想對園林工人説些什麼嗎?

能通過讀6節,把你們內心的感受告訴我們嗎?

(生自由練讀。)

三、小結

1、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讀一遍,邊讀邊體會:阿聯酋人民哪一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讀全文。)

2、 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同學們呢?

怎麼辦呢?(設計環保標語)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請勿打擾。

草寶寶渴望回到春媽媽的懷抱。

饒了我吧,請別再折騰我了!小水杉

咦,太陽公公在哪兒,我怎麼看不見光禿禿的冬青樹 )

誰再來説一説?

課後願意把自己想的寫下來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ll88o.html
專題